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594732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陈根生的散文/陈根生

点击率:4414
发布时间:2016.06.17

  啊,水明楼

 

  好一片粼粼碧波托起一叠青砖细瓦明式平房、一座木格绣楼,远看酷似一艘航船停泊在明镜之上!

  是的,这是一艘航船。这艘航船从300年前烟雨迷濛中驶来,载着一对颇有名气的才子佳人,载着他们旖旎的风流韵事。航船的男主人叫冒辟疆,与商丘侯朝宗、宜兴陈贞慧、桐城方以智人称明末四公子;女主人叫董小宛,与李香君、柳如是、陈圆圆……人称秦淮八艳。他们的航船驶过兵荒马乱,驶过风风雨雨,终于驶到了今天,成了我面前这座幽静雅致的水明楼。

  今天,我一跨进这座题名来自杜工部“残夜水明楼”诗句的胜迹,雕屏檀榻就赶过来傍着你,花墙翠竹就赶过来挽着你,碑帖砖刻就赶过来向你炫耀,奇石盆景就赶过来向你撒娇……我还没听完橱窗里纸色泛黄的《水绘园诗文集》、《同人集》描述复社名士、诗坛盟主、抗清名将、评话大王……这群民族精英不与残暴的异族统治者合作的铮铮铁骨、遁迹山林寄情泉水的朗朗情怀,主人已经从画像上款款走下来。哦!这风流倜傥、气宇轩昂的一对儿呵!女主人那凤眼那樱唇那玉手,确实是美。那沾着女主人手温的琴台上至今悠悠回萦着她的一首《绿窗偶成》:“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黄鹉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转眼一阵阵荷香送来一阵阵抑扬顿挫:“结庵在江海,寒月浪中生。叶落林愈秀,霜高户自清……”我放眼望去,水气氤氲中不是晃荡着男主人正背着手吟哦诗作的孤傲身影?

  谁能想到50米长10米宽的有限空间构筑得这么诗情画意,精美工巧!但我更欣赏这木结构的小绣楼,玲珑精致得如同一座放大了的黄杨木雕,人上去都生怕自己粗笨的脚板踩坏了这件艺术品。但我终不能免俗,唯恐错过过一把才子佳人瘾的机会。我走过珠帘轻掩,置身翰墨馥郁之中,一种粉红色的温馨感油然漫上心头。我推开窗棂伸手将对岸的假山、水榭、城堞拉进怀里。我俯身栏杆垂手掬一捧蓝天、白云、绿柳撮进嘴里。任清风徐来轻轻抚过每根神经、每颗细胞,听片片树影声声鸟鸣阵阵荷香从身边缓缓流淌。啊!好潇洒好浪漫好开心!于是不禁遥想当年烽火漫天的民族灾难中,两颗高洁的心灵相伴在这里寻到了一片宁静的绿洲,琴瑟相谐,相濡以沫,依偎在一首首诗里,倾诉在一幅幅画里……人的一生关键往往就在一两步,在荣华富贵与民族大义二者之间他们毅然走向了后者。

  记得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说过:“水明楼在全国园林中虽不能说绝无仅有,但也是难得一见的。”我则以为水明楼的美大半美在一个“水”字上,所以我宁愿在这洗钵池边久久徘徊。这洗钵池呵,宋代大学者曾肇幼年在这里读书习字,写了多少篇文章,洗了多少回钵盂……700年过去了,怎么还是这么清澈这么澄碧?这水边也映照过多尔衮铁蹄纵横血泪烟尘,映照过“士之渡江而北渡河而南者,无不以如皋为归”的一度繁华一页辉煌,300年过去了,怎么还是这么清澈这么澄碧?如今我明白了,这是历史着意为后人提供一面人生的明镜!面对亮闪闪地盛满了700年前的勤奋、300年前的坚贞,人们呵!我们一起权借这一片碧水涤一下思绪,擦一次操守,净一回灵魂……

  啊,水明楼!中国园林艺苑里的一首抒情短歌,一只微雕精品!

  啊,水明楼!我家乡文明中的一页锦绣华章,一朵美艳奇葩!

 

定慧寺情思

 

  有朋自远方来,我端出的头碗菜往往是请他们去参观具有1400年历史的定慧寺。

北京定慧寺厚重壮阔,皇家气派;镇江定慧寺名垂史册,声势煊赫。我真担心我们这座小县城的定慧寺有什么引人入胜之处呢?

  一带碧水隔断了城市的喧闹烦嚣,一道石桥引我们进入一片佛国的宁静悠远。跨过钟鼓楼的袅袅余音,我们进入了金刚殿。一一问候过四大天王:那执剑的增长天王,那抱琵琶的持国天王,那捧雨伞的多闻天王,那擒龙兽的广目天王……我在扬眉执杵的韦驮菩萨面前站定了,我大声朗读着两侧对联:“持宝杵三洲感应,披金甲四部游巡”,联如其佛,好威严、好气魄!

