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944059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悲悯的情怀/钮勤章

点击率:4630
发布时间:2016.06.17

悲悯的情怀

□江苏/钮勤章



1

  西方哲学领域总是喜欢追问一些永恒的话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些对于生命本体的追问,总是叩动人的心弦。从生存的角度来说,人是一个追求本源本性的动物,与其他动物不一样,其他动物的生存是生命的延续,不会去追求自己的本性;而人,不但要追求生存,重要的是还要追求“生活”的意义,寻找生活的意义才是人活着的本质。哲学的追问反映在艺术领域里是人对自身本性的追寻。我有一种预想,人类追问自我的行程可能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误区:总是从同类中寻求自我形象的影子。其实,人类本体真正意义的对象化,不是人本身,而是自然,从这样的角度来观照杨文丰先生一直致力于创作的《自然笔记——科学伦理与文化沉思》(2007年4月已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就是一种创举,一种对于人自身反思与观照的新的探求,从浩淼的宇宙自然中呼唤回音!

  也许,在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太渺小了,渺小的无知也即无畏!很多人整天生存在自己的小小的空间,并不知道作为人类一分子的自身的孤独!“北京濒危动物中心”墓地通告牌上的每一个汉字都是给最高级动物们敲响的一记丧钟:“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孤独地寻找配偶,当最后一只没有留下后代的雄鹰从天空坠向大地,当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在沼泽上空回荡……人类,就等于看到了自己与前者的同样的结局!”倘若有一天真的如预言的这样,那么,人类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正如一句爱护水资源的广告词所言: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自己的眼泪!实质上,社会存在的人,生活在各种理性秩序的桎梏中,与自然人的存在产生尖锐的矛盾,这就产生了“我是谁”追问的本源。

  爱默生说过:“自然是精神的象征。”自然世界充满了科学规律,当我们探索自然规律的时候,也会为其规律的奇妙而惊叹,人从对于自然的观照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获得精神的超越。突然想来,西方的这些困扰他们的成百上千年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倘若到自然中去寻找,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绝好思路吗?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科学散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但是,作为《自然笔记——科学伦理与文化沉思》的读者,我不得不钦佩杨文丰先生的睿智与独辟蹊径。对于笔记体的认同,除了先生所言:“自然笔记”是我的系列科学散文或文理随笔的“名号”吧,叫科学随笔也可,如《散文·海外版》多次发我的作品就叫“科学随笔”,若只叫“随笔”可能不利于和一般性的东西相区别。我感觉到了先生之所以强调“笔记”而不言他,主要的思想还在于寻求此类文本的科学性,笔记体的根本特质还是在于真实,而科学的价值追求就是真,两者的共合,成为科学散文创作的原则之一,不知道这样的揣度,合不合先生所言的:“随笔”可能不利于和一般性的东西相区别。

2

  我一向以为,真正绝美的风景是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风景!这样的风景,必须由人的精神创造的参与!科学散文是建造这一风景的新颖而别致的样式之一。我在一篇文章里谈到科学精神与写作艺术的互动影响:科学与艺术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科学既有严谨缜密的逻辑美,更具有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诗意美;艺术,如诗歌,既有夸张浪漫的情致和诗意联想,又可有渗透科学原理包括自然的、人生的科学美。所以,科学的研究上要有诗意的想象力,在艺术的创作上得具备理性的思辨力。这样,科学因为艺术而丰富和形象,艺术因为科学而严谨与精致。在写作方面,将两者融合的比较好的就是科学散文。

  科学散文往往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抒写人文情怀,尽管科学散文也写科学知识,但科学散文的写作重点并不是普及科学知识,而是在写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表达其他东西,比如表现科学美、科学哲理、人生哲理和科学伦理等。在科学散文里,“科学知识只是船,而船上还有人,有思想和空气等等美好的东西。”(杨文丰)

  一些科学散文,或介绍奇妙的自然现象,或探索神奇的生命奥秘,或演绎数学的发展轨迹,或畅谈信息科技的前景,或审视人类无节制开发的危害……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科学世界的丰富而智慧的光辉。读杨文丰先生《自然笔记——科学伦理与文化沉思》(2007年4月已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找到了这样的感觉,里面有着许多此类情感的精彩的演绎,譬如:

  读了《“大漠孤烟直”的条件》之后,有了新的感知:以前总是从诗意的角度来解读“大漠孤烟直”,现在看看,科学引领我们感悟出更多的智慧!

