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937878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走进青海/温亚洲

点击率:1680
发布时间:2022.02.23

塔尔寺


盛夏七月,被誉为夏都的青海,凉爽舒适,我们一帮文朋诗友翻越青藏高原,穿过祁连山草原,拜谒塔尔寺,亲近青海湖,体验坎布拉,醉游卓尔山,艰难挺进玉树结古镇。一路征服了不同的高山,越过了不同的丘陵,观赏了百里花海,体味了不一样的征途。

塔尔寺,藏文名称贡本贤巴林,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也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据传,一三五七年藏历十月十日,宗喀巴大师诞生于今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南的湟水之畔。他的母亲为他剪脐带时,血滴在地上,数年后,这里长出一株檀树,枝繁叶茂,有十万片叶子,每片叶子上都显示出一尊释迦牟尼像。宗喀巴从小聪明过人,三岁入寺受戒,十六岁时徒步赴西藏,朝拜各派名寺,遍访名师高僧,刻苦研习佛学。他出走六年后,其母思子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要他回来一晤,可宗喀巴为了佛教事业执意不返,他刺破自己的鼻子,用鲜血绘成自画像和释迦牟尼像各一幅,给母亲捎了回去。他在信中告诉母亲,若能够在他的出生地建一座佛塔,就如同见面一样。众信徒按照他的旨意,于第二年建成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宗教建筑,塔尔寺由此而得名。

塔尔寺依山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形成多种空间,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八宝如意塔是塔尔寺的标志性建筑物,从东向西一字排列,矗立在寺前广场。八宝如意塔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一生中的八大功德而建,塔身高64米,塔底由青砖砌成,塔上刻有吉祥如意图案、经义,佛龛内藏有梵文。在寺前广场,环视四周则群山环抱,五座山峰形成的莲花瓣汇集于此,当地人称之为莲花山,塔尔寺正好坐落在这五瓣莲花的底部,成为佛祖必然降生之神秘宝地。

塔尔寺的主殿叫大金瓦寺,位于全寺正中位置。大金瓦寺顶部为镏金铜瓦,殿脊安置有镏金宝瓶,看上去金光四射,灿烂夺目。殿堂正门悬挂着乾隆御制的“梵教法幢”匾额,大殿内高耸着宗喀巴的灵塔,此塔以纯银作底座,镀以黄金,镶嵌各色珍宝,并裹以数十层白色哈达。塔顶有一佛龛,内供宗喀巴像。殿内佛像林立,绘画纷呈,装饰品琳琅满目,富丽堂皇。殿前走廊上,铺设有数寸厚的木地板,为信徒、僧众跪拜、磕长头之处。由于信徒们一年必须磕够十万个长头,因而前来塔尔寺朝拜的僧众四季络绎不绝,崭新的地板过不了多久便磨出一道道深槽。

塔尔寺最大的建筑是大经堂,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典型的藏式双层平顶建筑,是该寺僧众礼佛、诵经的集中场合,据说最多可容纳6000人同时诵经。届时,大殿内香烟缭绕,梵呗如雷,场面极为肃穆而壮观。大殿正中设有达赖、班禅和本寺总法台的宝座,经堂梁柱上挂满幡幢、宝盖、堆绣,屋面上装有铜制镏金的金鹿、法轮、金幡、刹式宝瓶、宝塔、倒钟等,把整个大经堂装饰得五彩缤纷,耀眼夺目。

塔尔寺有一处十分奇特的景观,这就是建于一六八九年的大厨房。其内有5口大型生铜锅,最大的一口直径2.6米,深1.3米,据说可容纳l石米、10头牛、20只羊、5斗葡萄十及蕨麻。大型宗教活动时,可供3000僧众熬茶煮粥,可谓一大奇观。

塔尔寺的壁画属喇嘛教宗教画系,具有浓厚的印藏风格,画面构思巧妙,布局得当,色调和谐,精巧细腻,为其他宗教绘画所不及。塔尔寺在一年中有四次大型的宗教佛事活动,即“四大法会”。法会期间,佛像四周站满礼佛观景的僧俗人众,个个神情肃穆。纯朴善良的信徒们把一片真心奉献给了佛祖,烧香磕头,敬献哈达,那种情景想来都让人感动。


丹噶尔古城


从西宁市出发,乘车前往青海湖的途中,我们游览了丹噶尔古城。丹噶尔,即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意为“白海螺”。丹噶尔古城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距西宁市 40公里。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素有“青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

古城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枢纽和军事要地,城内经纬交织的幽幽街巷,结构独特的民居院落,气势恢宏的寺院庙宇,保存完整的“歇家”商号,风格迥异的湟源排灯,承载着厚重的多元文化信息,体现出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及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交汇融合的奇异景象。

