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937686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林钊勤散文小辑/林钊勤

点击率:1922
发布时间:2022.10.18

独领画坛笔墨新

记著名大写意人物大家——王光明 


齐白石画的虾、徐悲鸿画的马和李可染画的牛不仅家喻户晓,且举世闻名,成为了中国画符号的象征。

王君光明,性耽丹青,锲而不舍,累年有成,然于旁事不甚了了,故自号木然,呆头呆脑愚顽状之谓也。王君出身淮上矿工,性格豪爽,义气如云,乃豪杰之士也。余与君同窗数载,尝促膝抵掌,相与论心,引为知己。自君进京深造归,画艺益进,令人刮目相看。

王光明老师早在不惑之年,功力渐深,可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近闻将办展,不觉心动,索其画观之,窃以为不俗。

王老师依然进京深造,继续精研,涉猎广泛,不但学习齐白石、蒋兆和、徐悲鸿等大师之作,还研究了列宾等西方画家的油画技巧,在不断地观摩、学习中,博采众家所长,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在这个浮躁不安的时代,他淡泊名利,潜心求艺,仿佛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王老师在写意水墨人物画方面所达到的艺术最高境界,无论是他的笔墨功力、趣味、还是他那个人特色极为鲜明的立意造型,在当今的画坛都是罕见其匹的。他把花鸟、山水画法融会到人物画法中去,提炼了一种比传统人物画更加洒脱、单纯的充满激情的新画风。应该说对80年代以来的中国画坛一种新的写意人物画风格样式的形成,学贯中西,德才兼备的王老师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我喜欢艺术,便经常和画家们一起玩耍。一方面确实是为丰富自己的绘画知识,一方面也可以和他们做朋友。艺术家有坦荡胸襟和率真本色。

有一年,帮万大哥筹备万里委员长画册,请来摄影师——陈师傅帮我拍摄。陈师傅说有位画画高手,画得好,人品更好。用国画技法画肖像,惟妙惟肖,其技神矣。他说的这位高人,就是王光明老师。王老师交友广泛,性格随和洒脱,作品气韵生动,率真大气,作品有独特的风格。

90年代,那时消息流动虽不比现在,但哪里有位高手,哪里又有位奇人,传得飞快。因为那时分散心志的东西不多,若喜欢某种技巧,极容易沉迷。一头扎进探索技艺的深河,便会开始顺着河流找寻其中的大鲲。而光明老师,便是当时最大的鲲之一。

跟着陈师傅拜访了王光明老师几次,现场见识多次神乎其神的技巧。一来二去熟悉起来,之后我便开始独自探访王光明老师。学画的人都知道,画肖像需要大量写生,尤其是真人写生。而像王光明老师这种既严谨又写意的写实型国画,在那时安徽画坛还不多见。那时虽然很多名士声名在外,但因时运所致,在当时那岁月,大家手头都比较拮据。所以尽管王光明老师神乎其技,但写生的模特却大都是身边友邻,并无专属。这也是如今流传在世的王光明老师作品,除常见的伟人名人题材外,还有大量极普通的记录了那年代特征的,普通人肖像画的原因之一。仅王光明老师前无古人也许后无来者地为如此数量庞大的普通人作肖像画这一点,我想就足以让他可以被称为“人民艺术家”。因为他所作画作,确实也是如实描绘当时普通人民的真实生活面貌。

有一次,王光明老师我和几个国内著名的画家在他家喝酒吃饭。酒足饭饱寻消遣 ,兴趣之余动笔画画,亲眼目睹王光明老师在大八尺的宣纸上,廖廖数笔的大写意李白就非常传神,随心所欲,一气呵成。在旁的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却怎么也弄不明白那么朦胧美丽的画,是如何画出来的,躲避着不敢动笔。王老师热情地告诉他其中的诀窍,终于知道王老师怎么用笔和某些技巧了。王老师甚至告诉他自己独创的画法是什么路数,毫不保留。导师急忙说:“哎呀,真不知还可以这么画呢”,随后便试着动起笔来呢。

还有一次,我要去看望王老师,先给他打电话。他让我直接去他学生工作室。到那一看,王老师正给他的几个学生上着课呢,在现场先画几张作品给他们看,又讲如何用笔用墨。讲完后,王老师说:“你们不仅要先去学着临摹,还一定要用笔墨表现出自己的面貌。”他还鼓励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尽力去完成。过好长时间,看到有个学生连续画了两张大写意的马。王老师看了感觉都一样,画得不太好。于是就在现场示范如何用笔墨功夫表现出其扎实的基本功。学生当场又画一张,过后王老师边讲边修改边表扬。外行的我也能看出来学生现在画的画比原来的要好很多。王老师还讲到一定要把一种诗意的情景通过笔墨展现出来,取神比取形更重要,正是这寥寥的数笔让人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跟诗的意境,贴合得更近,给人留下了更多思考的空间。这可能也是我们当下绘画所需要的,就是一定不要把画面填满,而是要把更多的空间留出来,敢于留白、善于留白,让大家有更多拓展的空间。他以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告诉学生:画写实人物的人,如果长期不画速写,就会手生、木讷,感觉迟钝。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是为了寻找创作灵感和题材。而速写的功能,最终目的是为创作收集素材。正因为王老师如此毫无保留地教学生,才赢得了学生们更多格外的尊重。

