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548398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幸福小院(外一篇)/杜清湘

点击率:4587
发布时间:2019.06.24

中秋一天周日,侄子打电话邀我到老家吃羊肉,我与从广州返回探亲的老耿、小吴两个姨弟一同前往。

车子从县城出发,在山路弯弯的柏油路上行驶,把一座座大山、一片片残原、一条条沟壑、一个个崾岘丢到脑后。车窗外:条条梯田,一溜溜,一片片,千层万叠,如诗如画;成片的洋芋、玉米、黄豆、荞麦、谷子、糜子茁壮成长,丰收在望;成林的果树,黄橙橙的梨、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美得让人陶醉!整齐的民宅,红色的瓦,白色的墙,在阳光照耀下美丽和谐。

忽而,一曲《黄土高坡》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挂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带我进入了沉思:

祖辈以食为天,为占耕地选择了偏远山区,在黄土高坡上挖了窑洞,开垦了粮田,住了一年又一年,生活了一辈又一辈。他们没有过高要求,“百亩薄田一对牛,老婆娃娃热炕头”是最大的奢望。这可连累了后辈人,出门连路都没有。我小的时候,走县城翻山走捷径要步行40多公里。上世纪八十年代,乡政府通往县城的一条土路通了,但每遇暴雨就中断,几十天不通车。而我家距乡政府15公里仍是羊肠小道,毛驴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我参加工作后,每年过春节大包小包的,母亲总是赶着毛驴到乡政府接我。后来调到县城,单位小车偶尔送我一次,还到不了家。记得那年奶奶病重,我请假火速赶回,路途遇到了暴雨,车子打滑不能行使。无奈,我背起行李,冒雨步行20公里,途中跌跌撞撞,回家后浑身上下如泥母猪一般。

“到了,到了!80公里全是柏油路,走了1小时20分。”姨弟小吴的叫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展现在眼前是两排东西走向的新农村庄院,东排最北边就是我的家。

逝者如斯夫,不觉快奔六,恋旧的情结越来越浓,想着退休后住在老家,养几只羊,种几分菜,也是一件快事。

父亲过世后,老院子几乎没有住过,院子杂草丛生,3孔窑洞门窗破旧,两间半土房子屋面已变W形,是维修还是废弃。正在犹豫,侄子打来电话说,村上规划新农村住宅,位置在老院子对面山上。听到这一喜讯,我火速赶回,因老婆是农村户口,符合住宅条件,随报了名。

不到半年,16处庄院建了起来。每处3间正房、一间半厨房,砖院墙、大门楼、养羊棚、院落硬化、水窖全配套,15万元造价个人只掏一万多元。侄子为我看家,他简单装修了一下搬了进去。

走进院子,迎面十几号人与我一一握手寒暄,个个穿着整齐,脸上笑微微如沐春风,他们大都是新农村住宅的邻居。

小院子布局合理,阳光充足,光线明亮,温馨柔和。半圆形花园里,红红的西红柿、绿绿的黄瓜、紫紫的茄子长得爱人,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迎风飘荡,馨香扑鼻。

客厅单调了些,我随将自己绘的13只猫命名为《十三太保乐呵呵》的国画挂上中堂,增添了文化内涵,瞬间显得古朴幽静。

厨房里摆着电冰箱、洗衣机,锅灶、压面机、饮水机全是电动的。打开水龙头,哗哗流水声将我带入孩童年代:

小时候家里只有一口胶泥糊的水窖,夏天,父亲早早挑好水沟,期待老天下一场雷雨,让洪水顺着水沟流进水窖。雨来了,雷声霹霹雳雳响个不停,霎时大雨倾盆,山洪哗哗飞流直下。父亲怕水路冲断水窖收不满,又怕水满了冲坏水窖,急着披起毡袄、卷起裤腿跑了出去。母亲怕父亲一个人不安全,随戴上席棘帽、披上旧棉袄紧跟后面。他们瞬间消失在雨雾中。雨停了,我看到父亲、母亲像个落汤鸡,而愉快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天旱了,他们眼巴巴望着干枯的水窖,无奈只有赶着毛驴到深沟里驮水。我上小学正值农业合作化,父母忙着挣工分,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到门前深沟里驮水,而通往水沟的路又窄又陡,稍不留心,就会连桶带毛驴滚下沟去,好的是毛驴从小习惯了走山路,到窄处会避让,遇陡坡一气冲上去,到平缓处歇一会继续爬坡。灌水更是吃力,舀一脸盆水,踮起脚尖,举上桶沿,缓缓倒入驮桶。我个头小,灌水经常洒湿衣服和鞋子,夏天还好,冬天早已结成了冰疙瘩,冷的直打哆嗦……

“小爸,饭好了!吃饭。”侄子喊我。

“哦,来了!”

