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去年春风刚起,生机初露之时,妈妈却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安详地离开了我,带着她自学成才典范式的几门好手艺,轻盈地走了,匆匆地成了一片春天的落叶。
最初认识妈妈的手艺,是在有了记忆的童年。
那时候农村妇女都喜欢系一种盖面绣花的蓝布或灰布围腰,这种围腰既是一种服装的装饰,系在腰间也能起到保温保暖的辅助作用,围腰上有个袋子,还能装一些小物件及零碎用品。当时昆明行政辖区的官渡、西山、呈贡、晋宁的农村中老年妇女都差不多一样的打扮,无论穿什么衣服裤子,都要在腰间系一件围腰。由于当时物资匮乏,买布不仅仅是要钱,还要布票。所以,家庭条件差的,至少也要有一块围腰,而家庭条件稍好的,会同时拥有几块花纹盖面不同的围腰。因此,邻里街坊的张大妈李大婶的,就时常送围腰的盖面来请妈妈帮忙画上类似于花开富贵、金鱼戏水、喜鹊报春等等的吉祥图案,然后拿回家用彩线绣出来。谁家的女儿或儿媳的手巧不巧,就看大妈大婶的围腰就行了。
妈妈白天要参加生产队里的集体劳动,下田干农活,晚上抽时间来画。有时候村里停电,她就点个煤油灯画。她做事很是认真,在吃饭用的方桌上画,要先检查桌子四只脚必须平稳,然后铺上一层旧报纸,再在报纸上铺上布。布要铺平整,布的四个角要用稍重点的物品压上,然后先用片状的滑石粉来画,以便进行修改,画出图案后,叫这些大妈大婶来看,没有修改意见了,就用毛笔蘸上调清的墨汁,流水行云、挥洒自如的笔尖,工整地、一笔一画地画出来。当时村中的很多中老年妇女系的围腰都是妈妈的杰作。再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也逐渐融入了城市的生活,围腰这种物件逐渐淡出了家庭生活,就只有老奶奶们,还来找妈妈画围腰的盖布了。
除了画“围腰”盖面外,也有大姑娘小媳妇的送来鞋面、枕套什么的,请妈妈帮忙画上鸳鸯等图案,妈妈都是得心应手的。以至于妈妈八十多岁的时候,很多老人已经被城市同化了,她仍然保留着穿绣花鞋子系绣花围腰的习惯,这也是妈妈对自身的社会价值的肯定,对昆明坝子里刺绣文化的传承。
妈妈还有一门手艺,就是裁剪。尤其是老人穿的对襟衣服、棉捆衫。一把家庭用的剪刀,一根线,妈妈就能裁剪出适身合体的衣服。那根线,其实就是妈妈的“量天尺”。直到去年,妈妈已经87岁了,还有同村老人托了亲戚带来衣料,让妈妈帮忙裁剪一件对襟衣服。我怕妈妈老眼昏花无法完成,想婉拒。但妈妈坚决不肯,说都是老邻居了,不要辜负了人家的一片期望。更何况现在人家也找不到什么地方还能裁剪这样的衣服了,最后妈妈还是完成了这个心愿,这件衣服也成了妈妈剪过的最后一件衣服。
童年的我,对妈妈的手艺中最喜欢的一门,是妈妈做的甜白酒,昆明老人叫蒸白酒。
每年春节前,也是农闲时间,妈妈就要在家里蒸甜白酒了。从买酒曲、淘米、蒸米、凉生饭,撒酒曲,每一个步骤,妈妈都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完成。我一直是那个打下手的人,有两个步骤我一干就干了近二十年,一是在家里的糠堆或谷子堆里刨好坑,好把酒盆埋进去。二是在捂酒盆之前,妈妈都要让我端着酒盆,她拿九张“黄钱”围着酒盆熏一下,让酒仙老爷对我家的甜酒“恩宠有加”。这些过程完后,就等着大年初二端甜白酒出来吃了,一勺入口,一直甜到心里。几十年都这样,妈妈从来没有失过手。对甜白酒的记忆,也是我对妈妈的记忆。
我对妈妈的手艺和精神是崇敬有加的,生于九一八事变后一个月的她,在家中六姐妹中排行老二,童年读过几年书,但没有专门学过裁剪绘画。她是在几十年日常的生活中自己慢慢摸索,最后成了手艺人的。用现代语言来形容,妈妈是属于那种自学成才、顽强拼搏、造福桑梓的人。妈妈的手艺,也给我带来了快乐的童年。在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是非常纯洁的乡亲友情,她帮人裁剪绘画,也不收什么费用,那是候大家都没钱,但有情。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几十年了,还有人常常想起她的原因吧!但来来往往的大妈大婶,出于礼节或感谢,有的偶尔也会给我带上包炒豆、玉米花什么的,我又拿出去分点给发小们吃吃,这些超级零食当时是能充分改变我的“朋友圈”的。
由于妈妈钟爱自己的手艺,在她“走”时,还存了几块新的围腰和几双从未穿过的绣花鞋。邻里长辈的婶婶嬢嬢们对妈妈的手艺也是充分肯定,提出了需求,遵从妈妈的愿望,就把这些围腰和鞋子分给了她们。妈妈的这些手艺,最终也演化成了一种精神传承,也叫家风吧!她凭借着奋发向上的精神,和爸爸一块勤勤恳恳地建设我们的家庭,把我们三兄妹抚养成家立业的同时,她还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为乡邻自始至终地做一点事。
春天里,妈妈走了,带着她的手艺、带着很多人对她的感恩、带着子女们对她的无尽思念,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走了。但妈妈的精神,和那飞针走线绣出的龙飞凤舞、那甜甜的酒味,却如大海航灯、如蓝天白云,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
——选自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