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937960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深情悠扬 ——刘志成散文《陕北歌悠悠》读后记/齐凤艳

点击率:4861
发布时间:2019.09.30

深情悠扬

——刘志成散文《陕北歌悠悠》读后记


文/齐凤艳



陕北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熟悉的陌生。熟悉,是因为从小学起我就从课本里知道了这片遥远的土地;陌生,是因为我从未走近过它。这片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广大区域,是中原文明的发祥地,是炎黄子孙的摇篮,中国革命的圣地,所以它虽然陌生,却是亲切的,厚重而热烈的,走近它是我的一种期盼和渴望。当我读到刘志成的散文集《裸坦的渴意》时,我是激动和感谢的。他的散文,让我看到了陕北沟壑纵横的大地上曾经与现在的苦难、热烈纯朴的人民、独具特色的风物,更让我看到了一位作家对生他养他的一方水土的掏心掏肺的热爱,他是那么深情,他对陕北和黄土高原的感情是炙热的,就像烈日烘烤下的大地一样烫手,又像山山峁峁上回荡的陕北民歌一样是发自胸腔的吼喊。

陕北民歌,那悠扬高亢的歌声,是那样与众不同。它的口语化,它的方言味道,它的叠句和比兴或如话家常或如泣如诉,极具感染力,令我一听到就想起“白羊肚手巾红腰带”,锣鼓敲起来。我想象着,一个美丽的女子在山凹的这边,一位壮实的汉子在山凹的那边,一个红袄妖娆,一个白毛巾英姿飒爽,而他们脚下的大地辽阔古老,头顶的蓝天白云悠悠,动感飘逸。这艺术美是震撼的,并且似乎已经定格为一种文化符号。然而这种文化符号是否真实呢?就如鲍尔吉·原野在《裸坦的渴意》的序言中所讲:“文化真是奇怪,它可以渲染、遮蔽,改变生活的质地,比如把荒凉、贫困变成一种文化资源,而更本质的东西——如温饱、人的尊严,人性的扭曲蒸发了,山川大地的本意则被忽略,最终消失。当代文化最强烈的特征是把一切艺术样式,一切诉求和沉思,一切视像与一切声音都变成电视文艺晚会,以此取代真相和复杂的生活本身。”

读了《陕北歌悠悠》这组散文后,我对刘志成是心存感激的,他的真实书写让我对陕北民歌、陕北人民和那片土地有了另一个层面的认识。和原野一样,中国作协创研部的李朝全在《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8期题为《试论散文的真实性》一文中,也强调了散文的真实性。刘志成的这组散文的真实性更突出的表现在历史真实和事件真实上。真实是散文的力量之所在。散文之所以能感染读者很好地影响读者,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读者相信作者所写的内容是真实可信的,而不是编造杜撰虚构的。刘志成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书写。通过《陕北歌悠悠》,我看到了与电视上播放的陕北民歌场面不同的世界。

《陕北歌悠悠》采用倒叙的手法,追记了作者所亲历的陕北人与民歌的默契和机缘。作者在鲁迅文学院读书,给同学们唱民歌。作者一开始虽然有些忐忑,但是当作者一唱出口,作者就是用“带着风声、带着水声、带着山野清新之气的手势,插秧歌一样且歌且舞的”,作者“像天空中自由走过的流云和沙蒿林中惊飞的鸟一样随意”,“我感觉到我是面对着陕北的山和水在唱”,“我觉得这样唱着就是幸福的、宁静的”。开篇读到这几句话,我就已经触摸到了作者对陕北民歌的热爱。当我继续往下读,我看到了陕北民歌、民间音乐和戏曲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作者的回忆绘声绘色,令走出乡村多年,已经人到中年的我也跟着作者追溯那曾经的日子。作者将玉米樱子当胡须,把破床单一披就唱上了。那时候童年的快乐来的是多么简单。

