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932233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土掌房勾起的回忆/白祥云

点击率:1170
发布时间:2023.12.13

去年国庆节前后,父亲从老家里打来电话,电话那头大体说的是老家的老房子因为年久失修,出于安全考虑,由村委会组织统一进行拆除,并撒了一些麦子……父亲还在唠叨,而我的思绪早已回归故里。当时就想回来看看,但是疫情原因,没能及时赶回,心中有一种错过与老宅作最后告别的失落感!儿时的点点记忆,就像飘飞的冬雪时时在梦里出现。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云,故乡茂盛的榕树,还有那故乡的人,因为他们,我的灵魂才有高度和广度。

“天空中没有鸟儿的翅膀,但鸟儿已经飞过。”古老的寺庙、老周院子、老郭院子、老白院子等那些古老的宅院,虽然没有电视剧中大宅门那样的雕梁画栋,也没有三坊七巷中那样的贤人圣哲,但是却是我灵魂的寄托,烙下我的脚印,写满我的欢笑,沾满我的泪水。我的内心是不能平的,老宅的拆除,意味着曾经的记忆将化为虚无,无处找寻,无处寄托。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到来,疫情缓和,携妻子女儿风尘仆仆地赶回,我却再也看不到曾经的那些老宅,我好想道一声:“我回来了,但还是晚了!”呈现在我眼前是嫩绿的麦子,东一片,西一片。我家里拆剩下的只有村头两间土掌房的基脚还在,父母在原先的基脚上又用沙砖建起了畜圈。我记忆的闸门也不由得从此打开。


土掌房


依稀记得,我生活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家里有曾祖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们三兄弟、从军的四叔(二叔三叔在十二三岁时因为饥饿、疾病夭折了) 、姑姑、读书的五叔六叔 ,共计12人。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月,老的老,小的小,读书的读书,在外的在外。“长兄如父,长嫂如母。” 家里的劳动力只有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热闹倒是热闹了,但家里基本没有经济来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房子只有一间爷爷的爷爷留下来的一间瓦房和一间平时用来做饭的土掌房,后来又买了一间生产队的保管室,三间而已。父亲讲,包产到户后,家里分到一头耕牛,没有牲口圈,父亲和爷爷便在村头寺庙后开辟一块空地,建起两间土掌房。 两间土掌房结构简单,没有砖块,墙体用土坯垒成,没有瓦匹,就用横木搭起来,再在横木上铺上泥土和山草作为屋顶。就是这两间不起眼的土掌房,却是家里的聚宝盆,也是家里的肥料厂。

这两间土掌房坐西向东,冬暖夏凉,牲畜非常好饲养。说是聚宝盆,一点不为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人们的思想还比较落后,工业发展也落后,想要打工也没有地方可去,人们守着几亩薄田,耕耘种好,不饿肚子就阿弥陀佛了。家里的经济收入来源就只能依靠饲养一些猪鸡牲口,拿到市场上变卖,再买回来一些生活必需品,把钱积攒起来用于建房、儿女成家、看病读书等。两间土掌房,从建起来到拆除,先后经历三十多年的风雨洗礼而变得飘摇。期间,我们一家先后利用土掌房饲养过猪马牛羊若干,为家里创造收入不少于数十万元。小小的土掌房,陪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早些年,化肥厂生产力有限,很多时候,有钱都买不到,化肥需要由供销社统一供运,且数量少,种类也少,农家肥的多少,直接影响农家粮食产量的高低。因此,有经验的老人都会在茶余饭后,提着粪箕到村里的巷道里捡牛粪、猪粪。稻谷草、苞谷秸秆等都要收集起来,不定期放到牲口圈里时间长了形成有机肥,到每年的播种时节再用人背马驮送到田地里。施农家肥的稻子产量高,颗粒饱满。


三查(zhā)角(guó)


