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932179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龙口风物简记/张中飞

点击率:942
发布时间:2024.04.20

  龙口,是一个建制镇。它是准格尔旗的南出口,鄂尔多斯市的东大门。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含灵吐翠,非同一般,有历史,有温度,有血脉,有景致。

  踏入这里,胜景相衔,总叫人眼热心动,情飞意扬,荡气回肠……

  龙口,建镇历史并不长,但与这个龙字有关联的龙壕这一地名,却在这里很有些年头了。究竟有多少年,无人准确知晓。与它过去的称谓马栅相比,或许还要长。

  龙口,顾名思义,就是黄河这条长龙的口。就如同壶口一样,黄河之水,仿佛落入壶中,故称其为壶口。可想而知,这龙口的地名的诞生,并非空穴来风,随便而取。

  龙口的南端,流淌着母亲河黄河。母亲河举世瞩目,风采万端。在这里,母亲河的奇观,最让人称赞的有二,一是河水从大峡谷——被人们称为的龙壕中涌出,犹如一条长龙,舞上翻下,粼光闪闪,让人看了为之震撼。这就是人们将其命名为龙口的依据。二是河水的流向,颠覆了人们的认知,改变了天下黄河向东流的惯例,一任自东向西,奔腾而去。

  当然还有一些值得一提的景物。在龙壕的出口处,建有一座年发电量20亿度的水力发电站。这电站,雄伟壮观,高峡出平湖的景观,白练飞溅的磅礴,交相辉映,汇聚成一幅烟波浩渺的胜境。

  清澈河水,缓缓向西流去,注满深情,蓄足诗意。一年四季,变换着美的模样,春来绿颜楚楚,夏至明眸闪闪,秋涌长水渺渺,冬呈冰水融融。此等景象,万里黄河并不多见。

  长河中,太子滩,娘娘滩,点缀其间,仿佛是苍天有意安排的两个故事点。千百年来,围绕此二滩,人们不知流传出了多少离奇的故事。

  龙口有长龙,长龙佑龙口,民间多有此说法。

  龙口,有着龙腾山河的万千大气象。

  当然,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龙与马这两种动物,在这个地方,怎么结合得这么神奇,这么巧妙,这么耐人寻味?!

  龙,是活在中国人心中的动物,尽管天地中没有,但它的形象,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晓,高高地耸立于其心中。

  马,是繁荣昌盛的象征。马背民族的骄傲。

  龙口,过去叫马栅。由马栅改名龙口,不仅没有失去马的寓意,相反这正是龙与马的一次大聚会,是龙马精神的大弘扬。

  龙飞马腾,浩荡奔前,必然是当下龙口的主旋律!

  不到长城非好汉,伟人如是说。

  龙口,有长城。位置绝佳,视野开阔,矗立高山,凌空攀霄。

  到龙口长城,观光,寻古,自是幸事,当然,会别有一番天地,触发诸多领悟、感慨。

  龙口的长城,在大口村的西山上。远远望去,山势雄壮,风光阔朗。像一条长龙,蜿蜒扭曲,气势巍澜。烽火台,高高挺立,在无垠的天空中,亮出绝美孤傲!

  龙口长城,就静静躺于山梁上。

  过去,山冈秃赤,躺着的长城,了无生机。近些年,植被茂密,长城被绿色遮覆,有了厚实丰腴盘旋的绿色骨架,如万驼之貌起伏于苍茫之中。

  追溯这段长城的历史,总有一些忧伤。它属于延绥长城,是明代修建的。

  查资料得知,这段长城,从榆林郡起,一直修到府谷的墙头。而龙口这段长城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长城的功效,中国人无人不知。它的战略意义,防御功能,尽显儒家文化的宗旨。

  或许,长城的名气太大,承载的历史过于厚重,中国人对长城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或悲伤,或感叹,或祟敬,或赞扬。

  如今,大凡到龙口旅游的人,一般都要不惜费力,攀山去望一望这段长城。

  登上高山,仰望长城就是好汉,就是巾帼,岂能不涌豪情,怎奈不泛壮志!人们总是要高声呐喊,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总要吟诗作赋!

