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607529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一场雪的感动(外一篇)/张仲永

点击率:987
发布时间:2023.06.28

好巧不巧,雪就在大年三十下了起来,归心似箭的他驾驶装满年货的车,回家与家人团聚。车行到山下,道路变得有些模糊不清,车子爬到山坡就开始打滑,好不容易停在安全一点的地方,下车查看,风像利刃从衣领插进来。这是条仅能容得下一辆车通过的土路,缠绕在崎岖的山沟边,白天行走尚且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已是掌灯时分,雪还下着,正在进退两难之际,抬头,猛然看见七爷带着几十个村民,打着手电筒走了过来,七爷说,鲜明,路扫通了!乡亲们有说有笑地朝他走过来,眉梢、衣服上挂着雪花。

过年了,大家都很开心,更开心的是村里出了个有出息的后生,在这个峁上、这条山沟里,他是唯一的大学生,也是唯一在政府里“吃公家饭”的人,大家如何不高兴。

七爷说,鲜明给咱争气,开着小车回家了。灯光射出去,前面是弯弯曲曲的山路。看到在雪中扛着扫把、铁锹的乡亲们,他眼含泪花,下车挨个给大伙散了一根烟,让七爷和几个上了年纪的长辈坐到车里,车开得很慢,乡亲们簇拥在后边,这场景令他感动,他暗暗发誓:今后有条件,一定要帮助家家户户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十年了,他没有忘记当初许下的承诺。

他和刚从小学校长岗位退休的四叔挨家挨户进行宣传:乡风文明,起码要有文明卫生习惯,有干净卫生的厕所,猪圈羊棚不能建在大门口,不雅观,不卫生。从今天开始,庄子峁的陈规陋习要改掉。

小爷说,鲜明啊,如今早已承包到户,富不富全看各人勤快不勤快、有没有头脑,大家连自个儿的心都操不过来,谁还有功夫操闲心。

他经常外出参观学习,看到许多地方发展非常快,早已小康。看到乡亲们生活依旧很穷困,内心很难受。

不过,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张蓝图,要想脱贫致富,必须因地制宜按照自己的“蓝图”干

八爷家的猪圈就在大门口,是一个用旧砖块垒的窝棚,窝棚前那个坟包一样的粪堆着实碍眼,但八爷早已习惯了。他找了八爷两次,好言相劝,要八爷把猪圈挪到合适的地方,猪太脏,人畜混杂在一起容易传染疾病,不文明,不卫生。

八爷捋着胡子说,不挪,我这猪几十年都是这么养的,没见有啥不好。见八爷油盐不进,他黑了脸吼道,这头猪能称多少斤,值多少钱?五千够不够?买给我,立马杀!黑黝黝的条猪是八爷喂的年猪,八爷一口咬定不卖,他知道必须来点硬的,就摆出拼命的架势:叫你挪猪圈,你不挪,叫你把猪卖给我,你不愿卖。今天不卖也得卖!五千块,你等着,我回家取板斧,非杀了你的猪不可。就在他扭头取斧头的空当,八爷嘟哝道,没见过还有比我犟的二杆子哩!说罢就把猪拉到后院栓了起来,另选地方砌了猪圈,并老老实实清理了门前粪堆。

村子里二十几户人家,杨、陈、耿、丁,杨姓占多数。村子里的便道仅能容得下一辆三轮车,大型车辆不能通行,他决定投钱修一条通村砂砾路,多数人拥护,少数不同意。不同意的说,咱是庄稼汉,土农民,靠种地吃饭,修那么好的路有啥用?还要占耕地。二水说,我家没有小车,也没有拖拉机,我不同意修。他说,你是鼠目寸光,分不清好赖。都二十一世纪了,好多地方新农村建设得比城里还阔气。成天待在山沟沟里,就知道守着土地过穷日子。政府都说,要想富,修公路。咱们晴天出门没有路,雨天出门两脚泥,出产的油料、葵花、土特产,想变成钱,卖不出去,守着土地过穷日子不知道害臊!邓小平早就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咱们出门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能叫新农村?你穷得就剩下裤衩子了,还有脸争辩?二水被戳到了痛处,便不开腔了。