  《佛光》一文,一直让我流连不已!真正惊讶先生对于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独特的悟性,是很需要心境来写这篇文字的……短暂的佛光之中,仿佛看到了世间万象。佛光为何不是一种由无数“善”组构成的美丽的彩虹!本来人与人的认识得经年,乃至一世一生,可有缘人的相识相知却只需要那么一瞬,她仿佛就天然读懂了他,而他也命定就发现了她,且仿佛为此你我都曾在佛前祈求了五百年……面对佛光,人啊,你如此的移情,不也宛若是水在流动,是自在、自适、自然、自动和自如地在流动吗?惟具隐约性和模糊性的美,才能永葆神秘品格,方是恒久的大美,犹同这佛光。

  《根》让我读出了:生命的根在文化,文化的根在精神,精神的根是我们自己……植物的根看不到,生命的根也是如此,但是,确确实实存在着……

  读了《海殇后的沉思》,也让我陷入了思考:但愿所有人能看到这些危险的信号……不要有陆殇与球殇!

  读了《营建梭罗的散步境界》之后,我忽然有了一个奇怪的困惑:梭罗与庄子比较起来,从思想的高度,远远不及,但是梭罗却能产生这样崇高的世界范围的伟大的影响,而我们的庄子却是仍然在自己的国土默默无闻……这里自然有文化的差异、语言的障碍,但是也有一点就是:梭罗是个实践主义者,而庄子不是!呵呵,这个世界太需要实践的人了,而不是空谈与虚无……

  《仁爱慈悲的命运——丰子恺〈护生画集〉小札》给我启悟更大,先前介入丰先生的漫画,还是从童趣开始,只是图得一点生趣罢了,自然没有杨先生这么深入地思考过,读罢文字,恍然有悟……

  这些文章,渗透着科学精神自不待说,可每一处都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情感,两者的胶合的自然与深刻,表达着对于人的生存现况的关注,可是与一般的人文散文比较起来,更加严谨与理性,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让人在了解科学道理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受到人文情怀的感染。这就是我所思考的:本来是“文”的特质的写作,因为科学思想介入而使文字更加的精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科学散文的生命活力所在。

  后来又在先生的散文网的博客中读到很多精美的文字与新鲜的感受!《胡杨非树》读出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先生孜孜追求的是在自然里寻找人类丢失的精神的影子……

  读《红棉花开》,才知道红棉树,俗称木棉树,是羊城的市花。熟悉木棉,还是读舒婷的《致橡树》!一个普通的对于朴实的爱的真正的追求者的形象!还真的不知道木棉还有这么多科学内涵与更深广的人文情感!

  《宽容“小女人散文”》读出了:以今日眼光观之,却该宽容,因为文化的多元与多层,是该允许这样的形式存在的!但是,那个时代(90年代末)是文学分化的时代,坚守与突围是那个时代的两种势力,尤其是在文学的鸡汤中泡大的一代,更希望文学拥有永恒的纯净!细细想想,真正糟蹋文学的决非“小女人”,因为,她们还是一群颇有修养的文学的消费群体!所以,以今日眼光关照,先生的宽容是对的,但是,先生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文学纯洁性的坚守精神,是不敢有悔意的!

  《人到中年》读出了:中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为理智的时代!也是压力与收获并存的时代,为着更多的责任与信念,中年人推动着社会的车轮。

3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精神支撑着杨文丰先生如此地热爱科学散文的创作?先生在他的文章《我的散文观》是这么阐释的:作为一位散文写作者,或许是由于幸运,我曾有攻读农业气象学专业的经历,后才由理工转文。我的学习经历,使我祈望能够写好多卷本融合气象、农业、环境、生态、科学美和科学伦理等多学科知识的“科学散文”或“文理随笔”——《自然笔记》。我的《自然笔记》追求科学性、自然性、思想性和诗性的艺术融合。我将写作多卷本《自然笔记》视作自己毕生追求的文学工程。

