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931644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甘肃漫记/冯圭璋

点击率:1213
发布时间:2024.01.08

引子


秋临甘肃,如梦时节。

几回欲看大漠落日、祁连积雪、塞外雄关、河西走廊;想听高昂板胡、铿锵秦腔、戈壁风啸、敦煌鸣沙。

退休后,我曾两度去领略陇右秋日风情。2015年8月第一次去甘肃。山高水远,朝辞江南飞兰州,车抵天水夜已深。同伴戏相诌:夕阳苍山秦州路,白发相携陇上行。

入住天水的酒店饥肠辘辘,街对面牛肉拉面馆灯火通明,香气诱人。同伴老徐邀我去吃面,惜我人困马乏,昏昏欲睡,婉言推辞。

翌日清晨到街口转悠,农副市场熙熙攘攘,拉面馆里人丁兴旺。老徐喜滋滋告诉我,昨夜他约数人去拉面馆夜宵,外加干切牛肉,价廉物美,惹得我顿生羡慕妒忌。

旅程不短,东起天水,西去夏河,北上武威,经张掖、嘉峪关、至敦煌,折回兰州,辗转几千里。或遇长途行车垂头丧气,或逢错过时辰腹中鼓鸣,总有人提起那碗挥之不去的牛肉面。可恼得陪导游趁机说嗲话:“我们甘肃也没什么待客,就是一个名扬天下的莫高窟,一条驼铃千年的丝绸古道,一碗想吃吃不到的牛肉拉面!”

转眼已到第十天,傍晚离开莫高窟,吃罢人皆知味的团队餐,乘敦煌号卧车懒洋洋东奔。一觉醒来,朝阳普照,车停兰州。众人齐声唤:“去吃正宗兰州牛肉拉面!”

一行人呼啸着,来到定西路一家清真牛肉面馆,五开间门面:两间操作,三间店堂。堂内置食桌七八张,门外放小桌椅一溜,店内外人头攒动,坐在门外矮桌边的人吃得正欢。

进店堂觅得座位,定睛打量,环境整洁明亮,空气中飘溢异香。那边取面处桌上置一偌大青花海碗,插一长柄小勺,满满一碗红澄澄、香喷喷的秘制芝麻辣子油。操作间里一位后生,头戴小白帽,神情专注,双手挥舞,只听得面团在操作板上咚咚几响,面条已如袅袅细柳在空中荡悠。随手下锅,锅里沸水翻滚,捞面后生眼明手快,三下两下,面、汤入碗,热气腾腾的拉面已端至眼前。

手捧面碗浅啜汤一口,七窍透香、两颊生津,窃思此汤不输家乡苏城面店。人传兰州牛肉面“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细看汤汁清爽、萝卜片白、香菜葱绿、面条亮黄,抵不住又红又香辣子油的诱惑,进门前嚷着不吃辣的苏州客,竟一个个自去青花海碗里舀辣子油。另切牛肉若干,肉酥面韧、鲜辣咸香、绵绵融融、恰到好处。吃面如风卷残云,一会儿碗底朝天。

吃罢早餐心满意足,兴冲冲看黄河穿城,空想黄河入海流。雕塑“黄河母亲”就在大河畔。水车园里的巨型水车居然仍能转动,始建于1907年的黄河铁桥(中山桥)上人来人往,白塔山遥遥在望。聊发少年狂,乘羊皮筏渡黄河,河中央水流湍急,看筏子划手拼力争渡中流,过后惬意点燃一根香烟,体会中流击水意。

时近中午,众人议决再吃牛肉面。去机场途中路过一爿面馆,外观气派,楼上楼下,大堂包厢。坐雅座吃拉面套餐,搭配着各色佐味。却嫌面汤味精味太浓,牛肉片嵌着肉筋,桌上小瓶辣子油既不香,又直透小家子气。

人说到兰州不吃牛肉面等于没到过兰州,地道的兰州拉面味道在市井街头。那里的牛肉面不仅地道,且前有天水故事铺垫,后经十天念叨,更遭一夜火车奔波,能不好滋味?


