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一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七月末梢,五十八岁的李白从江陵来到岳阳。这时,他是一名刚刚遇赦的囚徒。
李白祖籍甘肃,出生在碎叶,即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八岁的那一年,他们全家迁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父亲是一位商人,爱好文学,曾亲自教李白诵读辞赋。据李白本人说,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但他性格豪放不羁,爱好击剑,喜欢游历。二十五岁的时候,他抱着“四方之志”,出蜀远游,从此浪迹天涯,再也没有回过老家。
李白本来就是一介书生,他却渴望自己成为一位政治家,像春秋时的管仲、晏婴那样,辅佐帝王,“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为国家建功立业。他以张良、诸葛亮自比。可是,他又不愿意按照当时的游戏规则行事,即通过考试获得职位,而是一门心思去“跑官”。广为人知的是,他曾去荆州官员韩朝宗那里推荐自己。他说,十五岁时爱好剑术,谒见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文章已有成就,拜见了很多朝廷卿相。虽然个子不满七尺,但“心雄万夫”!又说,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若蒙您垂青,愿意看看这些习作,请给以纸墨,还有抄写的人手。然后我回去打扫书房,缮写呈上。希望您顾念身居下位的人,大开奖掖之门……我们不知道这篇“自荐书”最终有怎样的结果;但通过这件事,却发现李白对政治的了解,可能只有幼儿园水平。因为他根本就不懂得:任何一个朝代,官场都会有其特定的运作方式。官场原本代表着一种体制,选人首先考虑的是体制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那些比较严谨,比较内敛,比较循规蹈矩的人,往往会受到重用;而那些卓尔不群、肆意汪洋的人,通常很难纳入视线。又因为官场是一个团队,各个职位授权不同,于是就形成了等级,不得随意僭越。像李白这种恃才傲物,情绪来了就忘乎所以的人,上司见了就皱眉头,怎么会得到重任呢?
当然,李白很有文才,诗写得好。他的诗作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有着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但由于他的作品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对当时的黑暗腐朽政治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便不见容于主流意识形态。有学者考证: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编印的《国秀集》,收入当代诗人最佳作品220首,四十三岁的李白竟无一首诗入选;后来他虽然也曾有作品被收入几种诗选,但都不是十分重要的选本。他去世后,到了唐宪宗时代,皇上下令编选当代名家诗选《御览诗》,李白也无一首入选。他的诗作主要是在同好之间流传。过了九百多年之后,清人编选《唐诗别裁集》和《唐诗三百首》时,李白作品的灿烂光芒,才被人发现。“酒仙”“诗仙”的雅号,大概也是那时的“粉丝”们加封的。
李白常年在各地游历,一有机会,就给一些官员“投刺”——即送去名帖,推介自己。在这样漫长的等待中,终于出现了一线曙光。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一位名叫吴筠的道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恰巧李白在游历中结织了这位道士。吴道士便向唐玄宗荐举李白。李白果然被唐玄宗李隆基召赴长安。消息传来,李白欣喜若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高歌赴长安。
李白嗜酒,然而,到了京城长安,朝廷又是国家最高权力中心和政治中心,多么庄严神圣的地方,他竟没有约束一下自己的嗜好。唐玄宗任命他为“供奉翰林”,虽然这也是一个闲职,除了几次陪皇帝游宴外,并无具体工作任务。但他仍然是想喝酒就喝酒,想风流就风流。有一次唐玄宗召见,他却喝得酩酊大醉。可能因穿的鞋子不舒服,他竟当着唐玄宗的面,伸起脚,要大太监高力士给他脱靴(郭沫若《李白年表》)!高力士可是个红极一时的人物哪,又心地狭窄,睚眦必报,怎么会有好果子给他吃?在长安待了约两年时间,李白觉得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施展,与其他权臣的关系又格格不入,便请求离开朝廷。唐玄宗以他“非廊庙器”,不是当官的料,顺水推舟批准了他的请求。
此后十多年,李白继续“浪迹天下”。这时,由于政治日渐腐败,社会矛盾加剧,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在危急中即位当了皇帝,命令他的兄弟永王李磷东下讨贼。正在庐山一带隐居的李白,以为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机会已经到来,毅然参加了永王李磷的部队。谁知李磷心怀叵测,在悄悄地酝酿着一场宫廷内部争斗,毫无政治经验的李白,一脚踏进了烂泥坑!永王李磷事败被诛杀,李白被关进了浔阳的监狱。要不是一些友人从中斡旋,他命都保不住。后来以“狂妄之罪”,长流夜郎。年近花甲的李白,将在贵州桐梓那个隔山阻水的贫瘠山地,度过他的余生。
书生为政治所累,李白不是头一个,当然更不是最后一位!
