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清中叶至民国是青城古镇发展的鼎盛时期。除得天独厚的黄河水运优势外,条城特产水烟在天津、福建、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畅销是其兴盛的重要原因。水烟兴盛时,条城烟坊商号林立,多达两百多家。由此应运而生的牌匾店生意都十分红火。知名的大烟坊分布于黄河南北两岸,黄河南岸有:“德盛昌”、“宏兴源”、“兴顺恒”、“令顺堂”、“建兴号”、“兴顺源”、“保寿堂”、“永顺成”、“源兴号”、“巨顺号”、“明顺堂”、“文懿恒”等,黄河北岸有:“源顺号”、“裕兴源”、“恭兴泰”、“万泰祥”等。
全国各地烟商慕条城水烟之名,看好条城水烟商机,纷至沓来。晋商和陕西商人捷足先登,建起了山陕会馆,并置地修建私人宅院。晋商建筑风格的四合院传入条城,本地富户纷纷效仿修建。保留至今的条城明清四合院大多带有晋商建筑风格。八方商客云集条城,条城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黄烟商埠。
黄烟在条城的引种时间可上溯到明代,据传与三国蜀相诸葛亮有重要关系。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征讨南蛮时行军于烟瘴湿地,军士水土不服,感染瘴气,军中爆发了瘟疫。进退两难之际遇隐士指点:“庵前有一草,名曰薤叶云香草,人若含一片,则瘴气不染。”令试之,疾除。诸葛亮将此神草带回栽种,以备将士水土不服时服用。后随军传入四川,于明万历前传入甘肃,延至条城。故兰州的水烟行业奉诸葛孔明为水烟始祖,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条城各烟坊掌柜云集崇兰山下武侯祠,举行盛大而隆重的祭祀活动,献牛羊猪美酒佳馔及五谷鲜果于武侯像前,祈求水烟鼻祖武侯保佑生意兴盛,财源广进。同时各烟坊大摆宴席,招待烟匠,一般烟坊都供奉着诸葛武侯神像,虔诚之心可见一斑。黄烟加工后即水烟,是因烟具注水过滤吸食,故名水烟。畅销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凡生存在崇山峻岭及烟瘴湿地之人,吸食水烟已成习惯。条城“银丝”明清时已成为贡品,清时成为贡品中上品,慈禧太后尤为钟爱。清宫档案记载:宫廷水烟以兰州青丝、银丝为主,银丝即为条城水烟。儿时,见庄子上的老人大都有一把心爱的铜制水烟瓶,老人们吸食水烟的作态和吸食过程中陶醉的神态至今记忆犹新。条城水烟清香益健,质美味香,吸食之余,回味无穷。黄烟种植能扎根条城地区,是与条城对河两岸湿润的气候及肥沃的土壤和穿条城而过的黄河密不可分。适宜黄烟生长的自然条件使所产黄烟烟叶膘实叶厚,味正不辣,香醇爽口,通气而不上火。
条城黄烟的培育分为四个阶段:育苗、移栽、整形留叶、收烟。我从小跟父亲就学会做这些农活,对培制黄烟的程序耳熟能详,各个环节了如指掌。小满时为浸种期,也称育苗。等烟苗子长到15—20公分时移栽,直接留下来的烟称产烟,移栽的即栽烟,产烟的产量比栽烟的产量高出很多。栽烟一般为换茬烟,即等小麦收割完后,整地、施肥、栽烟、浇水。紧接着烟地干湿合适后便开始锄地松土,让烟苗生根坐苗。防止烟放秧疯长,为培育秆粗叶厚的黄烟创造条件。整形留叶又叫掰烟,也叫掐笋打叉,即掐去丫杈间的幼芽,掐去多余的叶片,以免影响定形主叶生长,养分散失。留叶、留拐、掏底笋是整形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每到霜降,大河两岸成千上万亩的土地上,一片墨绿,肥厚的烟叶已像等待分娩的孕妇,沉沉欲坠,烟农更像产婆摩拳擦掌,脸上堆满喜悦。浓郁刺鼻的烟味弥漫于黄河两岸的空气中,味愈浓烟长得越好。到小雪时,烟根已被撬起,烟叶经霜打风吹,水分散尽,干枯凝结,片片金黄,黄烟之名由此而来。丰收的时节来到了,条城夹河两岸成了金叶香黄的世界。
