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595046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你的根在这里/高琴凤

点击率:961
发布时间:2023.11.19

前不久,在观看叶嘉莹先生关于中华诗词之美的视频讲座中,被叶嘉莹先生引用钱穆先生的一段话触动。她说:“有些人对于东西方文学认识不是很深入,他们认为:中国文学缺少了如“荷马史诗”依靠歌唱传颂一个国家文化和历史的口述文学。孰不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发明成熟早,早在公元前16世纪其他国家依靠口头传唱历史的时候,中国已经有了文字记录。中国文字记录在世界是最详实的。”钱穆先生的回答可算至臻完美。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兴亡更迭的历史长河中,它的文脉从来没有断裂。5000年的文明,闪烁着无比辉煌的文化史,那涓涓流淌的文字,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的根。

 

 

记得读《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时,我为其中的一段话而感动,这句话的原文如下:“楚王封之以荆五千户,包胥辞不受,为丘墓之寄于荆也。今睢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雎为有外心于齐而恶雎于魏齐……”

事情的经过原来是这样的: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范雎很有才华,一次出使齐国,得到齐襄王的赏识。并馈赠范雎十斤黄金和君王赐臣子的肉食,这使与范雎同行的魏国中大夫须贾产生怀疑。须贾以为范雎泄露了国家机密。回国后报告了魏相魏齐,魏齐大怒,命人痛打范雎。打断了范雎肋骨和打落了他牙齿,范雎只得装死。魏齐命人用草席卷起范雎,放入厕所,让众人把尿撒在他的身上,借以警戒所谓的告密者。后来,范雎在别人的帮助下,改名张禄,投奔了秦国,并且得到秦王的重用,拜相封侯。

在张禄的辅佐下,秦国变得强大。魏国害怕秦国攻打自己,于是派须贾出使秦国,欲交好张禄。当须贾知道此行拜谒的主要人物竟然是昔日的范雎,于是,肉袒膝行向范雎认罪。范雎说:“从前,楚昭王遇困,申包胥借兵救楚,使楚国免于灭国。楚昭王为了褒奖申包胥。赏他荆州五千户的封地。申包胥严词拒绝,并且回复楚王说,我借兵救楚,是因为我先祖的坟墓在那里。我要让我先祖不受侵扰。范雎接着对须贾说,我范雎先祖的坟墓也在魏国,你怎么能怀疑我有外心,出卖我自己的国家呢?

范雎助秦襄王击韩攻赵(长平之战足用其谋),直到自己辞相归野,也没有出谋攻打魏国。其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先祖坟墓在魏国,亦是范雎没有忘记做人之根本。

做人要有根本,而这似乎跟文学扯不上关系。其实不然,文学亦有根,它记述着人类发展的历史,而历史因人而成。人之根本要爱家、爱国,文学亦然。这是每一个文人志士应该具有的本质。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必要了解历史,了解你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那里有你先祖奋斗的痕迹,那里是你生活的根。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古典文学沉静了近百年,使其在普众间造成认知断层。甚至有的人想用拼音字母取代汉字,从而使自己的汉文化彻底沦丧。西方文化的渗入,使国人从最初无鉴别地全部接受和感知自身文化悄然流失中幡然警醒。那博大精深的国学典籍,蕴藏着无数先哲深邃的哲理和智慧。

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史册典籍构成了中华文脉的丰富文化体系。半部论语治天下,更是影响了中国2500年的人文思想。其中的经典名言依然是当今学者修身、齐家、治国的至理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情怀,大格局是人类精神文明认知的高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理想成为千百年来有识之士的最高追求。

诗词曲赋是闪耀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明珠,它们光彩夺目,横贯古今:“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伴随着多少有志儿女的奋斗岁月;路漫漫其修远矣,我将上下而求索,恰如一盏明灯激励多少奋斗者前行;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使多少理想追求者毅然前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那韵律的铿锵,优美的谐律,隽永的内涵,足以涤化你的心灵,丰盈你的精神,丰富你的学识,彰显你的风度。通澈你的灵魂。

这就是我们的绵延不绝文化,这就是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学基石。

 

 

百岁老人叶嘉莹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工作。大半生漂居海外,终于回归祖国叶落归根。她执教的78年中,足迹遍布世界,她把自己奉献给一生挚爱的中国古典诗词。她说:“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被誉为神童的王恒屹是“中国诗词大会”最小的参赛者,一个年仅5岁半的孩子竟然能够认识3000多个字,会背580首古诗。这就是我们文化的魅力。

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时常举办的诗词比赛,还有一些网络推出的每日经典,及古典文学的讲解,无疑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而中华诗词、内蒙古诗词、关东诗词……一些地方诗词学会的成立,使我们看到国学兴起的必然。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里,它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这是我们的文化,是我们的根。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