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940177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时代的呼唤/王万珍

点击率:4764
发布时间:2016.06.20

王万珍


时代的呼唤

                                                                          ——读刘志成《一条歌的歌流》、《陕北歌悠悠》



  志成写了一系列珠圆玉润,振奋人心的散文。以陕北民歌为素材写就的力作《一条歌的河流》和《陕北歌悠悠》,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文章以翔实的材料,大开大合的气势,鲜活的语言,喷涌的激情,揭示了陕北民歌的历史,就是黄土高原的发展史,陕北民歌的传承史,陕北人民坚强性格的锻铸史。体现了不屈的抗争精神和对生活、对爱情坚定的追求。“山曲本是没梁梁斗,甚时候想唱甚时候有。”“它就生长在陕北的河洼洼,崖畔畔,长在陕北人民的骨髓里。”“是父老们用镢头镌刻在黄土高原上的不朽诗篇。”他们心头有爱,心底有伤,苦处唱它,甜处唱它。山曲成了释放胸头堵压的窗口,成了平衡生活的精神支柱。“男人伤心唱曲子,女人伤心哭鼻子。”一旦在山隔峁阻的黄土高原上唱起来,往往进入融融忘我,天人合一,要死要活的境界。千古流传的陕北民歌,成了陕北文化厚重的积淀,在人们的心灵上树起了一座万世景仰的丰碑。凭着它,可以深刻地审视过去,牢牢地把握现在,清醒地规划未来。是祖国文化殿堂里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

  下面,试从两个方面探讨一下《一条歌的河流》:

  1、散文的笔调,学者的严谨:作者以陕北民歌为写作素材,笔触所及,就是陕北民歌带给人们的陶醉与痴迷。“一声信天游,八尺的汉子热泪流,出嫁的婆姨也回头。”生在陕北这块神奇土地上的志成,就象是一苗清醒鲜嫩的小白菜,从小浸泡在民歌味道纯正的汁液中,周身散发着浓浓的民俗味道。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不论命运把他支配到哪里,一声悠扬的《兰花花》,就能使他神游陕北、梦回故乡、见到亲切的秃尾河……眼前就能现出散漫的乡村,稀疏的枯柳,山坡上下来的三哥哥,崖畔上站着的四妹子……这样的歌涌动着情,这样的歌喷涌着爱,这样的歌是绵绵不绝的恨,这样的歌就是命!唱起这样的山歌,悠悠荡荡,飘飘忽忽,丝丝缕缕都牵着魂。这样的歌男也唱,女也唱,老也唱,少也唱,贫也唱,富也唱,大喜大悲时唱,大痛大爱时也唱。不分季节,不分时间,唱太阳,唱月亮,唱泪蛋蛋抛在沙蒿林……真实的生活艺术化成一条令人感奋不已的河:翻波涌浪,滔滔不息,混和着色彩浓重的酸甜苦辣,涌动着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面对着如此丰盛的蛮汉全席,作者以学者严谨,寻根究底,探其活水源头:从公元前五至三世纪开始,这片土上先后出现了熏育、鬼方、猃狁、楼烦等部落,他们为了巩固、扩张生存的领域,一方面在喊杀声中举起武器拼死冲杀,一方面不断吸收中原文化的醇厚,晋文化的细腻,草原文化的豪放,形成了一种璀灿独特的文化,借以抒发人们的喜怒哀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带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以报怨。”到了汉代与赫连氏建大夏后的几次民族大融合及1472-1501的陕北大移民,逐步形成了这块土地上独树一帜的文化现象——陕北民歌。人们借助于这种灵活自由的形式,把横压在胸口的郁闷无拘无束地唱出来。这歌声唱给蓝天、唱给大山、唱给黄土地、唱给陕北的沟岔崖畔。陕北民歌成了人们心头流淌的清泉,民歌手就是才华横溢的诗人。

  2、激情的喷涌,不息的河流;

