(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613433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杨家城(外一篇)/李振友

点击率:795
发布时间:2024.02.22

从儿时起,我就非常喜欢听杨家将的故事,常常被故事中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心生敬仰。今年听一位同事介绍说神木有一个杨家城遗址时,我就产生了到杨家城看一看的想法,瞻仰一下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了却多年的心愿。

国庆期间与同事相约,怀着激动的心情驾车从布尔台煤矿向神木驶去,欣赏着黄绿相间的陕北大地,一路轻车欢语,充分享受“一日游”的惬意。

来到杨家城遗址正赶上修路,修路人员从工程车上下来,告诉我们道路不能通车,劝我们还是回去吧,说里面还没有建好,没甚好看的。

“道路不通我们可以走进去。”我坚定的回答道。就这样我和同事徒步向杨家城遗址走去……

踏上这片英雄的热土,总是难掩激动的心情。当看到村民正在地里收割荞麦时,备感亲切,因为这是我曾经从事过的劳动。我快步走过去问道:“老人家,您姓杨吗?”老人直起了腰板回答说不姓杨。“来,我帮你割荞麦吧?”老人顺从地把镰刀递给了我,我一边割荞麦一边和老人聊天:“你这片地能打多少斤荞麦?市场上多少钱一斤?”“也就200斤左右,现在市场上2元一斤。”老人回答道。此时他老伴微笑着走过来提醒我们,说老汉耳朵背,你和他说话要大点声。我则放大了音量帮老人算了一笔经济账:“老人家,你这忙活一年,收入还不到500元,你的荞麦不能卖2元一斤,得卖10元一斤。”老人平和地说到,人老了闲不住,种一点地为了自己吃着方便,再给城里的孩子拿上点,从来不出售。老人的一席话,让我的那套“市场理论”显得苍白,我低下头继续割荞麦。

在农村长大的我对农活劳累深有体会,如今这样的耕种方式竟成了体验生活的享受,变化太大了。我直起腰,望着山下高楼耸立的神木城,再看看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不禁感慨,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代啊!

杨家村村口处有一棵茂密的大松树,走近一看才知道这是杨继业亲手栽植的,顿生敬意。树上挂着好多鲜艳的五星红旗,松风徐徐,国旗飘飘,红绿相伴,家国共荣,好一幅盛世宏图。

在村里我们又主动问了几个路边的老人是否姓杨,老人们都笑着说自己不姓杨,是后搬过来的,杨家村里现在只有两户姓杨,以前住户大部分都搬进城里了居住了,村里留下来的都是老人。是啊,我老家情况也是这样,年轻人都进城了,这是普遍社会现象,感叹大中国的迅猛发展。

走出了村子,迎面便看见高高的古城墙,心怀敬意地登上古城墙,踏着英雄的足迹瞭望远方,金秋的黄土高原显得格外厚重宽广,好比壮士的胸膛,承载着收获和希望。那一道道沟沟梁梁蜿蜒地伸向远方,像父亲有力的臂膀在环抱着自己的婴儿。抚摸一下古老的城墙,捧着千年的黄土,一股绵软的敬意在心中流淌,感觉像是在与古人握手。

古城墙尽头便是将军祠,门牌上“气挟风雷”四个大字刚劲有力,通往将军祠甬道上石阶古朴,两旁松柏翠绿,落叶自然。正堂上供奉的英雄风骨凌云,忠义参天,展现出当年勇卫河山的崇高气节。几千年,斯人已去,黄土犹在,精神永存!

杨家城遗址建筑简单,却不失威严。没有工作人员,也不收门票,在十一黄金周还是少有人来,两个多小时参观中,只有我和同事,将军祠略显冷清,和一些人山人海的旅游景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能是杨家城遗址正在修缮的原因吧,希望以后将军祠也是人山人海,多好的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啊!如果说黄金是个人财产,那么英雄就是一个民族的财富。不能让英雄孤单。

一只喜鹊嘎嘎地叫着飞过头顶,将我的视线从将军祠引向山下的神木城,此时神木城一派繁荣的现代景象。也许范仲淹当年曾站在杨家古城上,可他看到的麟州城却是另一番景象,烽烟四起,羌管声声,大文豪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传世佳作《渔家傲·麟州秋词》,用“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抒发他的苍凉心境。令大文豪欣慰的是,当年的边塞小镇,如今已经发展成了现代化煤都。当年的战火不断,如今已变成了太平盛世。

远去了鼓角争鸣,黯淡了刀光剑影。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我们,无法体会战争的残酷,更无法感知文人墨客的边塞情怀,但我们知道,是英雄用满腔热血铸就了民族魂,换来了祖国的强大。是文学记载了英雄事迹,传承了不朽的民族精神。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吧!