前几年大写意花鸟画家庄毓聪美术馆开馆,特邀王老师出席开馆仪式。事后王老师专门去写生,画那为何能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为世人所称颂的惠安女。她们善家务、多才艺,不论下海、耕田、开公路、修水利、锯木、扛石头、拉板车,还是雕石、织网、裁衣和经商做买卖,敬公婆、教子女,不分粗活、重活、细活,里里外外、事事能干、样样出色,自然成了吃苦耐劳的代名词。王老师说:“惠安女是指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群特殊的民间风情女人,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据当地人说,几百年前,她们由中原移居于此,因海边生活为防风而佩戴花色头巾和橙黄色的斗笠,花巾上还有编织的小花和五颜六色的小巧饰物,上身穿着紧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脐,下身穿着特别宽松肥大的裤子,腰带是扎在肚脐下面。惠安女这种服饰独具一格,尤引人注目,具有很强的色彩感染力,被视为‘中国服饰精华的一部分’。”

捕鱼、织网、耕田、扛石头……画家们以写意国画形式展示惠安女的民俗风情与生产生活劳动等场景,在艳丽夺目的外表下,是“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的惠安女精神,是刚毅坚强、沉着稳重的人格魅力。

王老师说:“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惠安女的服饰上的精细的装饰纹样与色彩形式的丰富多彩,以各不相同的纹样与主观的色彩来构成画面,可以使我的作品的画面更具趣味性和协调性”。

王老师笔臻性灵,逸笔草草里寻求的是不期而遇的韵律。他笔下人物独具匠心的表情、姿态、神气让人叹为观止。看那衣袂飘然的仕女佳人,多少眉梢眼角一颦一笑,美得让人心慌中带着遐想。童真与青春系列里,是岁月化不开的、埋藏在记忆深处的无邪情怀。与古为邻的高士情境中,体现着冲淡与静默,既驽且愚的儒道佛超脱哲思。到戏里戏外的人物小像,那是你与我的影子,充满着对人生百态的沉思、眷恋……在重大历史创作题材中,王老师更是展现出高超统治力。从《孙家鼐与京师大学堂》到《淝水之战》等,这些特定历史节点的重大事件,被他以磅礴包容的胸襟格局汇纳,进行了艺术回炉后的喷薄铸造,以穿时空的大景大象带我们重温历史遗韵。

乐者、智者、道者,不与心违,是为光明。平淡与苦辛,始终伴随着漫长的五十余载艺术生涯,但我想他一定也有着最真实的快乐。王老师以大定力,大慧力坚守本心,以专注、痴迷、虔诚、敬畏的态度为大写意人物画创作倾注的心力,让我们今天有幸在有限的尺幅里,看到得意忘形的浓酣笔墨。他用豁达超然的襟怀,呈现了几千年来文人墨客根性意趣,妙造出的古今原一体,却笔笔古有,意意古无的上层文人画境。

难怪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先生参加王老师画展时,接受采访中讲到:第一次见到王光明先生全面呈现的艺术面貌,非常震撼,也很欣慰,题材既有非常严肃的历史事件,像捍卫华夏文明决定性一战的淝水之战,也有包括藏区写生的现实主义题材,古装的戏曲人物、童年趣事、高士仕女等,都体现着王光明对题材、对现实场景、故事情节超常的画面驾驭能力。我们讲长篇小说最主要的就是结构,恢弘故事需要结构。王光明的扇面小品,是我第一次看到当代画家把传统的扇面当成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构成要素,最终结构和他的笔墨组合起来,与节奏结合起来,就变成一个很有意义,从未见过的有趣形态。比如:他通过把一个扇面竖立变成了隔与不隔的东西,人物穿过它,就产生一种很有意思的空间构成。由此来讲,王光明某种意义上已进入了水墨写意人物的自由最高境界。

王老师有广袤的学识却不以专长自矜。他性情豪爽洒脱、儒雅而澹泊,在写意墨场上却异常坚韧果敢。他以对艺术的虔诚敬畏,成功挣脱人情世态名利形的层层枷锁和樊笼,以容智而通透的纯真之眼,以道悟之心和性灵之光,用那么随心所欲、恣意放旷的笔墨线条,带给我们一幅幅会呼吸的艺术作品,在人物画领域高举起精神解放的旗帜。

夏日江边畅想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是凉丝丝的,草上还挂着露水,适合写大字一张,读美文一篇。

