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935808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黄土高原的牧歌(杨天林)

点击率:6709
发布时间:2016.02.15

1


  黄土高原不仅仅是一个地域概念,它的辽阔和深厚、它的悠久的历史更使那里成为人人心中存留着的一个充满感性的家园。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生活着成百上千万的各民族兄弟,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有关民族的或个人的话剧。自古以来,那里都是一片令人羡慕不已的文学沃土。

  想起黄土高原,我就想起了那悲壮苍凉的古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那充满深情和凄惶的民歌:“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还有那与蓝天和大地共融为一体的信天游……

  作家刘志成就生活在那里。刘志成1973年生于陕西神木秃尾河上游的一个村庄,多少年来,那里一直是风高日长、干旱少雨,生存环境的艰难使刘志成比很多同龄人对生命、对人生、对生活,乃至对世间万物有了更深刻和透彻的洞悉。

  短短几年间,刘志成就成为国内散文界的一个热点人物。他的散文两次闯入《散文选刊》评选的“中国散文排行榜”二十强,连续在权威的《中华散文》杂志发表十多篇散文,并先后在《西部》、《草原》、《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江南》、《视野》等全国几十家报刊发表上百万字的作品。散文创作获《草原》文学奖,内蒙古政府第八届索龙嘎奖、内蒙古党委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图书奖,被选入人民文学、作家、中国青年、东方、广州等出版社的《中华散文百人百篇》、《当代散文精品2002》、《中国西部散文百家》、《第二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集》等精选版本。

  刘志成的散文之所以在文学界内受到如此重视,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以一种独特的切入角度创作自己的散文。最近,他的系列散文《流失在三轮车上的岁月》被列为内蒙古首批重点补贴扶植作品,充分显示出了刘志成的写作实力和写作风格。

  他的《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裸坦的渴意》、《待葬的姑娘》、《怀念红狐》、《一条歌的河流》等散文,张扬着西部不屈的血性和精神风骨,是描写中国西部自然环境、人生感悟和苦难生活的经典范例,也是宣泄自然意识、触摸生活细节和凝聚生命体验的西部绝唱。它们构成了天高地远的黄土高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奠定了刘志成在当代中国西部青年散文家队列中第一方阵的地位与声誉。



  一直以来,我始终坚信,生活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所成就的那种对苦难的体验和书写,常会使人陷入更深的忧患意识之中,在那种近于灰色的忧患背景衬托下,世界的另一面会更加真切地显示出来。

  我能够理解刘志成散文中那种背景的铺垫和主色调的展示,它甚至演变成了某种风格。从他的系列散文《流失在三轮车上的岁月》里,我看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如何奔波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边缘地带,他对人世间的岁月风霜和人生雨雪会有怎样的感受。在这些散文里,生活的艰辛随处可见。对苦难人生的描述,在城市边缘徘徊着的那个越拉越长的影子,都使我想起了自己的过去,同样苦焦的土地,同样灰暗的阳光弥漫在身边,同样的对于饥饿的深刻体验,对我来说,都是过去岁月的真实记忆。

  在刘志成的散文中,关注最多的是弱势群体,作者通过对他们艰辛甚至凄惨生活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生民的实际状况。在《带着十字架上路》中,作者记录了一场灾难性的车祸,对于那个鲜血淋漓的场景和背景的叙述和追忆,揭示了底层百姓生存的艰难与无助。那是一种什么情景啊,“我突然对熟悉的事物感到了陌生:大雪茫茫,还要覆盖高原多久?北风如刀,雪下潜伏的生机还要历经多久的炼狱?万物抵达春天的理想,是否已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妥协了冬天的萧杀与寒凉?”作者在写作这篇散文时,内心深处一定是十分悲伤和苍凉的。

  刘志成的笔下流露出了民间最本真的一面。而这些东西对于时下生活在城里的很多人来说,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这确确实实就发生在今天叫做黄土高原的那一大片土地上,包括我的家乡。我对它们是熟悉的,这主要缘于共同的地域特征、自然环境、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



  记得苏轼曾说过:“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那么,我要说:“读刘志成某些记录艰难人生和苦难生活的散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仁。”

  《待葬的姑娘》是为一位“待葬”的女孩送别的凄惨挽歌!荒凉山村破旧土窑洞里拴着这个用四千块钱买来的瘫痪瘦弱的哑巴女孩,她将给十六年前就死去的一个男人“弥婚”。还没有死去的她,在最冷酷和残忍的环境中熬煎着自己的生命。无疑,那股乖戾、愚蠢、贪婪、邪恶的强大势力已完全主宰了她柔弱的命运,在她苟且活着的所剩不多的日子里,孤零零的生命只有小老鼠、苍蝇和龌龊浑浊伴陪。作者在描写送饭的二拴厌恶地一脚踩死了小老鼠的情景时,以冷静沉着的笔调书写当时的悲哀:

  “二拴踏下去的那一声脆响,勾去了女孩的目光。此时,我看见女孩的眼睫毛上浮起了丝丝缕缕的忧伤,随即有两点清泪从她的脸颊上滚落。她的喉咙里发出了含糊不清的嗬嗬声,艰难的将手抬起来,一点一点探向了死鼠……一刹那,我恍然悟出女孩在那半年多的岑寂里,是那些小老鼠在陪着她。我蹲了下来,在泪雨掩面中将死鼠从干草中拣了出来,塞在了女孩手里。我知道,我改变不了女孩在弥留日子里破碎的凄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痛和人性的那种丑恶一点一点地蚕食掉她脆弱的梦想。”

  我觉得这篇散文最可贵之处就是它的批判精神,对传统的反叛和挑战的勇气。作者天生善良的心、对弱者的深切同情及对邪恶势力的痛恨都在这里。在《待葬的姑娘》的结尾,“我”一拳捅在二拴脸上的巨大声响就是这种痛恨的最后爆发。



  我知道,刘志成经过自己的奋斗已经成为一个作家,成为一个在中国有重要影响的青年散文家,但他的根在黄土高原,他的根系始终吮吸着大漠深处充满泥沙的水,他的骨子里流淌的依然是农民的血液,他最关注的仍然是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山峁沟壑间的那些最底层的农民,他们的命运和生存环境始终牵动着刘志成的心。这样的作家令人敬佩,这样的作品对我有一种亲和力和磁石般的吸引力。

  在刘志成的散文中,我常常会隐约感到作者在人生的道路上所遭遇到的某种冷酷的现实和苦难,想起作者流失的三轮车上的岁月。我相信,我能容易地走进刘志成的世界,因为刘志成的散文很容易让我想起过去艰难而灰暗的日子。

  我敬佩刘志成,因为他是一个有内心、有内容、有人世间最珍贵的善良、在艰苦的环境中从不言放弃的人,他也因此在这个正在发生变革而有许多残缺的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为我们时代文学方阵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我常常想,现实是任何一个作家都无法逃脱的宿命,你的生命的根系由此决定。毫无疑问,苦难是一个作家内心永远的疼痛,与他的生命体验一脉相承。凡是写苦难的作家,没有一个不是从艰辛的生活底层走过来的,他们备受人世间的冷暖,在那些日子里,他们经历的欢乐和喜庆都非常短暂,也没有在他们的心里留下多少印记。

  正如他在《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一文中所写的“做饭取暖,须到百里外的上游,靠牛车运取。当地有民谣曰‘一冬半春为炭忙,年三十拉炭在半路上’‘水如油,炭似金,要娶婆姨攒三冬’”,在另一篇散文《裸坦的渴意》中,作者写到“玉米尺把来高,卷着的叶子快接近了黄土高原土质的颜色。草都是一色的枯黑。再向南,除了那条裸露着的几十米宽的河床,只在中间走一脉细流的黄河两岸稍微披了点褐色的绿,基本上是一片赤地……”

  书写苦难不等于展示伤口,他要展示给我们的应是一种在苦难中努力奋进的精神。从许多著名作家写苦难人生的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作家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浸透着作家的思想,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使我们深受鼓舞,也使我们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我想,文学的教谕功能就在这里。从这个角度看,刘志成散文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目的。

  记得作家博尔赫斯说过:“我只对平凡的事物感到惊异。”刘志成在自己的散文中所描述的,就是这种平凡的事物,就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对刘志成来说,“陕北生民”不只是一个概念,它更多的是一个有着古老根系的族群。它连接着黄土高原的深厚,寄托着作者内心深处的牵挂,释放着千百年来人世间最普通的情感,也承载着刘志成不变的底层价值观,承载着作者对人类精神、文化以及民族前途未来的深切关注和他个人人生及艺术形式的实践追求。



  读刘志成的散文,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伤痕累累的生命从陕北的黄土高原上走过,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影子,这个影子连接着两个世界。我看到山丹丹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我听到信天游的歌声从远处传来、又从我的眼前飘过,我感觉到蓝花花缠绵的走进又如风一样远去。

  刘志成特别善于运用富有地方生活特色的原生态语言,对具有地域特色的主题进行展示,使得他的文字充满了生命的动感。甚至还会有意识地把诗歌、民谣和谐地融进自己的作品中,给他的散文增加了别样的韵味。

  听说刘志成曾经花了很长时间研究和整理陕北民歌信天游,并且还出版了他搜集整理的信天游。我常给自己身边的朋友们说,刘志成是一个有心的人,是一个有信念的人。他对民俗文化的热爱肯定是源于他对于那片土地的深情。在《一条歌的河流》中,刘志成给我们唱出了一曲又一曲悠扬且极富韵味的信天游。我们沐浴着那条歌的河流,心里却想着遥远的往事。

  “芦花公鸡窗台上卧,不图喝酒图红火;酒曲曲出在心里头,抖搭上几声声解忧愁”、“阳婆婆出来照西墙,爱妹妹的心思一肚肚装;手拿上刀刀磨石上处,你不信我就豁开肚”、“郎在丘上放牛羊,姐在河边洗衣裳,郎望姐,姐望郎,牛羊跑上打麦场,搓板打在脸盘上”、“酒曲曲好比没梁梁的斗,装在咱的心里出在咱的口”……