丹噶尔古城是茶马商都。盛唐时在日月山设立了青藏高原上第一个“茶马互市”,宋代为丝绸南路商衢,明清时“茶马互市”从日月山下逐渐移到丹噶尔古城,清末民初丹噶尔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据史料记载,清嘉庆道光年间,“茶马互市”年贸易总额白银达250万两,超过了当时西宁的六七倍。后来,京、津、沪、晋、川等地的商人、工匠纷至沓来,英、美、俄等国的泰兴、仁记,泰和、怡和、居里、瑞记、美斯、瓦里等八大银行在此设立办事机构,进行商业贸易和金融业务。丹噶尔因此形成了庞大的汉藏贸易的“藏商(歇家)”队伍,他们足迹遍及西藏、新疆、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天津等地,开辟了“藏商”之路。

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商业贸易达到高峰,城内拥有大小商户及手工业1000余户,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贸易总额白银达到500万两以上,商贾云集,贸易兴盛,丹噶尔古城也有了“环海商都”“小北京”的美称。每当黄昏来临,城内各个店铺和洋行的门上制作的具有浓郁民族特点的灯箱式广告招牌灯火辉煌,大放异彩,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如今的“排灯”便是这种广告招牌的演变,可以说湟源排灯是中国最早的广告灯箱。

古城得名于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东科尔。清顺治五年(1648年),东科尔寺从西藏迁至古城东百米处,成为青海和西藏声名远播的寺院。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古城内又修建了城隍庙、金佛寺、火祖阁、玉皇庙、关帝庙、财神庙、北极山群庙、清真寺等,这些寺院庙宇建筑宏伟,布局严谨,刻镂精致,壁画精美,彰显出无穷的神秘魅力,同时也把儒、道为核心的汉文化,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藏文化和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回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各个民族在这里交汇融合,各种文化在这里相生相长,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一片瓦、一块砖、一扇门、一合窗,院落街巷无不包含着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信息。排灯、剪纸、曲艺、羊皮绣以及“花儿”会、朝山会、庙会、法会、祭孔、祭海等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古城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其中,湟源排灯已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青海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珍品。

随着时代发展,商贸中心地位的转移,丹噶尔古城日渐萧条。为了建立有特色的城市景象,延续古城文脉,湟源县委、县政府依据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经过严谨的科学规划和细致的文物普查后,从2007年起开始对丹噶尔古城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建设,修复新建了东西城门、牌坊、民俗宅院、博物馆、丹噶尔厅署、洋行、文庙、昌耀诗歌馆、羌笛乐宫演艺大厅、火祖阁等主要景点及600多间店号商铺,沿街设置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人物、场景等小品景观,街道和店铺照明设施全部采用湟源排灯代替。同时,在羌笛乐宫、城隍庙、丹噶尔厅署、文庙等主要景点,策划编排了“羌风流韵”原生态舞蹈、城隍庙会、“暑衙升堂”、文庙祭孔等文化活动。旨在将丹噶尔古城打造成为集独特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商业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和独特的建筑艺术为一体的文化古都和兼有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商贸交易功能的环湖旅游目的地,夏都西宁旅游圈和青海湖旅游圈上的重要节点,展示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交汇融合景象的平台,使丹噶尔古城成为湟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穿过千百年岁月雕饰的街巷,走出丹噶尔古城敞靓的城门,足迹溅起悠悠清韵,侧耳谛听,深沉浑朴的古韵中,正在流淌着原生态的历史回音,醉了茶马商都,醉了八方游客!


日月山


出丹噶尔古城,沿着青藏公路向西南方向行驶,不到一小时的车程,汽车就会在一个山口停下,一块醒目的石碑上刻着“日月山”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这便是闻名海内外的日月山了。日月山,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山岭,在历史上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枢纽和军事重镇,也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

日月山是祁连山的支脉,其顶部为紫色砂岩,呈紫红色,古时称“赤岭”,在蒙古语里称“纳喇萨喇”,即太阳和月亮之意,很有点神话色彩。

日月山又是我国地理上一条十分重要的分界线,它把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严格地区分开来,在地形上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站在日月山,环视东西两侧,东侧阡陌纵横,一派塞上江南风光;西侧草原辽阔,牛羊成群,十足的塞外景象。一山之两侧,形成如此之大的反差,这在世界地理上,是十分罕见的。

日月山能够名扬天下,除了上述地理原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历史原因。

公元七世纪,吐蕃雅隆部落首领松赞干布兼并了其他部落后,建立了吐蕃王朝。松赞干布为了繁荣吐蕃的经济和文化,经常派人与长安唐王朝联系,并提出联姻的请求,唐太宗李世民为了与吐蕃永结友好,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派夏王李道宗和许多工匠乐师,带了绸缎、粮种和手工艺品,随文成公主一同进藏。文成公主一行来到日月山登高远望,看到山的西部群山起伏,草原茫茫,离愁别绪涌上心头。她拿出日月宝镜一照,眼前现出了皇宫中的舞榭歌台和“八水绕长安”的美丽景色,公主泪如泉涌,柔肠欲断。突然间,她想起了自己肩负的重任和唐太宗临行前的嘱咐,毅然将日月宝镜扔下了赤岭东坡,踏向了吐蕃的土地。从此,人们为了纪念文成公主进藏,赞扬她的大义之举,将赤岭称之为“日月山”。