  一般庙里韦驮菩萨都是站着的,怎么这里另外还有一尊正襟危坐的呢?是不是一尊是正宗的,一尊是伪劣的?

  友人对我这一问来了兴趣,睁亮眼睛,竖起耳朵听我侃。我于是清了清嗓子开始卖弄,我说从前有个叫性乾的和尚,以油灯烤脚踝、铁索盘前胸等苦行显示虔诚,四处募化,一天到了广西某地看中了一棵旃檀香树。主人说,你敲木鱼,若将树叶敲落了,这树就送给你结个缘吧。谁知性乾心诚感动了天地,他不吃不喝只敲了三天三夜,树叶就落光了。运旃檀香树回来一路顺水,可到了长江口遇上了海盗。海盗才跳上船,抬头一看迎面船头坐着一尊菩萨,遍身金光四射,怒目似箭,威风凛凛,雄姿赫赫,海盗们吓得扑咚跪在甲板上磕头求饶。于是性乾回到定慧寺便特意塑了一尊坐着的韦驮菩萨。可惜旃檀香树雕塑的如来大佛已在“文革”中化为灰烬……

  一个个眼神黯淡下去,几声叹息也显得有气无力,这时巍峨辉煌的大殿把我们迎接进去。殿高十米,面阔五间。小县城没有导游,我只得硬起头皮滥竽充数,一知半解地介绍给友人看:迎面东方三圣凌空高踞,飞天拽裙翩跹起舞,毗庐大佛端坐于独梗莲花之上。那侍立两旁的是香花二圣,那肃立左右的是梵王、帝释……

  移步两厢,我半解一知地指点,那是十八罗汉,那有坐骑的是十二圆觉……

  转向大佛背后,我又一知半解地讲这一片“慈航普渡”的佛山上有150多座佛像,是说善财童子先后参见53座名刹大师,最终从南海普陀山观音菩萨那里得道皈依的故事……

  突然一位教授如同回到他的讲台似的高声赞道:“啊,这些佛像不仅透视比例适中,而且造型生动逼真,堪称神采奕奕,栩栩如生!”

  一位杂志老总频频点头说:“你们看啊,这座如来大佛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都感到他那慈祥美丽的大眼睛在朝着你亲切微笑,足可与蒙娜丽莎媲美!”

  我则一本正经道:“首先请允许我以绝对真挚的心情无限感谢红卫兵的革命行动。因为不破不立,没有当年的横扫一切,也就没有今天的焕然一新。这些新塑像全部出自浙江詹振辉大师之手,是老艺术家的封笔之作,尤其是这尊大佛,著名画家袁运甫教授称之为‘当代中国佛像之冠’呢!但是,对不起,我此刻是一肚子怒气——”我指着大殿前后左右四面供桌上都摆着桔、梨、苹果、香蕉而没有又白又嫩的水萝卜,我说我简直愤慨这定慧寺怎么可以不供奉三勒和尚的传家宝?

  我终于按捺不住又在友人面前炫耀了一下渊博。《县志》上说,唐永和年间(公元827年~835年)定慧寺的和尚们已经用萝卜来雕刻莲花、佛手、宝塔等法器,有一位三勒和尚还独出心裁腌制水萝卜作下饭菜,叫三勒菜,这大概就是历史上最早的“萝卜干”了。传说定慧寺有高僧云游天下,一日到了山东蓬莱,在一座庙里讨了萝卜籽回来精心培育,这才有了家乡的“赛雪梨”萝卜,据说北京的“赛雪梨”萝卜就是从我们这里传出去的。蓬莱是何等地方,那里一草一木不是二神仙,也是小神仙,怪不得“赛雪梨”萝卜脆生生,甜津津,甘冽可口,有口皆碑。我越说越起劲,越介绍越自豪。我后来扯远了又说到“三勒菜”的后代“萝卜干”享誉神州大地,至今还在东南亚一带畅销不衰,而腌“三勒菜”的勤俭家风也至今仍在江海平原上代代相传……

  我们一行人既不焚香,也不“结缘”,又不“乐捐”,不免有点过意不去。在僧俗参半、檀香飘逸的小卖部里,友人们被我怂恿每人花五毛钱买了一张石印的无际大师心药方作纪念。药方如下:“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这些药用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于平等盆内研碎,三思为末,六波罗密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送下。果能依此服之,无病不瘥。切忌言清行浊,利己损人,暗中箭,肚中毒,笑里刀,两头蛇,平地起风波。以上七件,速须式之。”——佛家的宗旨是劝人向善,心药方与这禅寺可谓花开两朵,一用雕塑,一用文学也!我读着相见恨晚,我读着拍案叫绝。这概括得何等全面,比喻得何等巧妙,作者唐希迁和尚不愧是“大师”级的哲人、智者!捧读这篇幽默文学佳作,大家一路上会心微笑,连连称道:价廉文美!文美价廉!

