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594973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张中飞散文小辑

点击率:1528
发布时间:2023.04.07

小辿,鸡鸣三省的地方


小辿,是地名,这名字很奇怪。或许,你听说过,但却念不来,写吧,就更难了。

往日,我多次到过这里。但都是匆匆来,急急去,没留下太多的印象。如同走马观花。

这次来,有了准备,想对她的山水形胜,历史人文,多作些了解,弄些个明白,自然就不着急了。心绪安然,腿脚闲散,悠悠信步。这下倒好,一转,一看,一品,顿时感觉吃惊,这可不是非凡之地。

她的深沉,让你沉不住气;她的雄势,让你不知如何去赞美;她的奇俊,让你做梦都难以想到。

据说,康熙皇帝曾踏上过这片土地,还留下不少生动感人的故事。是真是假,我不敢肯定。我是听我的朋友告诉我的。他可是文学界很有声望的作家,著作等身,学富五车,且多年潜心探询准格尔历史,我想,他的话应该是可信的。

小辿,地理位置很特殊。她是卾尔多斯高原上,准格尔旗龙口镇的一个小山村。

她,坐落于黄河边上的西岸。


小辿,黄河给了她筋骨,给了她魂魄,给了她醉人的风光。

说到黄河,人们的印象,多是雄浑壮烈,排山倒海,汹涌澎湃,激荡千秋。然而,在小辿,我们看到的样貌,却与此大相径庭。

黄河就在她的东边。自古道,天下黄河向东流。但是,在小辿,看到的景象却是,一条大河朝西流。不仅如此,流着流着,就转了一个弯,优美地一甩头,向南而去,还未喘过气来,就折东坦坦荡荡涌入苍茫之中。这是奇观,绝对的千古奇观。

有很多观光者,到这里,见此现象,疑惑不解,纷纷露出惊异的目光。然而,看看这山川地貌,他们又喜笑颜开,啧啧称赞。

小辿的地理位置,确是天地垂青,倾情恩赐。她,四面环山,东临长河,西望长城。一湾川地,形若盆皿,氤了紫气,蕴了祥光,风水俱佳,因而时时萦绕着腾高跃虹的气象。

黄河,是小辿的灵魂,是小辿繁衍不息的命根,是小辿一起一伏的脉搏。一滴黄河水,就是小辿人的一滴血。小辿的土地,灌着黄河水,小辿的禾草,吮着黄河水,小辿的树木,吸着黄河水,小辿的人畜,喝着黄河水。黄河与小辿,血浓于水,早已融为一体。

黄河,就是小辿人生命的托付。

夏日里的小辿,长河绰绰,清波漾漾。河畔上,湿气盈盈,直钻鼻孔,使人神清气爽,有着道不尽的舒愉!

若说黄河水清,清得像一面镜子,群山的倒影,清晰可见。若言黄河水绿,绿得像飘动的绸子,汪汪一片,轻轻地向前一漾一波而去。若看黄河水柔,柔得平平和和,无惊无澜,像大家闺秀,端庄秀丽,气质盈天!真正美不胜收!

冬日里的小辿,这里更有奇观,冰隆两岸,长河不封,渺渺茫茫,白波如练。走入河滩,若要有缘,方可看到数百只天鹅,大河沐浴,长空起舞。一大群鸿雁,带着“扑楞楞”的响声,从你的头顶掠过。

这就是大地苍天,在小辿的黄河上,孕育出的一幅胜景。

这等美景,在万里黄河上,真是难得一见。

有了黄河的眷顾青睐,小辿,就像一朵红艳艳的莲花,盛情绽放了,让人留恋不舍。

黄河,小辿的神灵!


小辿,村落不凡,古意深蕴,彩流四野,叫人心动难忘。

村落,是村民居住的地方。一个村落的建筑风格,整体布局,就好像一个人的脸庞,它是衡量这个村落漂亮不漂亮,好与不好最直观的标志。

小辿,让人刮目相看,最打眼眼之处,当然是凭借着一大批仿古建筑的民居。

这些仿古建筑的民居,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一大片。全是青砖起墙,蓝瓦溜顶,灰灰峨峨,风格统一,皆为悬山顶式。看上去,整个村落古色古香,仿佛湮洇着厚厚的历史沧桑,充溢着古老的悠深气韵,叫人总有一种幽茫怀古的况味,弥弥漫漫。

一条光滑的柏油大道,从村落中间,南北穿过。好像是村落的金腰带,亮亮闪闪,流淌着现代元素的风韵,为村落增色不少。

金腰带东西两旁,皆有民居。西侧地势较低处,有一戏台,风格亦是古式样貌。每年这戏台口上,都要唱戏,一唱戏,方三周围的人,就不约而同涌来,红红火火热闹几天。

看戏是一种乡俗,也是一种文化。晋陕蒙沿黄河一带,都有此俗。人们不仅看戏,而且会来这里会亲,交流情感。

在戏台的东南不远处,还有一祠堂,规模不算太大,但非常讲究,有围墙,有门楼,衬托出几分庄严。这是李家祠堂。

在小辿,大部分人家姓李。所以,这李家祠堂,就占据了很高的地位。

祠堂,在现在的准格尔地,再没有一处,因此,它是唯一的一家。所以,很值得珍惜,也当应该得以保护。这种文化,中华民族多少代人都视为血脉,不可替代的家族文化的基因。因而,这祠堂,也算为村落添了文化的表象符号,实在是文化传承的好样板。

这村落里,有好多农家乐。农家乐是什么?农家乐就是为游人们提供吃饭娱乐的地方。

近些年,乡村旅游兴起,小辿,这么好的地方,自然有不少人跑来,观山看水,登高望远,寻古探幽,写诗赋文,摄影作画,比比皆是。

因此,这些农家乐,食客盈门,络绎不绝,活泛泛冒着浓浓的烟火气息。

若说这些农家乐,生意兴隆,当然靠的是他们的拿手好戏,看家本领。各家有各家的招数,绝活菜系,倒是不少。家炖黄河鱼,六六八八,炖羊肉,炸油糕,荞面碗砣,杀猪肉烩菜,地方特色,显明浓郁,花样繁多,不一而足。

当然这些,亦算不错的美食。这些美食,也给小辿增加了吸引力,也多了一份招牌。

小辿,有这样的村落,又有这样的地理位置,它就有了用武之地,派上了用场。

这里已成为影视拍摄基地。有好多影视明星来过这里,当然他们也被这里山水景观,人文历史所陶醉。已有几部电视电影在这里拍摄完成。这些影视作品,真正给了小辿荣誉,让它露了脸,展示了它的好山好水与不凡风采。

小辿,村落的确有形有品,品高自美,美而赢人。小辿,真的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辿,还有一道胜景,迷人,省人,醉人,它,就是莲花辿。

莲花辿,多么好听的名字,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又多么让人唤起无穷无尽的联想。不错,面对如此名字,没有美的感慨,显然是缺乏情趣的人。

但是,三百多年前,有一个人是很有情趣的。他看到了这种地貌,竟是感慨不绝,连连称赞,就给它命名为莲花辿。这人不是一般凡俗之人,他是扬名天下的康熙大帝。

有关这段故事,著名作家王建中写过一篇一万多字的散文,题目就是《莲花辿》。文章宏阔厚重,气吞山河,实属大手笔。

在小辿,这莲花辿,是地貌,它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砒砂岩,地质学家称其为丹霞地貌。当然,也是地名,就在小辿的西边与北面的不远的地方。

过去,人们对这莲花辿,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从来也没有发现它的美。

人们普遍的认知,这就是一种寸草不生的砂岩,太普通了,大普遍了,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更没有什么值得观赏的?

可是,近几年,人们的眼光变了,审美变了,变得有高度了,变得有境界了。他们的思维多元化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新的发展思路,已经在人们的心中开始扎根了。

小辿人也一样,过去看这莲花辿地貌,土眉混眼,真的是太平常了,没啥可夸奖的。若要夸赞,顶多一句,说是像五花肉。

可现在不一样了,他们知道了,这可是地球上少有的景观。说它色彩斑斓,如同七彩虹霓,美得大气,美得深沉,美得天地不分。很是让人赏心悦目,极具观赏价值,是难得的不可多得的优质旅游资源。

为观赏这一美景,在南北的山峰上,各建有一处观景台。两面的观景台遥相呼应,对莲花辿景观来了个全覆盖。

如今,来这里旅游的人,都要登上两面山峰上的观景台,瞭望一番莲花辿的大美之态。

连花辿,是由丑小鸭变为白天鹅的,这一巨变,不是地貌,而是人的认知,人的心态。是时代发展带来的结果。



小辿,雄鸡挺立,鸟瞰万里河山,一声长鸣,三省皆闻,它就是那个令人神往,鸡鸣三省的地方。

在小辿的东南方,也就几百米吧,有一座山,独立高耸,山顶上,矗立着一只雄伟的红公鸡,很是威武,基座上写有“中国雄鸡”四字。是真正意义上的金鸡独立。它俯视长河,直面群山,显示出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让人顿生敬畏之心!

这金鸡独立之山,南临山西省河曲县的文笔镇,西接陕西府谷县的黄甫镇,北依内蒙古准格尔旗龙口镇,实属三省区交界之处。

正因为是三省区交界之处,又有母亲河在此,同时也是口里口外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样看来意义就非同一般,所以,有必要在此处立一地标。

二○一三年,国务院在此立了一方界碑,指明三省区的地理方位。从此,一只雄鸡,就在此,高高独立。其寓意,就是标志着这是鸡鸣三省的地方。

这次,我是兴致勃勃,攀梯而上,在这处设有界碑之处,细细看了一番。三个省区,所涉及的县(旗)乡(镇),以及经纬度,在这里标注得清清楚楚。

若登顶,南北两面有梯道。

上顶观望,只见长河盈绿,蜿蜒如带,缠绕出一条长虹,夺目耀眼,阔朗无际,悠悠地向东而入群山之中。山峦披彩,烟岚轻笼,一派寂静空灵。天上白云,默默不语,随风轻轻飘逸。那只金鸡,看得十分真切,它的头就朝向小辿,时时保持着引颈长鸣的姿势。只要你一打卡,它就会发出长长的鸣叫声。这一长鸣,融入长空,震荡四方,邻近三省之民,无不听闻。故鸡鸣三省一词,源出此处,确有实本。

小辿,在地理范围上讲,她属内蒙古准格尔旗。但从人文方面来讲,她属于鸡鸣三省这个范畴。

她距离陕西府谷县的墙头乡,近在咫尺,距山西河曲县城,也不过几公里,但是这两个地方,文化底蕴厚重,多有名人诞生,也多有历史大事件发生。

元代著名戏剧家白朴,就出生于河曲。现在河曲县城,建了白朴公园。这是彰显本县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范本。到白朴公园游览的人,大多喜欢历史文学戏剧。

大宋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传说故居就在墙头乡。不管它真假与否,反正,墙头乡就在离小辿很近的一座高山上,塑了一尊赵匡胤面朝黄河的站像,基座上写有赵匡胤故里。旁边立有宣传栏,详细介绍了赵匡胤的生平履历。

墙头这名字的由来,也是因其为榆林镇明长城最东头,而得此名。

小辿,东边不远处,就是大口古渡。当年山西走西口的人们,很多是从此处渡河北上,落入草地。

当然,它周围,庙宇,古集镇,也不在少数。这些建筑,场地都辐射着文化的光芒。

由此可知,小辿,是被厚重历史文化时时浸润过的地方。难怪她这样,风水常在,美丽卓群。


黄河的柔情,亮相于拐弯的地方


隆冬,裏挟着一身寒冷,我来到了黄河拐弯的地方。

眼前的黄河,一路欢腾,一路豪迈,穿峡谷,跨平原,蜿蜒曲折,浩浩汤汤,已奔腾了三千四百多公里。

她跌宕出的壮美景象,翻卷出的绝世奇观,已让人们无不感叹震撼。

或许正因此象,历史上赞美黄河的诗文,多得让人数都数不过来。大诗人李白盛赞黄河的名句,更是独领风骚,盖世天下。似乎他目睹了黄河的壮景,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大声狂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听,这气势有多大,如雷贯耳,石迸海啸!