我沿着江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江水,轻轻地抚摸着脸颊。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微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荷叶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那些晨练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江边,他们浴着凉爽的晨风,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江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我漫步江边,徘徊在我的乡亲朋友们中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看到,在江边,在一只底儿朝上反扣在沙滩上的木船旁边,是一群闲来垂钓的人们,他们在谈论着今早的收成。今夏,雨水足,鱼儿肥,个头比去年的大,谈话中也充满了愉快欢乐的笑声。

藕塘里,荷儿悄悄地睡下,在一片月光下,浮动着淡淡的暗香,柳枝头,微风轻轻地掠过,在一丝清凉中,摇曳着季节的思念,此刻,那飞舞的蜻蜓,带着点点的光芒,照亮湖畔,它飞过原野,扑到了你的裙衣上,那摆动的杨柳,舞动着轻妙的身姿,流进了夏梦中,倒映在静静的湖面上,开始了微微地荡漾。让那美好的早晨,醉人的画面,充满了浪漫的情节,写满了柔情的诗篇,那迷人的氤点,沉醉了你我,浸在甜甜的梦中。

夏花灿烂,迎着一缕夏风,在江边,伴着彩蝶的飞舞,随着云朵投下的姿影,绽放出绚丽多姿的花容,用沁人的芳香,飘逸着一季的浪漫。那些盛开的花朵,妆点了夏的颜色,为天地绘上五颜六色的色彩,一株株、一朵朵、或半含微罄,或肆意绽放,或低眉含羞,或领首微笑的可人风姿,以它们多彩的热烈和喧闹,展示了夏天的风采,展露了夏天的姿态。而我塑着那些风姿绰约的花儿,在一片丹红碧绿间,随着一地的花香,静静地徜徉在夏天的馨香的味道中,领略那一季浪漫的繁华与多情。

夏天,一个多彩的季节,一个多情的季节,在一抹金色的夏阳里,感受到夏的温度,在一缕和胞的微风里,感受到夏的清新,让我们和着自然的旋律,在涓涓的溪水里,在喳喳的鸟啼里,聆听夏的声音,让我们浏览大地的风情,在拂面的杨柳里,在绽开的藕荷里,凝视夏的颜色,夏天,竹与草编织着绿色情笺,花与蝶上演着浪漫情谊,就让我们在这个如梦如画的季节里,亲吻它的味道,呼吸它的气息,用浓浓的相思,置摄着这迟来的幸福,用深深的爱意,描绘着这季节的美丽,夏天,那心动的味道,那美丽的风景,勾起多少相思,溢起多少诗情,让我独独恋上你,而我只想紧紧依偎在你的怀里,浸在那夏日的香气里,去永远感受你的浪漫与温馨。

微风微醺的早晨是值得畅想的,古代诗人陶渊明曾举杯祝夏,欣欣写道:“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我们身临其境,共沐夏风,别是一番滋味在眉开眼笑。夏日,万物自由生长的季节,我们这个时代也正当青春收获心灵自由的时代。

所以,偶尔放慢脚步,让眼眸以最大的可能性把天地随意浏览一番,我们将恍然大悟;世界还是时时在装扮着自己。而有什么比一面散步一面赏荷更让人心旷神怡?大自然的宽阔是斑斓画卷。想象那一队一队的青蛙虎踞在荷叶的褶皱,像交响乐团的团员各自站在舞台一般。只要有只蛙起个音,接着声音就纷纷出了笼。它们各以最美的音色献给你,字字都是真心话,句句来自丹田。它们有鲜明的节奏感,不同的韵律表示不同的心情。它们有时合唱有时齐唱,也有独唱,包括和音,高低分明。它们不需要指挥也无需歌谱,它们是天生的歌者。歌声如行云如流水,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又如澎涛又如骇浪,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顷刻间,你便觉得那蛙声宛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你紧紧扯住在手里的轻愁。蛙声亦有甜美温柔如夜的语言的时候,那该是情歌吧!总是一句三叠,像那倾吐不尽的缠绵。而蛙声的急促,在最高涨的音符处突地戛然而止,更像一篇锦绣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铿锵字句,掷地如金石声,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断简残编,徒留给人一些怅惘,一些感伤。何尝不是生命之歌?

所以,我们要以青春如歌的目光观注世界,关怀世界,又要以世界的可感而又无限、大道无穷而又应缘兴发的特性来反观青春,驾驭青春。如是,我们将获得真正的自由、心灵的自由。


古城南京


一座城市的命运,像一棵树的成长,有的亦若参天,有的亦若群星,有的亦若陈酒。我迈开步子跨过那条界线,满城的“风雨”向我扑来。

或许它也曾是历史潮头的弄潮儿吧。初识这座城是在茫茫历史烟沙里,我淘尽尘埃才窥见一缕模样。

那古

“金陵自古帝王州”,南京历史悠久,有着超过2500余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有“六朝古都”之称。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定国号为明,是为明太祖。以应天府为南京,以为首都。这座城市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明代的南京始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漫步这座古城,随处可见大明胜迹,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为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神道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让人震撼的是相对排列的12对石兽,浑然宏伟,气势非凡,栩栩如生。多少年过去,它们依然守卫着这座皇家园陵。