  于是我这半瓶水以不失时机乐滋滋地摇晃了一通。那是四百多年前,定慧寺已经墙垣颓圮,佛像黯淡,香火寥落。一天黄昏,忽然烟尘滚滚,马蹄得得由远而近,来了一群彪形大汉。他们发疯似地倾其所有来修葺庙宇,重塑金身,而他们自己一个个剃度出家断了尘缘。原来他们是一群回心转意、洗面革心的江洋大盗!定慧寺这才香火鼎盛,绵延至今。我说,大盗们有没有服用唐希迁和尚暨无际大师的心药方谁也没去考证,这并不重要,但他们最后寻到了生命的意义,断然弃恶从善立地成佛,为罪恶的一生画上一个美丽的句号!——说着说着我一脚踏进400年的时间隧道,我甚至走到大盗们中间祝贺他们获得新生,我看到大盗们双手合十光头上青青一片发根,我听到他们呼哧呼哧的粗重呼吸,我也分明感觉到自己的心灵在淅淅沥沥地受到刷洗、净化……

  据我多次观察,我这些见多识广的友人对我端出来的头碗菜并不很感兴趣,友人们感兴趣的倒是三个字:性乾和尚的一个“诚”字,三勒和尚的一个“俭”字,希迁和尚的一个“善”字。

  走出寺门,一片碧绿的荫凉又留住了我的脚步。抬头一看,只见一棵三层楼高的老银杏虬枝横空,绿叶如盖。定慧寺南有城河,北有市河,东有放生池,三面碧水环绕盛满了百千年来的故事传说;老银杏汲水土之精华颐养天年,坐看古城的沧桑、人世间变迁,你看他那苍劲的枝头上挂的是大唐的残阳,那石桥洞里淙淙流淌的是千百年来的传说故事。

  有句不恭的话我没敢说出口,寺庙佛像大同小异真有多少可看的呢?我以为正如苏州寒山寺美在张继《枫桥夜泊》诗里一样,家乡的定慧寺却是美在丰富多彩的传说里的……

 

最爱城河

 

  挽着洁白的栏杆,牵着荡漾的碧波,我天天在城河边用脚步轻轻弹奏我的黄昏。

  我常常记起古建筑学家陈从周说过:“城池拥有‘双环城河’是罕见的,这是古城如皋的特色。”是的,北京没有,西安没有,平遥古城也没有,怪不得老权威不顾年迈体弱,一而再再而三先后八次光临我们这座小县城,盘桓在“双环”水边。这个当代传奇激发我们这些如皋子弟多少眷念,多少自豪!

  如皋是我的家乡,位于万里长江下游出海口北岸,县治建置于晋,城桓肇造于宋,市井繁盛于明。从迷迷濛濛的历史深处潺潺湲湲流过来的双环城河,内城河长2840米,有意思的是,我至今还能听到那段西汉的河床喋喋不休絮叨文、景朝的陈芝麻、烂谷子;外城河长3430米,让外城河至今还在我面前炫耀的是,300多年前它亲眼目睹冒辟疆与董小宛牵手载来了一船世纪风流。

  标语牌说城河是古城的血液,我则把城河比作腾飞的古城舞动的两条绸带。我首先感谢新世纪开局之年,市政府一阵春风过后,几十年的臭水沟奇迹似的变成万人流连的亮丽风景。内城河我们当地人叫市河,市河上有20座桥,外城河我们当地人才叫城河,城河上也有十来座桥吧。古刹黄墙、塔影巍峨,楼群林立,五光十色,映在影影绰绰的波纹中,哪座桥不是彩虹卧波成了风景中的风景?再说,九寨沟、张家界的水过于原始、狂野,西塘、周庄江南古镇的水又过于质朴、粗放,只有家乡城河里的水才这么精致、秀丽、优雅,适宜人静静的坐在水边,用手去抚摸,用脸去亲近,用心去品读。无论是两岸桃红柳绿的早春二月,还是漫天雪花飞舞的隆冬严寒,无论是青烟袅袅升腾的朦胧清晨,还是满河流金烁银的残阳夕照,两条绸带便舞出了如诗如画,如梦如幻,那意境才真个叫人想起林风眠的水彩,或是陈逸飞的油画。