鲜明掏腰包,叫来工队,先是给村里修出了一条五米宽的砂砾路。修路没有钱,他去找在乡兽医站上班的小爸,用小爸、小妈的户头在银行贷了二十万,说好由他负责,按月清息,到期还款。他对爱人说,铺路需要石子,拉石子钱不够,妻子说,我之前做合伙生意的时候,朋友王顺生还欠着我五万多块钱货款,顺生正好开着石料厂,咱就从他那里拉石头顶账。他听了高兴的说,天助我也。激动的亲了妻子一口。

卖王阿婆凉粉的七奶奶住在村子南头,七奶奶做的王阿婆凉粉很好吃,可路道不好走,又不在规划的修路范围内,他筹集的修路款刚刚能修到村子中央。总书记说“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他一咬牙把七奶奶家的路也顺带着一起修了。加宽路面要占他家的承包地,七十岁的老父亲不同意,他给父亲做工作,让出承包地,修通了通往七奶奶家的路。之后,他多方跑项目,政府发文下达项目,又给村里修了柏油路。自从有了出门不沾泥的柏油路,庄子峁彻底变了模样。

耿青云和他是中学的同学,爷爷留下的旧庄院里有个破窑洞,危险又难看,影响村容村貌。他对老同学说,我出钱帮你把崖面修整齐,老同学很高兴。鲜明叫来挖掘机把耿青云的旧庄院修得整整齐齐。同姓家族的人说,他姓耿,你姓杨,凭啥出钱给他家修地方?他说,好日子要大家一起过,我家富了不算富

好汉谁都想当,办好事得拿钱。有时候拿钱也不一定能把好事办好。他投钱给村里修路两公里,把原来的老庄院打造成生态农庄农耕文化展示馆,专门供游客参观。又修通了通往各个山头的砂砾路、给雨水冲刷区域修了围墙、围堰。

都说朋友多了路好走。鲜明是个喜欢广交朋友的人,大学时的许多同学,不是从政就是开公司的,有困难的时候,他就去找同学帮忙。

在他的推动下,西部散文学会在生态农庄举行了创作基地挂牌仪式,《陇东报》社将生态农庄开辟为“小记者研学实践基地”。鲜明还先后邀请国内知名作家、书画家、网红到生态农庄采风创作,开直播,使生态农庄成了远近小有名气的生态旅游景点。

他说,生态农庄必须突出绿色主题,没有树木花草,没有休闲娱乐观光景点算什么生态农庄?于是,动员搞个体经营的妻子拿出积蓄,引进近万棵银杏、核桃、苹果、刺槐、李广杏、胡杨树苗和月季、海棠、刺玫、牡丹、等四十多个品种的苗木花卉,全部栽到山上和新开辟的种植园里。

创业难,干事难,创业干事需要钱。打造生态农庄缺钱的时候,修路、美化环境、建灯光球场等,干完活,工队找他结账,面对钱的问题,他产生过压力。牛有舐犊之爱,那段时间,母亲看到他为钱的事情犯难发愁,便拿出积攒了多年的几万元养老金叫他给工人开了工钱。他有些愧疚,自己没有为母亲操心尽孝,反倒让母亲来接济自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修砂砾路的时候,杨鲜明请小叔拉石子,小叔感动于鲜明的大公无私,用自家大货车拉了二百多车石子,只收了油钱。

建农耕文化展示馆,他去西安向一位姓王的旅游行业老板请教求助,王老板感动于他坚韧的创业精神,谈好的十多万元的风车、牛车、石磨、大水缸等展品,只收了四万元成本,临了还送了一些布展道具。

杨鲜明搞生态农庄建设像着了魔,有人背地里说他是疯子。妻子不解地问,鲜明,你这么做,倒底是图个啥?他说,人要知道感恩呢!想起那年回家过年,乡亲们帮我铲雪扫路,我没有忘记我的誓愿。乡亲们没有过上好日子,我心不安。

凡是光鲜的事业,背后都有心酸的故事。为了给整个农庄做美化亮化,这个美化亮化包括栽各种花卉树木和安装太阳能路灯,没有钱,妻子劝他不要搞,他不听,两人差一点闹到感情破裂。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妻子说,现在亲戚熟人见了咱都躲着走呢,生态农庄是个无底洞,再这样搞下去,我们把一辈子光阴都赔进去了。鲜明却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你放心,生态农庄一定能办成功。