三查角是我家曾经饲养过的一头水牛。据父亲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队分给我家的唯一一头刚刚断奶的耕牛。那年月,耕牛对农家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有了耕牛,那家里的几十亩水田和旱地才有保障,家里十几口人来年才不会饿肚子,水利条件落后的年月,农人靠天吃饭,一到下雨,家里人辛辛苦苦引水泡好的水田,如果没有耕牛,就只能“望洋兴叹”。经过家人的精心饲养,几年下来,三查角长得膘肥体壮,是里外两村最壮实,最高大,最能耕的耕牛,尤其是它向两边张开的牛角非常威武霸气,在它的“兄弟”中排名第三,所以就给它取名“三查角”。

我的爷爷是一位爱喝酒,喜欢唠叨的老头,他十多岁便学赶马驮炭到昆明去贩卖养家糊口——最后的马帮。他非常爱护牲口,对家里的三查角这头耕牛更是格外照顾,不管多忙,他每天晚上都会去给耕牛添草,口中时常自言自语道:“人无财货不富,马无夜草不肥。”每年过年和耕田前后,我不止一次地看到爷爷把家里的腊肉拿去喂牛。我很不解,后来爷爷告诉我:“给牛喂腊肉后,能打痨,使牛草口好。”也许是爷爷对三查角的格外照顾,每当爷爷赶着三查角去犁田耕地的时候,别的牛需要一个在前边牵牛,一个在后面护犁站耙,三查角总是很听话,不需要牵牛人,爷爷一个人就能完成犁田耙田,一丝不苟。爷爷犁的田十分精细,不渗水,好插秧,爷爷为此很自豪。

一日,我随爷爷去放牛,我惊奇地发现,牛居然没有上牙?我急忙跑去问:“爷爷!爷爷!我们家的三查角为什么没有上牙?”爷爷哈哈大笑:“所有的牛都没有上牙,这里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牛曾经是天上的神仙,由于它老实忠厚,专门担任玉皇大帝的传令官,地位显赫得很。一日,玉皇大帝行至南天门,往凡间一看,他看到凡间的许多人无事者生非,慵懒者睡大觉,庄稼稀稀疏疏,很是生气。心中默默念道:“长此以往,必生祸端。”于是即刻招来众仙商议,怎么样才能让凡间众人有事可做?得有一个巧妙的办法。一仙家提议:“要不让凡间人都去背山。”另一个仙家道:“可以让凡间众人去填海。”最后一仙家提议道:“陛下,以上两个仙家的办法都是劳民伤财,不可取。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你只要派一神仙在庄稼地里撒一些杂草,农人们为了不饿肚子,每天就得下地除草劳动。”玉皇大帝开怀大笑:“爱卿的办法可以一试。”即刻传下旨意:“牛魔王大仙,你去凡间走一遭,在田地里每走七步撒一把草籽。”牛魔王得令后即刻下凡落实。也许是牛魔王听错,也许是贪杯误事,牛魔王每走一步撒七把草籽,与玉皇大帝的旨意恰恰相反,结果没过多久,凡间的田地里就长满了无数的杂草,土地板结,庄稼减产。玉皇大帝听说以后勃然大怒。招来牛魔王训问:“牛魔王,你把我的旨意重复一遍!”牛魔王唯唯诺诺地说:“陛下,你不是叫我每走一步在田地里撒七把草籽吗?”玉皇大帝一听,顿时明白了前因后果。但是自古皇帝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金口玉言,岂可擅作更改。便对牛魔王说:“冤有头债有主,自己犯下的过错自己负责,我罚你下界永世为凡间人吃草耕田去吧!”牛魔王还想分辩,就被玉皇大帝一脚踢出南天门,掉到凡间,还被摔掉了上牙。因为缺了上牙,所以吃草的时候只能用下牙挤紧上牙龈用力撕扯,才能勉强填饱肚子。不像马和羊一样可以用上牙和下牙切断青草,食草快而且还能吃到很矮的青草。我们老家就有“牛吃深腰草,马啃地皮光”的谚语。我听得入神时爷爷问我道:“三孙子,你想到什么?”我顺口答道“别人说话一定要听清。”爷爷抚摸着我的小脑袋哈哈大笑。