  人们总爱把城河比作翡翠项链,我则认为这是一串流淌的钻石,围在家乡丰满、时尚的脖子上。我老家就在双环城河之间的青砖黛瓦小巷,我读高中时就爱一个人在城河边送别夕阳,我熟悉岸柳的身世,叫得出吊桥的乳名,那些掉落河心的旖旎的凄婉,寂寞的悲壮,湮没的辉煌,我能如数家珍。瞧,那福成庵的青灯黄卷曾经掩护过江海地区最早的共产党人开天辟地的伟岸身影;瞧,那丞相亭风雨无阻地向行人叙说民族英雄文天祥取道龙游河潜行入海抗金的壮举;要不,我们一起跨过益人桥去安定广场拜谒宋代大教育家胡安定先生的铜像,然后让市河领着我们一起踱进百年名校如皋师范学堂至今保存完好的宋代书院:中间甬道,两厢讲堂,四边回廊,在亭轩临风、花木扶疏中去请教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倾听他们的道德文章、高风亮节、智慧人生……盘点着这些钻石般闪光的人文景观,我突然发现我心里最钟情的还是家乡这双环城河,居然在145万人口中滋养出240多位百岁寿星,浇灌出驰名中外的华夏长寿第一县,使古城焕发出耀眼的时代光彩,而我也喜欢伴着习习河风、踏着粼粼碧波,一步一步痴痴追寻这个家乡人文史册上最美丽的谜、最神秘的梦……

  虽然我仅仅在四十年前带领学生到丰乐桥下挑过一次泥,捞过一次浅,但我仍然毫无愧色地大声说,城河的波光水影里跳动着我的一颗赤子之心。四十年来我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过上百篇散文,一大半是家乡的颂歌,作为城河边长大的城河的儿子,我最乐意蘸着城河水一笔一笔写进字里行间……

 

读董糖

 

  童年时,每到腊月二十四送灶之后,茶食店柜台上用扁箩满满摆着“什果”,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其中最引入注目的莫过于那长五分、宽三分、厚一分的小块子,分别用红纸、绿纸、黄纸包着,从早到晚对小孩子的黑眼睛散发着滚烫的诱惑。

  穿开裆裤时吃董糖,好似猪八戒咬人参果吃个新奇,长大之后可就逐渐捉摸着品尝家乡的这种名特产品的别致风味了。于是沐一缕金风,泡一壶香茗在旁,小心翼翼地开启包纸,轻轻取出象牙色的一碰即粉的董糖来,不时用嘴舔一口,微闭双眼来体味,嘴里说它有吧——却无,说它无吧——却有,甜而不腻,蜜而不俗,只觉得齿颊留香。这时斗室没有了,时间停止了,日子也慢慢香甜起来……

  我手里捏的不是一首四角方方的情诗么?“董糖,冒巢民妾董小宛所造。”(清《崇川咫闻录》)那包装盒上印的“秦邮董糖”四字,邮者寄也,当年金陵八艳之一的董小宛曾将此糖自秦淮河经驿站邮给意中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如皋冒郎啊!

  我手里捏的不是一段可以用手触摸、可以用嘴品尝的明史么?据说,一次史可法路过如皋造访水绘园,女主人特地拿出银锅、银铲,以芝麻、白糖、饴糖、松子、桃仁等十数种原料,用木炭火焙,亲自操作,精心制作出一块块独特风味的酥糖款待贵宾,并多做了两箱酥糖请客人带回去犒劳将士。这位抗清名将连连谢道:“此去扬州,如能获胜,我一定派人来学作此糖,取名董糖,遍飨全军。”“董糖”之名,盖源于此。据说,这位民族英雄壮烈就义时,他的口袋里还藏着两块董糖没舍得吃呢!

  我还感到我手里捏的又是一句甜津津芳悠悠的铭言:一部饮食文化史上百花盛开:宋嫂鱼、东坡肉、大千菜、麻婆豆腐、费家扒鸡……董糖也跻身其列。董糖说:物以人名,人以物传。董糖还说:凡是为人类作了创造性的劳动,哪怕是一丁点儿美食,人民都会永远惦念她……

 

作家简介:

  陈根生,1938年生,1959年毕业于江苏省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科,中国鲁迅研究学会会员,江苏省鲁迅研究学会理事。

  出版研究专著5种:《鲁迅与青少年》、《鲁迅名篇问世以后……》、《永远响亮的嘱咐——鲁迅的教育故事》、《缀在巍巍昆仑上的疑问号——鲁迅教材解疑与写作技巧探讨》、《鲁迅——伟大的教育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读书》、《中国图书评论》等曾刊载评论文章对其鲁迅研究著作给予较好的评价,著作被推荐为中国图书最高奖“金钥匙”奖评奖书目,参加过北京、香港、东京等地的书展。

  出版专集3部:《乡恋》、《巷韵》、《乡情不凋谢》。散文《巷韵》入选全国教材《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自读课本》。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