那段时间,他白天上班,晚上赶回家,和爱人讨论如何更好更快又能节省资金把生态农庄的事干好,夫妻二人经常讨论到深夜,有时说着说着就红了脸,有时说到高兴的地方,又都兴奋得失眠了。

春节过后,他就带领工队植树,刚栽好的油松、侧柏,被一场大雪覆盖,站在树林中,他很感慨,十年树木,如今初见成效。这一场雪,又勾起了他对那年回家过年往事的回忆。皑皑白雪,像一团火,燃起了他搞好生态农庄的斗志。

他说,我在想,我父亲当年是当了几十年村支书的人,老党员,父亲当年也是觉悟很高的人,为啥在我搞生态农庄建设的事情上不支持我?恰恰说明这件事难办啊!说白了,就是吃力不讨好。父亲虽然嘴上说不支持我,但他一直背着我偷偷帮我干活,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我。

提起建生态农庄,他爱人杨清艳擦了一把眼泪说,这么难干的事,他像着了魔一样的坚持着,我们也不知怎么就这样走过来了。

生态农庄打造成功了,这个由杨鲜明倡导打造的现代农业和农耕文化示范基地,通了油路,通了电信宽带,建了灯光球场、娱乐室,家家修有清洁卫生的厕所,户户门前栽种上了牡丹、海棠、月季。按照“一户一品、人人参与、自主经营、分类指导”的思路,打造原生态传统手工作坊,以家庭为单元,自主经营,养蜂的养蜂,养羊的养羊,织箩的织箩,晒酱的晒酱,做醋的做醋,发挥各家特长,家家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制作手工酱油的刘海琴,第一年卖手工黄豆酱净赚一万八,养羊收入近两万,靠着特色产业,还有农闲务工,一年的收入少说也有五万多。王阿婆凉粉和农家小吃给七奶奶也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还有杨志平家散养的农家土鸡、酿造的农家黄酒,杨志熙的农家土蜜蜂,瓜果种植,以及合作社加工的农家小杂粮、风味小吃,一个多方位立体的规模化生态体系,圆了庄子峁乡亲们的小康梦。

感动于一场雪,杨鲜明把积存于心的感恩,化作带领乡亲们寻找致富之路的行动,创出了幸福之路。

以前,风吹砂土跑,山上不长草的庄子峁,如今变得绿树红花,美丽迷人。一条柏油路像飘动的金丝带,把一家一户的村庄穿在了一起,道路两旁,门前屋后,海棠花、黄玫瑰、牡丹、月季,银杏、槐树、垂柳、松柏,花木浓阴,上千亩紫花苜蓿花香四溢,特色产业结出了新的硕果,庄子峁人的脸上是满满的快乐与自信。

村民杨志熙说,三年前,鲜明逼着我们搞适合的家庭产业,建生态农庄,我们不理解,甚至很抵触。现在大家从一户一品的特色产业中尝到了甜头,早已把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

如今的庄子峁,产业兴旺,环境美了,人变富了,乡亲们更有精气神了。

 

老油坊

村里的老油坊,据说是康熙年间族中一位贡生出资修建的。

老油坊距我家两三百步之遥,是由两孔窑洞组成的单独院落,一孔是榨油的作坊,另一孔是加工油料的磨坊,磨坊里面安装着一台碾子和一合石磨。

老油坊院子里长着三棵百年老榆树,中间那棵最高的榆树上垒着七层喜鹊窝,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被砍伐了。

清风明月的日子里,老油坊就是个摆设。老油坊也里是我和哥哥弟弟经常捉迷藏的地方。

夏夜的傍晚,我们这些精力充沛的孩子们睡不着觉,在堂叔的鼓动下去老油坊里掏麻雀、打鸽子。我们在夜间的无端造访,常常惊得鸟儿们扑棱着翅膀不得安生。

山村的夜晚宁静而美好,除了偶尔有几声狗叫,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明月皎皎,星汉灿烂,静谧能让我产生奇特幻想,我透过老油坊的窗眼看到银河如在眼前,拳头般大的星斗仿佛伸手可摘,每一颗都是那么干净爽朗。星星一眨一眨的,极像可爱的娃娃。