二
在去往夜郎的途中,别提李白的心情是多么沮丧了!他不断地给亲人友人写诗写信,诉说他心中的痛苦。“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很短的时间,头发就愁白了。船到四川巫山白帝城的时候,因为关内遭大旱,忽闻皇上颁布大赦令。李白喜出望外,旋即放船东返:“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在江陵稍作停留,他便来到了岳阳。
李白乘坐的帆船是傍晚时分在岳阳码头靠岸的。七月将尽,洞庭湖阔大而壮美。晚霞烧红了西天,又把一碧万顷的湖水染得浮光耀金。这时十余位乘客弃船登陆,李白就在其中。
岳阳又叫巴陵,夏商为荆州之域,三苗之地。西汉时才设县制,称为下隽,隶属于长沙郡。直到三国鲁肃在此屯兵,这个地方才显得重要起来。李白来的时候,虽已设州府,城镇仅有其雏形,居民数百人。因为城很小,来了个陌生人就特别显眼。也许李白刚刚下船,人们就知道了他的尴尬身份。但此地民风淳朴,百姓热情豪爽,极富同情心。况且,来这里的贬官和“罪臣”数不胜数。远的说屈原,因得罪了朝廷腐朽权贵,流放三苗。近的有张说、赵冬曦,都曾贬谪岳阳,百姓都以礼相待。眼下就有一位贾至,原为中书舍人,为皇帝起草文告诏书的大秘书,不小心踩了宫廷里一个“地雷”,也被贬为岳州司马。
贾至和李白是老朋友,在城中又邂逅了一位夏十二,他乡遇故知,李白是多么地喜悦!囚犯的帽子摘掉了,他是个自由人,岳州的风景又是这般美好,他需要放松情绪,释放压抑。贾至公务繁忙,他就拉着夏十二,先去参观市容。府衙南边有一座城楼,他们拾级而上。
站在城楼举目四望,只见万里长江滚滚西来,湘资沅澧四水滔滔北上,八百里洞庭在此汇流,一条银色的巨龙蜿蜒东去。大约亿万年以来,洞庭湖就是这样大吞大吐,不辞辛劳,不舍昼夜。雍容大度,汪洋无际!李白在城楼上流连,震撼,激动,激荡着一种生命精神、一种宠辱皆忘的人生境界。白天没看够,晚上又登楼。月色下的洞庭湖,竟如靓女换了妆,精灵可人。此情此景,不可能没有酒。在举杯畅饮之中,一首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的杰作脱颖而出: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他把这首诗题为《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当时的岳州人,包括李白本人,都不会意识到这首诗对岳阳的意义!这是第一次将“谯楼”“南楼”称为“岳阳楼”,也是第一次把在岳阳楼上观赏大江:大湖景色写得如此渺远开阔、如此浑然天成。由于有了这个第一,成就了岳阳楼的知名度,才相继有杜甫、张继、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贺、李商隐……这一连串在中国文学史上耀眼的名字,将他们引向岳阳,引上岳阳楼。于是就有众多关于洞庭湖、关于岳阳楼的名篇佳构问世。有了这样的铺垫和舆论准备,才会有后来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雄文诞生。
三
当时的中国,以中原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最为发达,南方还十分落后。加上气候炎热,常有疾病流行。南方因此被视为蛮荒之地,瘴疠之区。朝廷惩罚“有罪”的官员,通常的做法就是将他们贬谪南方。其实这种惩罚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折磨与羞辱;在物质上,未见得就怎样的过不下去。南方风景优美,土地肥沃。就说这岳州,大江西来,洞庭汇流。满湖的肥鱼壮虾,湖洲上的鲜莲嫩藕,也都在这里登陆。湖田里收获的稻米,酿得出又酽又醇的好酒。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岳州,一张小小的餐桌上,汇集了半个中国云水之灵秀。岳州人又是这样的好客,好酒好菜加上至交好友,李白果然是乐不思蜀!不过,李白其所以在这里长时间逗留,并不完全是因为岳州人好水好情意好,而是他心中有一个解不开的情结,那就是他的政治热情仍然执著。虽然不久前他还是个囚徒,可历朝历代遭贬谪又重新启用的先例还少吗?李白觉得,以他的文才,朝廷不可能不重用他。
他在等待。等待朝廷启用的诏书。
他说:“君登风池去,勿弃贾生才。”(《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这是他流放夜郎获赦之后的作品。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这样:我跟西汉政治家贾谊一样,是个有大才的人,朝廷的重要职位可不要丢了我啊。
他又说:“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欲论文章。”(《寄工明府》)
汉武帝读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就把作者召进京城里了。
朝廷一定会慧眼识奇才;他踌躇满志。等!