此刻,我就站在黄河上游,最后一处拐弯的地方。

万里黄河,九曲十八弯,这是人们对黄河流向的生动描述。那首著名的《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的民歌,唱得多么苍凉豪放,多么悠扬酣畅,多么令人荡气回肠!

一歌冲天,云霄颤栗。黄河的气势,让人们产生的遐想,犹如长上了飞翔的翅膀,高天阔海,任由翱翔!

我常常想,假若能沿着黄河从上游一直走到下游,目睹黄河九十九道弯,那将是人生中一件值得庆幸的大事。据说,毛主席在建国初,就有这样的想法,他要骑马考察黄河,但这一愿望未能实现。这就足以说明,黄河的魅力之大,就连领袖也对她倾注那么深厚的情愫与憧憬。

或许万里黄河,正是由于这种九曲十八弯的状貌,才使她处处有景,段段有魂,人们对她更有一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精神向往与追求。

然而,在这平展展的原野上,她以母亲般的柔美线条,舒展弯曲,在这里呈现出了一个大大的“几“字湾,碧水清流,长吟不绝,这就不得不让我感到热血沸腾,一种不可扼制的激情,催动着我,萦绕着我,让我的眼眶蓄满了盈盈的泪水。

这是久违了的泪水!

这个拐弯处,就在内蒙古的准格尔旗境内,十二连城关牛犋至脑包湾的一段河上。

那年,隆冬时节,我和我的朋友,曾两次踏上这段黄河,忍受着寒风袭骨的冰冻,从北岸看到南岸,为的就是全面欣赏黄河的全貌,深刻感悟她灵魂的力量!

这是一处开阔无垠的河段,南高北低,一河明丽。在这里,黄河改变了千百年来固有的容貌。

曾几何时,黄河总是以浑浊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的恶果。

每当雨季来临,黄河上中游总是泥沙俱下,给下游造成了严重的危险。据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仅准格尔旗河段,每年就向黄河输送二亿吨泥沙。全国黄河流域,每年向黄河输送的泥沙量,高达十六亿吨。

因而,那时,黄河呈现出的黄浪滚滚,喧嚣不绝的景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历史上的黄泛区,给下游民众,带来的灾难,已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可想而知,它的危害性有多么恐怖。这也让黄河背上了灾河的恶名,防洪任务也就显得更为艰巨。

然而,如今的黄河“几“字湾,简直是一幅黄河绝妙绝美的风景图。

春天来临,气候回暖,大地沐风,长河解封,万里黄河在这里上演着一幕活剧。先是厚厚的冰层,发出撕心裂肺的声音,凝固的黄河,迸开裂缝, 形成大小不等的冰凌,拥挤者,逐流者,堆积为一河高低起伏的冰墙,蔚为壮观,满河的冰刀冰刄,耀眼闪烁,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奇观光芒。然而,用不了几天,这些冰块与冰墙就渐渐变少,融化为水,黄河就亮亮地明灿灿地在这几字湾上形成一条闪光的彩带。这是这段黄河为春天献出的最漂亮的礼物。

夏季到来,草长禾盛。黄河水一派高涨,粼粼荡漾,映得两岸绿色盈天,树壮草翠。那些善于打鱼的人,驾着小船,犹如蜻蜓一般,自在悠闲地盘旋于河面上。一到傍晚,总能看到这些小渔船上,载着活蹦乱跳的鱼儿,那些打鱼的人,脸上自然洋溢着一种喜悦的神色。此刻,这段河面,晚霞落河,鱼跃船飞,氤氲着一种大河生辉的神韵。这是这段黄河为人们献上的一幅最美的渔人祥和之景。

一入秋季,先是河水渐渐鼓涨起来。两岸的庄稼,早已吸尽了日月精华,叶片开始慢慢泛黄,果实盈盈。河水在霞光的辉射下,在两岸庄稼形成的长廊里,像一条宽大的彩虹带,漾漾地飘动。两岸的积水坑里,蛙声阵阵,庄禾林中,蝉鸣啾啾,为黄河增添了无限的热闹。深秋,迁徙远方的大雁,也在金黄色的甜美景致中,鸣叫着,飞翔着,来到了这块宝地,落于两岸滩头,一群接着一群,将黄河装点得鲜活有致,气象不凡,又为北国风光增添一色。此时,黄河为人们描绘出了一幅水美鸟翔,禾绸十里的立体画卷。

冬天空灵,白雪纷飞。天鹅翩翩而至,萦绕于河空,落于河滩。一河亮丽的清水,并不封冻,不惊不澜,喜得那些天鹅,一会引吭高歌,一会儿浮于河上,悠闲自在,尽显娜娜之态,尊贵雍貌。仿佛这里,才是她们向往已久的乐园。那些让人寄予思念情感的鸿雁,就更不用说了。她们浩大的阵群,就像在天空中滚动的黑色风暴,让人惊讶得目瞪口呆。此刻的黄河,冰水交融,气象万千,宁静致远,为人们营造出了深邃而富有哲思的意境。

是的,现如今,不论春夏秋冬,只要你站在这处拐弯的地方,极目远方,青山纵列,蓝天邈邈,河风阵阵,白云轻流。就能让你情不自禁发出深深的赞叹,这是万里黄河独特的一景,风水荡流的美韵之地,灵毓之所。

此刻,我目睹着一河风景。

朔风劲吹,大河凝练,一派恢宏的浩渺之象。历史的沧桑,顷刻间,让这“几”字湾的大美,掀开了它深沉的一页。我的思绪不得不陷入悠远的苍茫中……

宏厚的历史,奇妙的地理,往往如同孪生姐妹,谁也离不开谁,总在共同创造着一些奇迹。

十二连城这一拐弯的河段,有着多么厚重的历史沉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种宁静和美的状态。然而,那些湮没于历史沉泥中,撼天动地的故事,往往以一种宏朗的景貌,曾在这里以一种高耸的姿态展现过。

追溯历史,这里曾是风起云涌之地。这里的一举一动,总是牵动着遥远的朝廷的安危。让多少人,胆颤心惊,又让多少人,手舞足蹈。

你若有兴趣,用上几天时间,漫步于此河两岸,踏入那些废弃的古城遗址,看看它们的形制,随便拾一块残砖破瓦,仔细端详一会儿,最好再闭目沉思一会儿,你的心灵将会难免一颤,那一刻,历史就如一条河流,开始在你的心上流淌。你的心情就开始澎湃不止,哪还会闲逸平静?

这段河,太精彩了,太有故事了,也太震撼人心了。

历史上,离她不远处,筑于河边上的榆林郡、胜州城、河滨县城,以及对岸的云中郡,这些记载着朝代兴衰更替的古城,又有多少道不尽,说不完的起起伏伏的烟雨风霜。说起哪一座古城,都不是惊心动魄,雷鸣撼空,风云浩荡?!

如今,这些古城遗址,已没有了温度,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失去了当年的风华激情,瘫软于这方土地上,沉静地注目着一切,再也不会泛起金戈铁马,风起云涌,惊涛骇浪了。

黄河流经这里,似乎已成为必然的心仪的选择。在这里刻意流淌出一个“几“字湾,似乎是对上游艰难曲折流程作了一个最后的梳理与总结。同时,又好像告诉人们,这是记载黄河历史的地方。有多么曲折,又多么令人回味无穷!

是的,从准格尔大地上,发现的阳湾人,距今已越几千年了。几千年来,黄河流过的历史,几乎都与一个黄字相伴。黄,说明什么?是颜色。这颜色里,浑浊的是悲壮,是辛酸,是无可奈何,是无能为力?!

古代的大禹治水,最大功劳在于疏通黄河河道,却治不了黄河的颜色。如若讲,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只能用天方夜谭形容了。那个时候,哪能有那个能力?!

不过,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中国成立的七十多年里,治理黄河已成为一项伟大的使命。投入巨资,建电站,治沟壑,保水土,多种措施并举,收到巨大成效。毛主席视察黄河时,曾信心坚定地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现在,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不足一亿吨。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去年,国家又投入893亿人民币用于黄河全方位的综合保护治理。

未来,黄河的模样,伴随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一定是流淌在世界东方一条美丽的长龙!

如今,这段黄河变颜色了,这是黄河变绿的地方,让人们看到了美的景色,丰富的物象,也激发出人们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或许,历史上这里的河道,并非现在这个几字湾的样貌。她是一条宽阔横列,洪流漫野的大河。不过,是不是这样,现在于我们来讲,已没有多大意义了。真要想了解这些,只能翻阅典籍,慢慢地发现,来加以佐证了。

我们现在要说的是,黄河变绿了,黄河变清了,黄河变柔了,她对祖国,对人民意味着什么?

过去,人们欣赏黄河,往往赞赏的是她浑黄的颜色,她的汹涌激荡,穿石拍岸,惊涛冲天之气概,以为这才是黄河最美的景色,也是最为壮观的一面。

然而,你若要真正了解黄河,了解了黄河的历史,了解了黄河流经的地方及地貌,了解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不屈不挠的奋斗史,砥砺前行的文明史,了解了中国人经历的种种苦难,你才能真正悟出黄河的精神内核?!

你才能知道,黄河的黄,是黄河的不幸,是黄河痛苦的一种选择!

现在,看到黄河柔情的一面,慢慢有了清亮的颜色,你才意识到,黄河的黄不是一成不变的,黄河也是可以改变颜色的。

此时,你的心情将是多么的舒畅啊!

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作为中华儿女,有责任,有义务,为黄河母亲,变得美丽起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河开始远离苦难,告别不幸与屈辱,她由凶猛,彪悍,浑沌,开始向温柔,沉静,清丽转变,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前所未有的嬗变!

对此,让我们充满了喜悦,盈足了豪情。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们党的伟大战略,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黄河流域的生态建设保护,将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创举。

是的,流淌了五千多年的黄河,如今变了颜色,成为一条明丽的河,一条绿色的河,一条希望的河,一条溢满柔情的河。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改中国人固有的认知,黄河真的要改变颜色了。

母亲河,终于要有亮丽的容貌了。她那柔美的姿态,该让多少中华儿女感到骄傲与自豪!