    二

老油坊是村里的公用设施。冬季农闲时节,周围的生产队便把胡麻和一种叫作“元元”的油菜籽打碾干净,拉到油坊里榨油,因此,冬季里的老油坊显得十分热闹。

榨油设施很简陋,是按照杠杆原理建造的,油坨作支点,油梁起重力臂作用,碌碡起砝码作用。一根约六七米长的油梁横架在窑洞一侧,表面红润光洁,油梁较粗的一头固定在木头方框里,大人们把方框称作“靠山”,“靠山”周围塞着许多长方形石条,用来固定“靠山”。油梁未端凿有两个孔,可穿花板,花板连接着地沟里的两只碌碡,不榨油时,油梁被花板支撑起来。放置油坨和碌碡的地方是一个低于地面的长方形地沟,地沟底部靠近“靠山”处,铺有质底细密光滑的石板,石板上凿有小拇指粗的沟槽,榨油的时候,闸口里的清油会自动沿着沟槽流入石槽里。

榨油之前,先将胡麻炒熟,用石磨磨细,然后倒进笼屉蒸熟,之后用马勺舀出,倒入准备好的罗圈中,这时,榨油师傅将脚洗干净,光脚板在蒸熟的油料中踩踏、搅拌。箩圈底部铺着莎草,莎草是用开水煮过的。每隔二三寸放一层莎草,装一层油料,用脚板踏实,并不断将箩圈提起,把露出箩圈的的油坨用麻绳一圈一圈缠缚结实,油坨达到二尺多高时,封装好,放进油坑,给油坨顶部盖上木板,放下油梁,升起碌碡,在油梁和碌碡的重力作用下,清油被源源不断从油坨中挤压出来,沿着油槽流进了油坑。这时,就会听见闸口里清油流淌时发出清越的声音。等一会儿再看油坑,石槽像一汪清泉,黄澄澄,亮汪汪的清油真是滋润人心。

我家在东头,老油坊在北边,处于上风口,刮风的时候,油坊里飘出的油分子像长着翅膀一样,老远就往鼻孔里钻。冬季,油坊一开榨,整个村子都弥漫在清油的清香里。

为了区别机器榨油,通常把这种手工榨油,称作“土榨”。

油坊里炒胡麻的铁锅是倾斜着安装在灶台上的,搅胡麻的炒棍是工字形的,一端是双手可抓的手柄,另一端呈月牙形,刚好能与锅底均匀接触。炒棍被一根细麻绳固定在墙上,操作起来十分省力。

“煮豆燃豆萁”,炒胡麻也是要用胡麻秸秆做燃料,炒胡麻籽时,只需往灶膛里添一把胡麻秸秆,不一会功夫就能炒熟一锅胡麻。

大田里的胡麻常常掺杂着稗子、棉蓬籽等杂质,杂质多了影响出油率,因此,榨油之前,必须用簸箕、风车等工具把杂质剔除干净。

人是没毛虫,六月怕北风。那时候人们穿着单薄,冬天,老油坊热气腾腾的,大人小孩都喜欢光顾。

我经常去油坊看热闹,听大人们讲笑话。大人们说,上古时代,人们过着“米山面岭,油泉醋井”的日子,不愁吃喝。很早之前女娲娘娘造人,为了解决人的吃饭问题,玉皇上帝专门给人间设置了“米山”“面岭”和“油泉”“醋井”,想吃啥有啥,开始的时候人们很高兴,还知道珍惜米面,到后来,时间长了,就习以为常,越吃越懒,既不勤劳,也不节俭。一天,玉帝亲自视察人间,发现狗也吃的是白面,还有女人竟然拿起案板上和好的面团给孩子擦屁股。玉帝大怒,派神仙力士收回了“米山”“面岭”和“油泉”“醋井”,并派看护米山面岭的给人耕种庄稼。开始的时候,种出的庄稼都是满穗,玉帝发现人还是不珍惜五谷,就命令牛把庄稼捋成半穗,牛捋掉了上牙。这样,许多人因为吃不饱饭开始饿肚子,这才意识到五谷的珍贵,但为时已晚。

炒熟的胡麻籽是可以食用的。邻村的五爸来油坊加工胡麻,看见我在院子里玩,便喊我到磨坊里,给我的小口袋里装了一把炒熟的胡麻籽。我用手摸着热乎乎的口袋,温暖直达心底。饥荒年代,一把食物是可以救命的。