  这些婉转悠扬又淳朴的民歌像一方方洁白的羊肚手巾和一条条艳丽的红腰带,飘荡在北方瓷蓝色的天空,随着洁白的云彩飘过黄河,飘过黄土高原,在时间和空间不断变换的背景下凝聚成了一个个音符。 

  刘志成的散文使那里的河流、山川和信天游凸现了生命的质感。那在风沙茫茫的高原上舞动着的白羊肚毛巾,那韵味十足的蓝花花,那迎着寒风顽强活着的沙柳,都使我有了一个可以参照的坐标。那是构筑刘志成精神世界的基石,有了它们的铺垫,刘志成的文学大厦才能够宏大起来,才能够经得起时间流失和空间变幻的考验。

  在刘志成的身后,不仅有一个自然地理的家园,它同时也是一个精神和灵魂的家园,使一个人可以在缺乏信仰的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宗教。他的宗教带有殉难的色彩和在游牧中超越自己梦想的特征。在刘志成的散文中,我重温了荒寒的高原、我走进了近在咫尺的边塞、我也听到了深秋的风中飘过的叹息。黄土高原在刘志成充满激情的描写中真实可感。

  刘志成的大部分作品与现代生活无关,他诉说的故事和人物,对于大多数当代城市人来说,遥远而又陌生,同时,他又用同样陌生荒凉的语调去诉说那遥远和陌生。刘志成的散文总能让人从古朴的人生长旅中悟出一种现代渴求的属于精神层面的缺失,总能让人读出一种牵动记忆、追索遗忘的意味,总能让我们回归到一个古老的存在着却往往被忽略的话题,那就是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最终归宿是什么?

  读刘志成的散文,我能感觉到,那字里行间渗出的沧桑与这个三十出头的青年有些不相称。看得出,在写作时,刘志成是很注重情感和心智的投入的,他是我们这个世界里不多的几个为寻找信念而奔波的人,他的散文中有某种值得为之受苦、值得为之付出一切代价的事物存在。因此,他的沉重源自心灵深处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不平衡而来的冲突。

  在他的充满坎坷而又丰富的思想之旅中,“陕北生民”就是在荒寒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无名氏,就是那些即使面对苦难也依然向黄土地深处走去的底层民众。刘志成是踏着祖先的脚印从一个梦想向另一个梦想靠近的。

  刘志成对竞势趋利的社会风习以及城市百态中腐质部分的批判,体现了他对正义、公平和自由原则的追求。当前,社会阶层的分化、贫富差距的悬殊、城乡差别的拉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体制和机制的缺失造成的。改革不是一句口号,而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因此,一个由科学文明、正义公平和高效务实作基础的社会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理想和不懈奋斗的目标。

  在刘志成的心目中,我们的城市应是文化的城市、人性的城市、生态的城市,那里寄寓着的应是崇高的精神、普遍的善意、合理的社会结构和良好的信仰。刘志成真正关注和追求的,是一种社会的理想,尽管那个理想离我们还很遥远。

  刘志成散文的重要性还在于,当今天的作家和学者们远离祖辈赖以生存的厚重大地时,他却以自己一贯的文学实践,显示了一个作家的基本姿态和立场。应该说,在今日的社会,这种姿态和立场显得弥足珍贵,因此也更加重要了。

  多年来,刘志成坚守着自己的文学梦想,我想象中的刘志成更多的或许是在沉寂中迎送着每一天的阳光,甚至他还会面临如何生存的选择。他的散文风格在日起日落、风霜雨雪之间的成熟既是土地与自然的馈赠和孕育,也是流淌在黄土高原的文化遗韵浸润的结果。他在那个纷扰喧哗的生态万象中的诗情守望让我看到了一种沉寂的力量。我相信这种沉寂的力量。


  最后,我想说,文学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精神产品。它是人类精神构建中最有力的支撑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学的形式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需要作家具有一种探索的精神,也需要一种决绝的勇气。

  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也厌倦了那些僵化而苍白的文字。作家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力争给他们的语言以激情和精神,给文章的结构布局以韵味和美感,给每个段落以抒情的力量,给每一篇章以博大的思想和深邃的意境。我认为,作家如果缺少这种探索精神,那他的作品就是病态的、虚弱的和悲哀的,也是根本没有出路的。

  在刘志成的散文中,我看到了这种探索精神,刘志成的散文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原生态的美丽,它带着黄土高原的坦荡和粗狂,也有着大地的背影衬托出来的深远和洁净。在当今这样一个喧嚣又很浮躁的世界,刘志成以自己的顽强和执著,以近乎于宗教的虔诚感情,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在这种精神面前,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的敬意也由此而生。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文学需要一种唯美的思想,我们在欣赏一篇优美的作品时,内心深处最隐秘的角落也在被激活。在这样的情景下,我们的心智不断受到启发。因此,写作和阅读都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也是不断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这个世界的丰富性和可能性的过程。

  今天,刘志成散文的举足轻重不光被文学圈子内的人们所重视并加以推崇,同时也拥有广大的读者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刘志成的这些作品,使越来越多的人更近地观望深厚且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黄土高原。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