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940519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漠风吻过潇湘雁/顾锁英

点击率:2165
发布时间:2021.03.17

没到过“西部之西”的人,怎能体会到她的雄浑与苍茫;没到过“西部之西”的人,怎能体会到她的博大与辉煌;没到过“西部之西”的人,又怎能体会到她的悲壮与神奇……

著名作家、记者、高级编辑、湖南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客座教授、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客座教授甘建华老师不但到过“西部之西”,还在那里生活、学习、工作十多年。“西部之西”这个名词,这个地域上的概念,最早就是甘建华老师所提出的。曾有著名作家、教授、文学评论家称:“西部之西”是甘建华先生提出的一个地域上的概念,也是他所举起的一面文学旗帜,这面旗帜曾在青藏高原产生过巨大的轰动效……甘建华先生的《西部之西》一书也是文学评论界全面研究西部文学不可或缺的文本。”

我常想,莫非甘建华老师在1992年离别广袤而苍凉的“西部之西”时,就与那儿的漠风、太阳、石头作了长情的告白,将他的情、他的爱、乃至他的心留在了浩瀚戈壁……

与甘建华老师相识是一次偶然的机缘。虽说相识,我和甘建华老师竟还缘悭一面。以前在西部大漠工作时就久仰他的尊姓大名。在报刊杂志上经常读到他的文字和相关媒体对他的专题报道。大约两三年前的一个上午,我正好拍摄返回途中,接到一个来自千里之外湖南衡阳的电话,当对方介绍说是甘建华时,我惊喜、我兴奋,一时刻全都涌上心头,仿佛一位迷失多年的孩童找到了“家”,竟有无数的话儿欲待诉说。甘建华老师,可是我多年来崇拜的偶像!也许是我离开大漠太久,也许繁忙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压抑得太久,从未有过空暇与任何人谈起过我深深眷恋的柴达木第二故土,甘建华老师的出现,让我有种“相识恨晚”之感。因为他也是来自大漠,我们有共同的话题,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茫崖”!他正在潜心编撰一部有关柴达木、茫崖的文史书籍,拟打听核实个别资料。从此,我与心中敬仰的甘建华老师便有了联系,虽然我们各自都在忙碌。有时他发来他写的有关高原的佳作让我欣赏学习,有时他传来一些相关大漠茫崖方面的信息,虽寥寥几语,足够温暖我心。尤其当茫崖在2018年设立县级市的那段时期,我们虽然都离开了青海、离开了柴达木深处的茫崖,但我们都情系高原、情系柴达木、情系茫崖。那段日子我们时时关注着茫崖设市的喜讯,如孩童盼望新年,悬悬而望、“奔走相告”,频频传递着茫崖的佳音……

甘建华老师是位教授、是位学者,他也是一位治学十分严谨的老师。他除了自己编撰著作、发表文字认真校对、审核以外,还经常对我文后的个人简介及诗歌创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环节给予耐心的指点赐教。在没有取得联系之前,甘建华老师的文史巨著《盆地风雅》收录了我的一段词条,这对我是一种极大的鼓励。此书中收录了曾在青海柴达木生活工作或者到过柴达木稍有成绩的前辈、名家的故事和介绍。有全国著名的、知名的杰出人物。有我熟悉的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原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石英老师,我们2018年在北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大赛颁奖大会”上相识并留影;有著名的军旅作家王宗仁老师,2019年、2020年年底我在北京参加中国散文年会暨颁奖大会上相遇并聆听了他“新时代我们向柳青学习什么”的名家专题讲堂课等;有陕西省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肖云儒,多年前他去大西北考察采风,我们在茫崖有一面之交。当时陕西有个艺术报,肖主席还选了我几幅有关拍摄大漠的摄影作品带回拟刊发陕西艺术报的,后来由于我工作的变动,也就中断了联系。还有许多著名作家也都在此书中,使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向前辈和大师们学习。有学者评价甘建华老师的《盆地风雅》一书“文笔清新,情绪饱满,叙述生动,见识通达,回眸往事时声情并茂,爬梳历史后事实丰盈,有一种独特迥异的文字魅力”……此生能得到高原雄鹰、湘湖才子甘建华老师的指点与赐教,是我人生乃一大幸事。我们有共同的情结:痴爱大漠,怀恋高原!

1982年初,甘建华老师追随父亲的足迹,来到青海柴达木生活、学习、工作。他的父亲甘琳是一位复转军人,是一九五六年就投入到开发建设大西北的一位英雄的石油地质勘探队员。1992年甘建华老师才调回故乡湖南在《衡阳日报》任首席记者等。

拜读了甘建华老师的散文《尕斯湖浪摇荡的大荒》。此文气势磅礴、震慑心魄。优美沧桑的图文,穿越历史时空的精彩描述,如海浪般拍打着我的心扉,将我带回了那个遥远的地方——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尕斯湖畔。

二十年前,我也曾在原国家建材局青海茫棉中学任教。

尕斯湖就在世界闻名的青海柴达木盆地最深处的茫崖。茫崖,南邻巍巍昆仑,北靠绵绵阿尔金山,位于依吞布拉格脚下是一片坦坦荡荡的千里荒漠。被称为“天空之镜”、“额头”上璞玉的尕斯库勒湖就静静地流淌在茫崖这块大地的怀抱,给在蛮荒大漠中生存、开采、挖掘、创造奇迹的茫崖人带来无尽的生活乐趣和莫大的精神安慰,也成了茫崖“除了石头、太阳和风”以外一道最绮丽的风景。

我们单位新建的福利生活区就是紧依阿拉尔草原,夏季碧草扬波,牛羊隐见,一派诗情画意。阿拉尔草原就依偎着尕斯库勒湖,那儿牧草茂密,芦苇丛生。阿拉尔河驮着蓝天白云和雪山的倒影,纡徐舒展地穿过阿拉尔草原,注入尕斯库勒湖中。草原虽不算大,但也颇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尕斯湖畔拥有青海石油开采大军和原国家建材局青海茫崖石棉矿矿山开发两支猛士大军!