因此他现在不能去云游四海。假如行踪不定,恰恰朝廷又决定启用,将到哪里去找他呢?当时的交通主要是靠水路,岳阳南极潇湘,北通巫峡,东去江汉,通江达海。他便打算在这里住下来,一有好消息,就立刻启程。
这样,从当年七月到第二年四月,除了中途去零陵寻访书法家怀素,切磋书艺外,李白竟在岳阳逗留了大半年,留下了十五首诗。
他赞美洞庭湖的秋景:“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秋登巴陵望洞庭》)。
他描写雨后的邕湖:“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邕湖》)
他为君山录影:“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陪族叔李哗及中书贾至游洞庭》)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在零陵会见了怀素之后,又触发了他书法的兴趣,于是留下了珍贵的墨宝:水天一色,风月无边。他的书法跟他的诗一样,豪放而超迈。这副对联做成雕屏,至今还悬挂在岳阳楼的廊柱上,为这座千年古楼增添了无限光彩。
李白在岳阳耽搁得太久了,他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只好离开岳阳去江夏。朝廷仍无启用他的消息,但他豪情不减当年。此时安史之乱的余孽尚在,他渴望为国家立功。他赋诗表明自己的凌云壮志: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吴云寒,燕鸿苦,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临江王节士歌》
四
离开岳阳的时候,他的满腔热情仍未得到回应,其失望和失落的情绪可想而知。两年后,李白在安徽当涂的亲戚家中去世,他的政治抱负最终未能实现!然而,当春风秋雨浸润千余年之后,我们追怀历史,抚摸现实,忽然产生了一种悖论:李白与官场擦肩而过,对于李白本人,甚至对于中国的文学,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假如李白当初果真谋得一官半职,或者高官厚禄,整天价陷入等因奉此的官样文章之中,或者忙于迎来送往,耽于应酬,甚至恋于声色犬马,十处打锣九处在!这样,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在攘攘如过江之鲫的官员队伍里,就将多了一名过眼烟云的官僚;中国就会少了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部中国文学史,也将天缺一角!
而对于岳阳,李白豪放的性格,执著的政治热情,对朝廷的一厢情愿,却给岳阳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将他羁留在这里!无论是作家还是诗人,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是出不来什么好作品的。李白在这里逗留的时间越长,对岳阳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的了解也就更为深刻。他的千古杰作就这样产生了。假如当初的李白是那种日理万机的高官,抑或是高高在上的贵人,他怎么可能在岳阳呆这么久呢?对岳阳的山山水水,又怎么可能有那样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呢?我们只能说,这是上苍特意的安排,让他为洞庭湖和岳阳楼,留下十五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已经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时间的淘洗而愈见其光华。李白的名字因此永远和洞庭湖、和岳阳楼的光辉壮丽联系在一起。
当初,李白赊借去的是洞庭湖上一掬月亮的清辉,还来的,却是一戽金光灿烂的瑰宝。投桃报李,诗人诚信可嘉!
选自《海燕》2011年6期
原刊责编 曲圣文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