条城的水烟加工工艺精湛繁杂,工序要求严格,水烟作坊也就是生产车间。首先要抽去黄烟叶片上的柄脉,再根据叶片薄厚,光照色泽黄绿分为黄烟(向阳日照充分)、青烟(背阴,绿烟)等不同等级。这道工序称之为撕烟筋子、拣黄烟,一般由妇女完成,烟叶在烟坊场上堆成小山。据我母亲讲,那时整个冬天,全庄子的妇女为“裕兴源”烟坊从事这项工作。紧接着配料(烫束子)、压制(压捆子)、切丝(推丝子)、装箱(装把子);配料时加入适量的盐、矾,并拌以香草、霍光、苍术、麝香、姜黄、白芷、薄荷、光丹(颜料)等二十多种香料和名贵中药材。然后将这种混合物均匀掺入石膏粉末中,叫“末子”,再用加温植物油和水喷洒于烟叶上,使其湿润,再拌入“末子”即成。将此烟叶盛入模壳,挤压成百斤或千斤的烟捆,后用刨子将黄烟、青烟分类推刨成极整齐的烟丝,装入模匣中制成烟块包装成箱。
水烟作坊内的生产工具我小时候就见过,挤压成捆烟叶时利用杠杆原理,用一棵约15米长的大树做杠杆,称为烟担子,烟捆放在一端将烟担子支起,然后将烟担子压下,在烟担子另一端挂上几个几百斤重的黄河石即成。我家老宅院内有一锥形黄河石高约80公分,顶端有约15公分的圆孔,此石即为当年“裕兴源”烟坊烟叶挤压时烟担子上挂的坠百石,现已成文物。
民国时期,蒋家湾“裕兴源”烟坊已发展成为条城地区规模最大、最有实力的烟坊之一。人们甚至用“烟坊里”取代了“裕兴源”的字号。据说福建的水烟市场,当时已由“裕兴源”控制,水烟的市场价一度曾由“裕兴源”制定。“裕兴源”的销烟掌柜经常出入于福建的娱乐场合,并成为福建姑娘们青睐的对象,因为他们出手阔绰,一派绅士风度。有个销烟掌柜领了个福建姑娘,她提出结婚时要有两套全毛衣服,那位销烟掌柜随口应道:“这有何难!我们老家放羊的都穿全毛的。”后来他们来老家结婚,新娘不见全毛衣料,询问此事,怒其说谎。新郎当即找来了羊倌穿的大毛皮袄、毡窝窝(鞋)、毡帽、毡衫、毡夹子、毡套裤等,撇了半院子。这些哪一样不是“全毛”的?说谎从何谈起?新娘始知上当,啼笑皆非,传为趣谈。后来的岁月,孙辈们见了她时,常开玩笑说:“奶奶,听说你有件全毛衣服,借我穿穿?”她就在俊笑中拿拐杖追打孙子们。“裕兴源”烟坊通过水烟营销获得了巨额利润,鼎盛时达到近百万大洋,修建了占地近百亩的庄园,整个庄园完全仿照晋商宅院式样。四座具有晋商建筑风格的四合院分布临街两侧,四座高大的门楼矗立道路南北两旁,一座具有防卫用途的高堡子(儿时我们称之为“墩”)雄视整个庄园。
“裕兴源”的衰落是因为一场大火,这场烟坊大火烧了近一天,虽经众乡邻全力抢救,但终于事无补,烧毁房屋28间,烧毁黄烟480担,整个烟坊变成灰烬,夷为平地。但几座四合院是抢在火势之前将连接的房屋拆断才免遭厄运,“裕兴源”从此一蹶不振,走上了没落之路。
条城水烟业的衰落,也是民族工业受到西方国际资本冲击的必然结果。清末民国初年受到罂粟的冲击,黄烟种植面积开始下降。1938年烟农们正在烟地里干活,几只“铁鹰”从鸟金峡的山头上空呼啸而过,烟农们纷纷跑到大树底下躲藏,大家都吓坏了,不知为何物。中午吃饭时,才从“裕兴源”掌柜口中得知,那几只“铁鹰”是日本人轰炸兰州的飞机。抗日战争开始后,水烟销路的主要渠道受阻。南不能走沿海,北不能抵天津,水烟销量大幅下降。又加上东南亚卷烟业的兴起和国内纸烟业的兴起,致使许多烟坊倒闭,条城水烟业由萧条终于沉寂。青城古镇就像谢幕的演员,藏在了历史的帷幕之后,那些砖瓦廊柱静静地观察着历史舞台的风云变幻。除了人们口中念叨的烟坊名号外,再也不见栽烟、制烟的繁盛景象了。青城古镇这个昔日以水烟为支柱产业的商贸集散中心,失去了往日的风采,风吹雨打中世事变迁,条城人又回归农耕生活。如同当年那位如花似玉、光彩照人的福建新娘,随着岁月的流逝,失去了昔日的风韵。
选自《飞天》2012年第5期
原刊责编:子 矜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