天水伏羲庙


夜色沉沉、繁灯熠熠。车进天水城。朦胧街灯映一壁粉墙,墙上塑四个大字:“羲皇故里”。

翌日,伫立酒店大堂旅游示意图前遐想。天水曾称秦州,为秦发祥之地,古意盎然。渭河西来东去,支流纷杂,孰浊孰清。幽幽陇关古道,“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苍凉李广墓,“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古街亭、天水关、木门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陇上林泉麦积山,“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世传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生于斯,有建于明成化十九年的伏羲庙。

午后去伏羲庙。旧时天水有五座城池东西排列,各筑城墙,干道串连,号称“五城相连”。西端的小西关城即伏羲城,旧貌尚依稀。伏羲城东门三门四柱,柱头塑太极图,门上建城楼,中门悬匾“伏羲城”。进东门,经商业街,到伏羲广场。广场南沿立巨型红色广告牌,书黄字“一画开天肇启文明”。东、西亭廊回萦,亭南各置一巨石,分别铭“开乾”“造坤”。伏羲庙北依青山南瞰广场,庙前伏羲路,隔路面戏楼,楼南列九鼎,东、西跨街牌坊高耸,东悬“继天立极”匾,西悬“开物成务”匾。大门前牌坊巍峨、画梁雕栋,悬匾“开天明道”。三座牌坊成鼎足之势,沉稳庄重。

过“开天明道”坊,即伏羲庙大门。两侧楹联:“立极同天德合乾坤百王仪则;开物成务道传今古万世文祖。”门额悬明代重臣、天水学者胡缵宗所书“与天地准”匾。进大门到前院,东、西植古槐,东侧唐槐,树身中空,系满祈福红布。循路前行,夹道古柏参天,葱翠欲滴。穿仪门进主院,先天殿踞高台,重檐歇山,面阔七间,悬“一画开天”巨匾。院内翠柏星罗棋布,传庙内原有古柏64株,按64卦方位栽植。殿前一株尤为清奇,苍干虬枝,北倾45度,树冠逼殿檐,赖一水泥柱和两钢柱支撑。人说正月十六端详古柏,落叶最多者即是当年喜神树,贴纸人在树干可消灾祛病。

先天殿神龛内供奉彩塑伏羲坐像,浓眉大眼,身披树叶,双手执八卦太极图。龛前西置龙马塑像,东置河图洛书石盘。顶棚分65方格,正中大方格藻井彩绘河图、八卦;其余64格分别绘64卦卦象图。侧壁后墙遍绘壁画,颂伏羲功绩。2007年甘肃省举行公祭伏羲大典,有祭文《伏羲祭》勒石立于庙内,歌颂伏羲创八卦、造工具、教渔猎、兴农耕、制嫁娶,开启华夏文明。

踱出庙门四望。戏台东墙下,一拨老人俯身围观二老下棋,枰上战事酣。西亭廊内人头攒动、白发纷杂,板胡声清脆高昂,一名壮汉声情并茂吼秦腔。东亭廊内琴声起,女子秦腔忸怩开唱。亭廊内老人们闲坐聊天,三三两两;见游人热情让座,话古城短长。斜阳冉冉,洒满伏羲广场。

天边,一缕晚霞飞扬。


麦积奇观


“行经千折水;来看六朝山。”

麦积山石窟在天水市东南秦岭山脉西段。景点门前的卧石上,刻着五代天水文人王仁裕所撰麦积山文。文中说麦积山的地理位置,又记绝壁上开凿佛窟的方法,并介绍主要佛窟,更夸自己留诗“天堂”的经历,堪称绝妙游记,读罢晓知精华大概。远处一道长岭自西北向东南逶迤,岭脊似刃,岭壁峭立,西北端奇峰突兀,“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又恰如龙首,故峰名麦积山,岭谓苍龙岭。

麦积山高百米,崖顶绿荫似盖,崖壁裸露,色如渥丹。遥望西崖,蜂房户牖般的窟龛星罗棋布,一尊大佛悬立崖面,慈眼俯察凡尘。绝壁上梯空架险,纷纷十几层飞阁栈道,人走其上如蚁游迷宫。麦积山自东晋十六国后秦时开窟造像,历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或营造、或重修。中部洞窟在唐开元二十二年(734)毁于地震,遂分成东、西两崖洞窟,由高处一横栈道贯通。王仁裕写:“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室。虽自人力,疑其鬼功。”