行走明孝陵其中,静谧、幽深、肃穆,无不使人对长眠于此的主人产生敬畏之情。南京文化底蕴极厚,虽许多地面文物荡然无存,但保留的老地名仍让人追昔不已唱经楼、安乐寺、邀笛步、百猫坊、杏花村、子午路、凤凰台、仁孝里、吉祥街、赤石矶榜上有名。乌衣巷、朝天宫、桃叶渡、成贤街、龙蟠里、夫子庙、长干里、孝陵卫、莫愁路、虎踞关。这一个个地名分明让人感觉到了历史鲜活的记忆。

这些都足以体现南京的“古”。

那今

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城市能比南京更清晰地展现中国近代历史的沧桑和屈辱,能更集中地体现中华民族的不屈和抗争。

南京见证了民国的开始,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南京为中国首都。中华民国不同于此前的君主王朝,它是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共和国家。新思想、新风气,“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今天,当我们走于长长的石阶上,顿生崇敬之感,愿国父安息。在近代南京历史上,有一件事是难以磨没的。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对南京城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血腥屠杀。在暴行最猖獗的6个星期里,共杀害我30多万同胞,强奸2万以上的妇女,史称“南京大屠杀”。如今当我们面对那段历史,道不尽的悲痛和气愤,勿忘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我们的今天和明天才能走得更好。不得不承认,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足以说明南京的“今”。

那河

一条河流的歌,一般是指河水在岸两边,或河之拐弯处所弹奏出来的旋律。河流弹奏的音乐令人愉悦,说明人与自然达成了一种和谐唯美的共识。   

秦淮河,也有一首歌唱了两千年。其忧郁的音符里,还夹带着两岸的各种噪音,又岂能令人爽心悦目?一条河流,不会像人类一样,还能暴跳如雷地站起来吵架,或通过其它途径出面解决生存问题。最多来几声叹息,不管听者乐不乐听这首哀怨的曲子。   

“作为旅人,我没有理由横加指责一条河流。作为河流,秦淮本身就没有过错。”当年,秦始皇开凿秦淮,沟渎水流的本意:泄王气,兴航运。还能据以自守,拒敌于外。至于秦淮河固有的这些功能在退化、衰竭,逐渐演变成为古都南京的一处风华烟月、金粉荟萃之地,于秦淮来说,真是“逼良为娼”。六朝时期,淮清桥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两岸,便是封建统治者们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从此,十里秦淮走向糜烂的繁华。纸醉金迷、穷奢极侈之徒,便把这里搞得乌烟瘴气。于是,唐人杜牧写下“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借商女弹曲吟歌,谴责陈后主淫乐荒政而亡国的历史悲剧。

秦淮河流经这座城市,就注定了它的悲哀。红尘俗世对它的侵蚀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它早就不堪重负。走出这座城市,这是秦淮的梦想。像野地无名河一样,干干净净地生存在蓝天白云下,自自由由地呼吸新鲜空气,快快乐乐地享受阳光雨露的恩惠。与虫鸣鸟啼相依,与野花野草为伴,甚至与飞禽怪兽恩爱,是何等的惬意。   

秦淮河,走不出这座城市,便弹不出欢乐的乐章。这里是一处风景,却被历史镌刻上了深深的印记;这里是一段历史,却有着令人心驰神往的绝色风景。   

这足以说明南京的“河”。

那人

秦淮河,是一面镜子,站在河前的人,照古鉴今。

相信宿命的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秦淮河,嗅一嗅它流过的痕迹。一切生命的荣枯如草芥,再自然不过了。至此理解唐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那人没有进入乌衣巷寻找残砖碎瓦,而是从夫子庙出来,也不打算去探讨旧时夫子庙与隔河对岸青楼妓院相望相生的因果关系。只觉得孔老夫子不可爱之处莫过如此。居庙堂之高,揽尽秦淮风月,还吐出之乎者也的道德经来。其实,连秦淮河也懒得控诉,或者说是无力陈述那一段悲伤的往事。况且,一些故事没长瓢把,早也流入民间了,成为香艳故事的代名词。诸如董小宛、李香君等秦淮八大名妓,哪一个又没有一串长长的血泪史。秦淮河,看来“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身子。   

踱上文德桥,只见秦淮河被两岸密密匝匝的楼阁逼得窄窄的,连夕阳也透不进来,显得愈加柔弱且幽暗,又怎么载得动前朝的烟云往事。虽有几条仿古画舫从灯影里荡出来,那又能有什么意味。   

一个盛世并不代表灯红酒绿。秦淮河是那河,今人是那人,彼此只不过是在历史留下来的一处人文景观,思古怀幽罢了,与这个时代多少要产生隔膜的。

这足以说明南京的“人”。


人间纵有多情笔,不断春江如水流

——记红色散文作家万伯翱


一九六二年秋,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和北京市第一副市长的万里同志毅然将其长子万伯翱送到自然条件艰苦的河南省西化黄泛农场劳动锻炼,自此伯翱兄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山下乡旅程。