然而接着往下读,我看到了作者和那片土地曾经的困苦和疼痛,人们用歌声倾诉苦难却也在这歌声中实现对苦难的对抗。在陕北,人们面对的是干燥,是寒冷,是广种薄收。“荞麦辣子菜籽油,老婆娃娃热炕头”,成了陕北人那个年代人生的最高追求。文化的产生是有历史和地理背景的,对于这句歌词,我想也是有其原因的,我不能就此得出陕北人追求低,正确的解析应该是,生存的困顿,限制了人们的想象。但是,陕北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抗争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兰花花》是陕北民歌中流传最广泛的典范作品之一,是一首十分动人的反封建情歌。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而《走西口》这首歌,就是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歌曲,虽然它是一首爱情歌曲,而它的背景是陕北人民追求温饱和富足的心酸历程。从这些民歌中,我看到了时代的变迁。再比如《拥军花鼓》,唱的是陕北成为第一大革命根据地后,人民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精神。还有《东方红》这首民歌。

当我在《陕北歌悠悠》的第八章读到作者关于《东方红》这首民歌来龙去脉的记述时,我非常感谢作者让我知道了这首伟大歌曲的创作过程。在陕北,歌曲就是那片土地和人民的诗,就是他们传递和表达爱恨情仇与生活酸甜苦辣的方式。人们会一边挑水一边和相帮的乡亲们唱山曲,晚上辛苦了一天的乡亲们会自娱自乐一番,随口就开始唱。当共产党毛主席和人民军队于1940年在佳县建立民主政权后,翻身得解放的佳县城北五里张庄的李有源(他是陕北的第一代歌王)“朝思暮想要创作一首歌颂党和毛主席的好歌”。文中我知道了《东方红》这首歌曲原来有四种版本,我也知道了它不只是用来唱的,它更是用来诉说和起舞的。

刘志成将这一首首歌曲背后的故事生动而深情地讲述给读者,他历时三年搜集整理陕北民歌,自己和家人虽然日子清苦还是自费出版了陕北民歌集《活格睁睁扔下妹妹你走呀》。当我读到《活格睁睁扔下妹妹你走呀》出版了,他的妻子却带着缺钙的儿子走了时,我流下了感动的泪。他为故土的歌声做了这么多的工作,就是源于他对它的爱和深情。艾青的著名诗句写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刘志成在搜集民歌的过程中,跋山涉水,奔波困顿时,是那片土地给了他不放弃的激情。有一次走访时,他看到一个浑浊的水洼里,两条奄奄一息的小鱼“用嘴巴互相碰着,安慰着,仿佛在为自己的同伴打气,又仿佛在发出阵阵无声的哭泣”。刘志成是好感动的人,他的眼眶湿润了,他不忍在看下去,疼痛给了他力量,他一定要完成自己的心愿。在农村三年的走访,烈日与黄土,严寒与荒芜,既考验他,锻炼他,也坚定了他的初衷。

我前些日子读到一篇评论刘志成散文的文章,文章中有段落认为他在“情感表达上”“无节制”。对此,我真的不能苟同。我认为,只有当一个人经历了生活的磨难,才会有满腔的苦痛,才会有博爱的悲悯和对生活的热爱。我想起杜甫的一句诗:“飘蓬逾三年,回首肝肺热”。刘志成身经磨砺后还为陕北民歌做出这么无私的付出,难道他不是一个“心肺热”的人吗?我不知道我们还要要求他做什么?由爱而产生的慈悲、愤怒、痛和恨,都是有根的,有力的。刘志成散文中“祭奠”、“独舞”、“燃烧”、“激情”、“璀璨”、“苦难”、“绝望”等词语,不是无根之木,不是无源之水。《陕北歌悠悠》和《裸坦的渴意》中的其他篇章,让我看到了陕北高远上曾经和现在的困苦,生活不是处处都歌舞升平。

刘志成和陕北人民更不是迷失在苦难中,过去的陕北人民不是,现在也不是。《陕北歌悠悠》的第二章写到了作者的堂哥,他是一位优秀的民歌手,他战胜疾病战胜自我重新走上民歌演唱舞台。作者在这篇散文的结尾处写到,有一年的春天,他去陕北红碱淖湖,行走间听到了沙丘中植树造林的人们歌唱草绿水美牛羊壮的歌声。认识到祖先破坏了生存环境的同时也为自己酿制了充满血色的荒凉人生,陕北后辈们,把一株株树带进了春天,开始营造一个在民歌中飞翔的绿色的梦。刘志成这位深情的陕北汉子被感染了,心中升起了诗意:“眺望着目力所及的地方,大地与蓝天融汇成绿意茫茫一片,行走在高原的我,幸福在一束明净辽远的光芒里……”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