  通过作者的描述,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听陕北民歌,就是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汇流,是生活化的艺术,是永不止息的追求。“如喝用玉米面酿做的黄酒般甜美。”和“陕北人如“盛产的软糜子般柔靭的性格,”作者把它分为:“芦花公鸡窗台上卧,不图喝酒图红火。”的酒曲与“纸糊顶篷苇子绑,我也时常把你想。”的山曲。其主要内容:一是反复咏唱生活的酸甜苦辣,二是叹息爱情的波折缠绵、生离死别。当人们历尽煎熬却依然是险境迭出,苦苦挣扎后依旧是迷茫暗淡时,他们就把艰难的生活演化成掏心掏肺的民歌,变成人人唱,人人听,久唱不衰的艺术长河。恒久地回荡在黄土高原上。

  志成对陕北这块散漫而无度的荒原总是怀着难以尽表的大爱为文为人的。这是因为他的生命,他的真性情,他的坚强执著,他的文学道路,都是这块浑厚的土地养育出来的。怀着对生命的虔诚与崇敬,怀着对生命真谛的独到理解与感悟,作者责无旁贷地写道:“土地的事情就是我自己的事情,我会一个人默默地干下去,不因孤独而放弃,使我的孩子的声音中也缺乏这种亢奋……”“我象一只鹰,滑翔在陕北的山山峁峁里,在三年多痴迷的搜集中,那望不到头的山梁时常令我热泪盈眶地看不够。”对生命,作者有着清醒而负责任的定位:自己的生命是这块浑厚的土地给的,但“人的生命不过是短暂的过程,不可能像河流一样万古奔流,怎样才能抓住一生,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人的生命是一个易逝的过程,过程过去了,生命就终结了。获得了宝贵生命的人,就应当在有生之年,抓住机遇,选中目标,倾其智慧,全力以赴,做好几件应当做的事情,这才是充实的人生,奋斗的人生,幸福的人生,闪光的人生。这种信念,在《陕北歌悠悠》中有更明确的表述:在和爷爷的对话中,深通世事的爷爷对人生、对艺术,有一段切骨入髓的至理名言:“艺术不仅是艺术家的生命,而且是他生命的延续……他们活着叫名家,死了叫丰碑,这样的艺术生涯才会令人无憾哪。否则,人死了,就连这遍地的石头都不如”。爷爷的话是艺术旅途的警示路标,作者爱文学艺术,更执著于精品文学的创作。

  志成崇敬这块神秘的土地,不仅是因为历朝历代,在这块土地上产生了山一样高大,挺拔、有厚度有力度的人物,而且就是在这块山连着山的荒寂土地上,令人信服地树起了大山一样的文化骨架,耸起了一座令人万世景仰的文化丰碑——陕北民歌。它是生活的一剂调味品,是物盾贫穷精神富有的陕北人自由放达,不屈不挠性格的显露,是它伴着苦难中的普通民众,完成了自己的生活史,丰富着他们的文化史。做为续写历史的后来人。作者怎能不用倾情崇敬的笔墨来讴歌这块土地呢?

  歇时平地歇,不要靠崖头,恐怕崖头倒,压你崖里头。

  过河座船舱,不要座船头,恐怕风摆浪,闪在河里头。

  这两节古老而感人的唱词,同样是以饱蘸情感的笔墨来抒写对捉摸不定未来的恐惧与期盼的。聚无定期的牵挂,山隔水阻的遥远,天各一方的思念,无可奈何的年轻妻子,把自己的悲伤、思念、恐惧、冷寂的心情,凝在几句朴实、沉重的知心话里,是朦胧希望的寄托!这样的语言胜似捶胸顿脚的狂乱发泄,胜似以泪洗面的忧戚悲伤,胜似蒙头大睡的煎熬憋气,渗透在其中的那份痛苦离情,才是越品越美的艺术,越品越苦的人生。

  志成怀着崇敬的大爱,写下了听老妇人唱《走西口》的这段文字的:依然是补丁摞补丁的衣裳,依然是在毒热的太阳下锄旱蔫了的糜子,依然是声泪俱下的悲诉,尽管那是老人的陈年往事,尽管老人是可以做我的祖母,但深层次的情感依然是重创难平,伤痛难愈;唱起来依然是情意绵绵、热泪抛洒。听这样的歌,犹如沉重的铁锤砸在心上,飞溅的是赤诚的碧血和着滚烫的真情。作者就是怀着这样的情感来书写事件、书写人生的。