暖水,红红的苹果美山川


暖水这地方,很神奇。奇得有些不可思议。一泓清泉,从一个山旮旯里涌出,一年四季,长流不绝,夏有潺溪,冬有淙流,实算好景致。

或许因此故,就有了她的大名,美其名曰:暖水。你听,这名字多么顺耳温馨,多么韵味深长。

暖水这地方,地方不大,名气却很大。旧时,她是准格尔地五大集市之一。她也是走西口的一个驿站,所以,大凡从口里走向口外的人,对她都熟悉。

当然,这个小地方,也诞生了不少文化名人,比如鄂尔多斯著名的作家贺政民,就曾在此居住过。鄂尔多斯著名的文化学者安源,就出生于这里。所以这个地方,看似平常,实则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她不凡的一面。

暖水这地方,在过去的岁月里,生态实在是不好。因为这里是著名的砒砂岩区。这砒砂岩,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当属可恶。寸草不生,遇雨稀糊,太阳一照,扳结如石,因而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夏季的暖水川,一旦暴发洪水,往往是黄浪翻滚,泥沙相拥,一路向南奔去,凶猛地闯入黄河。

这种生态,脆弱到了令人揪心的地步。它给当地人们的生产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制约,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因而便有了人挪活,树挪死的移民搬迁。

二○○六年,暖水,有六千多人,离开了这片土地,迁往异地他乡。

然而,几十年来,暖水人治理水土流失的脚步从未停歇,功夫没有白费,种的沙棘,栽的松柏,植的山杏,却蔚然成林,弥漫于山梁沟洼。茂密的小草,也不甘寂寞,带着激动与感动,点缀于其间,与这些树木,相映成趣,描绘出了一幅好景色,好风光。

如今,你若要踏入暖水这片土地,你一定会被这里的绿装美颜所陶醉。

更为神奇的是,近几年,这里又创造了一大奇迹。这奇迹,便是山地苹果。

苹果,是一种最常见的水果,人人都不会陌生。然而,在苹果之前冠以“山地”二字,这就耐人寻味了,也让人有了探其究竟的兴趣。

不错,这山地苹果,确实不是一般的苹果。之所以称其为山地苹果,就是因其与众不同,有着特殊的地方。

她的显著优势就在于,她处于北纬40度全球优质水果生长带上,生长于1400米海拔的卾尔多斯高原上,日照时间3000小时,昼夜温差15度,又有黄河峡谷4度暖水泉水滋养,加之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暖水人的坚韧与守护,所以,暖水苹果的山地特点就鲜明地呈现出来了。

有了这些特点,暖水苹果自然就不一般了,称她为山地苹果,当属名副其实。我想,你一定感觉到了这一点。

如今,在金秋十月,你若有幸来到暖水德胜有梁的山坡沟畔,你一定会被那一块块,一片片苹果树所吸引。她们犹如绿色的云彩,巧妙地艺术地铺在这些梁上沟畔,总面积已有2300多亩,很是打动人的景致。因为,她们的形态,不仅描绘出了自然的美景,而且更是折射出了一种精神力量内在的美韵。这种美,铺在大地,就是一首诗,总能让人的情意勃发与漫飞,沉浸在无限美好的遐想之中。

暖水山地苹果,真是美了人间,美了山川,美了天空。

你看,这该是多么美好的意境啊!你能有这样美好的一次相遇,怎能不感到高兴呢?

这些苹果树,她们改变了暖水的荒凉,焕发了暖水的生机,更使暖水的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幸福的奔头。

据说牛顿从苹果落地受到启发,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这看来,确实有苹果的功劳在内。人类应当感恩苹果,有了她的启迪,才有了人类科学史上的这项伟大发现。

人类自从学会了感恩那天起,就逐步走向了成熟,走向了新的境界,走向了文明。暖水的苹果,自然也给暖水人,带来了思考与启发。在绿色中,欣赏火红的颜色,在火红的颜色中,品尝甜美的味道,在甜美的味道中,获得富足,在富足中坚持自然和谐的发展之路,这或许才是守住金山银山的根本。

暖水人,在多少年的实践摸索中,似乎终于才明白了这个道理。

还是邀请你走进暖水的苹果林中看看吧。这是一片呈长方形的苹果林,就在山顶之上,面积很大,不知有多少亩。但见苹果树非常稠密,茂盛,鲜活,洋溢着无限的生机。翠绿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明丽的光泽。每一株苹果树上,一颗颗成熟了的红红的诱人的苹果,层层叠叠,压弯了伸出来的枝条,一颗挨着一颗,硕大水灵,看着她,好不叫人垂涎欲滴。一株株苹果树,端端地站立着,守护着那些生长于她身上的苹果,好像母亲呵护着自己的儿女一般,让人不由产生一种虔诚与敬意。果树林旁边的一条蜿蜒的水泥小路,把一片片果树连接起来,组成了一座座风格不同,生机盎然的苹果山。无论你走入哪一座苹果山,你若目睹了缀满枝头的苹果,并且亲手采摘下你最中意,最欣赏,最漂亮,最叫你怦然心动的那颗苹果,我想,你的心情一定会纵横万里,神情飞扬,快乐至极。

那天,我就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苹果树,更没有走进苹果林。当我亲手将那颗缀在一株静黙而且风采奕奕的苹果树上,红的亮晶,红得耀眼,红得动心的苹果摘于手中的时候,我真的是激动了,被感动了。我甚至想,人世间,有这样一次随意而甜美的采摘,真应该感到幸运和美好。这应该是一次最放逐心灵宏阔与自由,自然恬静的一种快乐的体验。这种体验给你的感受是来自本能的,是来自内心的。一颗苹果,一颗来之不易的苹果,让你轻轻地随意摘于手中,你能不感到她的份量之重?你能不想到果农付出的汗水与艰辛?尤其是当你品尝了一颗,那种甜美的味道直达你的心灵的时候,营养了你的身体,提升了你的精神,你怎能不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呢?

研究表明,苹果有着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碳水化合物,以及丰富的微量元素,这些对人体的健康有着诸多的益处。因此,很多营养专家都倡导人们每天要吃一颗苹果。暖水山地苹果的营养价值,当然是很高的,也赢得了人们的认可与高度赞誉。

二○二二年九月,内蒙古质量与品牌促进会,将暖水苹果,认定为优质山地苹果。至此,暖水山地苹果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想必在未来的岁月中,其巨大的品牌效应将会日益发挥出来。

当下的暖水,正在实施万亩苹果种植计划,这一计划一旦变为现实,未来暖水的山梁沟畔,一定又是一番感人的景象。每年苹果的收入就可高达五亿多元,暖水人的经济收入,又将是一个可观的跨越。

如今,每年暮秋时节,慕名来此购买苹果者络绎不绝。山梁上,沟川畔,一下子打破了山村的寂寞,变得热闹非凡起来。那些蜿蜒曲折的山村小道上,车辆穿梭不断。每片果林前,人影绰绰,每个果农的脸上,绽放着迷人的花朵。看着那一筐筐,一袋袋被运走的颜色鲜红漂亮,味道甘甜芬芳的苹果,暖水人那种愉悦感,满足感早已美在心夫,难以言表了。

暖水, 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然而,那个山现在变美了,变富了。那个水,现在变甜了,变得更令人喜爱了。

微风轻吹,一阵阵果香飘来,让山有了馨香,让水沾上了美味。站在山巅,放眼望去,暖水起伏的山梁,一派悠远苍茫,在蓝天白云下融进了诗情,流淌着画意。连绵的沟壑,像一个个聚宝盆,藏物蕴晖,色彩斑斓。暖水,在新时代的律动中,跳动着欢快的音符,已变为香山美水了,变为山地苹果品牌的家园了。


小滩子,那写满诗意的稻田与塔楼


在准格尔北黄河畔上,有一个小村庄,名叫小滩子。

秋日里,你来这里,但见家家青砖蓝瓦,户户宽敞明亮。院落清洁,柴草不见。遍地鱼塘,环绕村舍,芦草缠绵,小舟映月,水乡韵味十足。碧绿的大树,枝繁叶茂,挺拔耸天,泼写下了浓郁的色彩。小路盘旋,连接着各家各户。出路便捷,四通八达。

村北头,一座大坝,像一条长龙横卧在了那里。大坝的北面是黄河,柔波细浪,缓缓地向东流去。南边是稻田,漫漫一片,像泼了一层金水,荡漾不绝。

这大坝,是防洪堤。距今已越六十余载,是20世纪50年代,成千上万民众,锹挖肩挑,用汗水修筑起来的。它的功能,现在仍在。不过,埧顶已修了路,铺了油,畅通无阻,平时成了观光大道。

这稻田,有些奇妙,它将旅游、娱乐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吸引来一拨一拨的游客到这里,赏长河风骨,看稻田风光,娱现代游戏。一派热火朝天的样貌。

八年前 ,小滩子,可不是这样的景象。那时的村庄,房屋不雅,颜色灰暗。鸡飞猪窜,碎草烂枝,遍村皆是。整个村容村貌,破败不堪。村里的土地,多少年来,都是种玉来、高粱、糜黍等大田作物,从未种过水稻。

二○一四年一月,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区实施了一项伟大的历史性工程,名曰“十个全覆盖”,历时三年。投入大,力度大,史无前例,促使全区广大农村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滩子的面貌,就是从那时开始,渐渐变得美丽起来的。

二○一九年,小滩子人,像被点燃的火苗,燃烧起了燎原的希望。他们在一块盐碱地上,开始探索种植水稻,一举成功。

从此,小滩子人,好像有了追求,有了向往,有了目标,有了他们实实在在要干的事情。

他们拉开了要把诗与艺术,写在田野大地上的大幕。

马克思说,人们只有在解决了衣食住行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从事宗教、艺术。小滩子人能打造出这样一片稻田,充分证明了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我来这里的时候,正好是今年农历九月,已是晚秋时分。看到的稻田,洋洋一大片,有千余亩,金黄漫遍,丰饶览眼,感觉时时有稻香味飘来。

细细端详,才看出来,这稻田,最大的亮点,是将诗画艺术,尽情地挥洒于其间。

稻田里,漫漫的一片金黄色。一条呈凵型的玻璃栈道,悬在稻田上空,很像模特们走秀的T台。不过,这里没有浓妆艳抹,也没有扭臀摆臂。有的是田园风光,自然和谐,曼妙着原生态的质朴。

步入玻璃栈道,稻穗就在脚下,拥拥挤挤,黄亮一片,大风一吹,点头不止,好像在向游人们颔首致意。我一下子,就被这些稻穗感动了,觉得它们十分亲切可爱。

你想,这些稻穗,不仅给人们提供了食物,还这样文明礼貌,这该是多么优秀的品格呀。

边看边想,一种感恩的热流,就漫遍了全身。是的,我不仅看到了稻穗的风采,还得到了稻穗对我的尊重。成千上万的稻穂,都是金黄色的笑脸,一概都是虔诚的模样。

看到这种景象,谁还能说草木无情呢?

