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942754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泥屋情思/高荣华

点击率:1601
发布时间:2022.02.10

我的童年,是在70年代度过的,五十多年前的家,是记忆里是唯一的一幅画。

曾经的家,在岁月的打磨中,披上了古老的沧桑,一年又一年,逐渐老去,那熟悉的石板,那泛着泥土气息的屋顶,渐渐消失在风里雨里,只留下乱石和砖块砌成几堵墙,以及木梁支撑的轮廓,在诉说着昔日的故事。

每当回到老家,就要去老屋看看。看着眼前的房屋,似乎是五百年古镇的一片鳞,是祖辈留给后代安身立命的黄金屋,在我的眼中永远承载着祖辈的梦想以及生活的酸甜苦辣,如果单独看在时光中苍老的小屋,你以为会是五千年石峁人居住过的遗址,但不能否认的是,透过这一石一砖一檩一椽,其中蕴含的一种无以言状的气息风骨,默默地会在我的血液中流淌。每当走近小屋,心在莫名地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似痛非痛,似喜非喜,总之,是流淌在骨子里的一种无形的传承,说不清道不明……

凋零在时光中的院落,虽不见昔日的模样,有的已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但一砖一瓦一草还是明月般透亮,沐浴在记忆的脉搏中跳动。

小屋三间两大一小,大与小之间相隔,中有一小窗户,整体土石结构起节房,木头大梁,屋顶外使用柴草和红泥抹出来的,屋顶内是用木框装饰,一大格一大格,然后用旧报纸糊好,算是天花板。好在门窗都是木头精致而作,窗户比较大,窗子上有一大约80厘米的格子,里边用钉子别着一块玻璃,其他小格都是用糊窗纸糊着。记忆中,我家的这房子屋顶无片瓦,人们习惯称这种房子为“泥抹房”。就是这座处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房子,伴我度过不一样的童年。

作为庄户人家,小院应有尽有。院子里有两口山药窖,一口是就地形挖成的土山药窖,深两米多,高半人,另一口是用石头垒起而成,里面四四方方,倒也宽敞,冬天是储存白菜的最好场所。那时候家中最富有的也就算白菜了。秋末冬初,自留地的白菜收获后,除了家中腌一瓮长白菜一瓮碎白菜而外,把好点的长白菜连根拔起去掉头部少部分叶子,然后用沙竹两道腰捆住,在山药窖保存起来,待吃的时候,将根部和白菜身5、6厘米切下再保存,待来年春天春暖花开将菜养子栽上,收获菜籽。高家堡的白菜除自身的优质而外,再加上在窖里的妥善储存,吃起来更加的鲜嫩爽口。

山药窖的口子是用一块大石板盖着,每到冬天窖口给再盖一层糜草保暖,由于天气寒冷,每当打开窖口,四周都结满白花花的雪花,晶莹剔透,窖口仿佛白玉砌成的一般,别小看这霜雪和糜草,那时候大人小孩都容易冻了手脚,用这糜草和霜雪熬一锅水洗手和脚,对于解决冻手冻脚算是最好的土方。现如今,那口土山药窖早已被泥土填满,完成了它的特殊使命,但是,它的温暖依旧。

院子里也有猪圈,记忆中也有两回杀猪的印象,但那是时候的猪喂得也不怎么大,想想人吃的都困难,何况猪呢?挽猪菜自然也是小时候放学的一件乐事,马茨、灰调这是最熟悉的两样宝,猪菜没少挽,可是肉没能吃多少。最难忘的就是猪灌肠,红红的,里面灌的高粱面,想想那时候吃得那么香。

靠近厕所的地方有一个由石头和半砖砌成的算是小储物间吧,大约一米多不到两米深,高一米多点。虽然这是个不起眼的地方,但绝对称得上一个“后勤保障基地”。

那时候的生火做饭对于贫穷人家来说,烧炭也是一种奢侈,记得是生产队轮着让起鸡叫睡半夜去拉炭,一年之中炭烧得也是有数的,和烧黑金子差不多。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烧兰炭成为我家的主要特色。所谓兰炭,就是炭经过做饭燃烧后产生的炉灰,里边有未完全燃烧成灰的小块,当把炉灰从炉坑里挖出来后,用花筛筛过,这样将纯炉灰和兰炭一分为二,兰炭用来二次生火做饭,纯炉灰倒入猪圈沤粪。

我家一年四季烧的兰炭最多,所以这个小储物间就是储存兰炭的最好场所。既然烧炭都困难,那么兰炭又从何而来?说起这兰炭的来源,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慈祥的奶奶。兰炭除了自家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是奶奶“捡兰炭”捡来的。说是捡兰炭,其实是筛炉灰。那时候有大户人家不烧兰炭,奶奶就去给人家挖炉坑,然后将炉灰一筛一筛筛出来,一筐一筐运回家,最多的地方是去当时的中学灶房倒出来炉灰的地方,还有就是公社大院的厨房背后,主要是因为那儿的量大。

一年四季,冬无长夏,这个储物间总是不间断地堆着兰炭,让人永远不会忘记的是筛炉灰。一大堆炉灰里兰炭是有限的,夏天炎热,将炉灰铲进花筛,还要适量,多了不好筛,少了费工,好多时候奶奶都是跪着筛,那时候也不戴个口罩什么之类的,炉灰飞扬,到头来整个人就是一个“灰人”,所吃的这份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冬天的滋味那就更苦不堪言。对于我,也品尝过这筛炉灰的滋味,但那大多是腊月大扫除时,家里挖出来的炉灰,帮着家里干过些。家里基本烧的是以兰炭为主,冬天家里的火炉上压上一坑兰炭,着起来的时候红红的,跳动着蓝色的火苗,有时候顺便在炉坑里烧几颗山药,既不会烧焦,又烤得特别金黄,那烤出来的山药简直是极品。夏天做饭一般在院子里的“春灶”上,当把灶火用少许炭烧着后,再倒一簸箕兰炭,风哈呼啦呼啦一扇,少许时刻,锅里的水就叫得欢起来了,更重要的是兰炭还很耐烧,少烟发热量也高。不起眼的兰炭燃活了童年的温暖,也许就是这烟火味,熏出了一代人骨子里的温暖的气质。

岁月悠悠,斗转星移,回首往事,不堪回首。生活经历了艰苦,也有着一代人奋斗的幸福,今日的生活,是几十年前不敢梦想的。试想,对于现在的孩子,听这些事好像是天方夜谭的故事,那么,再过若干年后,他们今天的故事,又是否是下一代人的天方夜谭的故事呢?一代人不缺乏一代人的奋斗,传承着我们的优良传统,生在这样的一个国家,是我们每个人的最大的幸福。

——选自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