  志成的《陕北歌悠悠》汪洋恣肆,浑厚自如。试从两个方面略作探求:

  1.大山的颂歌:《陕北歌悠悠》是一篇展现实力的作品。作者仿佛是站在庄重的历史门槛上,怀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向世人点数陕北的人文历史,借以充实人们精神的硬度和神性的骨架,保持其永不锈蚀、永不溃烂的健康与清醒。其潜台词就是趟大地演唱的《陕北人》:“都说咱陕北人是座山/出门是山/在家是山/陕北人说话都带着山/男人真/女人憨/陕北人祖祖辈辈爱大山/说也是山/唱也是山/陕北人就爱喊大山/站着是山/躺下是山/陕北人生出来他就是座山/山连着山/山套着山/龙的故事代代传/山连着山/山套着山/黄土地上的儿朗个个是好汉。”这歌呼唤着山的挺拔、山的高度、山的骨格,超越了时空的阻隔,招唤着人们山的品德、山的特色。时下,在波澜壮阔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金光灿烂货币的诱惑下,不少的人满脑子都是:钱!钱!钱!拜金主义成风,享乐主义成瘾,明里暗里挖空心思去捞钱。为了获取金钱,坑害国家、祸害人民,甚至铤而走险,谋财害命,已经成了社会的公害,甚至孕育出欺行霸市的黑恶势力,严重干扰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不少人的头脑中,金钱成了万能的金钥匙,在这副钥匙的面前,几乎没有打不开的锈锁。于是,在一些人的眼中,一切都是市场运作,一切都要遵循市场规律。

  面对着如此的社会现实,志成怀着深沉的忧患,但终是无力回天。于是他就在自己的散文中请出陕北的第一位人文始祖:即生于斯,长于斯,奉献于斯的轩辕黄帝向世人指点迷津。他是陕北第一座亘古的大山。这山不是屹立在荒原上,不是屹立在自然的风雨中,而是世世代代屹立在炎黄子孙的心上,屹立在他们的骨血里。人们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提到黄土地上的始祖轩辕黄帝,心头血液的暖流就会陡然增温,一座永恒的大山在人们的心灵上巍然耸立,时间的流水冲不退他的伟岸,地域的阻隔模糊不了他的崇高;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实在是太伟大了;是他开启了人类:吃、穿、住、行的新纪元,甚至延伸到文字、冶炼、医药、铸造等领域。站在历史门槛上激情四溢地向世人介绍轩辕黄帝的志成,其真诚而庄重的潜台词就是:都说咱陕北人是座山!以此来校正物欲泛烂中那种不顾人格、立不起骨格的软骨病!

  天地悠悠,歌声悠悠。群山纵横的陕北高原,历史上在民族关系吃紧,狼烟烽火四起时,曾是军旗猎猎,战马嘶鸣,刀光剑影,抛洒碧血的疆场。在惊心动魄的较量中,生于黄土高原的杨家将,以山一样的雄姿屹立在边关!身怀超人的绝技,血管里流淌着与国土共存亡的忠诚,用血肉筑就坚实的长城,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催人奋进的英雄故事:父亲倒下儿子上,儿子倒下孙子上;丈夫倒下妻子上,男的倒下女的上。甚至连一个烧火的丫头,在时局艰险时,也高举武器拼命上!请问:世界上有几家在捍卫国土完整、捍卫民族安宁的拼死决战中,象杨家将的男女一样,个个英雄,满门忠烈!他们是黄土高原上永远令人崇敬的大山!山连着山/山套着山/黄土地上的儿朗个个是好汉!志成的叙述让我们热血沸腾。

  在历史的长河中,陕北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站着是山/躺下是山,说不完,写不尽,景仰不止;李自成、张宪忠、韩世忠、刘延庆……在新中国成长历程中的刘志丹、谢子长、闫红彦、张达志、贾拓夫、李子奇……把红旗辉映在人民的心中!文坛巨子马汝骥、张秀鸾、王雪樵、柳青、路遥、刘成章、史小溪……他们都是陕北高原上独领风骚的大山!是文学天空恒久耀眼的星辰,以自身素雅的清辉,照亮多彩的生活、多彩的人生。陕北人祖祖辈辈爱大山——志成满怀激情地呼唤着山的崇高,山的伟岸!