  或许正是因为先生对于自然的热爱,才使得先生有着如此的激情创作科学散文来关注自然与表现自然,我不敢说先生是自然主义者或者自然哲学家,但是,我敢说先生是自然的亲密朋友,知心友人,以自己的细腻的敏感与丰厚的学养,献给了时时刻刻都在滋养我们的大自然。或许出于这份责任,先生在忧患中洒落片片忧患的思虑,有了《令人尴尬的绿色食品》《海殇后的沉思》《心月何处寻》《仁爱慈悲的命运——丰子恺〈护生画集〉小札》等等,这些文字无不透视出先生对于人类命运母题的细切关注与悲悯情怀的婉曲表达。尤其令我震撼的是《绝种动物墓碑》,先生的开篇就是:将地球变成动物公墓,就等于人类是永远生活在公墓里了……在这样的毛骨悚然的忧思中,再来感悟:如果最高级动物们再不能彻底地行动起来,再不能在行动上保护生态环境,再不能真诚地给还能有幸地生活在人间的动物多一点温情,那么,将不知写有“人类”这两个字的墓碑,这比爱情两个字还辛苦的墓碑,该由苟活的谁来竖立?读这样的文字,怎么还能把自己推在对人类生存命运关注的视角之外呢?不过,与其他的作家不一样的是,先生的忧患不是苦难的一种呈现,或者一种沉沦,而恰恰相反,用先生自己的话说“忧患不是沉沦,而是崛起”!这就是为什么在杨先生的散文中处处洋溢着的诗意与悲情的呼唤的力量的原由!

  同样是出于对自然的爱的细切与关怀,先生更多的是把自己的观察与耐心给了美丽的自然,有了很多对我们看来稀松平常的自然现象的新颖而精致的表达:北风、啊,阳光、虹影、黄昏、瑞雪兆丰年、奇迹般崛起的“脐带”、梅雨、向日葵寓言、萤火虫、科学与绿色、根、我是红豆杉、仙人球情思、蝴蝶、苹果问题碎笔、路桥美学考……一位网友这样评价《萤火虫》:“读杨先生的文章,的确让人有很多的感想。读罢这篇萤火虫,令人追忆起往事,大概在80年代以前生的人都有过抓萤火虫,玩萤火虫的经历,当时是怎样的心情,欢乐开心,每每把抓来的萤火虫放在纸盒里,瓶瓶罐罐里,当灯笼的点来玩,有的甚至将其光亮涂于手掌。看了这篇文章,忽然对这些童年趣事,有了罪恶感,虽然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装在记忆里的东西却很难抹掉,看着自己的手掌,那些曾经死在过手掌里美丽的生命,你们的灵魂是否还在哭泣。但愿上帝原谅所有童年的过错,那些死过在我们手里的亡灵们你们的子孙不再重复你们的命运,也希望现在的孩子们能懂得珍惜呵护自然美。”也许,正是先生这样的爱心才会演绎出独具人文情调的自然风景。

4

  读著名散文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海燕·都市美文》主编古耜先生的文章《文心与自然的三重对话——评杨文丰科学散文集〈自然笔记〉》,感觉到杨先生的自然笔记的艺术的魅力:《自然笔记》是科学的、人文的,但最终还是艺术的、审美的。这决定了全书的语言表达,始终保持着文学作品所擅长和推重的灵动的感性、丰沛的想象,以及优雅的笔调和飞扬的辞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科学散文在写作手法上,一般情况下需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事理;或旁征博引,说古道今;或巧用比喻与拟人;或穿插抒情与议论,通俗易懂,语言生动活泼,读来饶有趣味。用杨文丰先生的话说,便是“在于作者能否以科学家的目光观察自然,以文学家的心灵描绘自然,以思想者的思考来认识自然,最终,能否把一个科学化、艺术化、哲理化的自然呈现在读者面前。当然,这是高标准,也是我的追求。”

  另外,杨文丰先生十分注重科学散文的通俗性与可读性,用文学方式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深入浅出,自由洒脱,充分体现了随笔的文体特点,显示了大家风范。作者以亲切、生动、优美的文笔,让人体味着科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譬如:《包容一切的空气》,在总体上运用了生动的拟人手法,运用丰富的艺术想象,形式上以行云流水般的排比句,形象描述了空气与地球、人类的关系(隐含着科学道理)。联想到人格化空气所具有的品质:她能包容一切,是伟大的。充满人类对空气的赞美和感恩。引用并加入人文典故。告诉我们自然科学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枯燥乏味,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科学理念的传达与文学审美,并不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它和文学艺术其实是相通的。 

  由此,我想《自然笔记》首先是科学的。杨先生以科学家的目光观察自然,又以文学家的心灵描绘自然。既有科学美,又有深藏于大自然现象中的诗美、哲理美。

  科学散文是以科学内容为题材的随笔。它具有随笔的特点和优势:短小,轻松,活泼,锐利,情与理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文学性、科学性和知识性。

  科学散文运用文学的表现方法丰富多彩,语言既形象生动,又科学、准确、鲜明,没有艰深的论述,可读性强,对读者有一种亲和力,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科学散文题材广泛,最关注的并不在科学的内部,而是在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与社会等方面,亦科亦文,可以说是科学与人文“杂交”的产品。文章,均体现出超越专业的文化视野,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