邻村的刘七斤和人打赌吃下五碗黄米饭,喝下一碗清油,晚上睡觉,肚子里的清油流出来弄湿了裤子和新铺的棉毡,这事一时被传成笑话。

榨油是神圣的事情,第一锅清油榨出后,先要祭拜油神,承头的师傅舀一勺清油填进灯盏里,点上灯,焚一炷香,恭恭敬敬地向空中拜一拜,插进香炉里,跪下磕头,说一些祈求平安多出清油的吉利话,起身作揖,算是拜了油神。到底有没有油神,谁也不知道。

榨油的人自带干粮在油坊里搭火,一般是蒸黄米干饭,炒洋芋丝,炒酸菜,油炸烙馍,或者烩洋芋汤之类的吃食。

老家人把胡麻榨的油渣叫熟籽渣,把油菜籽榨的叫生籽渣。熟籽渣是可以吃的。用熟籽渣喂骡马,一个冬天下来,骡马膘肥体壮,毛色光亮。种西瓜时,把油渣打碎上到瓜田里,结出的西瓜皮绿汁甜。

老油坊的崖面上有个老鸹洞,还有一些麻雀洞。春天的时候,窝里的小麻雀叽叽喳喳很吵闹,引来另一种危险的动物--蛇,我们把蛇叫长虫,经常有长虫因为吞食了麻雀,身体变得臃肿,行动不便,从崖面跌落下来。比我大四五岁的堂叔带着哥哥和我去看长虫,我站得远远的看,堂叔一点儿也不害怕。

有一次,堂叔去老油坊的崖面上掏麻雀,不小心跌下五六丈高的崖面,着实摔得不轻,仅仅过了两天,他又笑嘻嘻地出现在我和哥哥面前,堂叔满脸乌青,嘴唇肿得老高,哥哥问他疼不疼,堂叔满不在乎地说不疼,他还说,娃娃绊大,葫芦吊大,我是铜头铁背不怕疼!我很佩服堂叔的意志胆量,他就是我心目中的孙悟空。

堂叔给我们讲笑话:两个小孩在崖畔上掏麻雀,一个在上面拽脚,一个在下面掏麻雀窝,下面的问,爽窝了!爽窝了(意思是溜了)!拽脚的没听清,问道:两窝子?两窝子,咱们一人一窝!下面的说:你是聋子的耳朵!上面的说扔(er)脱了扔脱!双一松手,下面掏麻雀的就掉下去了,就摔成了我这个样子。哥哥和我听得笑出了眼泪。

老油坊里住着许多蝙蝠,每当黄昏时分,蝙蝠就飞出来觅食。也不知是谁教的,面对低空盘旋的蝙蝠,大一点的孩子脱下鞋子往天上扔,一边扔鞋,一边喊:夜蝙蝠,驮盐来,驮你大的烂草鞋来。运气好的时候,我们用鞋子就能套住一两只蝙蝠,蝙蝠很小,抓在手上软乎乎的,仔细看确实长很些像老鼠,只是比老鼠多了一对肉翅膀。哥哥说,蝙蝠是老鼠偷吃了盐,成了精,变成了蝙蝠。被抓住的蝙蝠也没有什么用处,大家看一看就又放生了。后来上学,从《十万个为什么?》上了解到,蝙蝠属于脊索动物门,是哺乳动物,视觉很差,听觉非常发达,白天睡觉,黄昏及夜晚出来觅食。据说,人类根据蝙蝠的听觉系统研究出了用来侦查敌方飞行器的雷达。雷达发出的超声波就像蝙蝠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蝙蝠是靠吃蚊子、苍蝇,以及吸食牛马等动物血液来生活。蝙蝠体量比麻雀小,软体,无毛,身体呈灰色、或黑色,在空中飞行时会发出老鼠一样“吱吱”的叫声。

七十年代,有了机械榨油机,老油坊逐渐被淘汰。那时,生产队实行工分制,农民的口粮一半按劳分配,一半按人口分配,唯独清油是按劳分配的,我家七八口人,只有父亲母亲两个劳力,一年按工分能分三斤多清油,少之又少的清油,怎么节约也不够吃,饭菜里面很少有油星,炒菜怕粘锅,就用杏仁代替清油。人们普遍吃不饱饭,我望着门前的大山,幻想着所有的山都变成“米山”“面岭”那该多好啊,大家依旧过着“瓜菜代”的艰苦生活。

