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时隔多年,现在依旧怀念与外婆生活在镇子上的日子。这个镇子叫作“安居”,老人家每天都会到附近的巷子里去溜达,这时候外婆总会带上我,让我选自己喜爱的零食或物件。甜津津的糯米糕、街头表演的杂技,都让人欢喜得不得了,但最让我欢喜的是镇子上充满书墨味的小学堂,学堂却因为门牌老旧漫漶,现在已认不出来上面剥落的文字了。
安居的古味很浓烈,青石板路绵长曲折,斑驳的小巷里弥漫着阅尽铅华的沧桑。岁月固守着千年不变的姿态把老屋雕刻成一角深褐色的飞檐。顺着青石板前行,炊烟间或从路两侧房子里飘出,聚拢在长长的巷道,淡淡的是糯米糕的味道,交汇在长满青苔的小桥,桥的那头便是学堂了。
教书的老师不是本地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点也不夹杂乡音。大人们说老师是顶有学问的,孩子们也有样学样,摇头晃脑地说,老师是顶有学问的。与老师相处过的人们都很敬重他。每次赶集,小小的我总会趴在窗口看着老师上课。每当老师注意到我,就会走过来揉揉我的脑袋,让我进去听。
老师喜欢拉二胡,经常在课堂上进行二胡的演奏。他的二胡声很温和,就如这古镇气息一般。不同的课堂上,老师的二胡演奏总会传递出不同的温情。在二胡声的陪伴下,同学们明白了顺应规律,春听鸟声,夏听蝉鸣,秋听虫叫,冬听雪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依气候而作,随岁月流转;学会了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维护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他人的尊严;懂得了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立誓报效祖国。
不止在课堂上会听见老师的二胡声,古镇的好多地方都回荡着悠扬的琴声。
不上学的那几天,老师会坐在集市的街巷中拉二胡。过路人虽多,但却没人真正驻足聆听,老师独自一人在这里演奏的身影映集在古镇中,显得多少有些落寞。我蹲在老师旁边,歪着头细细地听着,“好听吗?”一曲终,老师问,他见我点头,微微笑了。“可是大家都不听耶,为什么要在这里拉呢?”此话一落,老师的大手缓缓地落在我的头上,说着:“有人听的,会有人听的。”老师眼望着前面喧闹的街巷,小贩们热情地叫卖着自己的商品,小朋友们追着空中飘落的泡泡,“只要我坚持下去,就可以让更多人听见。”
镇上偏僻处有座亭子,鲜有人去那里玩耍或休息。夏天,那里蝉声嘶鸣得厉害,混着鸟叫,四周种着笔直的杉树,草地边开着粉色的夜来香。老师也喜爱在亭子里拉琴。琴声混合着大自然清新的声音,洗涤着夏季的燥热,安抚着躁动的情绪。
给儿时的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二胡曲是《送别》。这是毕业时,老师拉响的二胡声。每年老师拉响这首歌时,眼睛亮晶晶,嘴角带着一丝微笑,孩子们稚嫩的歌声会传到很远。“同学们,你们即将进入新的征程。要知道,未来的生活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但只要我们的生活过得充实、踏实,无论富贵还是平庸,就都足够了,期望大家前程似锦。”老师到了这时总是哽咽着说不了几句话。小时候不懂,只觉这首歌好听,却不明白其中含义。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巴渝地区下雨是很频繁的。每逢傍晚下雨,我便会靠在柱子望着雨沿飞檐滑落,看在树下仓促躲雨的人,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这是只属于巴渝的雨声,迅猛且短暂。晚饭之后,雨声渐渐的住了,乌云消散,月光透过树叶的间隙,在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闪闪烁烁地动着。夜静了,那悠长的二胡声便缓缓响起,在巷子里回荡,一直传到很远,很远……
(本文系成渝地区小学教育联盟首届贝根杯儿童诗歌、散文征文大赛一等奖获奖作品)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