这样的好景致,也吸引了好多游客。大凡来这里的游客,都愿意在此上面走上一圈。我想,他们的心情与我是一样的。

其实,这玻璃栈道的用途,不仅仅是让你观着稻田的美丽,它还有一个功能,是让你观赏稻田里鱼蟹的嬉戏。

鱼蟹是一种水产物,养于池塘是正常之事,人们习以为常,没啥新鲜的。然而将它与黄河,稻田,联系在一起,与诸多观赏游玩的景观,设施,融为一体,它的内涵就丰富了,艺术性就显现出来了。

小滩子人,最值得赞颂的就是有一种创新性精神。他们将鱼蟹养在了稻田里。

站在玻璃栈道上,向稻田和水渠里看去,你最想看到的那一幕,就展现在你眼前了。

你看,那些鱼蟹似乎很通人性,游动得非常缓慢,让你看得真切,甚至可看到鱼鳞蟹爪。你瞧,那条黑脊背的鱼,是鲤鱼,还是草鱼,游得多么潇洒自如。好像有意向你展示它的技艺,希望博得你的赞美之声。那些螃蟹,在浅水处,拥作一团,生怕分开似的,显得十分恩爱,流露出一种情意绵绵,恋恋不舍的状态。

我想,此时,若有一位画家,将此画了下来,画的名字就叫《黄河稻田鱼蟹图》,说不定还会成为一幅名画,留传后世。

你看,这稻田里,的确有诗意,有画境吧。当然,还有浓浓的情分,时时温暖着游客的心,岂不美哉!

看来,小滩子人,真正理解了诗和远方的含义了。

然而,这稻田里,真正让你更感兴趣的,当然是那座塔楼了。

这座塔楼,矗立于稻田中央,被称作观景楼。它的两边连接着南北栈道,高近30米,有五层,钢结构,中间镂空。别看它构造简单,但它是登高望远,观景赋诗的好去处。

杜甫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你一级一级拾阶而上,登上塔楼的顶层,放眼环望,平时很难看到的整体宏大的景物,一览无余,便呈现于你的面前。

向北远望,就是巍巍的大青山,近看就是滔滔的大黄河;向南眺望,便是起伏的库布其大沙漠;而向东一瞭,高耸的几十座铁路大桥墩,赫然就扑入你的眼帘。这些可都是大景观,大景物,大画面呀,它们彰显出来的风格,意象,境界,已越重山,霄汉未及。

再看看它们的排序,好像是精心策划过似的,远近大小,色彩浓淡,和谐协调,恰到好处。

而那些生长于田野的稻谷,玉米,葵花,树木,以及水渠沟畔的芦草,为田野添了彩,增了光,丰盈了身段,实在是装点精致,令人拍手叫好!

更为绝妙的是,用彩色稻精心描绘出的那些图案,以及多种标语,新颖,别致,庄重,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直扑人们的心灵,犹如清泉流过,甜润舒朗。

唐代诗人王之涣曾写过-首著名的诗《登鹤雀楼》。诗中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情、景、境融为一体的诗。有多少人,梦寐以求,企及体验到此情,此景,此境。

而这里,只要你登上塔楼,环顾四周,黄河,青山,白日,就在眼前,塔楼,就在脚下。这些高远,唯美,宏阔,激荡心魂的景观,不需车马劳顿,跋山涉水,你轻易就欣赏到了!

对此,你怎能不激动,不欣怡!

诗词,是中国人不可缺失的精神食粮。王之涣这首诗,对我们的精神滋养,实在是太大了,早已成为我们提升精神境界的航标,完善人格的座右铭。

或许,建造此楼者,就是受到了这首诗的启发,才将此楼建于这方依长河,揽稻香之地。

夕阳瑰丽,漠野流莹。此时,登楼望远,只见气象如虹,烂漫斗艳,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象。

你看,夕阳的余辉,已将西边的天空,涂抹成火红色,一道一道的火焰,漫延开来,大地淹没在朦胧之中,明暗,隐现,错错落落,点点斑斑。静静的稻田,遥遥的长河,已沉沐在柔和的色调中。火球一样的太阳,慢慢向下滑落,轻轻地,柔柔地,不多一会儿,便与黄河接吻了。

那一刻,你将会看到,水光一色,交相辉映,天水之间,留下了最后一抹虹霓,宛若青春女子的口红,亮出了最动人心魄的那一抹。

蓦然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唐诗人王维这一千古名句,就直撞你的心怀,搅动着你的心海,波澜万丈,飞扬走马,难抑激动之情,难噙热泪飞涌。

看到此情景,我真的感到这是対我灵魂的一次洗礼,好似情感之水,奔涌不绝,一任长流千里;生命之魂,涅槃重生,任其烈焰吞云。

是的,天底下如此绝美景观,欣赏到者能有几人?!

我想,假若你目睹了这一壮丽景观,肯定会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你甚至觉得,这是你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荣耀。

是的,小滩子,多少年都是在寂寞中度过它的年华,都是在汗水浸泡中苍老了它的容颜。而今,稻田一种,塔楼一耸,就别有洞天,成为了人们放眼观光的好地方。

这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更是小滩子人,融入时代大潮,奋斗出来的结果。是他们发现了美,创造了美,让我们欣赏到了美。我们应当感谢这个时代,感谢小滩子人。

而今,小滩子,成为准格尔黄河稻鱼的发祥地,将复合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紧密地融合起来,协调发展,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实践与进步。今年,仅这片稻田所产的稻米,鱼蟹,以及旅游收入,就可高达400多万元,远远超出了种植一般农作物的收入。看来,这着实令人高兴欣慰,可喜可贺!

经验表明,一种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出现,往往是孕育新的文明形成的先兆。

当黄河中游的人们能够普遍开始养鱼养蟹种稻时,这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的改变进步,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包容与认同,更是一种精神气度上的跨越。

小滩子,是五千多公里黄河边上的一个小村庄,或许她与沿黄河一带的数千数万村庄相比,实在是太平凡了。然而,它依托黄河,一片稻田,一群鱼蟹,一座塔楼,巧妙组合,艺术呈现,泛起的这朵蕴含着诗意的艺术浪花,在准格尔大地,产生的效应,足以令我们感动,令我们深思!我们似乎可以通过这片稻田里的艺术构建,领悟到一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理念?!

看,又一个早晨开始了。小滩子,在朝霞的映照下,水有韵,田有彩,塔楼凌空,村舍临风,红了的人心,旺了的产业,像一首充满激情,华丽浪漫的诗,漂亮地写在了乡村振兴的大地上,让人们深深地去体会它的优美韵味。


篝火,苏泊汗草原上的灵魂之火


仲秋时节,我与北京一位朋友到苏泊汗草原旅游,他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苏泊罕草原的灵魂是什么?我思索良久,回答他,是篝火。他神色疑惑,篝火?我坚定地告诉他,是篝火。

是的,到苏泊罕草原观光,不能不看篝火,更不能不参加篝火晚会。

你看,夜色沉寂,草原静穆,黑茫茫的草原上,一笼篝火像剑一样窜扬起来,亮红了天空,直扑你面前,岂能不打动你的心灵,激发起你的热情?更难能可贵的是,篝火一放,不论男女老少,一起围扑向它,手舞足蹈,旋转起来,这该是多么感人至深的氛围,这又是多么喜庆热闹的场面啊!

请问,在苏泊罕草原观光,有哪个景观,会产生如此大的互动效应?!


看,篝火燃烧起来了!这是激情的篝火!

当橘红色的夕阳缓缓地落在西山那边,苏泊罕草原,就在宁静中,浮起一层淡淡的幽岚。奶香味,随着草原的丝丝细风,一阵一阵弥漫过来,渐渐进入沉醉之时,篝火,草原上的灵魂之火,就被那位德高望重者点燃了。

你瞧,一簇簇火苗,由小到大,越窜越高,越高越旺,越旺越亮,越亮越红,不多一会儿,就染红了天空,映亮了草原。红,红得纯美,红出了粗犷;红,红得壮烈,红出了激情。

在红红火火的热闹中,音乐响起来了,这是篝火晚会的前奏,热烈,奔放,像战马奔腾,催人奋进。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激情四射!

在飞飞扬扬的欢笑中,安代舞跳起来了,这是篝火晚会的序幕,潇洒、欢乐,像鸿雁高飞,燎人心魂。哪能不让人浑身抖擞,跃跃欲试!

看啊,那些身穿鲜艳蒙古族服装的姑娘,上场了,犹如天仙下凡,长衣宽带,个个标致,出水芙蓉一般,飘逸着,飞旋着,带领游人们倾天倾地,入情入景,出神入化,演绎着灵魂激情的绝唱。

此刻,人在舞,火在舞,天旋了,地转了,游人们的激情在跳荡中释放,在燃烧里升华。

苏泊罕草原的篝火,已成为一个有情有意,花枝招展,激情满怀,魅力无穷的姑娘了,真正地吸引着人,打动着人,让人迷醉了!

这就是苏泊罕草原的灵魂——篝火的魅力。

这就是篝火燃烧出来的激情。

我一直认为,篝火的诞生,就是激情的产物。草原的激情,草原上人们的激情,就是在篝火燃烧中爆发出来的,直至凝聚为神圣的不可亵渎的高贵灵魂!

呵,苏泊罕草原,你这燃烧的篝火,你在黑暗中绽放的色彩,总是挥舞着高涨激越的情愫,让人呐喊,让人飞奔,我深深地折服你灵魂中奔放的魅力激情!


看,篝火燃烧起来了!这是友谊的篝火!

草原的夜色,渐渐浓了起来。四周的景物,也越来越朦胧了。天空中的星星,显得十分遥远,一闪一闪,像期待着什么。而此时,篝火却正当青春旺盛。

你瞧,那篝火燃烧得多么情真意切,多么祥和温暖,多么热烈灵盈。

天南海北的游客,只要你来到苏泊罕草原,参加了篝火晚会,你定会被感动得情涌八面,泪流四方!当然,你也一定会交上知心朋友,收获友谊,顿感天地无界,真情就在眼下。

不信吗?请来吧,我带你一起走进篝火晚会,欢欣起舞吧。

当我们与众多游客手拉手,围成一个爱心图案的大闭环,欢乐地一次又一次,如同潮起潮落,一起相簇相拥涌向篝火,那奔动中产生的热流,早已融化为温暖的泉水,潺潺地滋润着,汩汩地传递着,一份深情,一份挚爱,自然而然地酝酿成熟了,水到渠成般淙淙地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灵里了。

此时,我们的手,攥得是那样的亲切,握得是那样的紧密,拉得是那样的有力。手与手早已盈足了温度,一股一股的暖意传向对方的心窝,我们的心早已连在一起,汇聚成巨大的力量,磅礴的场能,相互吸引,相互给力,相互沉浸在兴奋喜悦之中。

此刻,你早已忘记了自己是谁,忘记了他人的陌生,忘记了距离的远近,忘记了羞涩与腼腆,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有的是欢乐,有的是慷慨,有的是友谊,有的是爱心。不管你来自何方它处,一同在篝火的温暖下,翩翩起舞,双手张开,就好像早已铺好了的桥梁,拿好了的纽带,将你我,紧紧地相拥联系在一起了。

这时,彼此舞跳得是那样率真,脸笑得是那样真诚,无需语言交流,便成了朋友,最纯真的朋友;便结下了友谊,终生难忘的友谊。

此刻,欢声笑语,荡漾在悠远空旷的长空中,抚摸着柔软的草尖,让草原回旋着深情依恋的音符。你我之间的相遇,猝然间,就凝固为永恒的握手与拥抱,如同丰碑,耸立于草原的夜空,闪闪发亮!

呵,苏泊罕草原,你这灵魂的篝火,我该用怎样的语言赞颂你的神伟之奇,竟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将友谊抒写得那样饱满情深,刻骨铭心!