千年历史烽烟,万里广袤河山。神圣的杨家城啊,你孕育了多少英雄故事;平凡的沟沟梁梁啊,你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英雄的事迹化作了一首首陕北信天游,在黄土坡上从古唱到今,唱得热烈奔放,唱得淳朴洪亮!

再见,占满我儿时记忆的杨家将!


飞翔吧,高原雏鹰


“扎西仁青!”我站在校门外大声喊道。

在众多穿着蓝白相间校服的学生中,我一眼便认出了扎西仁青。他瘦高个子,手里拿着一杯优乐美奶茶。

听到喊声,扎西仁青嘴角一扬踮着脚小跑几步,像小藏羚羊撒欢般来到我跟前,将优乐美奶茶递给我:“这是老家带来的糌粑,送给你。”

我接过糌粑想叮嘱他努力学习,又怕这样会给他造成心理压力,于是聊了一会生活方面的事情。

扎西仁青从校服兜里掏出一封叠好的信:“月底我和同学们要提前回青海准备参加高考。信您回去再看。”说完低头不语,再抬起头时他眼神清澈晶莹,喉结在脖颈上有力地滑动着,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他虔诚的双手合十说了一句“扎西德勒!”嘴角一弯转身朝教学楼走去。

望着扎西仁青渐远的背影,我想起了与他初次相见的情景……

三年前的秋天,一个身穿校服的男孩站在马路边杨树下,他弯腰拾起一片落叶,盯着落叶专注地思索着……

此时,一辆疾驰而来的电动车在他身边停下:“和老师回学校吧,你还不到自己挣钱的时候,走吧,同学们都在等你呢。”

男孩不情愿地坐上了电动车,手里仍拿着那片落叶,回头望着路边超市门上贴着的鲜红招聘广告,他无助的眼神让我一下子想到了受伤的藏羚羊。

“等一下!等一下!”我喊道。

电动车停下了,我快步走过去:“老师,这个孩子怎么了?”

“他想打工挣钱供自己上学。”

“听口音你们不是本地人吧?”

“青海的,刚到这边不久。他叫扎西仁青,我是他的老师旦巴尖措。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与青海省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签订一个教育帮扶项目,每年从青海藏区选拔40名学生到鄂尔多斯市一中读书。孩子们成绩优秀,但家庭经济情况不好。扎西仁青是个孤儿,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爷爷是低保户。他来鄂尔多斯后为了省钱,一日三餐只吃馒头,不吃菜,饿了就吃老家带来的糌粑。他想出来自己打工挣钱,可这边学校管的特别严,周六、周日出来打工挣钱的想法行不通。孩子实在太可怜了,和他情况差不多的学生还有。”说着旦巴尖措眼里泛起了泪花。

开车回矿里时,我一直在想如何帮助藏区孩子。到办公室和同事们说起藏区孩子的情况,矿领导建议以一个支部资助一名学生的“结对子”方式帮扶藏区孩子。于是,我和同事分头联系各支部。

资助藏区学生这是好事儿,党员们都愿意,综采三队党支部大力支持……

掘锚一队党支部已征询了全体党员的意见,大家都同意……

各支部的答复出奇一致——愿意资助。

难题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会让人很激动。我高兴地拨通了旦巴尖措的电话,说布尔台矿计划资助家庭困难的孩子,让他准备一下孩子们的资料,我们马上到学校办理资助事宜。

一样的路,不一样的心情。我放下车窗,伸手抓一把秋风,仰望深邃的星空,才意识到自己很久没有看星星了,原来夜景这么美好!

车子一路轻快,我和同事相谈甚欢。

旦巴尖措老师在办公室不停地说着谢谢!看得出他很高兴。详细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定好资助具体事宜后。他带我们来到学生教室,孩子们正在上晚自习。

扎西仁青一边看着书,一边用小勺子从优乐美奶茶杯中舀起粉末状食物娴熟地送到嘴里。

我忙走到他身边小声说:“奶茶要用开水冲了喝啊,怎么干吃呢?”