待我年纪稍长,放牛的任务就落在我的肩上。放牛娃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我发现我家的三查角不合群,全村里的牛除了舅姥爷家的五查角之外(五查角是它同胞兄弟),它谁家的牛都不挨。温顺的时候,我可以骑在它的背上,驮着我下坝洗澡。最苦恼的是它非常好斗——爱挑架!且里外两村的牛都斗不赢它,有的时候,在路上遇到壮实的水牛发出挑衅的哞哞声,它追过去就是一阵猛攻,把别的牛追得四处乱跑。也因此,常常踩坏别人家里的庄稼,我只能跟在它后面急得一边哭一边跑。后来也有几头牛渐渐能与它抗衡,它挑架时夹紧尾巴,两眼通红拼命乱挑,遍体鳞伤也不退缩。不知多少次,差点把眼睛挑瞎了,等我回到家,我的双脚被扎满了刺,还要被家人一顿臭骂,家人还得为它的冲动向人家又是理赔又是道歉。现在想来,三查角就像独孤求败,难逢敌手。后来,它渐渐变得年老了,被牛贩子买走了。


枣红马


我们家大约是在一九八七年分家的,家里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匹母马 ,这样家里就相当于多了半个劳动力——赶街购物、运粮送粪、上山砍柴等都能节省不少气力 ,如果饲养得法,每年还能产下小马驹,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为此,全家节衣缩食,终于攒够钱。一个星期天傍晚,父母买回了一匹母马,我们兄弟三人别提有多高兴了。这匹母马虽然体型矮小,但毛色漂亮,身体健壮,通体枣红色 。我们兄弟三人都争着牵出去放养,三兄弟数我最小,放马的美差非我莫属。平时,父母对我们兄弟要求很严格,决不允许像别人家的孩子上山打鸟或下河摸鱼,也不允许去打牌玩耍。每天放学,都要我们兄弟三人趁着吃饭前的时间,也要赶着去割马草,把马喂饱,周末放假就赶着马上山砍柴。

现在想来,那些年的日子简单枯燥,除了栽秧和收谷子 ,村里人的大量时间都是砍柴、挖田,村民们大量种植烤烟,把山上的植被都砍光了,近处的山林连树疙瘩都挖光了,就得到更远的地方去砍伐。自从有了这匹枣红马 ,为家人减轻了负担,可最大的遗憾是快两年了,全家盼星星盼月亮这匹枣红马也没能产下一匹小马驹。最后爸爸妈妈决定将它卖了重新买一匹,可是卖了几次也没能卖掉。

一个星期天早上,爸爸捆好马驮子,叫我妈妈去牵马驮米去卖。当妈妈打开圈门一看,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马圈里居然有一匹小马驹,这可把我们全家乐坏了——天遂人愿。自此之后,由于饲养得法,产仔率极高,每年都能产下一匹小骡子,让村里人都羡慕不已。按照当时的经济收入水平,爸爸外出打工一天的工价也就是5块钱,一年下来最多就能收入1000多元。而我家里一年卖一匹小马驹也能卖800到1000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家的经济状况。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土掌房、三查角、枣红马……让我的童年时光幸福满满。“拆了一半的半边楼,还有一半没拆到头。拆掉的是腐朽,留下的是陈旧。涌动的是翘望,燃烧的是期求啊……”我深深地知道,老宅的拆除是必然的。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我们庆幸,赶上一个好时代,我们从那个温饱都难以解决的时代,短短几十年时间,我们的吃穿住行方方面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把人们从传统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电气化的使用还我们绿水青山。村民们已经无需砍柴,道路交通的日益便利,交通工具被车辆取代,耕田机械化……我们的生活如此美好!吾辈当且行且珍惜!

姑且用我的笨笔,写下曾经的点点滴滴。


——选自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