文成公主进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她的名字如同日月山一样名垂千古,永载史册,成为藏汉人民兄弟情谊的象征。

今天的日月山古风新貌,具有浓厚藏族建筑风格的日亭和月亭矗立在山口两侧,彩绘飞檐,金碧辉煌,笑迎八方游客。文成公主如果泉下有知,一定会倍感欣慰!


青海湖


翻过日月山,沿着109国道一直西行,到达青海湖时已是中午。汽车在飞驰,青海湖在逼近,远处的湖面越来越清晰,游船由一个移动的黑点逐渐变大,湖水由白色逐渐变青变绿。远处,湖天相接,一片湛蓝,让人分不清到底是湖水还是蓝天。随着视点的变化,湖变真切了,也更加神秘了。

大概是靠近青海湖的缘故,这里的天空显得格外的高、格外的蓝。气候也格外凉爽宜人。就在我们为这片净土感慨的时候,远处的天边呈现出一片白茫茫的云雾来,无边无际,似神话中的仙境一般。其实,这不是云,也不是雾,更不是什么仙境,这便是真实的青海湖的远景。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湖泊,它的面积有4600平方公里。我们游览的二郎剑,只是青海湖上最近的一个景点,湖中心的海心山、三块石离我们还很远。

说青海湖雄伟壮阔,恬静秀丽,实在是名副其实,因为她是天下最具特色的避暑旅游胜地。

青海湖是一个美丽的湖,也是一个神奇的湖。她的辽阔,她五颜六色的湖水,她遮天蔽日的飞鸟景象,本身就够奇特的了,再加上一个个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又给它蒙上了一层浓浓的面纱。

据导游讲,关于青海湖的形成,汉、藏、蒙古各族各有不同的说法。

汉族的传说——

青海湖原本是一眼神泉,二郎神杨戬奉旨讨伐孙悟空时,怎么也敌不过他那根如意金箍棒,只好逃到昆仑山下的神泉边。他取来神水,架了一口罗锅,用三块白石头顶着烧火做饭,却忘记了取水后盖好神泉的盖子,刚把盐撒到锅里,泉水便溢成一片汪洋,情急之中,他顺手抓起了一座山压在神泉上,这就形成了今天的青海湖和湖中的海心山,支锅的那三块石头,就是现在湖中的三个小岛,因撒进锅里的盐和水混在一起,所以,湖水是咸的。

青海湖又称西海。据传很早以前,东海老龙王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是北海王,二儿子是东海王,三儿子是南海王,唯独小儿子无海而去。老龙王想凭借自己的力量造一片大海,于是来到青海草原,看到这里风光迷人,广阔无边,于是就汇集了108条河,造就了偌大一个西海,让他的小儿子当了西海王,这西海就是今天的青海湖。

藏族的传说——

在很早以前,千里草原上只有一眼清泉,一块石板盖在其上,泉水常流不溢。周围居住的牧民们饮水后都要把石板盖好,否则将会有大祸降临。一年,吐蕃王朝宰相隆布嘎尔父子逃亡来到这里,儿子在这里饮水忘记了盖石板,泉水便汹涌奔泻而出,且越来越大,千里草原于是变成了汪洋大海,成千上万的牧民被海水淹没。此事震撼了天神,遂将印度赤德山冈的峰头搬来压住了泉眼,青海湖、海心山便这样形成了。

蒙古族的传说——

古时,青海湖美丽而宽广,可一些部落头人肆意欺压百姓,有个叫库库淖尔的民族英雄,解仇释怨,除暴安良,才使各民族人民团结和睦,亲如一家。他死后,被天帝封为团结之神。蒙古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英雄,遂把青海湖称为库库淖尔。

有关青海湖的神话传说还有许多,可最让人着迷的还是有关海怪的传说。海怪的传说并不是谣言,清乾隆初年编修的《西宁府新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青海住牧蒙古,见海中有物,牛身豹首,白质黑纹,毛杂赤绿,跃浪腾波,进如惊鹘,近岸见人,即潜入水中,不知其为何兽也。”

海怪的故事在环湖士著牧民中流传了几百年,至今都盛传不衰。

真正的青海湖,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一个未知的领域。不过,有这也就够了,青海湖宽阔的胸怀,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她无与伦比的美,我们已经领略过了。此生中,最值得我骄傲和夸耀的一件事,便是我去过青海湖。


——选自西部散文网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