他礼貌地笑了笑:“叔叔,这不是奶茶,是从老家带来的糌粑。”

我心想高中学习强度大,营养跟不上孩子们身体怎么能吃得消呢。现在有了大家的资助,这个问题总算解决了。

和孩子们接触后,才意识到帮助不是简单的“资助”,还有日常的关心和陪伴。

各支部除了组织捐款和赠送学习生活用品外,还鼓励党员把藏区孩子们接到自己家里,做孩子爱吃的饭菜,让孩子在遥远的鄂尔多斯感受到家的温暖。

几名学生在我家吃饭时,我和扎西仁青聊起了在鄂尔多斯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他说这里人很好,学习也适应,就是吃的和那边不一样,晚上会想家。我鼓励他珍惜机会努力学习,他用力地点着头。

快放寒假了,雪花纷扬而至,整个校园覆着一层薄雪,像穿了一件洁白的羊绒衫。党员代表相约来到学校,为藏区孩子购买过年衣物。

在商场里,孩子们纷纷试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那欢快的样子像雪后找到丰盛食物的麻雀。

扎西仁青穿上一件乳白色运动大衣,显得特别精神。当大家都在夸赞时,他默默放下乳白色运动大衣,说牧区尘土多,不适合穿白色的,随后他选了一件黑色半大棉衣。

善意的行动,真诚的关心,会无声传递。矿里的资助行为,赢得了老师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春节期间,藏区孩子和家人都录制了拜年视频感谢各支部。

一位学生家长在视频中用并不流利的汉语说道:“现在党的政策好,我的孩子才有机会到外地读书。孩子离家远我照顾不上,你们像‘一家人’一样照顾我的孩子,祝你们吉祥,扎西德勒!”

随着交流增多彼此熟悉,藏区孩子乐观天性就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一次,我和支部代表到学校看望学生,正赶上召开班会,孩子热情地邀请我们参加,给每个人都献上了哈达。

扎西仁青还用手机播放《洗衣歌》。听到藏族音乐响起,孩子们立刻欢跃起来,开心地拉着我们在教室里跳起了藏族舞蹈。

没有编排,也不刻意。男孩身形灵动,好像高原上的雄鹰,舞得热烈潇洒;女孩眼神清澈,好比雪山中的一汪清泉,跳得自然美丽。校服裹不住风华正茂的活力,教室盛不下朝气蓬勃的青春。舞蹈早已镌刻到孩子们的骨子里,根植在民族的基因中。

回想起三年来与藏区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留恋之情油然而生。感叹三年时间的短暂,虽然不舍,却没有伤感,因为这样的分开意味着成长。

我拿着扎西仁青送的糌粑回到车上,拆开信读了起来……


布尔台矿的叔叔们:

感谢你们三年来对我的帮助,我没有什么可回报的,唯有努力学习。

前几天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让每个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表一下高考前的决心。看到同学们高兴的提笔写信,我很羡慕也很茫然。我不想写这封信,因为我不知道写给谁,爱我的父母远在天堂,爷爷不识字,写了也终将没有回音。

想起小时候父母都在时的快乐日子,现在只有我和爷爷相依为命。一阵悲伤袭来,感觉自己像一片秋风中的落叶……

在我伤心落泪之际,布尔台矿叔叔们鼓励我、帮助我的场景出现在了眼前。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并不孤单,所以决定将这封信写给你们这些好心人,是你们的帮助让我顺利完成高中三年学业。我会考上大学,以后也会来看叔叔们,祝好人一生平安!

对了,那年叔叔们给我买运动大衣,其实我特别喜欢白色的那件,可当我穿上大衣时,想起了老家住在寒冷房子里的爷爷。所以我说了谎话,拿了一件黑色棉衣。放寒假回家时我把棉衣给了爷爷。爷爷一直穿着,见人就说棉衣暖和,是好心给人买的。


读完扎西仁青的信我泪眼蒙胧。

三年来,面对困难,我们携手前行。矿属各支部全部参与到资助行动中,累计捐款212400元,帮助19名藏区孩子解决了实际生活困难。

三年来,为了梦想,我们努力不停。矿工们用行动践行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精神,弘扬了神东公司帮扶济困的优良传统,与藏区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人都说高原红,人都说高原蓝,高原上有一张红红的笑脸……

这优美熟悉的旋律,带给我无限憧憬。如今,你们羽翼渐丰,飞翔吧,高原雏鹰!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