顺山路转至东崖,仰望崖上也立大佛,游人看佛佛看人。进入口处,依栈道小心攀登。栈道时陡时坦,宽处可过二、三人,窄处仅容一人,边走边观崖畔佛窟。

掠下七佛阁,从摩崖大佛脚下屏息走过,经中七佛阁、千佛廊,到上七佛阁。王仁裕写道:“其上有散花楼七佛阁、金蹄银角犊儿。”上七佛阁亦称散花楼,传系北周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所建。窟廊原有遮檐,现已朝天。七间大型佛龛一字排开,游人在龛外瞻顾。每龛均塑佛、菩萨、弟子等,真人大小,神态或慈祥、或坚毅、或温婉、或微笑,庄严亲和。第一至第四龛各悬木匾,正中第四龛的最是精致,周围刻花草云纹,其间嵌四条游龙,匾上镂雕“是无等等”。是非成败、得失有无,世事大致如此而已。龛楣上方岩壁嵌一方青石,铭“麦积奇观”。其旁第五龛右壁右侧菩萨右手掌失盗40多年,在1990年初复得,并于1999年归位,叹为传奇。窟廊东西两端上部开凿耳龛,分别塑维摩、文殊,耳龛前塑金刚力士。东头力士身高4米,赤足立台基,袒露上身,肌肉健美,肩搭帔帛,腰系战裙,左手屈肘柱金刚杵,右手捏拳高举,怒目蹙頞张口呵斥。西头力士举止与之呼应。上七佛阁相对高度70多米,人传在此散花,花瓣会随气流悠悠旋升。力士脚下有警告:请勿高空抛物!

上七佛阁窟廊西端内壁凿有小门,门楣刻“小有洞天”。躬身穿甬道,到牛儿堂。并排三佛窟,中窟外左侧贴壁立唐彩塑踏牛天王。塑像身高3米多,耳大鼻高眼圆,頦下虬髯,嘴唇丰满,双肘弯曲握拳,气宇昂昂踏牛背。神牛卧地,“金蹄银角犊儿”,眼睁鼻张,正欲奋起。

出牛儿堂,沿最高处水平栈道西去。南望重峦叠嶂、群山绵绵、绿林如海、山路如带。王仁裕记,绝崖上“更有一窟谓之天堂,空中倚一独梯,攀缘而上。至此,则万中无一人敢登者。”自夸“王仁裕时独能登之,乃题诗于天堂西壁上。曰: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共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手自题。”王仁裕登窟题诗时为前唐末辛未年,而写此文已是39年后,似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感慨,写险写景写心情。

向谁问:天堂何处?西壁题诗安在?更有多少匠师麦积山雪泥鸿爪留踪影,无名无姓?


炳灵寺探秘


莫道黄河水不清,碧波万顷刘家峡。

黄河在刘家峡水电站大坝下甩头奔西北,快艇犁开水库湖面摆尾溯西南。那天秋日朗朗,黄河远上白云,两岸山峦连绵,西陡东坦,状如群兽伏地。湖畔草滩偶见牦牛、羊群,少有人烟。山山水水扑面而来,随即飘向身后,宛若淡淡水墨长卷徐徐展开。三刻钟许,游艇右拐进峡口,遥望北岸悬崖飞阁,阁西石壁悬三个大字:炳灵寺。“炳灵”系藏语“十万佛”音译。

时已过午,游艇停靠北岸。码头旁几艘泊船经营餐饮,游人顾不得吃饭,径上二层甲板观景。北岸防护堤后一溜赭色房屋,屋前遮阳伞绽开五色,屋后丹崖嶙峋槽穴缤纷,如千百只眼睛俯视黄河。对岸山似屏、峰如林,黄河依山湍流。

饭后徒步沿河岸东去,路旁垂柳成荫。河边立“天下第一桥”碑,却不见桥影。世传唐蕃古道在此渡河,号风陵渡,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曾在炳灵寺小住。桥建于西秦毁于西夏,原石刻在河对面鲁班滩巨石上,1968年刘家峡水库蓄水,千年往事淹没。