这是一件当年极为轰动的事件,中国青年报于1963年9月24日以头版头条发文刊登,贺龙元帅、彭真市长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全国新闻媒体好评连连,甚至吸引了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关注,一时成为美谈,是那个年代知识青年的典范。

1972年伯翱先生考入河南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分配到总参炮兵学院,后调入北京武警总队任团政委。80年代从部队转业到国家体委,任对外宣传出版处处长。后升任中国体育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发展中心主任。2007年当选为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开启了散文创作的新时代、新思维。

伯翱先生多年来笔耕不辍,在文学、影视、散文领域创作了很多耳熟能详的作品,电影《三个少女和她的影子》,电视剧《少林将军许世友》《侠女十三妹除暴》等好评如潮;以他的散文改编的电视剧《贺帅钓鱼》,受到了贺帅家人的赞赏;散文集《三十春秋》《四十春秋》《五十春秋》《六十春秋》《元戎百姓共垂竿》以及传记文学《孟小冬:氍毹上的尘梦》《粉墨春秋绝代佳人言慧珠》等更是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无论其散文创作还是传记作品均追求独特个性与文化内蕴,海内外学者对其评论颇多,多篇作品被报刊媒体转载并获奖项。

十多年前,我有幸在北京面见我的偶像——当时京城人尊称的“万老大”。最初的认识是在更早的时候,偶见上海教育出版社于1965年和1966年出版的“劳动日记”和“远方来信”,我一口气拜读了伯翱兄“走革命的路,接革命的班”“用双手去为人民造福”等多篇日记和家书,当时就迸发了一个念头:尝试走进他的世界,去了解一个红色散文家的心路历程。

有几次陪同伯翱兄出差,待飞机爬上一定高度平稳后,他都要拿出纸和笔写点什么。飞机上很多人都在休息,为了不影响到近邻乘客,只开了个阅读小灯,灯光调得很暗就集中精神开始写,写到连飞机起飞两个多小时还不知。我在一旁看着其聚精会神,或阅读,或写文。纸用完了,就用航空垃圾袋书写,光我收藏的在飞机上用餐巾纸、航空便笺和垃圾袋写成的手稿就有二十来篇。后来我知道,在上海新民晚报夜光杯栏目发表的近百篇文章里,有很多都是在飞机上完成的,“没有电话和访客,安安静静才是最好的创作环境。有一次从美国回北京,十多个小时的航程,我一口气就完成了一篇散文呢”,听到他这么说,这时我开始了解了他对文学的爱好与坚持。

泰戈尔说:“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是啊,成功是美好的,而获得成功的过程却充满坎坷,成功不会轻易获得,这是一个不断追求、接受磨砺的过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伯翱兄以他的实际行动,深刻地诠释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

2007年孟小冬诞辰百年纪念,大陆重新掀起“冬皇”热,历史的风尘被渐渐拂去,“凝晖遗音”千呼万唤重返人间。2009年伯翱兄以严肃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评说这位曾经轰动中国菊坛的一代名伶的坎坷人生,使人们重新认识那些曾被脸谱化了的一代人,重新理解那些曾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主人公。

伯翱兄携手另一作者思猛兄,经过对孟小冬艺术成就的学习总结,对当年梅孟的“啼笑因缘”,孟小冬与杜月笙的复杂人生,以及对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女伶人的命运等都有了不同于之前旧的诠释和评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孟小冬:氍毹上的尘梦》这样一部真实感人的名伶评传,终于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台湾出版商慧眼识珠,对这本书的文学艺术价值倍加赞赏,于2013年3月22日在台北亦正式出版发行。

写戏剧名伶孟小冬,一则得于他对京剧的热爱,二则得于他对文学事业的孜孜追求。伯翱兄有志于为她立传,我则首先有感于他的勤奋。当王蒙先生听说伯翱兄关于孟小冬的传记即将问世,大发感慨:“伯翱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在一次发言时竟然涕下:“老大(指伯翱)真不容易呀!”在文学之路上的甘苦也许伯翱兄自己最心知。

散文集《六十春秋》是他从事文学创作50年来的最新成果,在这部书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情怀和本色。如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不少人为发财致富越发浮躁的时候,伯翱兄能够埋头读书不断写出一部又一部好作品,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和可圈可点的成绩!

《六十春秋》出版发行了,他真是具有生命不止、笔耕不辍的战斗精神。对于他在文学创作中的不懈追求,精益求精,理当颂扬。五十年沧桑巨变,很多人可能都已放弃了对文学的初衷和理想,伯翱兄的坚守和探索弥足珍贵,对文学事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更值得我们敬佩和尊重。

他淡泊明志,从容地选择了奋斗,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和属于自己的东西,找到了生命的价值所依。

平坦的滑雪场不会有优秀的滑手,安逸的环境也不会造就时代的伟人。他,热爱文学,坚守文学。他,有一颗年轻的心。他,守卫精神的火种,让信念永存!