  因此,看龙口长城,也成为一道大景观,一种大愿望!

  龙口,有一处绝美风景,不能不说。

  它不是花朵,却绽放着花朵般的绚丽,它不是猪肉,却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五花肉”,它不是山,却有着山的体魄。

  这风景,就是莲花辿。

  当地人俗称砒砂岩,地理名为丹霞地貌。不过,我喜欢莲花辿这一称谓。原因是因为这名称,据说是康熙大帝所赐,说明这名称有历史。同时,这名称,典雅,有寓意,萦绕着一种神圣高贵的意韵,总叫人产生很多庄重美丽的联想。

  许多人,过去不知莲花辿这处风景,所以并未来此。现在莲花辿有名气了,来这里观看的人就多了起来。

  正如鲁迅所言,一部《红楼梦》,不同的人,看到的东西也不同。观看莲花辿,也一样,不同的人,看到的风景也各异。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站在大口的观景台上,向南看去,莲花辿就展现在前面……

  层层叠叠,逶逶迤迤。

  你观看到了什么?你一定会发出惊呼的赞叹!

  你浮想到了哪般?我想你也一定不会中断联翩的思绪。

  莲华辿,风韵无迹,魅力无穷!

  龙口,有一座山叫元岇,在大口村境内。

  乍一听这山名,很普通,没有什么值得引起人们注意的地方。可是,你要了解元岇曾发生过的一些事,你就不敢小看这地方了。

  我第一次听到元岇,是在大口村的革命老区展厅里,听一位老村长讲到的。他说他村历史悠久,有一个叫元岇的地方,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是史前人类文明的古遗迹。

  出于好奇,我请他带我去实地看看。那天,细雨蒙蒙,山涧中弥漫着轻雾。到了元岇山下,老村长说,遗迹就在山上。由于下雨,路滑,我们没有上山。可是看那地势,山上一定是块比较大的平地。这就使我联想到了神木那个石峁的地方。那也是一处颇大的人类文明古遗址。

  但是,此处细细一看,在山坡上,看到立有一块小碑,读碑文,落款是准格尔旗人民政府。详读碑文内容才知,一是介绍了元岇文化遗址的价值。

  称其为,此遗址为龙山晚期至夏阶段遗存,距今约三千至四千年前,对研究史前人类社会发展史有价值。二是表明这里,被确定为准格尔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四千年前,人类能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生活,这说明,这地方一定是山青水秀,向阳避风之所。

  我与老村长交谈这一猜想时,我看到他的神情,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

  他说,元岇后面还有高山,前面是黄河,现在山上也有树木。他也觉得,当时的元岇,肯定是一处适合人类居住的绝佳场所。他们如今能居住于这片三四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的地方,风水一定是不错的。

  现在的元岇,山绿草繁,树木茂盛。山下人家,其乐融融,尽享于花香四溢,瓜果馨芳之中。

  龙口,是一个鸡鸣三省的地方。

  来龙口旅游的人,一定会去小辿。小辿,是龙口镇的一个社,这里风光宜人,东有长河,南列群山,西耸长城,北绽莲花。有这样的景致,不光在地理上有优越,而且在人文方面也显示出其独特。

  小辿,是一个小小的村落,但建筑很有特色,全是仿古建筑。而且,亦是三个省区的交汇处。它本身属于内蒙古的准格尔旗龙口镇,但它的东南面,是山西河曲县的文笔镇,西南面是陕西府谷县的墙头镇。你听这三个省区镇的名称,你就会被它们的大气魄,大境界,大历史所折服。

  在小辿村的东南不远处,一座孤山的山脚下,立有一地标,是国务院所立。地标明确指示出三省区的方位。在地标上方的山头上,塑了一尊庞大的红公鸡,寓意这是鸡鸣三省的地方。只要游人一打卡,这鸡就会长鸣三声,届时,附近三省区居民,都可闻到鸡鸣之声,以此证明鸡鸣三省这一说法的形象性。