循路北折,大寺沟南北走向,与黄河相通,去时沟底干涸。两侧红沙岩遍布凹槽,危崖逶迤。沟西峭壁上,佛窟层层叠叠,难以计数。栈道贴崖壁忽上忽下,曲折盘旋。南北建跨沟桥梁,构成环游路径。

左依崖,右临沟,沿栈道前行。1号窟仅留石碑,记此窟西秦开龛造像,明重塑,水库蓄水前采集资料,在龛前做防护措施,后被泥沙覆盖,现在脚下十米处,难见踪影。建于唐开元19年(731年),高28米的弥勒大佛端坐石壁,佛像石胎泥塑,虽宋、元、明、清历有修缮,但泥塑剥落,面部、双手风化,2011年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修旧如旧,历二年竣工,再现盛唐风采。大佛右肩高处悬崖有天然洞窟,遗存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岁在玄枵三月廿四日造”的造像题墨,由于天梯久毁,使洞内驻留原始风貌,弥足珍贵,现虽架起五层危梯但控制入内,仰望洞口,隐约可见上壁十几尊大小佛像正俯视下界。北魏卧佛院最是惊心,原窟埋没在标识处下方15米,水库蓄水前将窟内长8.6米的涅槃像分九段装箱迁出,越35年九九归一,复原于与弥勒大佛隔沟相望的卧佛殿。佛祖阅尽人世沧桑。

炳灵寺石窟开凿起于西秦,历北魏、北周、隋、唐、西夏、元、明、清各代增修。佛像以石雕为多。沿游道观赏历代佛窟塑像,西秦的刚健挺拔,北魏的秀骨清朗,隋唐的潇洒丰满。125龛北魏石雕,正壁雕释迦、多宝二佛并坐,面庞清癯,纤眉高挑,杏眼微眯,修鼻细挺,嘴角上扬,身躯略转向内侧,双手各有手势呼应,仿佛两位北魏高士潜心交谈,忘了时空。

遥想车辚辚唐蕃古道,马萧萧世事纷扰,俱遭雨打风吹远去,唯遗窟龛苍凉寂寥。看夕阳依山,光影摇曳,岩鸽咕咕归巢。离离石林差差耸立,如千笏朝佛;滔滔黄河汩汩抚岸,似布衣老人在刘家峡踯躅。何处问旧事:传世佛像谁雕?湮没佛窟尚安?

黄河无语,石林无声。


武威访古


出兰州中川机场,看远山近树、天淡云轻,苍穹下一座雕塑突兀——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原物为青铜雕,1969年在武威雷台东汉墓出土,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旅游标志。武威古称凉州,到甘肃旅游,能不去凉州?

大巴穿过乌鞘岭隧道群,进入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敦煌,全程一千多公里。南北山脉夹峙,其间宽仅数公里至百公里上下,地势坦荡,壮阔粗犷。北侧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逶迤西去。南侧祁连山层峦叠嶂、峰高岭峻,山巅白雪皑皑,与河西走廊形影相追。祁连山的山区降水和冰川融水,哺育出镶嵌在荒漠的城镇农田。时已下午八点,夕阳仍赖山头。茫茫戈壁,依依绿洲,漫漫河西路,自张骞凿空,汉武帝设“河西四郡”,来往过多少商旅驼队?驰骋过多少金戈铁马?多少民族在此交融合流?暮色渐浸、倦眼蒙胧,恍惚间想起岑参诗句:“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蓦然睁眼,车窗外繁灯熠熠,一钩新月照城楼,城头铭“凉州”。

翌日,先访武威文庙,文庙始建于明,坐北朝南,松柏参天。望去殿堂重重、粉墙耸耸、黛瓦鳞鳞、文脉彰显。西路状元桥、泮池、棂星门、大成殿、尊经阁。东路以文昌宫桂籍殿为中心,殿前廊架匾额绕梁密布,目不暇接,曰“万世文宗”“聚精扬纪”“书城不夜”“德威化神”“云汉天章”等等,上至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下迄民国二十八年(1939),堪为奇观。其中数方白底黑字匾额,详列宫内家具什物捐资明细,也属罕见。比邻文庙的“武威西夏博物馆”内藏西夏碑,铭西夏文,讲解员说此碑时一脸骄傲,当为绝品。