正所谓:人间纵有多情笔,不断春江入水流。


一生只做一件事

记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庞中华先生


许多人都有崇拜的偶像,我也不例外。

有人崇拜领导者、有人崇拜老师、科学家、明星、运动员、平凡的人,尽管只有一丝值得崇拜的,那也算崇拜。我最崇拜是庞中华老师,他是中国书法第一人。曾经在风靡全国,在国内掀起浪潮,80、90年代的人都学习他的字帖。我在85年,在新华书店买过庞中华钢笔字帖,保存至今。

近日,山东散文总编新悦老师要求。在山东散文不但要登一篇我写《我的偶像:庞中华先生》的文章,还要我和庞老师合照高像素图片作为封面。同时要把我写的《硬笔书法第一人》刊登在中华风杂志文章送给庞老师,请他批评指教。这时,庞老师夫人王昌芝老师要我在文章上签名留念。我回答说:“王老师呀,庞老师刚刚给我寄了几本最近你们刚出版的新字帖,让我练习描红‘庞体’字帖,一年以后回来补签名。”庞老师在旁即刻说道,林君名钊勤,求学贵有恒。一年练字梦,功到自然成。听完我高兴说道:“庞老师您太有才了,这十多年来,您的言行一直鼓励我继续向前进。”

前几年,庞中华老师响应国家号召,一带一路文化先行,文字点亮世界,书法传播大爱。在世界很多国家举办硬笔书法及音乐讲座,以及受邀在2017年联合国第八届中文日,在联合总部举办庞中华书法展和书法讲座。庞老师还说:“这些年我在对外交流中,我们既要尊重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要学外来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1993年秋,庞中华老师又随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为团长的中国政协代表团访问朝鲜。在文化交流活动中,他用硬笔书写朝鲜文字赠送给异国人民,受到了热烈欢迎。不仅洪学智上将给予他高度评价,我国驻朝使馆大使乔宗淮也赞誉这是“民间外交的一次收获之旅”。代表团还受到朝鲜最高领袖金日成主席的热情接待。事后,乔宗淮大使向洪学智团长说:“以后,请洪老多带些像庞中华先生这样有文化的人来访问朝鲜和交流。”此后,他又先后到欧洲、东南亚各国讲授书法知识。期间,他都采用当地民歌名曲精湛解释中国书法。这种接地气、讲故事、展功夫的形式形象生动、亲切感人,赢得了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外国友人的真挚掌声。

十多年来,庞中华老师上前线走边防,到过陆、海、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消防部队、军事院校等100多个营区,给部队官兵长期进行义务讲学、慰问活动,他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汗水,用自己的知识和专长,温暖过相识或不相识的军队官兵,传授和鼓舞过千千万万的军队年轻人。他曾先后两次到驻港部队官兵中授课讲学,还将1000套新版书法教材赠送给驻港部队。过后,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董建华到访驻港部队,他看到部队宣传栏的“庞体”宣传标语时说:“连当兵都写得这么好,他们是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称赞不已。由此获得了“人民子弟兵的良师益友”的光荣称号而受到广大官兵的喜爱。

近年来,庞中华致力于硬笔书法的普及工作,他在德国开办的中国孔子学院任教,用一种“快乐教学法”教老外练习硬笔书法,大受欢迎。“在德国音乐伴奏下,外国学生一笔一画地学写中国字,不但要写得正确,还要规范、漂亮,好的作品更要拿出来展览,这对中国文化是个极大的弘扬。”

让庞中华忧虑的是,就在老外竞相学写中国字的同时,国内能写一笔好字的人却越来越少。电脑的普及让硬笔书法更多地用于展览,同时这也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心态浮躁有关。而对于有些家长所持的“硬笔书法是小打小闹,练好毛笔字才是真本领”的态度,

庞中华认为,习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做只能是“揠苗助长”。更重要的是,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且前者更实用。他透露说,教育部将推出硬笔书法考级新标准,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自从万伯翱大哥引荐,我有幸认识庞中华老师。他和我讲过许多让我留下深刻的事情。庞老师讲到他八岁时,在重庆工作的大伯接他去重庆读书,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红球坝解放小学,教语文的黄老师板书写得非常好看,引得学生们纷纷在下面模仿,爱写字的庞中华更是不愿错过这样的学习机会。后来他说,“我在硬笔书法上没有什么启蒙老师,如果非要算一个,那就是黄老师”。

开始练字时,庞老师也练毛笔字,但他深知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书法家数不胜数。他在地质队的生活经历告诉他,只有无人到过的地方,才有丰富的矿藏。要自创新路,于是我就耕耘硬笔书法。”庞中华的选择,显示了他独立思考的能力。虽然在地质队工作非辛苦,但一有空闲就要练字。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完成了许多年他的梦想,创造“庞体”字帖。他的字帖能让你轻松学会写字……他凭借着自己的本领走上了成功之路。

他曾经讲过一句话,这句教会了我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你已经失去的,每当想起就会有一种深深留恋感的过去;就是你满怀希望对未来的憧憬,也是你现在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没有一丝波澜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的。不过失去以后再想珍惜,为时已晚。所以珍惜现在,就是在享受幸福!