尕斯湖记录下了茫崖人的酸甜苦辣和艰辛奋斗的历程。

在青海生活学习工作的十一年中,甘建华老师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没有忘记他的父辈们当时是在怎样的亘古荒漠中生存创造并坚持下来的。没有忘记1954年,柴达木石油地质大队从甘肃敦煌出发,七八天后抵达盆地西部的尕斯库勒湖畔,支起了三角帐篷,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勘探、挖掘采油工作的情景;我们都不会忘记,一九五八年,二十三名石棉开拓者携带两顶帐篷,十七把铁锹,五把洋镐,十七条麻袋和少量生活必须品,从老茫崖乘坐一辆破旧的解放牌汽车,冒着砭人肌肤的寒风,向西北方向行驶。黄沙漫漫,坎坷不平;沟壑横呈,举步惟艰。汽车如同大海中的一片孤舟颠簸,在戈壁滩上艰难爬行。那时一百五十公里的路程,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到达依托布拉格山下,已是红日衔山,血霞涴天的时候。英雄的开拓者不顾冻僵的四肢,爬下汽车,在薄暮之中,迅速搭建帐篷,垒起炉灶,点火做饭。从此,在这太古洪荒般的土地上,才冒出了袅袅炊烟……十七把铁锹的铿锵声,震醒了依吞布拉格的亘古迷梦。创业者们从此便开始了踏冰卧雪、风餐露宿,经历了难以想象、无法述说的艰难创业之路……

甘建华老师没有忘记大西北柴达木深处“西部之西”的每一颗砂砾、每一抹阳光、每一块石头及每一滴石油、每一瓣石棉。这些,给了他无限的想象与创作的源泉。在青海师范大学读书时,甘建华老师虽然所学专业是地理学,但他身上的文学细胞却异常的活跃。一九八三年,19岁的他就主持创办了青藏高原历史上第一个大学生文学社团——湟水河文学社,并创办了同名诗刊,汇入了当时大学生文学创作的汹涌浪潮。临近毕业,他又主编印行了青藏高原第一本大学生文学作品选集《这里也是一片沃土》。他放弃留在省城工作的机会,志愿奔赴柴达木油田,从事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成为一名知名记者、副刊编辑和青年作家。尽管他已经回到了家乡衡阳多年,可他依然梦回青海、情系高原。他从多方面、多角度描写、歌颂青海,挖掘青海柴达木的文字宝藏。他常说,“那儿的风景,是天上的风景。”

甘建华老师是位新闻工作者,是位高级编辑、著名作家。多年来,他在创作上取得辉煌成就,也喜获多项殊荣:曾先后获得“青海省首届青年文学奖”、“第二届中华铁人文学奖”、“衡阳市首届杰出记者”、“湖南省首届十佳青年记者”、“湖南省第三届十佳新闻工作者”、“中国第四届范长江新闻提名奖”、他先后出版的《柴达木文事》《冷湖那个地方》《盆地文坛艺苑逸事》等分别荣获首届昆仑文学艺术奖和第七届冰心散文奖和首届丝路散文奖。他这几本书的写作特色,学术价值和强烈的社会反响,《人民日报》《文艺报》及许多高校学报都已有专家学者作了深入详细的阐述。

写作是一种孤独的生涯。可甘建华老师却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倾心抒写着、挖掘着、歌颂着那个遥远的地方——青海柴达木。

最近,甘建华老师又在策划、组稿,编撰一本《在那遥远的地方》诗歌集。为了歌颂青海柴达木茫崖人,他还以神速的速度又策划设计了多种版本的宣传方案。他组稿、主编的《离开青海情系高原海内外诗坛八大家》《离开青海情系高原第二回海内外女诗人八家》《离开青海情系高原第三回》(青海师范大学校友十人诗选)等都刊发在《中诗网》头条,引起强烈的反响。我的两首小诗《苍茫之崖》和《天边的云》有幸在甘老师的指点赐教下也被入选其中。马不停蹄,甘老师又受邀组稿、主编了2020年第4期《巴音河》诗歌专号等。

由于笔力不及,不敢对甘建华老师的著作加以评析,只是通过此篇浅显的文字,意在表达一份同是茫崖人的敬意和一份对恩师的感激之情。我想,若干年之后,无论是青海、青海人民、还是在青海这片土地上生活工作过的人,亦或是散居在全国各地被甘建华老师编入文史书籍的文人墨客及所有热爱文字的读者朋友都不会忘记这位卓尔不群、学贯中西的奇才、怪才——甘建华。

写罢搁笔,已是夜阑人静,我又展开了甘建华老师赠与我的《盆地风雅》一书。我的思绪已无法守候地随着书中的人物、故事,涤荡起伏……这一刻,我感觉自己完全置身于高原大漠……

漠风吻过潇湘雁,漠风又吻衡阳雁。喝着湘湖水长大,又在高原大漠锤炼多年的“铁血记者”甘建华老师,此刻正挥笔著书,翱翔在文字的海洋……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