看,篝火燃烧起来了!这是精神的篝火!

当“噼叭,噼叭”的声音响彻夜空的时候,草原就更有诗意了。远处的灯光,星星点点,萤火虫一般,不时将茫茫的夜色划破,使得广袤的天宇,犹如海洋一样深邃迷人。而此时的篝火,好似锦上添花,更加活泼了,更加热烈了。

你看,这篝火燃烧得多么透亮,多么精神,多么神圣!她完全像一尊火神,立着身,亮着眼,让你心生敬意。她又像一条火龙,喷着焰,摆着身,总是萦绕于你的身旁。

一刹那,你看到苏珀罕大草原幽静深邃的夜,闪烁着光芒,颤动着喧嚣,氤氲着清影。

此刻,你不感到这是夜晚,你的身边没有了黑色,没有了摸黑的担心与忧虑,有的是明亮,有的是放心,有的是坦然,有的是舒愉,有的温馨的人流!

或许,这是你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篝火晚会,你一定会感到篝火的新奇,你一定会感到自己的精神竟然会如此饱满,活力会如此喷涌,力量会如此充沛?!对了,你应该有这样的感受!

篝火,燃烧出的是火焰,鼓荡的是人的精神。你融入草原,与篝火相伴,岂能不发热,发光!岂能没有精神上的神圣亮色,岂能没有格局上的拨节图腾?!

草原上,如果没有篝火,牧人去哪里获取温暖,去哪里汲取精神营养?因而,牧人们总把草原的夜当作休牧的好时辰,燃放篝火的好时光。

篝火,是牧人们不可缺失的精神底色!篝火,是牧人们需要补充的精神养分!

而游人们,看着草原夜色里的篝火,跳着欢快的舞蹈,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欢快愉悦,充实的是心灵上的至善至美!

一团隆隆的篝火燃起,烈焰升腾在草原的上空,光明却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篝火,是人们孤独时的好伙伴,更是人们绝望时,照亮照透人心的一盏灯。所以,在草原上,牧人们总是把篝火当作知心朋友,看作生命的象征。有篝火在,希望就在,光明的未来就在。

你看,苏泊罕草原的篝火,她能让你的眼睛发亮,她让你在夜暗中,看到光彩,看到笑脸,看到欢乐的人群,看到远山远景,看到你心中的希望。

篝火,是草原上的眼睛,她给了牧人辽阔的天空,博大的胸襟。也给了游人们精神的滋养,心灵的慰藉。

看到她,总想去拥抱。看到她,总能让你精神为之一振,心灵震颤不已,扑向那欢乐的人群之中,载歌载舞。这就是苏泊罕草原篝火的精神力量。

呵,苏泊罕草原,你这灵魂的篝火,我仰慕你给予人们的精神动力,总是那样直观透亮!让人们的生命时时律动,勃发着不屈的意志与高挺的脊梁!


美稷公园,沙圪堵的一张名片


触摸沙圪堵的温度,领略沙圪堵的风情,不能不去美稷公园。因为她是沙圪堵的一处人文历史景观,更是沙圪堵一张不可缺少的生动美丽的名片。

沙圪堵,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鹿。地方不大,名气却远扬。百年的历史,让其沐浴了风云,经历了沧桑。人文佳话,典故轶事,趣味笑话,像甘霖布野,沛然花粉,洒向了周围之地,弥香久远。大凡准格尔人,对她都有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亲近的迷恋,一种诚挚的敬意。

沙圪堵南通晋秦,北达草地,早年间是著名的晋陕蒙三地商贾驿站。正因为她是商贾云集之地,因而她为准格尔地带来的不仅是商贸的繁华,同时也将晋陕文化在这里得以传播。因此,多少年来,她是准格尔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

如今,在她的镇区中心,款款地呈现出一处独具风格的公园,名曰“美稷民俗文化公园”。此园融历史景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这就使她好似点睛的画龙,顿时生辉熠熠,成为沙圪堵的一颗耀眼明珠,展示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

公园所在地,原来是沟壑纵列,垃圾遍布,污水横流。二0O六年,准格尔开发区的有识之士们,决定变废为宝,将这里打造为高品位的文化公园。一大批建设者,倾心尽力,历时两年,将公园建成。

步入美稷民俗文化公园,你将被这里独具匠心的文化景观所吸引。楼阁亭榭,城堡高墙,民俗壁画,人物雕塑,湖泊流水,小草绿树,无一不彰显灵性与诗意。它浑然天成,气势不凡,完全可称得上磅礴之作。而你置身于这里感受到的文化气息,更使你七窍溢津,作舌不止,自然你的心境如同轻风拂面,惬意之情难以言表。

一座灰墙蓝瓦的仿古建筑,就坐落于公园的入口处。熟悉 准格尔历史的人都知道,文革后的近半个世纪,这座小城就再也没见过一座完整的仿古建筑。这一建筑的兀然挺立,无疑为她印上了一派古色古香的文化标识。更何况它是沙圪堵的博物院,承载的是这个地区的文化,历史,民俗的展示,因此它的意义,不可谓不长远久盛。你看,这座建筑,它犹如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其势刚健,其态尊傲,凸现出了一种震撼八极的气势。

这里静谧地安放着一泓湖泊,恬静柔美,碧水沉潜,一副风姿绰约之态,宛如少妇的一席裙摆,端庄大方,让人迷醉心怡。微风徐来,水波轻漾,亲吻着岸边的花草,甜甜的样子,实在叫人心生妒忌。晴天丽日,荡漾在其上的小舟,轻如蝶飞,缠绵姿意,更添一抹诗情画意。湖边的一条石甬小路,轻巧地环绕着湖水,像一条斑斓的项链,装点出它的气质与风韵。葱茏的树木,端立的亭台,倒影婆娑, 映入湖中,清晰空灵,俨然一幅摄人心魂的山水画。到了夜晚,华灯齐放,霓虹璀璨,湖面一派渔火景象,无不折射出悠远 缥缈的意境。真可谓一湖收百景,悦目赏心扉。

而在湖中西南一角,有一座独立高耸的土山,山表草木葳蕤,百花争艳。玲珑的亭阁,犹像彩色之鹤, 飞于峰顶,夺目勾魂,此乃便是“望月亭"。登临望月亭,如若是月夜 ,天空之月与湖中之月,交相辉映 ,胜景万端,深邃迷蒙,不禁使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在湖边有一排廊舫 ,雕梁画栋,琉璃闪烁,流溢着一种典雅情致。

一处渡口,将历史淹没了的风华,简约而形象地再现于此。铜塑两人,相互恭谦的样貌,传神般地表达了君子的风范。立一石碑,上书“君子津”。君子津下,流水潺潺,美韵不绝。飞溅的白练,仿佛怀有某种情怀,恋恋不舍缓缓向西流去。而君子津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诚信故事,就发生在准格尓境内。著名文化学者王建中到此一观,深有感慨地说,用如此会意的方式,表达一个流传千年的诚信故事,足以说明这个公园厚重的历史文化品位。他还说,其实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最著名的诚信故事 ,一为君子津,二为郭伋竹马,均发生在准格尔这方热土上,这就充分佐证了,准格尔人自古就有诚实厚道的优良品质。他进一步讲道,准格尔人能够广泛宣传这两个故事,这对于弘扬中华文明,中华美德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学者的话意蕴千壑,亦为此园增添了厚重的文化韵味。

沿着湖水北边的甬道,向西漫游,不多一会儿,一幅巨大的壁画就展现在你的眼前。壁画绘于人造岩石上,它不像大同九龙壁那样奔放浑厚,气势凌厉,也不像敦煌壁画那样华光勃然,神采飞扬,它是一幅令人喜爱的瓷烧民俗风情画。画长60米,画高6米。画风细腻,布局规整,壁画上的200多个人物各具形态,活灵活现,形象逼真。表现内容为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巧节,中秋节蒙汉人民同喜同庆的盛大场面。这一巨幅壁画,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汉民族的风俗,融入蒙古族同胞之中,再现了蒙汉人民团结一心,守望相助的友好情感。

这个公园还有一处值得一看的景观,它便是美稷城。美稷城,是汉代设立于准格尔这片辽阔大地上的一座城。隶属西河郡所属的美稷县,所在位置在今天的纳林镇西北。她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城门城墙为入手,用写意的方式展示了汉代美稷城的风貌。它虽然体量不大,但因为它所处的位置在整个公园的最高端,因而它亦有高耸赫然的雄姿。登上此城,可一览全园景观,它与西边矗立的博物院遥相呼应,有效地烘托出园区的壮美景象。

漫步于此城的城墙上,你会情不自禁有一种怀古的幽思。当年的美稷城,是汉代重要的城池,它建于大漠草原,不仅仅是一个行政建制,而且也是重要的军事重镇。美稷的来历,是因为当地盛产菽黍而得名。可想而知,两千多年前的准格尔地,既是水草丰美的草原,也是盛产菽黍的家园。用这种方式,将一座历史名城呈现于此,足见打造者浓烈的历史情怀。

在美稷城东边的城墙的西壁上,有一幅雕刻画,画的内容是反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沙圪堵作为晋陕蒙通商驿站当时甚为繁华的商贸景象。看着这些画面,不禁勾起人们的幽幽思绪。

在美稷城西边的不远处即是剪纸广场。剪纸是民间的一种艺术,其历史源远流长,深受民间百姓的喜爱。将剪纸的艺术呈现于公园之中,实属一种别出心裁的创意。

这里的剪纸展示,气魄宏大,造型唯美,有一种高山流水般的情致。每一幅剪纸都用铁皮剪出,尔后再用铁柱支撑起来,形成一个矩形方阵。大红的剪纸作品,气势如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紧靠剪纸广场的是九曲黄河阵。这一景观的打造,可谓前无古人,后不见来者。具有非常独特的创意。它将这一阵形用门楼与树木永久地固定下来。坐东朝西的门楼,飞檐两层,琉璃瓦顶,二层中书有篆体字“九曲黄河阵 "。四根红柱,将门楼分为三进,中间为主门,南为入口,北为出口。中门临近处,供有三尊铜铸观世音菩萨佛像。

从入口进入,便是九曲黄河阵。呈现于你眼前的却是,一根青灰色的盘龙顶鸽巨柱,在它周围布有九个花岗岩石做就的门庭。门庭上,分别书有并州,幽州,兖州,扬州,豫州,青州,雍州,荆 州,冀州。字体呈红色,庄重厚实,耀眼醒目。它的阵型则由翠柏隔离而成。翠柏郁郁葱葱,仿佛条条绿色绸带,绸带之上,花灯簇簇,色彩缤纷。由翠柏隔离出来的通道,曲曲折折,来来回回,一路走下来,有着无尽的趣味,更有着穿越历史时空的神秘幽穆的况味。

在公园的西边,有六根灰白色记事柱。柱上雕刻有民俗风情,历史故事,记载着准格尔的历史沿革,人文大事。

园内还有一处雕刻石壁,记载的是准格尔人奇子俊传奇的一生。

奇子俊,准格尔的一代名人,人称”二少爷”。他组建新军,创办同仁学校,开创了伊克昭盟的先河。他也是早期的进步人士,他与王若飞、乌兰夫有过交往,也见过于右任、冯玉祥等军政要员。他是准格尔的骄子,他对准格尔走向外界,扩大准格尔的知名度、影响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园内还有一些雕塑小品,形象逼真,非常有趣,也极具神韵。