几十年来,在编书过程中,庞老师说:“我夫人王昌芝太不容易了,每次都要准备许多资料,排版,校对等大量工作。光从庞老师18岁在报纸发表诗歌开始,光剪报都装订好几本。然后在教育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以及地方电视台录像有100多盘,还专门找专业人士拷贝保存好这些珍贵资料。那些书印的都是我当主编,其实她应该是主编才对,后续大量工作都是她做的,真的要感谢她无私的付出”。

总而言之,我特别喜欢我的偶像的,每次拜访他,都会带来新的灵感和新的希望。让他在继续为国家开放大学书法教育网络平台做贡献,让快乐学习书法教材再创辉煌。艺术之道,诚如苏东坡所言“当日锻月炼”,才能在悉心感悟中进步和攀登。愿庞老师在不断地求变创新之中,勇攀艺术之巅峰。

庞老师还经常讲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这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天才的艺术大师


韩美林老师,是我仰慕已久的偶像-艺术大师,从九十年初开始关注他,见过韩老师给一些城市见到他给城市设计的城市标志性的雕塑作品和我收藏他的画册、书籍以及把他的作品印在挂历上。后来与韩美林老师结缘,要感恩于我的大哥万伯翱,初识那天的情景,依然使我记忆犹新。前一天万大哥和韩老师约好时间后,第二早晨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和万大哥驱车来到韩美林艺术馆,在馆门口韩老师和周老师按约好的时间已经站在门口等着我们。见此情形万大哥急忙下车奔向韩老师那,此时韩老师和周老师加紧脚步来了亲切的三人拥抱后,马上万大哥诚挚地介绍完我,韩老师非常高兴地说香港同胞好呀!先带我们去他艺术馆边参观边介绍他的艺术人生,他说该馆主体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馆藏绘画、书法、雕塑、民间工艺等作品2000件,另有近3000件作品将在此轮换展出,这座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漂亮建筑囊括了他的创作精华,同时也浓缩了他的人生写照——苦尽甘来,重要的是韩美林老师参与设计的奥运吉祥物的全部手稿和国航航微的设计手稿等城市知名精美设计手稿也陈列在该馆,是我国目前展出作品最多、艺术门类最丰富的个人艺术馆。该馆是国内第二座以韩美林个人作品为主题的艺术馆,艺术馆的主体建筑为灰白色基调的现代风格,内部装修简约,空间开阔。据了解,该建筑的设计者为国内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崔恺院士,韩美林艺术馆的设计风格与其设计的首都博物馆的风格有接近之处。

第一座韩美林艺术馆是杭州,坐落在杭州植物园里面,被竹子包围着,很是清秀。简单的线条结构和朴素的外墙装饰让整个建筑呈现出质朴的样貌,不招摇,不眩目,只是安静地共处,就像与周围的绿意生长在一起相得益彰。这是设计师陈耀光的特意安排:白灰的外墙,大块面的透明玻璃,建筑在自然面前呈现出谦虚而低调的性格,而细致连排的百叶隔扇和木线条装饰,又展示出凝结着智慧与技术的建筑角度的人工个性,但是所有的安排,都围绕着一个重要的轴心,那就是韩美林先生的三千多件艺术品。当参观者由绿意盎然的室外园囿,追寻着朴素的建筑外墙,走入艺术馆的那一刻,事先铺垫的自然与不经意的心理状态,被室内精彩的艺术展示效果严重打破,惊艳的感受就不绝于心了艺术馆共有三层,设立了多个展区。一楼以雕塑为主、二楼展示动物画和瓷塑、三楼则主要是书法作品。特别引人关注的是一楼的雕塑展区,走进艺术馆大门,迎面而来的一座“天书墙”极为震撼,墙上刻着的30多个类似汉字的奇怪符号,尚未破译,是韩美林先生在研究古陶时发现的。同样以巨大引人关注的还有位于一楼左侧雕塑展区的一座2米多高的北魏佛祖头像,头像由青铜塑成,线条流畅,眼皮低垂、神态安详,显得博大宽容而又不失威严。一楼右侧主要介绍韩先生的生平,图片、文字以及创作手稿,在右侧墙壁上,一幅名为“奔豹”的壁画极有气势,画高2米,宽8米覆盖了整个墙面,画上数只大豹咆哮着,奔腾欲出极富张力。