  全国鸡鸣三省的地方也有几处,但濒临黄河,有这样大气象,大景观,大人文奇特风貌的,恐怕只有龙口所俱。

  由此说来,仅这一点龙口就是值得一去观光旅游的地方。

  龙口,有一古渡,名叫大口渡,现在习惯上也被人们尊称为西口古渡。

  严格地说,西口古渡在对岸的河曲,但是大口渡与河曲西口古渡如同孪生兄弟,谁也没有离开过谁,它们在历史长河中共同完成了一首中华民族悲壮的雄浑之诗,因此,将大口古渡统称为西口古渡也不无道理。

  西口古渡历史悠久,据考证,大概在汉朝汉桓帝时就有了。

  它的出名,却与中国历史上两个大事件有关联。

  我们现在熟知的君子津的故事,就发生于此。据史书记载,汉桓帝时,有大贾携带资金,行至此病故。津长埋之。数年后,商贾之子,寻父至此,津长悉数将大贾资金还子。帝闻之曰:“君子也”。遂后,将此渡口,赐名为“君子津”。此名隋唐时代一直沿用。

  走西口移民潮,大凡有点历史常识的人无不知晓。西口古渡,作为一个口,它是晋西北民众,走西口的必然之路。成千上万的晋西北子民,从此渡口北上,落草蒙地。

  史料载,元明清以来,此渡口,经济贸易更为频繁,西接宁夏陇右,北通阴山草地。其时,水旱码头,商贾辐辏,舟船云集,五方杂处,兵民繁错,万家灯火于斯盛焉。

  目睹这里,人们常常会想起《走西口》那苍凉凄苦的腔调: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实在难留……

  现在,西口古渡早没有了往日的繁华,显得很平静,很安然。当然,也没有了撕心裂肺,生离死别的场景。但是,它折射的历史还在熠熠生辉,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叫人难以平静,总会涌动着一种炽热的情感。

  龙口,有一寺庙,坐落于西口古渡对面,现在名叫护宁寺。最初建于康熙43年,亦即公元1703年,距今已越520载,可谓时间不短,历史日月陈久。

  当初,这寺庙很小,也就一间独庙,名字叫关帝庙。

  不过,关于这座庙的传说很多。它建于西口古渡旁,想想当年走西口的人,在此打尖住宿的人不在少数。由此,可知,这里的香火,一定是时常接续,缭绕不绝。

  庙宇是建筑,但更是一种文化。中国人对庙宇从古至今,在心中总是怀有一种虔诚的敬畏。而且,有庙宇的地方,必然是传播文化的场所。

  据说,自从这座庙宇建成后,这里就成了西口古渡上一个重要文化交流地。口里的文化与口外的文化,在这里互汇,交融,传播,为漫瀚文化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因年久失修,庙宇破旧不堪。

  公元二○○九年,有乡贤组织,众人集资,重建斯庙,改名为护宁寺。

  重建后的护宁寺,占地4200多平方米,三进院落,攀阶而上。整座寺庙,依山傍水,规模宏大,古刹风韵,肃穆庄重,彰显出一派佛气仙意。

  如今,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这里要举办传统古庙会。届时,方三周围的民众,相拥此地,烧香拜佛,看戏游玩,拜亲访友,推杯换盏,甚是热闹。

  龙口,有一个叫榆树湾的地方。怀抱长河,背依高山,名气不小。

  榆树湾的地名,直观来说,就是这里的地形是沿河而弯,而且湾里又长着茂盛的榆树,故而得名榆树湾。

  榆树在中国北方是很有名的树种。著名的榆林郡就是因榆树成林而得名。榆树湾的榆树,或许那时就有,进而延绵不绝,直到今天。尽管在榆树湾我没见过高龄的榆树,但我在北黄河对岸的托克托县境内,亲眼目睹了一株千余岁的沧桑老榆。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下。

  榆树湾自古也有渡口,也是晋西北一带走西口人的一个落脚地之一。或许是这里风水不错,到此地的移民,再不愿远去,驻足于此,落户而居。久而久之,这里就聚积了好多人,逐渐变为较大的村落,一时成为繁华之地。