  2.《东方红》民歌艺术丰碑上璀灿的明珠:

  在《陕北歌悠悠》中,志成把一枝挥洒自如的笔,深入到久远纷繁的历史事件中,以翔实的资料,崇敬的感情,记述了民歌艺术丰碑上的明珠——《东方红》的诞生。

  《东方红》赞颂的是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伟大事件,是历史的最强音,是时代的忠实记录;是艺术殿堂里崇敬仰止的丰碑;它永远是陕北大地的骄傲,陕北人民的骄傲,陕北民歌的骄傲!志成的笔深深探入这块神奇的土地,抓住社会的历史巨变和人心的走向,以崇敬的情感记叙了李有源作词,以陕北民歌曲调演唱出来的《东方红》。这首歌顺应潮流,顺应民心,唱出了民意;一经面世,就风靡大地,获得了非凡的轰动效应:人人唱,到处唱,天天唱;越唱人心越红,越唱前程越亮。浑厚悠扬的曲调,纯朴放达的歌词,使人越唱越温暖,越唱越亢奋,越唱前途越敞亮,越唱道路越宽广。成了新中国诞生的冲锋号;它以鲜明的形象,磅薄的气势,强大的震撼力,横空出世!伴随着朝阳,伴随着革命战争,回荡在祖国的大地上,激励着人民奋勇前进!

  伟大的时代必将伴随着伟大的艺术作品问世。志成用他的笔揭示了举国轰动的《东方红》的活水源头: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世代贫困的广大农民,终于迎来了共产党毛主席带来的历史巨变: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知恩必报的他们,把受苦人无比的感激之情,毫无保留地回报给共产党、毛主席,祈盼着他们掀起的历史巨变如红日东升,温暖天下,人民安康;清晨,李有源挑粪走在山道上,看到一轮红日,喷光吐炎,霞涌东方,温暖了大地,照亮了四方。这种雄浑敞亮的自然景象和贫苦农民对现实的感受,是一种神奇的相象,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界:一下子敞亮了李有源的艺术天赋,激活了他的艺术灵感,精神与现实的正负电流轻松自如地交融,激情喷涌的《东方红》,瞬时回荡在陕北高原的山道上,展开神性的翅膀,飞过黄河,飞过长江,飞向全中国,飞向浩渺的太空!令人震惊不已的是:如此超级震撼力的歌词,不是出自高楼林立、窗明几净的文化机构,也不是出自才气横溢、学富五车的文豪笔下,而是出自陕北山沟里挑大粪农民李有源之手,这件事留给人们的启迪与思考是长久的、全方位的。

  政治家和艺术家对现实的观察,历史发展的规划,发展结果的予见,其方法是不同的。但往往有着本质的相同和惊人的一致。这点即使在历史上也是不乏先例的。例如一九三零年,当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有人就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问题。毛主席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的结尾处,予见中国革命高潮出现的时间时指出:“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望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在毛主席予言后的第六个年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最终促成了联合抗日的政治局面,中国革命的高潮到来了;而李有源观察社会现实,判断社会发展,感知发展的结果是用形象的文学语言《东方红》三个字来概括的。我们惊奇地看到:他的预言七个年头后,毛主席庄严地在天安门城楼上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历史的巧合?

  《东方红》这首歌留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仅就艺术而言,有一点是应当记取的:即艺术家为了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品,就必须真诚地沉在生活的底层,体察民众的愿望、渴求,摸准时代的脉搏,在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中,融铸入自己的艺术生命,才能产生顺应时代,符合民心,引起广泛共鸣的好作品。这就是志成在《陕北歌悠悠》中给我们最基本的感悟。



  志成的文章是很有特色的,试从以下四个方面略做粗浅的探讨:

  1.传神的叙事功力:作为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叙事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志成散文中那些精致的叙事,往往是几笔下来,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呈现出生活原汁原味的姿容,令人拍手叫绝。如《陕北歌悠悠》中叙述乡村文化生活的三个场景:(1)闹社火:“几百人的队伍踢踢踏踏地过来了,人没有到,遮天闭日的黄尘先到了,漫天的黄尘,把日头染成了一片金黄……”大境界、大手笔、大气魄、大起大落、大开大合,声与形、形与色、色与情和谐地融于一体。给人们以心动神移的艺术享受;(2)吹锁呐的汉子:“几百条汉子迎风而立,手端冲天的锁呐,古铜色的脸上充满了力度与淳朴的开怀之笑,腮帮子一鼓,惊天动地,如泣如诉的锁呐响起来了,汉子们双眼眯缝着,豆粒大的汗珠,滚滚而下,古铜的脸庞真如天人下了凡……”虔诚昂扬的神态,庄重本色的力度,动人心魄的乐曲,滚滚抛闪的汗珠,留下了粗线条,大轮廓,神形毕肖的美姿。绝!(3)工笔叙事:作者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用工笔叙事的手法,收到了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如写到戏台上的演员,志成用了“伸出的双手十指乱斗,须发散乱。”就是这样现场实录的几个字,却准确地揭示出人物的形、神、情、境。如此简洁而高超的叙述,确能显示出大手笔的功力。

  2.精辟的议论:志成的散文中,往往伴随着孤光耀眼的议论,一串连着一串,形成闪烁不断的亮点,令人爱不释手。如《陕北歌悠悠》中,写老妇人从旱蔫的糜子地里传来声泪俱下的《走西口》时,作者有以下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它是妹妹的红布衫,它是哥哥的白羊肚手巾,它是满山摇曳的山丹丹花,它是思念,是追寻,是满足,是宁静,是奔放,是天真,是纯朴,是我们今天年轻人无法企及的梦……”作者以排比的修辞手法展开精辟的议论,对读者的情感造成一波接一波的冲击,有如决堤的江河,洪波滚滚不可遏止,只能随着作者的激情翻滚起伏。

  3.炽热的真情:在志成的散文作品中,或叙述、或议论、或描写,或抒情,总是倾注着炽热的真情。那些激情涌动的文字,如山巅飞泉,清醒、飘逸、洒脱、可爱。带给人以心灵的净化与艺术的醇香。如《陕北歌悠悠》中见到“梅”的一段文字:“她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盛满了我的心,仿佛西天上的那轮夕阳、深藏在心底,让我通体清沏,忍不住回头看她:看到远处站着的那妹妹象是一株兰草,或是一枝芙蓉,气质高雅,神态恬静,秀美的长发辍满飘逸,明亮的眼睛闪着聪慧。我仿佛虔诚的信徒站在阔大的教堂里,听到了长长的赞美诗……”炽热的真情,甜蜜的期望,无限的倾慕,燃烧的激情……此时,将举手投足的高雅,兰草一样的清秀,赞美诗一样的气质,伴随着作者喷珠泻玉的激情,洋洋洒洒落在纸上,化成激情涌动的美文。

  4.诗的语言:志成在散文中,不时露出诗的凝炼,诗的哲理和诗的耐人品味。如《一条歌的河流》中,写陕北民歌的一段话:“我觉得每首酒曲就是陕北人生活的一剂调味品!每一首山曲就是生活贫困、精神富有的陕北人的自嘲自娱、大乐大欢的超然与人生态度之折射。那优美的内涵,那诱人的内容,犹如陕北这块纯朴的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沙打旺、沙竹一般,年年发芽,年年疯长,绿油油、水嫩嫩。它带着暴雨疯狂的激越,人生的悲欢,在陕北人的口里久唱不衰,辈辈相传……”多么精炼的概括,多么深邃的哲理,多么优美的语言,多么鲜活的激情。把这样的文字当诗读,同样是令人感奋不已的。而有些句子本身就具备了诗的境界:越品越美,越品越香。如《一条歌的河流》中有这样的句子:“把孤独逼出门外,剪雪成诗……”这样的句子融铸了多少诗的飘逸,呈现出多少令人垂爱的诗魂诗骨。这样的句子常常闪亮在志成的散文里。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