近年来,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醉心于岩画题材的绘画创作,其中贺兰山岩画与他有着多年的情缘。20世纪80年代,当韩美林先生第一次来到贺兰山时,就被古老神秘的岩画所吸引。为了寻找创作的灵感,在此后20多年里,韩美林先生不辞辛劳,先后6次来到宁夏观摩研究贺兰山岩画,贺兰山岩画成为了他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010年6月底,韩美林先生应邀参加“第三届贺兰山岩画艺术节”。怀着对贺兰山岩画的深厚感情,韩美林先生将在银川期间创作的百余幅岩画题材作品捐赠给银川市人民政府。为了更好地陈列、展示、研究这些艺术精品,银川市人民政府决议也将在银川兴建韩美林岩画艺术馆。坐落于贺兰山岩画景区内的银川韩美林艺术馆已于2011年底开工建设,2015年12月21开馆,总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馆内将展出韩美林先生以岩画为题材的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作品。

银川韩美林艺术馆是继韩美林艺术馆在北京、杭州建成后,中国第三座韩美林艺术馆,银川馆位于贺兰山岩画景区入口处,与贺兰山岩画遥相呼应,不同于以往其它建筑工程,该馆建设艺术性较强,设计风格非常独特为不规则建筑,室内房间布局高低交错,生活区及展厅均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贺兰山下,苍穹之间,已经建成的银川韩美林艺术馆与古老的贺兰山岩画交相辉映。在这里,五湖四海的游客及广大艺术爱好者可以尽情欣赏远古人类与当代智慧碰撞出的激情与火花。无疑,这也将是对韩美林先生的艺术所做出的最好诠释。

参观并观看视频介绍完毕后又请我们来到他的创作室,创作室很大,估计有300多平方米,在入口处还展示他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金丝楠阴沉木木,设计风格独特、简约大方、工艺技术精湛的各种靠椅,墙面、桌面上挂满了他刚创的作品,每幅作品都是出神入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精品佳作。绕一大圈参观他的创作室坐下来后忙着签书送我们,不时谈笑风生和我讲他在去美国住在万五哥家时情况和万家保持永久的友谊,走时还有点依依不舍的感觉。

最近,万三姐和阜外医院惠院长去西安出差回来时,听惠院长说韩美林老师生病了后,心急如焚地马上打电话让我从侧面问一下韩老师助理并要去看他,我和韩老师助理通话时,她说前一段确实生病了,医生说是耳水不平衡,现在没什么事,我接着又请您转告韩老师和周老师,我和三姐、姐夫周一上午要去看他们可否?她说周一上午可以来。到了晚上她来电话问我,还有台湾漫画家蔡老师明天上午也要来韩家可以凑在一起吗?我说没事人多热闹。第二天早晨我和三姐、姐夫按约好时间到韩家,周老师说三姐您们好久没来了,我和韩老师都想您们,您大哥经常来。接着又说聂卫平一会带着女儿来拜韩老师和蔡老师为师,聂卫平您们识吗?我抢着话说当然熟悉,棋圣卫平大哥他以前经常陪邓老爷子、万老爷子他们打桥牌的,老见。周老师又接着说那都是有缘分的人今天都凑到一起,您们还见证一下韩老师和蔡老师收徒仪式。

到了中午韩老师又请我们吃他的韩家菜,这一次韩家比去年的升级了,他家盘子、碗、筷、碟子都刻有韩老师设计的标志,连面条上都有韩老师专门题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文是用机器刻上去的、还有韩氏棒棒糖,摆设等都是出自韩老师亲自设计,每个菜、每个环节都是超凡脱俗设计理念。韩老师热情款待我们还时不时地起来夹菜或倒酒给我们,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生怕自己的客人吃不饱。喝到高兴时,韩老师还模仿有人到中南海含和堂万里老爷子拿到他的状,老爷子用山东方言地讲“韩美林是个艺术家没心没肺”。顿时掌声雷动,捧腹大笑,三姐笑着说太像老爷子讲的。一讲到万里老爷子,棋圣聂卫平大哥也接着说:“三十多年前足协领导让我向万里老爷子汇报,让他支持一下中国足球,老爷子说中国现在要办的事很多,足球恐怕要到下个世纪了吧,但是卫平大哥心里纳闷,心里想十几亿人口大国还有等几十年,当时不解。到如今才知道万老爷子的睿智和远见之明。”用好餐后又带我们参观艺术馆并介绍去年他的作品在全世界一些国家的巡展,接着上楼到他的大书房举行简约而隆重的拜师仪式:首先聂云菲做个自己介绍,接着跪下来磕了三个头后韩老师见此情形后马上扶起,又向韩老师、蔡老师敬一杯拜师茶,礼毕后韩老师当场画一张示范画作为收徒的礼物赠予徒弟,蔡老师也准备一张画赠予徒弟。在旁的卫平大哥说意外的大收获,真是没想到。通过韩老师的言传身教,以她本身的涵养、丰富的知识,一定会她迅速成长,培养成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韩老师的的确确是一位当今大爱无疆、登峰造极的天才艺术大师呢。


——选自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