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420780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厅堂与旧居/冯三四

点击率:2901
发布时间:2020.05.10

厅堂除了是学习活动娱乐的场所,还是蕴藏快乐时光的地方。

童年时代,我曾经在厅堂里跟小伙伴们捉迷藏,在檀香袅袅中学大人们正襟危坐,祈福许愿。我尤其迷恋厅堂里古老木头的芳香,那是柱子,是木门,是木窗,是栋梁散发出来的睿智气息。它们萦绕在厅堂的角角落落里,悠长而绵延,含蓄而深沉,亲切,温暖。我曾经在厅堂的一处阴暗角落里意外搜出一本发黄的线装书,那是祖先们珍藏的典籍,竖排的繁体字,淡淡的书香味,让我如获至宝,受益终生。厅堂坐落在大车坪,大车坪是我的故乡。它只有三十几户人家、近三百口人的村庄,在当地却颇负盛名。一来是村里既出文人,也出武官,著名抗法民族英雄冯子材年青时曾在这里拜师习武;二来是民风淳朴,村民精诚团结,乐观上进。村民们素来有崇尚积德、孝顺的好传统,在冯家厅堂的入门厅东侧墙上,挂着一幅山东籍著名山水画家张宝珠先生为大车坪题写的村训“厚德载福孝道传家”。外地人来寻访时,必定有人兴致勃勃地首先说起村里的厅堂。

与许多客家人居住的村落一样,大车坪也有一座像“祠堂”一样的厅堂。由于村民大多姓冯,厅堂便取名“冯家厅堂”,上座东侧是冯子材年轻时流浪到大车坪寄居的旧屋、陈列室。他在钦州出生,十五岁左右沿着钦州浦北、碑志景,翻山越岭,一直流浪到博白,从而有缘做了大车坪冯氏先辈冯锦芯的养子。

一次,我到德高望重、已达八十三岁高龄的自治区党委老书记陈辉光家作客,偶然谈到我家乡的人文历史,他很兴奋,说对冯子材这位著名抗法民族英雄应怀一份崇敬,应予以铭记,回想起镇南关大捷的历史,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自豪。我给他赠送了我的诗集《去年的风花雪月》,他主动在另一本屝页上题写“博白的骄子冯三四”嘱我留存,我明白,他给我这么高的赞誉,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他鼓励我多出作品多出精品,还嘱咐若有新作一定赠给他赏读。他的话语重心长,让我受到了莫大鼓舞。后来,陈书记还为我的家乡题写了“大车坪”、“大车坪冯子材旧居”、“民族英雄冯子材”,还为钦州冯子材故居题写“冯子材故居”等。墨浓情深,这是给我和我的家乡,乃至冯氏宗族后人们极大鼓励和关怀。

走进村口没多久,就会看到一条长长的六十九级水泥台阶沿着山势爬升,尽头有几座古色古香的老屋,那里便是厅堂了。它位于村庄中部,由火砖黑瓦的老屋群构成。据村史记载,厅堂已有近一百八十余年历史了,最近的一次修缮也要追溯到七十年前。这从班驳的墙壁,黑亮的瓦片,古朴的门窗可以看得出来。

厅堂是一座由四排房子构成的老建筑,面积不过四百平方米,外表算不上金碧辉煌,规模算不上气势磅礴,却富有底蕴,古色古香。人刚迈进门槛,迎面就扑来一阵古朴气息。笔直的通道连接着四道门,每道门旁都张贴一副对联,而每座屋前均有一块空院地(俗称天井),两旁皆由老房子围起来,屋檐下的通道可达各家各户。这里原本是村里的老屋群,人们清闲时相互窜门,孩子们则在屋檐下追逐打闹。如今人们纷纷搬离老屋,住进村庄下方的楼房,但一些老人仍生活在那里,心中盈满万般不舍。

厅堂虽谈不上豪气壮观,却是一种庄严的存在,一砖一瓦都流溢着神圣的气息。人只要步入厅堂,仿佛面对的是老祖宗,便会轻手轻脚,玩笑心不再有,戏谑心不再有,只有虔诚和谦恭。

故乡的历史不算悠久,掐指细算不过一百八十余载。但当初老祖辈们力排众议,毅然从别的村庄迁往这个边远地方时,定需要极大的勇气。渐渐的,经过先辈们的筚路蓝缕、刀耕火种,村庄由一户人家变成几户,十几户,再壮大到今天的三十几户。子孙后代繁衍生息,走出一个又一个成功子弟,让我深信老祖宗们的血液里一定含有坚忍和奋斗的基因,并得以一代又一代传承。为了让后人谨记这种精神,村民们便建立了这座厅堂,警示后人。也曾有人说过,故乡的厅堂太老旧了,应该翻新。但大多数人都觉得翻新的厅堂缺乏年代感和厚重感,于是就修修补补到了今天。

在乡亲们看来,厅堂是心灵的港湾。逢年过节,人们都会端着供品到厅堂祭奠先人。其实,厅堂里也没有什么具体物什存在,不过是一张木桌上供着一只香炉,人们摆上供品后,祈求庇佑,求个平安和心安。除了逢年过节,村里有结婚、寿宴、百日宴等喜事时,也都在厅堂里大摆宴席。届时全村男女老少济济一堂,或聊陈年旧事,或畅想未来,赞扬好的榜样,针砭坏的典型,让大家在觥筹交错间受到洗礼和教育。外出创业的,离开家乡前到厅堂祭拜,祈求财源滚滚;外出求学的,离家返校前到厅堂祭拜,祈求学习进步;新婚夫妻到厅堂祭拜,祈求夫妻恩爱,早生贵子。总之,村民们的心事似乎都可以在厅堂里找到寄托。愁苦时倾诉,欢乐时分享。

对于像我这样出外工作的人来说,厅堂还承载了一份沉重的乡愁。

游子漂泊在外,难免风吹雨打,身心疲惫。实在落魄无助时,就会思乡,会恋旧,厅堂往事就会涌上心头,如丝如缕。我们都曾经在那里追逐打闹,曾经在那里接受刻骨铭心的教育,都从那里迈开步伐走出山外。在我最迷惘的时候,找朋友倾诉,找父母诉苦,但直到我回到家乡,走进厅堂,在那里静坐沉思了半天后,才满血复活。冥冥中,我依稀看见老祖宗筚路蓝缕的往事,看见他们刀耕火种的坚韧,于是我收拾好了行装,重新出发。

厅堂是安放我灵魂的栖息地,是存放我乡愁的陈列馆。那里有先前的风气,有古老的规矩;那里供奉着祖先的香炉,讲述着天地人的大道理。如今的我,虽谈不上功成名就,但也衣食无忧,在打理好日常琐事之余,会把精神寄托在文字上,以我手写我心,让自己学会轻盈。我相信自己的血液里也流淌着故乡厅堂的精神,那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宝贝财富。

我能在厅堂里找到自己的根,能在厅堂里看到自己的“胎记”。每当走进厅堂,我似乎听到祖先们说的话,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至听到他们的心跳和呼吸声,这一切让我感受到家的味道。每当置身厅堂,一股股草木的清香便萦绕着我,包裹着我,浸润着我。在那里,品质和德行比什么都重要——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踏踏实实走路。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我深信祖先们一直住在厅堂里,一直默默注视着子孙繁衍,保佑着家世兴旺。而祠堂祭祖、寻根,不知不觉已成为我们血脉汇聚、增进感情、端行正德、感恩思孝的人生必修课。

家乡的厅堂与英雄旧居,永远是我心灵的港湾——漂泊时将我牵系,孤独时令我守望,无力时催我前行。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