再访城北雷台公园。仿汉大门古朴敦实,门楣塑汉隶大字“雷台”。由正门北望,四棱塔柱高高耸立,柱顶塑马踏飞燕:马首左盼、昂首嘶鸣、马尾飘逸、鬃毛飞扬、三足凌空、右后蹄轻踏燕背,飞燕惊回头。粼粼浅池绕塔柱,轻燕频点水;翩翩斑鸠天边来,径自立马首。河西出良马,凉州有飞燕,合二而一铸神马,何人奇思妙手?晴空湛碧、白云游弋、天马如飞,“天下第一马”刻石立雕塑前。

塔柱后竖两面弧形墙,浮雕驼队往来、佛法东渐故事。穿过仿汉牌楼,夹道五对仿汉阙石柱,迎面99骑大型仿铜车马仪仗俑队列,背景照壁浮雕车马将士,马踏飞燕居前率领。

转到照壁后,进雷台观山门。山门内左前方黄土夯台状如城堡,高约10米,南北跨百米,东西60米许,壁陡如削,不见寸草。台顶古柏巨槐、翳天蔽日、红墙黛瓦、殿宇森严,因有明天顺年间敕建重修的雷台观,供奉雷祖,故名雷台。问雷台观初设年代,已无考证。两座汉墓在雷台东南角,墓门朝东并列,南为一号墓,北为二号墓。出土马踏飞燕的一号汉墓墓主系东汉“守张掖长张君”,不知究竟何人?雷台分明是汉墓封土堆,是谁主张封土堆上供雷神,或为震慑盗墓贼?

进一号墓,墓内外地面几乎持平,墓室砖砌,覆斗形顶,由甬道、带左右耳室的前室、带右耳室的中室和置棺椁的后室组成。墓室东西长约20米,墓内用粗壮钢管网格般加固,人可站立行走,但两室之间需弯腰钻过,后室禁入。马踏飞燕发现于前室的左耳室,中室东墙顶部有盗墓洞,盗墓者从中室下墓,不知盗走何物?千年往事就在身畔,却难捉摸,犹如雾霭里羊群,若现若隐。欲走近细看,羊群远去;如转身离开,羊群跟随身后。

凉州城头秦时月,应知汉墓旧时情。


甘州大佛寺


东辞武威,西去张掖。

高速公路两侧树草稀落、荒漠绵延,天边祁连山的亘古雪峰,如白头老叟日夜守望河西。大片太阳能光伏板在北山山麓闪烁。天蓝而高,云白而厚,蓝天下云块如飞毯飘过北山,在山头投下巨大阴影。路旁一米多高的沙土夯墙向远处蜿蜒,竟是明长城遗迹。

车进张掖城,窗外掠过巍巍镇远楼,东西南北通衢穿楼而过,瞥见北城楼两方匾额,曰“湖山一览”,曰“居延古牧”。张掖古亦称甘州。市内万寿寺木塔始建于隋,唐、明、清重修,清末毁于大风,1926年重建。各层门窗各异,独具匠心,疑是毁于大风后的设计。700年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详说甘州风情,他和父亲、叔父曾在此逗留一年。如今青年马可·波罗的雕像站立在张掖街头,俯视着新建的欧式街,表情似乎诧异。

市中心南街两旁树木婆娑,街东卧石铭金字“西夏国寺”。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西夏是当时党项人在河西走廊和宁夏一带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宋朝恩恩怨怨两百年。成吉思汗死前留下遗嘱,灭西夏屠戮百姓,致使党项人和西夏长期隐没在岁月迷雾里。我想起在武威西夏博物馆,曾看到“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碑背面刻汉字,正面文字粗看为方块楷书,细看一字不识,正是神秘的西夏文。人传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均出生于大佛寺,世事有些诡谲。

由“西夏国寺”石东行,新建的“和谐乐土”石坊巍峨,横梁浮雕群龙舞云,正门镌楹联:“张万里丝路大道有成开盛世;掖千年宝刹佛法无边度慈航。”含“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踏进大佛寺山门,“佛法无边”木坊檐下斗拱赛繁花,门额绘彩云波涛双龙戏珠,牌坊与钟楼鼓楼南北一字横排。从牌坊中门眺望,大佛殿、藏经阁、土塔等建筑循中轴线纵列。大佛殿坐东向西踞石砌高台,面阔九间,南北跨五十米许,飞檐凌空,重檐歇山顶,正檐下悬“无上正觉”盘龙巨匾。正门彩绘隐隐约约,两侧砖雕风雨磨洗。大佛寺古朴雄浑。