美稷民俗文化公园,准格尔大地上一处独一无二值得赞美的景观。它布局大气,景观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皆具地方特色。因此,游览一遍,对准格尔的民俗历史,也会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时,游览此园,也会有一种极其愉悦的心情,生发出无限的遐想与深沉的思考。这样的公园,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弘扬历史文化的好阵地。

她,当之无愧是沙圪堵一张名副其实的名片。


准格尔沙漠里

有一片盛开的土豆花


七月的准格尔,丘壑形胜,田原秀美,呈现出一派草长莺飞,色彩迷人的风光。

当你开车从薛家湾出发,沿着快速干道,直达大路新区后,再驶向沿黄公路,向西行驶七公里,驶出公路,沿壕托线向南行驶二公里,向东南一拐,大约走一公里,便来到了库布其沙漠的边缘地带。

这里有一个小村庄,隶属于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柴登村,名叫广银店。它地处黄河南岸,北岸就是托克托县的河口镇。

河口镇,是黄河上游与中游分界线的地标,名气很大。当然,十二连城的名气也不小。在中国的历史上,它比河口镇出名更早,影响也更大。据史书记载,隋炀帝、康熙帝曾巡幸过这里。

广银店,距离十二连城不到五公里,距离河口镇也就一河之隔。从这一地名来看,也有些来历。它位置优越,而且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或许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在它的东南方不远处,有一片地貌特征非常明显的沙漠,属于库布其沙漠的范畴,也是这个小村的领地。

走入沙漠的北端,举目向南一望,沙丘连绵,无边无际。多少年来,这片沙漠,要么荒芜,要么生长一些沙蒿、沙蓬。每年春天,大风扬起,黄沙弥漫,严重地破坏了生态植被,给当地居民造成了空前的灾害。对此恶劣环境,数千村人,望沙兴叹,毫无办法,只能任其肆虐妄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旗林业部门曾在这片沙漠上组织过几次飞播,希望能改善这一状况。然而,由于风大雨少,飞播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大片沙漠依旧裸露荒芜,草木不见。

时光如梭,奇迹悄然发生。二○二○年的仲夏,大漠纳荫,丘平地朗,一种新奇的景象,如同天空亮丽的彩虹,展现于这片沙漠上,让人目生惊羡,口赞不绝。

走进沙漠,向东一望,一片绿色,望不到尽头,起起伏伏,好似绿色的大海,涌动着波涛,叫人顿时欣喜万分,心旷神怡。在沙漠中,有谁见过这样的绿色?

我怀着急迫的心情,一步一步向这片绿色靠近。及至眼前,我惊愕了,原来这片绿色是由土豆苗形成的。这是土豆苗绘就的一幅绿色的画卷呀。

看看吧,这是怎样的一片土豆苗?

看看吧,这是怎样的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豆苗。它能在草木难活的沙丘上生长出来,确实让人感到罕见新奇,不可思议。你看这片沙漠,瘦弱细绵,贫瘠枯黄,哪里有生长植物的条件。如若生长出一株两株土豆苗,也算偶然。然而,一千多亩土豆苗,海海漫漫,不着边际,生长在这片沙漠上,生机盎然,让沙漠改变了容颜,让沙漠插上绿色的翅膀,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这就不能不叫人怦然心动,气韵盈升。

这些土豆苗也真有一副好身段,它们生长得蓬勃茁壮,姿仪丰腴。一株株土豆苗,身高半米左右,间距一尺有余,一行挨着一行,站在高高的土梁上,俨然士兵列队,整齐划一,精神飒爽。由此可以看出,种土豆人的技术之高,经验之丰富。再看土豆的叶片,鲜亮嫩绿,仿佛水洗过一般,在阳光的照射下,明丽多彩,熠熠生辉,满目婉约绮媚,使人看后,舒心至极。

然而,真正吸引人的还数那些盛开的土豆花。当你进入这片土豆苗里,你看到的是一片无边无沿的花海。这些土豆花,小巧玲珑,开得正艳,十分可爱。有白色的花,也有粉红色的花,还有红黄色的花。这些花色彩斑斓,盛开在一个平面上,呈现出整体宏大的阵容。顺着垅道一望,一垅一垅的土豆苗,头顶着缤纷的花朵,向前迤去,渐渐地淹没于大漠深处。步入土豆苗中间,放眼四眺,那些盛开的土豆花,朵朵绚丽,由近及远,逐渐变成茫茫的白色,在微风的吹拂下,此起彼伏,真像大海上涌来的层层白浪,将整个沙漠涌动得风光无限,诗意万千,让文人墨客不得不吟诗作赋,依依难舍。

在这片土豆苗中,还架设着一架庞大的喷灌设备。它移动有序,灵活自如,仿佛巨人一般,用长长的手臂,将清凌凌的水和营养液喷洒在土豆苗上。看到这些,我们不得不佩服人的创造力,佩服这个设备的灵敏度。当然,表面上看,土豆苗有了水的滋润,有了营养液滋补,就能根粗枝硕,叶茂花繁。其实,使它真正能达到如此效果的却是科技的力量。

夕阳西下,晚霞照来,映在海洋般的土豆秧苗的叶片上、花朵上,如火如荼,又为苍凉的大漠涂上了一层久违了的灿烂色彩。

面对这片盛开在沙漠中的土豆花,只要熟悉准格尔地理的人,总会感慨万千,浮想联翩。沙漠带给准格尔人的灾害,人们是不会轻易忘记的。从建国初到现在,有多少人为治沙献出了青春,甚至献出了生命。在沙漠上能创造出来这样的奇迹,实在是来之不易。因此,它的示范效应,必将在这片土地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准格尔的地貌曾被人描绘为"七山二沙一分田”。从这句话中可以得知,沙漠面积占全旗面积的十分之二。如何将这十分之二的沙漠面积变为良田,获得财富,准格尔人翘首企盼好长时间了,也为之奋斗了近七十年。而如今,我们亲眼看到沙漠中种植的这些土豆,盛开着美丽的花朵,怎能不深受感动,热泪盈眶?我们应当感谢这些在沙漠上种土豆的人,他们是探索者和实践者,是他们使沙漠披上了绿装。这或许是一次划时代的探索,一次空前的实践。正是由于他们探索实践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希望。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准格尔今后治理沙漠有了参照的范例。当然,这个成功的范例,最有价值的直接表现,就是这片盛开的土豆花,它留给我们的启迪是久远的。

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片盛开的土豆花,是准格尔的一道独特的景观,是库布其沙漠里的一道神奇的风景,更是绽放于准格尔人心灵上永不凋谢的花朵!

这片盛开的土豆花,远接蓝天白云,近衔沙丘疏草,实在耐人寻味?!


准格尔,那燃烧的太阳石


黑色的煤,被现代的人们誉为太阳石。准格尔,是太阳石的故乡。

——题记


这是一道非常壮美的景观!

这道景观,世界上独一无二,绝无仅有。它的独特性,是以飞扬的黑色翅膀,扇动出来的;它的大合唱,是以无数车轮滚滚奔驰,奏响出来的;它的火一样的长龙,是以数以万计车辆的灯光汇聚而来的。

一个人,当看到这样的景观,是会感到震撼的!当然也是幸运的。

面对如此磅礴的景观,我们陡然就会想到艺术。这是谁创作了这样的艺术杰作?让我们眼热,让我们心跳!

这艺术的创作者,来自于千万个劳动者。它是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人类社会中,人们集体合作的大创作,大反映。

它在哪里?

这道景观,就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高原东麓,准格尔境内的山川大道上。

你看吧,在准格尔南部丘陵山区蜿蜒的道路上,奔跑的拉煤车辆,总是一辆接一辆,前看不见头,后望不见尾。见到此情此景,你会想,这拉煤车怎这么多,多的出乎你的预料,多的让你心生感动,感动的不由得让你深孚敬畏。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哪来这么多的车辆?

不着急,你还是慢慢观看。当然你要欣赏也可以,车辆就在你眼前,它是流动的,或许让你的眼睛看不够。此时,你的心情将如春风饴弄,也会起伏溢情的。

车辆变为黑色的浪花,在准格尔山川里,南北飞萤,东西流虹,编织出天地间经纬的绚烂。有人说,在当下的中华大地,这么多的车辆,翻卷出的黑色波浪,是现代的绝版。

在109国道上,在荣乌高速上,在曹羊线上,在沙羊线上,在纳榆线上,在壕托线上,在薛魏线上,在沙长线上,在呼大高速上,在薛前线上,那些拉煤的车辆,纵横交错,呼啸着,飞驰着,是多么的雄壮,多么的有力,多么的自信,多么的耀眼!

这些奔跑的车辆,除了没有台湾、香港、澳门、海南省的车辆,几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车辆都有。你见过这么多省份的车辆,奔向一个地方这样的“盛会”吗?

这些车辆,一旦奔跑在这片土地上,就犹如一个饥饿的人,扑在了面包上,那种欣喜,那种感激,那种急切,都已表露无遗。车主人,只有在此时,心里才感到踏踏实实了。因为,他也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了面包上。

这些车辆,在这片土地上,一辆接着一辆,从四面八方涌来,形成庞大的阵容,展示出了它们团体的风采,风骚而壮阔!它们的气势犹如黄河、长江奔腾的波浪,总是后浪推着前浪,无休无止。

这些车辆的奔跑,不仅让车的主人,挣到了丰厚的报酬,更重要的是,它们肩负着一种神圣的使命,国家的能源安全,须臾离不开这道滚滚的黑色车流。

这车流,前些年,还奔跑着一些带挂车,现在高速路上,已不见了。车辆的安全系数大大地提高了,环保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你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每天有多少辆拉煤大卡车在奔跑吗?

你看,它们来时是空车,返回时是重车,来来往往,热闹得不得了。你若没见过,你是很难猜出来的。我要说出这个数字,你真的会惊愕!那我告诉你,每天,有20000多声势浩大的车辆,穿梭于这片土地。20000多辆车,是个什么概念?如若一辆接一辆连接起来,至少可以达到300多公里。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康巴什到呼和浩特市的距离才268公里。也就是说,把这些车辆从康巴什开始,一辆接着一辆排列,一直排到呼和浩特,还排不完。

这些车辆,当然还不包括,那些在矿区里盘煤的车辆。

你看,这些车辆够多的了吧?