  近代,榆树湾最为辉煌的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

  这期间,这里有硫磺厂,水泥厂,电厂,是当时准格尔旗的工业重地,也是当时伊克昭盟屈指可数的工业高地。

  准格尔很多人,曾在这里的工厂工作过。那时他们感到很光荣。这里的一草一木,凝结着他们的感情,直到现在他们仍念念不忘这个地方。

  当然,从这里也走出了不少人才。特别是那所被誉为“八二五”的学校,更是名扬全旗。成为全旗的办学楷模,在内蒙古自治区也是响当当的典型。

  尽管榆磺厂、“八二五”学校已不复存在,但它们的辉煌,至今仍闪烁着光芒,照耀着后代人前行。它们所做出的贡献,人们也不会忘记。

  而今,榆树湾水泥厂还在,但它比以前规模更大,产量更多,已是一家民营企业,现代化的设备,现代化的管理,让这个工厂,充满生机活力。

  榆树湾,是准格尔人不可忘记的一个地名,也是曾在这里生活工作过的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龙口,是一个花果飘香的地方。

  四面环山,逶迤的丘陵,深厚的黄土高坡,独特的小气候,为这里种植果树,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

  龙口人,很早就有种植果树的习惯。马栅村,有一棵枣树,至今已越百年。有人曾告诉我,说张喜家墕村有一棵杏树,竟然活了三百多年。由此可知,龙口人种植果树的历史悠久。

  如今,龙口镇,把发展果树业,作为保护生态,打造文化旅游产品,振兴乡村,富民增收的一项工程,全镇种植各种果树近万亩,为未来农民的增收打下了可观的基础。

  龙口,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果之乡。从榆树湾至小辿沿河十五公里的山湾山坡上,果树相连,处处绿荫遮天,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春天三、四月间,杏花飞白,桃花映红,将山湾装点得如同花海,将山坡映衬得像朵朵彩云。秋季八月,你若走入这里,不论山坡,还是沟畔,你可随处可见,那些苹果树,梨树缀满红盈盈、黄澄澄的硕果。那些枣树,高高挺立,满树红红的枣粒,晶莹闪烁,诱惑得人不得不去摇树拾果。那些海红树,有高有低,有大有小,通通结满红彤彤的海红果,像圣诞树一般,给人一种平安吉祥的慰藉。

  许多去过龙口的人,总会说,这里是山清水秀,瓜果甜美的地方。

  龙口,是一个美丽的小镇。

  它是浩瀚鄂尔多斯8.7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最东临河环山,放襟开户,气象宏大的一个镇。

  龙口镇,先前称作马栅镇。马栅这一地名,据考证,在明清时就有了。可想而知,这个地方,也有一些历史风华了。

  龙口,是很有气势的一座小镇。驻足于龙口镇彩色门楼下,向上看去,它的整体形象,犹如一只腾飞的大龙,蓄足了力量,由低向高,直冲云霄。

  龙口镇办公楼,矗立高山之上,呈品字型。办公楼前,台阶错错落落,一直通向南门楼,长度足有几百米。南门楼大气庄重,古色古香,尽显宏阔之气。

  站在龙口镇办公楼前,向南眺望,你会惊呼,偌大的场景,突兀你面前,犹如一幅大画,美的你不知如何赞美。

  你看,那河岸风光,弥弥漫漫,一脉山梁,奇景连绵。高塔,大桥,烽火台,大厦高楼,现代的古代的这些建筑,栉风沐雨,依山傍水,相互映照,勾连接宇氤氲出一种壮阔大美意象。大河碧水,白练翻涌,滔滔西去,更是万里黄河鲜见奇景。小镇秀貌,山色树影,层层蕴美,彩路环绕,小楼林立,田园美景,揽入眼帘,不禁使人赏心悦目,赞叹不止。

  这里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观光有美景,就餐有美食,住宿有民居。春来温馨,夏不炎热,秋色绚烂,冬不寒袭。每年来这里休闲度假旅游的人,络绎不绝,让小镇充盈着温暖的氛围,让游客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田园气息,回家一般的温馨。由此,小镇巧夺天工,自然朴素的奇妙组合,彰显着独特的文化气韵。

  龙口镇,是一幅充满现代意境,铺满山水田园风光的画卷,让人迷恋,让人难以忘怀。

  ——选自《龙口风华》(张中飞主编)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