进大佛殿,佛祖涅槃塑像近在佛坛,“金佛卧九间”。佛身长35米,肩宽7.5米,头枕莲台,侧身面西而卧,双眼似开似合,“视之若醒,呼之则寐”,金装彩绘,安详恬静。大佛身后塑十大弟子立像,弟子身后置巨大板壁,绘六幅彩画。佛像头部和小腿前,分别塑优婆夷、优婆塞立像。这些立像高逾5米。卧佛前布列数根巨大木柱,殿内西端有观佛楼,危楼禁登。西墙壁画绘有西游记故事,画中偷懒的是猴哥,干活的反倒是八戒沙僧。在殿内从大佛头部缓缓走向脚部,边走边瞻仰佛像,因佛像巨大,木柱碍眼,如云遮雾罩,难阅全貌。多年前,我曾看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以四幅连页刊出的卧佛和众弟子的全景照片,这由摄影家拍摄88张底片后制作而成,壮观华丽。这正是我去拜谒大佛寺的起因。

出大佛殿,回首读大门楹联:“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难明。”浮云悠悠,问者匆匆,悟禅觉道,因果空蒙,问者不醒,永问难明。


深山马蹄寺


马蹄寺石窟群人称河西三大佛窟之一,地处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祁连山沟壑深处。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巴行驶在乡间公路。道旁绿树成行,菜花正黄,玉米织青帐;远处群山起伏,雪顶耀眼,峰岭如刀刃。驾驶员迷路误入民乐县地界,查手机地图,前面通往扁都口。又遥想西汉元狩二年(前121),自青海经扁都口,“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隋大业五年(609),隋炀帝巡游经扁都口到张掖焉支山召见西域王臣。唐皮日休有句:“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千秋往事,如何评说?

大巴折回,掠过田园山村,车抵马蹄寺山门。举目四望:天青云白、山峦连绵、林木茂密、野芳遍地、山泉奔淌。藏族色彩浓郁的门楼飞檐彩绘,蓝底红字书汉、藏文“马蹄寺”。东侧山头五色经幡飘舞,褐红色山坡石窟点点、绿树遮掩,当地传说孙悟空在此压了五百年。唐玄奘西天取经之路经过张掖,坊间流传着高老庄、流沙河等实地指证故事。

马蹄寺石窟开窟始于北凉,由北寺、南寺、千佛洞、金塔寺和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洒落在海拔2400米以上的广袤山岭间。量力只去北寺,马蹄殿在那里。

车至景区停车场,下车经过商业街,循起伏山道缓步往东北而去。左依山,山坡灌木丛中有十几处石窟佛龛,似已湮没;右临谷,层峦叠嶂、绿树碧草、屋宇掩映。过菩提塔,前方崖壁如削,窟龛密如蜂巢,即马蹄北寺。

顺山道下坡到崖前,绝崖高百米,竖牌提醒落石危险。马蹄殿、站佛殿、三十三天石窟东西一字排列。马蹄殿窟外建殿宇,檐下经幡飘飘,屋顶幽草萋萋,殿内供桌前地面岩石上留有马蹄印,传为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天马神迹,蹄印被玻璃罩护住,游人可伸手抚摸。站佛殿为马蹄寺最大洞窟,开南东两处洞口,由南口进,洞窟高大宽敞,残存壁画鲜艳可辨,前堂立佛金装,佛身左右有甬道相通,甬道两壁凿龛几十,惜佛像多不存。右甬道拐角处有一眼水井,称“八功德圣水”,人传玄奘取经回程,将所带圣水倾入此井。