如若在夜晚,你站在一个高山之巅,向四野望去,你会大吃一惊。四面的公路上,到处都是一条条光带,闪耀着,飞跃着,像扭动的长蛇,更像舞动的巨龙,交相辉映,让准格尔山川,有了不一样的生动,雄阔绚丽,彩光如浪,澎湃逐天。

这条光带,簇簇光花,从夜幕降临开始,一直会延续到朝阳放辉之时。

准格尔人,已习惯了这种夜晚。在他们心中,夜晚,必须要有灯光与轰鸣声的陪伴,他们的心里才美滋滋的。他们睡得才踏实,睡得才舒心。这灯光,就是拉煤车照射出来的;这轰鸣声,就是拉煤车狂奔吼出来的。

这拉煤车的灯光,照亮了准格尔的山,照亮了准格尔人走向远方的路。

这拉煤车的轰鸣声,奏出了准格尔幸福的交响乐,奏出了准格人美好前程的进行曲。


煤,燃烧的黑色石头。在准格尔大地,这种黑色的石头,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多得让人心潮澎湃,多得让人叹为观止。

何以为证?准格尔,是全国最大的产煤旗(县),仅探明储量就高达670亿吨,年产煤量,高达3亿多吨,论产量,论储量,全国无一县可与其比肩。

这种优势,似乎与准格尔独特的地形地貌有关。

你看,准格尔的地形地貌,它的北部是黄河冲积平原,库布其沙漠的边缘地带。黄河从它的北部开始环绕,一直蜿蜒向东南,形成了一条长197公里的玉带,光彩夺目。它的东南西三面,是多姿多彩的丘陵地带,磅礴斑斓,起伏迷人。而黑色的煤,这些燃烧的黑色石头,就蕴藏于这些丘陵之下,不显山,不露水,默默地形成了东西两大震撼人心的矿区。

东部矿区,由薛家湾、窑沟、黑岱沟、长滩、魏家岇、龙口等地区的几十个大型煤矿组成。属于长焰煤区,煤的发热量,一般在3500~5000大卡之间。含硫含灰含水,一般也不会太高太多,是优质的工业动力煤。这些煤矿中,最大最有知名度的,当属黑岱沟露天煤矿。

西部矿区,由暖水、神山、四道柳、大路岇、西营子、纳日松、羊市塔地区的近百个煤矿组成。

西部矿区,又分为南部矿区与北部矿区,南部矿区以纳日松、羊市塔为中心,属于精煤区,发热量一般在5500~6500大卡之间。含硫,含灰,含水较低。北部矿区以黄天棉土地区为中心,属于二精煤区,发热量一般在3800~5500大卡之间。较南部的精煤区,含硫,含灰,含水相对要高些、多些。

这东西两大矿区,是准格尔经济的命脉,托起了准格尔一片明媚灿烂的天空。让准格尔永毅地连续多年跻身于全国百强县靠前位次,显赫于中国西部百强县第3位。

假如你有幸来到准格尔,那么这是你这一生的幸遇。我要真诚地建议你,去那东、西两大矿区,看看那些煤吧,也就是那些燃烧的黑色石头。它会给你带来喜悦,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让你的人生又多了一份生动的体验。

你若到西部的矿区,那么,你在这野山大岭中,会看到高高耸起的筒仓,圆柱形状,显赫地立在天地间。长长的栈桥上,架着输送带,从煤矿伸出来,与筒仓衔接,形成了一个优美的组合。那些黑色的精煤,就是通过这输送带,进入了筒仓。每个筒仓,一般都可储煤1000吨以上。拉煤车辆来了,排好队,按顺序进入筒仓下面,自动装车。不需几分钟,一辆车就装好了。司机将马达一打,轰隆隆一响,开向泵房,过泵结算后,驶出矿区,就直奔大道而去。

你若想一睹这些精煤的容貌,你就去露天开采的采坑。那里有裸露的煤层,也有一堆堆挖掘机挖好堆起来的煤块。这些煤块,有大有小,色泽光亮,尤其是那些大块煤的茬面,在阳光的照射下,真的是熠熠生辉。这种精煤,被当地人称为住娘家炭。意思是,闺女要回住娘家,将这种炭燃着后,作为火种,埋在灰里,十天半月也不会燃尽。待闺女回家后,取出这火种,便可生火做饭。可想而知,这精煤的品质有多好。

这西部矿区,南北长可达一百多公里。

你若要去东部矿区,你必须要去黑岱沟露天矿。它是准格尔煤田的标杆,自1991年投产以来,已采煤17平方公里。在那里,你看到的是你一生都难以看到的煤山,难以看到的巨车。

那煤是怎样的一种形态呢?你一看,便会不由地叹一声,啊!这哪里是煤,这分明就是山,是煤山。近40米的煤层,立竖竖,齐展展,就出现在你面前,这么厚的煤层,宏大深黑,立体呈现,像一块巨大黑色瀑布,在你面前奔流,在你面前飞溅,你以前见过吗?恐怕你想都没敢想!但这就是黑岱沟露天矿,一个现代化的大型煤矿,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年产量3000多万吨。

震撼!令人震撼!

你看,那些装载机、盘煤的自卸车辆,简直能让你傻了眼。它们的装载量,让人们的确感到震惊!90吨的吊斗装载机,一铲子下去,就可挖起30吨的煤。154吨美国生产的自卸车,363吨德国生产的自卸车,均是庞然大物,那轮台就有2人多高,发出的声音隆隆作响。一般自卸车,大概装载量是25吨,而这些车,已远远超出它们不知多少倍。然而,看着它们轻松地,自在地,在采区来来往往,将煤盘向选煤厂,你就知道什么叫工业现代化,你就知道科技的力量,有多大了。

当然,你若有兴趣,可以再看一看露天矿的复垦区,你会欣喜万分,热泪涟涟。

在这里,愚公移山,已不是神话。排山倒海,就是现实中的奇迹。

近二十平方公里的复垦区,如今,这里碧草如茵,铺就着草原一般的美丽。这里鲜花盛开,鸟语花香,闪耀着田园风光的旖旎;这里景观叠翠,层次分明,彰显着煤海文化的厚重大气;这里演绎出凤凰涅槃,重塑山河的壮举!

煤炭的开采,带动了准格尔经济的腾飞,也为准格尔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但是,撕破了的地貌,怎么办?准格尔人有办法。复垦。复垦,就是再造地貌,锦上添花。

复垦的土地,恢复了原有的地表形态,成为了人造平原。不仅可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而且还可以打造成旅游景点。这种恢复自然,保护自然,适应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中国绿色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

准格尔,交出了一份生态文明建设的好答卷!


如果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那么,准格尔人祖祖辈辈的奋斗,只有延续到今天,幸福的大门才厰开了。

准格尔人,迎来了幸福的日子。这当然得益于这些燃烧的黑色石头。

由黑色的石头,变为黑色的金子,这绝不是一种物理变化。

这是一种发自每个人内心燃烧的力量,在对的时间,对的地方,呼吸着时代充足的养分,一跃腾空而起,放射出的光芒。

准格尔,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敢于拼搏,敢于进取。他们流汗,流血,在黑色的海洋中,也要闯荡出一片燃烧的希望。他们创造出了这样如火如荼的局面。

汇能,伊泰,伊东,满世,恒东,千秋,这些民营煤炭企业集团,哪一个没有经历过生死的考验?他们的老总,哪一个不是弓着腰,顶着压力,负重前行的!

工人发不开工资,老板出门交不起过路费,住最便宜的店,吃最省钱的饭。这种日子,一过就是好多个年头。然而,他们从未退缩,咬紧牙关,硬是闯了过来。

现在,他们成为准格尔煤炭行业的中流砥柱,猎猎大旗。

三十多年煤炭产业的艰难曲折发展,今日,终将成龙变凤。让准格尔的经济有了坚实的基础,财政收入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更是令人心花怒放。近几年,每年都在150亿以上,可用财力也超过100亿。财政收入,85%来源于煤炭。煤炭产业构筑起这些醒目而庞大的数字,标志着准格尔进入了历史上经济实力最雄厚,最能办成大事的最佳时期。

大河有水,小河满。准格尔人,在黑色的浪涛翻飞中,理所当然,流来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40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57000元,全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超过30万元人民币,是全国人均GDP比较高的旗(县)之一。

有了经济实力,就有了造福民众的条件。

这些年来,准格尔投入巨资,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广大农村,出现了历史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优美的村庄,漂亮的农舍,让准格尔大地,像雨后春笋,满地尽是,勃发出了满眼迷人风光,万重叠加的壮丽美景,组合为盛大花园,让人目不暇接,百看不厌。从北部的小滩子、大沟村开始,到西黑岱、长滩,直至南部的龙口、小辿,西部的准格尔召,方圆100多公里,无处不感人,无处不惊喜!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的两个工业产业园,南北呼应,共同构筑,已彰显出强大的发展后劲,奠定了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薛家湾这个小城市,你可看到它独有的风景与繁华。你看街头上奔驰的车辆,同样是流动的长河。在这车流中,高档的车辆比比皆是,像路虎,凌志570,宝马,奔驰,随处可见。至于那些400,2700,以及理想,蔚来新能源汽车,更是层出不穷。在薛家湾,每户人家至少一辆车,有的家庭更是人手一辆。

车辆是交通工具,但更能说明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

你看这座山城,山绿水明,充满活力。一条淸澈的人造河流,生动地提升了它的品位。清晨或傍晚,人们乐意在河边晨练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晚上,两岸华灯绽放,五光十色。满河的清水,在灯光的映射下,更是璀璨夺目,梦幻般迷人,让人沉浸于一种愉悦欢乐的氛围中。

生态公园,智慧公园,文化公园,主题公园,森林公园,点缀于这座城市里,像明亮的眼睛,让这座城市闪耀着灼灼光华,多彩多姿,风韵高雅。人们真正享受到了优美时尚的生活环境。

物质生活的提高,高品位的精神生活必然就会成为追求。在薛家湾,社区文化活动室,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书法绘画室,音乐舞蹈排练室,现代电影院,图书阅览室,民间文学团体,蔚然成风,活动逐步走向日常化、制度化,形成了这个小地区浓浓的文化氛围。

这里是全国文明城市。

你看,准格尔人的精神面貌,他们诚实,但不乏拼斗,他们谦逊,但不少自信,他们踏实,但不乏追求。他们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他们感恩大自然赐予这里的这些燃烧的黑色石头。

是的,这些黑色石头,是准格尔的黑色金子,它放射出的光芒,已让山川流光,万民溢彩。准格尔人是不会忘记的。

现在人们喜欢把这燃烧的黑色石头,称为太阳石。

太阳石,多么亲切,多么温暖的称谓。


准格尔,那株高耸千年的大松树


看到一株树,你绝然不会去追溯它的历史。然而,我若告诉你,这株树已近千年之寿,你或许马上会说,这树确实有历史沧桑之感,它生于哪朝哪代?