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以后,父亲带着我们兄弟起早贪黑种地,干劲十足,种了很多麦子、胡麻和油菜,当年就过上了清油白面的日子。走路都唱着小曲,别提多开心了。

去年疫情期间,我住进了医院,同病室有我熟识多年的孙总,我们一边挂液体一边聊天。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了,各自感叹岁月如梭,人生短暂。聊起孩童时代,就打开了话匣子,比如小时候和小伙伴用架子车“开火车”;拔蓆芨,拧响鞭,赛响鞭;站在沟畔喊“崖(nai)娃娃”,听“崖娃娃”学人说话,我们喊一声,“崖娃娃”也跟着喊一声,我哈哈大笑,“崖娃娃”也哈哈大笑,觉得十分有趣;还有打弹弓,“斗鸡”等等。

说起如今的幸福日子,就想起小时候一年四季吃粗粮,饭碗里没有油水,说着说着就提起了老油坊,孙总一听说起老油坊就来了兴致,他笑着说,我家也有个油坊呢,我还跟着大人还在油坊里榨过油。

孙总家过去家道殷实,爷爷是远近有名的孙善人,开着骆驼店。方圆十几里,只有他家有油坊,冬季来油坊榨油的人很多,乡邻们住得远,有些榨油的驮着胡麻要走几十里路。他奶奶很贤良,每天天不亮就和母亲起床给榨油的人准备茶饭,烙烙馍,擀面。那时候交通不便,乡邻们也不互相打问消息,常常是扎堆来榨油,只好一家榨完另一家接着榨,排队等候,榨油的人不带干粮,他家要为乡邻们提供茶饭。吃饭的人多。那时他才八九岁,奶奶吩咐他从厨房往大窑里(客厅)端饭,自己饿着肚子,还要伺候客人,等客人吃了他才能端碗。

孙总说,我爷爷好客,那么多人到家里吃喝,他从不嫌麻烦,我是碎娃娃,不懂事,不想伺候。我爷说,怕啥呢,五谷吃不光,都在庄稼头头上长着呢。吃不穷,喝不穷,打算不到才一世穷哩!你听着,为人要厚道,不管是谁,能进咱家的门,都要当贵客对待哩。

几十年过去了,许多事,已淡忘,唯独那个老油坊清晰的留在记忆里。如今早已过上幸福的日子,想吃啥有啥,但老油坊像一位慈祥的长者,时刻都提醒我:要牢记从前,珍惜当下。

老家有句谚语,“天旱旱死鬼子王八,旱不死芸芥胡麻”。胡麻生性耐寒耐干旱,适合在大西北的干旱环境中生长,干旱年份也能获得丰收。胡麻,又叫亚麻,又名巨胜、方茎、狗虱、油麻、脂麻。叶名青蓑,茎名麻秸。《本草纲目》记载:“胡麻主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本经》)”

食用胡麻油有许多好处,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胡麻油里面的油酸,是被医学认证可以抑制胃溃疡、气喘等疾病的,还可以防止皮肤病,提高人体免疫力。

胡麻油里面含有很高的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能帮助分解身体内多余的脂肪,维生素K可以吸收皮下多余脂肪,所以,经常性食用胡麻油可以起到减肥效果。

胡麻油性味甘凉,有润燥、润肠通便的功效。经常食用胡麻油能够帮助防治便秘,促进身体毒素排泄。

胡麻油对肌肤的一些皱纹、黑斑还有干燥问题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常吃胡麻油,可以起到很好的美容养颜效果。

胡麻油有一定的消炎抗菌作用。经常使用胡麻油还可以起到杀虫止痛、消肿作用。用于外敷还可以起到保湿凉血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解毒和止血,效果不错。

胡麻籽中含有的亚麻酸能够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高血压,而且还能够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对预防冠心病有很好的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适当的吃些亚麻籽,对降低血压是非常有帮助的。胡麻油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可以延缓衰老。胡麻油可以起到抗血栓以及抗肿瘤的功效,另外还可以起到降血脂的作用,对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均有一定效果。胡麻油熬制成膏状物质外敷于皮肤表面或皮肤创口处,还具有滋养、润滑表皮细胞和减轻创口疼痛,促进创口愈合的作用。

老油坊是今天幸福生活的参照系。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