三十三天石窟最惊心魄,仰望21处石窟分七层开凿在悬崖,窟外建飞檐护栏,宛如佛塔嵌入绝壁。最高处两窟飞向左上方,直上天半,窟顶佛窟供奉藏传佛教绿度母菩萨。挤进崖旁东向的局促洞口,栈道若明若暗仅容一人,石阶陡峭、高低不平、两步一曲、三步一转,如危梯盘旋上升。最险处拐弯180度,旁无栏杆,人无法直立,需鹞子翻身,唯躬身跪行。游人虽不多,上下已有阻塞。到三层知难而退。

不到河西走廊,不知佛窟几多?自武威西去敦煌,苍莽两千里,山深林密处、碧水断崖地,累累佛窟如宝珠,串起佛教东渐足迹,浸染民族碰撞交融,显扬丝绸古道文化魅力。


西出嘉峪关


2009年的一个夏日,大雨落幽燕。山海关老龙头处,湿淋淋的游人接踵摩肩。我手撑雨伞,伫立“天开海岳”碑前,碑后澄海楼烟雨蒙蒙,檐下悬匾“雄襟万里”四字时隐时现。恍惚间空想,不知远在万里之外的嘉峪关,是何等英发雄姿?

循河西走廊西去,G312国道穿过一段黄土长堤,人说是明长城遗迹。时过晚上八点,夕阳仍滞天际,余晖将云朵染成五色,一座座输电铁塔,如巨臂将暗红天穹托起。落日西沉,掠过一条条电缆,仿佛倾情拨动琴弦,奏响大漠夕照曲。

翌日清晨,从嘉峪关东入景区,劈面斑斓卧石,镌刻着毛主席手书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林则徐因禁烟获罪被贬新疆,“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吟历经千山万水之艰,叹嘉峪关边陲锁钥之险。半抒壮怀,半诉悲愤。进东闸门,闸楼悬“天下雄关”匾。沿外城土墙一路西去,南折过文昌阁、关帝庙,庙前古戏台画梁雕栋,左右嵌一挂砖雕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台下攘攘游人,争说纷纷旧事。到清代,由于疆域变化,嘉峪关已由关防演变为关卡。

从南向的朝宗门进东瓮城,内城光化门东向,瓮城和内城的城门并不相对。光化门城楼飞檐三重,悬“天下第一雄关”巨匾。穿光化门进内城,城近四方,边长约一百五十米,正前方远处是内城西门柔远门。城内古装官兵穿梭,南设演武场,北建游击将军府,大门悬楹联:“百营杀气风云阵;九地藏机虎豹韬。”城墙高十米许,黄土夯筑,结实细密,寸草不生。东西两门内北侧均有马道可上行。墙下有顽石,击石似燕鸣,许是彼时将士思乡之依托。由东门马道登城头,望关楼重重、箭楼左右、敌楼南北、角楼四隅,犹如碉堡林立。传说建关时有高超工匠神算所需砖块数,待竣工仅余一块,此砖就放置在西瓮城门楼的后檐台边缘,褒扬工匠精神。

下城楼西出柔远门进西瓮城,再从南向会极门出瓮城,城外有城。转到西边关城正门,门洞畔端坐一条壮汉,光头浓须,军士打扮,正查验关照。明时河西路,出关无故人。正门城墙砖砌,门洞高大深邃,道宽四米多,用巨大条石铺设,条石上印痕累累,驻留着商旅铁马足迹,刻录着逝去的岁月光阴。

从东闸门始,三拐四折,始出得嘉峪关。站在关前西眺,天地苍苍,戈壁茫茫,仿佛传来隐隐芦笛胡角。没有树木,不见飞鸟,几匹骆驼驮着游人散荡。六十米外孤亭孑立,亭中竖碑刻“天下雄关”。黄土夯筑的长城蜿蜒南去,明长城源头第一墩尚在远方,在祁连山亘古雪峰下,在讨赖河谷断崖旁。长城,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多少民族在此磨砺融合,繁衍生息;流传着多少故事,或磅礴悲壮,或儿女情长。回首仰望城楼巍巍、城墙森森,城头铭“嘉峪关”,险峻、壮美、苍凉,勾人怆然遐想。