历史,通常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这是一种普遍的做法。如若以一株树,来回眸一段久远的历史,这让人们肯定会感到新奇。

在卾尔多斯高原的东南部,逶迤的丘陵上,生长着一株高大的油松,其形态让人们十分震惊。因为它,穿越历史时空,已近千年,可谓饱经岁月之风霜,寒暑之洗礼。面对它蓬勃之壮势,让人真正感叹的,是它的不老之貌,神奇之态。

它是一株洋溢着青春的不老之松。

生长大松树的地方,是准格尔旗纳日松镇的松树墕村。这株不老之松,被人们誉为油松王。

公元1979年,中国林业科学院的专家对这株油松进行了考察,测定树高26来,胸径1.34米,材积13.5立方来。经钻孔测知此树树龄为893岁。

时隔18年后,即公元1997年6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专家对此树又一次进行了检测,结果证明,1979年中国林业科学院所测树龄数据是准确的。只是此时,树高已增至27米,胸径增为1,5米,材积达14,5立方米。

至今,这株油松王,已有936岁的树龄。

936年前,是何朝代,仔细推算,是北宋哲宗元祐二年,通俗点说,就是公元1086年。

也就是说,这株松树,是公元1086年,开始生长于这里的。

大宋王朝,在历史上延续了319年,坐镇皇帝共18位。这株大松树诞生的时候,正是北宋王朝第七位皇帝宋哲宗赵煦主政二年之时。赵煦驾崩那年,这株松树,年仅10岁,可谓孩提之龄。之后,这株松树又陪伴大宋王朝的11位皇帝,走完了179年的起起伏伏,雪雨风霜的春秋之路。

大宋的皇帝一个接一个走了,人死气歇,音去貌灭。大宋王朝,也仅仅畄下了一段历史,如同过眼烟云,只在长空萦绕几缕。然而,这株松树,仍然不去,青春常在。它在大宋整整活了190岁。

这190岁,于它来说,仅仅是迈开了一小步。可是,一个王朝却衰落了。12位皇帝归西了。由此可知,一个朝代还抵不过一株树的寿命,一个人的生命就短得不用说了,哪怕你是帝王将相。

可以说,这株松树,是宋以来历史的见证者。

特别是它生于大宋王朝,就难脱其烙印。大宋王朝,给后人留下的最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以为便是宋词。但最为惋惜的是,未能见其写此松的词章。不过,你要品读这株大松树,你会惊奇地发现,它从头到脚,都写满了宋词的精彩,豪放,婉约风格无处不在。

这精彩,在后世更是魅力绝穷,潜流绵长。正如苏轼所言,流而不复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

宋王朝偃旗息鼓后,它又陪伴大元王朝15位皇帝,渡过了98个春秋。伴随大明王朝16个皇帝走过276年蹉跎岁月。目睹清王朝12位皇帝,走过了267年的风雨历程。在民国军阀混战中,经历了38载动荡日月。如今,它在新中国的土地上,已幸福地生长了73个祥和年头了。

说来也怪,大宋王朝,在北方内蒙古大地建的城池,寥寥无几,在内蒙古地区,仅有一处,名曰丰州城。就在这株大松树的东南,距离不过二三十里。现在人们把这地方,叫作二长渠古城。

这丰州古城的历史,与这株大松树的历史差不多属于同一时期。可惜的是,松树还在,古城却早已废弃。现在看到的是残墙断壁的轮廓,亦了无生机了。

据有关史料记载,这丰州古城,想当年也是金戈铁马,杀声阵阵。宋王朝、西夏、辽、金相互厮杀甚烈,实属交战争夺之地,充满血腥之味。

这株松树,在历史的长河中,未遭战火之祸,砍伐之灾,亦算庆幸。

一株树,在多个朝代的更替中,巍巍不倒。我想,它对未来,一定怀有一种期待。


一株松树,长于偏僻的山岇,风袭寒击,缺水少雨,山瘦土贫,能活,已是不易。别说,巍巍雄姿了。

然而,这株松树,不仅能活,而且活得不凡,越长越旺,神采奕奕,粗壮雄劲,挺拔高耸,绿荫撑天。更为显赫的是,它历经六朝风云,活得年岁不小,已越900余年,大到了称王的地步。

在树的王国里,论年龄,这株油松称不上老大。非洲有一棵龙血树,夭折于一场风灾,岁数高到了9000多岁。在美国有一株树,也活到了8000余岁。日本有一棵树,有五层楼房高,周长可达16来,寿数在7200多岁。在我国,树龄超过1000年,3000年,5000年的树,也有很多。比如陕西黄陵轩辕庙中的那株轩辕柏,已有5000余岁了。西安有一棵银杏树,安徽九华山有一株凤凰松,都有1400多年的历史。生长于黄山玉屏楼东文殊洞顶的那棵迎客松,虽然只有800多岁,但它名气实在是太大了。

这些高岭树,生长的环境似乎都比这株油松要好。因此,我们就不得不对这株大松高眼相看了。

看看这里的环境,沟壑绵绵,坡陡岭列,非生树之处。但谁能想到,900多年前,怎么就能有松籽种子落于此地,竟然生长起一株油松,其生命葳蕤得超出人们的想象,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专家们普遍认为,这株松树,是自然落种而生。但是,难道真的自然落一粒种子,就能长成参天大松吗?这显然是一种推测。

离这株大松树不远处的东北方,有一片天然次森林,现在叫阿贵庙自然植物保护区。那里倒有数量可观的油松,杜松。只是那些树木与这株松王相比,不知要逊色多少倍。

但是,这一现象,至少说明,在历史上,这个地方绝不是荒凉之地。况且,准格尔旗志也载道“三百年前,这里水草丰美,林木茂盛”,这就更足以说明,这株大松树,在历史上,绝不是仅此一株。

然而,于现在来讲,它的确是一株孤树,一株幸存之树。

我最早见到此松,是公元1987年的夏末秋初。那年,它还不到900岁,是899岁。容貌和现在相似。但是,生存的环境远不如现在。

高高的山梁,无遮无拦。它像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站在那里。

裸露的根须,扭曲盘旋,粗大得让人战栗,费力地扎向山梁的土层,显然是为了活命。一种奋力的壮举,让人心生感动。

树干粗壮,树皮皱纹痕深,底部腰围有三四米,一看就知沐浴的风雨沧桑,不是少年鲜月。见此,令人屏气凝神,遐想多多。

树枝纷披,粗细不等,有檩子粗的,有椽子粗的,也有胳膊粗的。有向上伸展的,有向地垂下来的,也有斜生横漫的。显得非常干裂苍枯,挺身竭力。

只有那些细细的松叶,犹如一枚枚细细的绿针,一层一层附于那些细枝上,泛着绿色,从下至上,彰显着青春活力,让这山野之中,闪耀出勃然生机的亮色。

在它的西北角,仅有一株柏树伴随,其龄不详,然茂盛势壮。

这松与柏的相依,很容易让人们想起苍松翠柏这个充满活力的词。

再观其余,漫山遍野,不见树木,因而更加衬托出它的高大与孤单。

但是,这株大松的高贵之处正在这里。

你看,它生长于这贫瘠之地,竟然没有死去,这就不得不让人们感到新奇,进而生发崇高的敬意。

冬天,它要经受严寒的折磨,寒风飕飕,直接刺向它的肌肤,刮着它的细叶。冬雪聚积,厚厚压于它的枝干,它居然,毫不在意。陈毅元帅有首著名的诗,直言道“大雪压青松,青松且挺直。要知松高浩,待到雪花时”,写得就是它这种坚强的意志。

夏天,它要忍受艳阳的烤灼,似乎将要把它身上的油烤出来,灼热的疼痛,可想而知。无雨的干渴,怎可承受?它全然不顾,巍巍地站在高山之巅,真乃伟丈夫啊!陶铸那篇《松树的风格》,或许就是对它很好的颂扬。

三十余载过去了,而今,它的周围,铺上了绿色,起伏有韵。它有了好多伙伴,油松,杜松,间或桃杏之树,也一应俱有。它的这些兄弟姐妹们,正以它为榜样,欣欣然,浩浩然,茁壮地生长着。

一株松树的绿色,成为这片土地的主宰,一面猎猎飘荡的旗帜!鼓荡着准格尔的绿色进军,几十载从未中断。终于,到今天,将春夏秋冬不变的颜色,与这株大松一样,巍然屹立铺就于此了。

由此,我看到了这株大松树的强大生命之光,以及神奇般的伟大之力!


这是一株了不起的松树。不论给它冠以什么样的赞美头衔,都不过分。因为它承当的起。

因此,近些年,赞美它的诗文,多如牛毛。当然这些诗文,也渗透着每一位作者的一腔深情。

那些慕名而来的政要,文人墨客,总是络绎不绝,难计其数。

2007年,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我与我的朋友建中,陪同著名作家梁衡先生参观拜谒了这株大松树,随行的还有一位人民日报社的女记者。

当我们来到这株巨树前,只感到树形森然,耳朵里传来风吹树摆发出来的“呜呜”之声。我看到梁先生的眼光是虔诚的。他环绕着这株大树,观赏着,品味着,思索着,不时还向我们询问有关这株松树的一些历史缘由,传说故事。

那时,太阳已西斜,火红的光焰穿过树体,山梁上,投下了莫大的树影,一派高远悠驳。梁先生站在树下,双眼更是炯炯有神,似乎洞悉到了此松的一切神秘。

梁衡先生可是位大作家。我最初读到他的作品,是编入教材的那篇《晋祠》。我想,梁先生会写大松树的,因为梁先生每到一处,基本都有文学作品问世。可惜至今仍未看到梁先生写大松树的文章,这似乎有些遗憾。

不过,我读到了梁先生《百年震柳》那篇散文。那可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说的是宁夏海原县,有一株400年高龄的老柳树,在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全球最大的一次地震中,被撕扯为两半,中间空隙可过人,老柳却未死,现在已五百多岁,活得却更为壮实。

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柳树?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眼前这株大松树,虽未遭地震之撕裂,但它经受的苦难并不比那株震柳少。而且,这株松树比那株震柳阅历丰富得多。

因此,这株大松树不仅有着生态意义,而且人文价值,也是很大的。

有关这株大松树的故事很多,大多是讲此树可以保佑平安,消灾避祸。只要来此树烧香祷告,就可逢凶化吉。更为离奇的是说,有人看到此树下,常有白发鹤须老人频频现身,为祷告之人,指点迷津,而且十分灵验。因而,这株大松树,被人们尊称为“神树”,为此,一层神秘的面纱将其笼罩了起来。

现今,每逢初一、十五,附近的民众,有不少人总要来这里上香祈福,敬拜大松。当然,也有远路之客,他们为敬神许愿,更是不惜披星戴月,车马劳顿。

由是,通往这株神松临近的道路上,每逢这两日,车水马龙,人流乌泱,热闹得让人不得不感到惊叹!

你再看,大松树上围的那些红色布施,斑斑驳驳,长长短短,新新旧旧,以及枝干上挂的那些红色布条,飞扬飘荡,如鸟儿群聚,真是多得让人咋舌。有多少善男信女,曾来过这里,献上了他们的一份虔诚?!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这株松树已非平凡之树。它的神性光芒,已普照了万千芸芸众生。

人们这种行为,与其说是一种心理愿望的寄托与企盼,倒不如说是一种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敬畏与崇拜。

敬畏与崇拜大自然,是人类善良的一种心态的表露。符合天人合一之大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要求。

我想大松树的生命意义,昭示的磅礴力量,远远大于那些蒙有神神秘秘故事的分量。

现在,由于这株松树的存在,以及它辐射出来的神奇伟力,打动了人们的虔诚之心,那种崇拜,那种信服,深深扎根于人们心灵,已成为精神的大纛,不朽的灵魂!

如今,它的周围,建了庙宇,森严宏大,香火不断。同时,投入巨资,围绕它打造了很多旅游景点以及新建了很多服务设施,让这株千年油松,有了依靠,少了寂寞,多了风采,少了孤怜,多了气派,少了简陋,也算修成了正果。

这里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了。人流,车流,在这山岗上,也幻化为一道少有的风景。比起几十年前,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这株树还能活多久,谁也不知道。但是,它给人们的启示,是深刻而久远的。它的昭示力量,将永远不会枯萎。

我想,人们在它面前,总会仰视的。


——选自《准格尔文艺》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