若问河西古今事,与君指看嘉峪关。


沧桑莫高窟


敦煌居河西走廊西端,库姆塔格沙漠从西边扑来,源于祁连山冰川群的党河,北流穿城而过,捧出璀璨绿洲。

到敦煌投宿已下午8点,天色尚亮。出酒店漫步东去,时见镶嵌在人行道的黑色石板,刻着敦煌的文物图案:木釜、皮袋、神马、奇兽。有块石板浅雕清泉古道密林峻山,题诗“鸿飞雁落悬泉驿,客来使往阳关道”。夜色渐至,繁灯闪烁,党河大桥畔仿汉唐建筑林立,两岸流光溢彩,沿河步道旁数面大型瓷画,描绘出莫高窟辉煌。南望天穹,半暗半明,数点星星,一钩新月,隐约鸣沙山倩影。

翌日午后去莫高窟。游人先在莫高窟数字中心观赏两部短片,一为《千年莫高》,转场再看球幕电影《梦幻佛宫》。随镜头观众仿佛溯岁月长河,读敦煌莫高兴衰,赏经典洞窟内塑像壁画。

看罢影片搭车南去15公里外的莫高窟。莫高窟前大泉河河床干涸,大牌坊朱柱绿瓦,画梁雕栋,雍容古朴,坊额悬横匾“石室宝藏”。穿大牌坊举目眺望,白杨林掩映小牌坊,坊后鸣沙山东麓的断崖被与山体颜色相似的混凝土加固,崖面佛窟密布,南北绵延不见尽头,窟前栈道高低错落如迷宫,巍巍九层楼突兀其中。讲解员身携钥匙,窟门随手开闭,一行人紧随着参观8个佛窟,进窟收起相机,脚步轻轻,不敢出大气,怕惊扰早已凝固的时空。

第17窟俗称藏经洞,是16窟甬道北侧的耳窟,面积约十平方米,洞口置栅栏,只能走过一瞥。此窟原为晚唐河西释门都僧统洪辩的禅窟,洪圆寂后改为影堂,又因故于11世纪中叶藏经封洞。1900年秘密被王圆箓道士发现。20世纪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从此洞运走大量珍稀文物。我驻足洞口凝望:西壁嵌一碑;北壁下长方形禅床式低坛上,塑结跏趺坐洪辩真容像,一袭衲衣裹身,表情不悲不喜;北壁绘供养壁画,双菩提树枝叶扶疏,西树树叉悬一挎袋,旁立唐装侍女,右手执杖,左手执巾似欲取包。我在苏州的一处寺院后堂,曾看到过一位画家描绘的此景,旁款记系摹自张大千临摹莫高窟壁画本。斯坦因从藏经洞运走多少文物?洪辩垂目无语。

藏经洞陈列馆就在崖下,此处原是三清宫,也曾是王道士的居所,而他的灵塔与三清宫隔河相望。历史如此诡谲,让一位道人守佛窟,发现藏经洞,又将洞内数千件写经、绢画、丝织品卖给外国人。此事众说纷纭,或说斯坦因是中国古代文物的掠夺者,或说因大英博物馆“斯坦因密室”的建立,保存了敦煌藏品;或说王圆箓是千古罪人,或说他生活简朴,从不挪用募集来的银子。王圆箓灵塔墓志多褒词,莫高窟导览图提醒:“古来碑铭多溢美,是非功过后人评。”彼时国家羸弱,政府腐败,可怜王道士实在无力担此重责。

怏怏告别莫高窟。回首间,看天蒙蒙、山蒙蒙、戈壁蒙蒙,佛窟崖前,一片起伏绿浪;凭空想,七百洞窟、千年沧桑,藏经洞内似有幽灵游荡;最心酸,藏经洞陈列馆天井内卧石上,镌陈寅恪语:“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一声叹息!


尾声


回程时,在空中俯瞰陇西,生出悠悠思绪:一个地方山水壮美,就有了风韵;如果又文脉悠长,就有了灵魂。甘肃有黄土高原、大漠戈壁,有丹霞如彩绘、绿洲如江南,有羲皇故里、铿锵秦腔,有佛法西来、黄河东去,两千里河西走廊通西域,多民族共同繁衍生息。甘肃有风韵,有灵魂。

同时,也生出些许遗憾,没去郎木寺,没到扎尕那,未能畅游甘南。不曾想,四年后的八月,又随友人去甘青川交界处藏区旅游,补上遗憾,此时我已是团内年龄最大者矣。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