侄子是个大方人,他把足能杀40斤肉价值上千元的山羯羊宰了。

吃饭时,他约了新农村的邻居、要好的朋友,20多号人坐满了两张桌子。大件羊肉、清炖羊肉、羊杂碎、羊肉包子端了上来,霎时肉香四溢。吃一口,鲜美可口,不膻不腻,余香久留舌尖,那滋,那味,绝了……

接着喝酒,敬酒、劝酒、猜拳行令,真是酒逢乡邻千杯少。

酒过三巡,为活跃气氛,我鼓动大家即兴唱诵顺口溜。

姨弟老耿清了清嗓子说:我带个头,抛砖引玉。环县羊,有特点,吃的中草药,喝的是山泉,睡的是海绵,拉的是六味地黄丸。

侄子说:地椒椒长了几架山,羊吃了地椒椒肉不膻,吃了一碗又一碗,补肾暖胃又保健。党的富民政策好,老百姓日子比蜜甜。

邻居老陈接着说:“农民种田不交税,投资种草又整地。家庭困难有低保,娃娃上学不交费。油路修到家门口,美丽乡村真实惠。

姨弟小吴兴奋了,他唱道:山呦,还是那座山,变绿了。地呦,还是那个地,变平了。河呦,还是那条河,架桥了。爹呦,还是那个爹,年轻了。妈呦,还是那个妈,漂亮了……

朗诵声、歌唱声、猜拳声、行令声、欢笑声一浪高过一浪,组合了优美的小夜曲,弥漫着美丽乡村。


老院子


我从偏远山村走来,捡起被尘土掩埋的光阴碎片,一个如梦如幻的记忆,一处留得住时光的老院子。

父亲过世后十几年没有在老院子住过。大年三十回老家祭祖,走进老院子,虽然每一个角落都那么熟悉,但它真的老了。崖面上挂满了藤条,被风刮得摇摇曳曳。满院杂草丛生,黄蒿长有半人多高。几间老屋门窗破旧,仍由锈迹斑斑的铁将军把守。院外年轮半百的老杏树还在,树上喜鹊窝还在,不时有喜鹊飞来飞去,“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好似在迎接这位不速之客。

打开父亲住过的窑洞,墙面张贴的画虽已残缺不全,但仍依稀可辨,从窑掌到窑口依次为马克思、恩科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华国锋的画像,还有父亲的“造林模范”、姐姐的“劳动模范”、哥哥的“五好学生”、我的“优秀红小兵”的奖状。我试图将这些画撕下作纪念,但刚撕下一张已面目全非,随放弃想法,让他们为老窑洞作伴吧!

老窑洞里堆放着坛坛罐罐、锅锅碗碗,还有铁锨、锄头、杈头、木犁等生产工具。几张桌子摆放在原位置,桌面上落了铜钱厚的尘土。窑内三角处蜘蛛正忙碌着织网,老鼠躲了起来,隐约看见走动的痕迹。一切、一切都见证了老窑洞沧桑的变迁。

奶奶说,爷爷英年早逝,爸爸13岁那年他们从一个30多口的大家庭分了出来,分到一孔窑洞,一家人住不下,就搬到燕儿台的羊场去住。后来母亲过门,哥哥、两个姐姐相继出生,人口多了,院子无法扩展,懂风水的姥爷知道后,选了距农田比较近叫马腹掌的山圪涝做阳宅,让父母提前修建。

那时正值农业合作化时期,父母白天要挣工分养家糊口,只有下夜工修庄院。运土更难,家里唯一的独轮车坏了,就在地轱辘车上架个箩筐,一筐一筐往外运。母亲说,一次父亲挖窑洞时窑顶坍塌埋到里面,她不顾危险挖出背到炕上,看到面部血流不止,就撕出棉袄袖口棉花烧灰止血,撒上马皮泡(山里生长的一种植物)粉末消炎,好的是没有骨折。父亲刚休息一天又开始挖窑洞了。

我出生那年,举家搬到了新庄院。记得院子有一间狭小的茅草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两孔窑洞没有大窗户,门口上面一个窗眼,烟熏得黑乎乎的。老式木门是父亲自学做的,开关起来嘎子嘎子响,很不灵活。窑洞墙面凸凹不平,坍塌处用长短不等的圆木加固。院墙很高很厚,大门用藤条做的。这就是我童年的家。

父母修庄院一直没有停歇过,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兄弟姐妹也加入了这支队伍,建设力量强大了,就扩展了院子左面的土圪崂,挖了4孔窑洞,正面两孔稍大些,一孔做灶房,一孔奶奶住。东西各一孔都很小,窑掌盘了土炕。我就是在西面那孔窑洞结的婚,女儿也是那孔窑洞出生的。

十年后家里盖了两间半房子,土基子砌的墙,杨榆木做的椽,油毛毡盖的顶。顶棚用塑料花纹纸装裱,面墙用废报纸裱糊,再贴上母亲的剪纸,虽很简陋,但在当地已是数一数二的宅子。

包产到户后,家里种了近百亩地,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季忙得不亦乐乎。大忙季节,已参加工作的我总要请假回老家帮几天忙。夜晚,拖着疲惫的身子,躺在老院子,仰望天空皓月繁星,细心聆听蝉儿歌唱,顿感神清气爽。

大年初一,给奶奶拜年的亲戚来了,浓浓的年味笼罩着院落和土窑洞、土房子。喝一盅母亲做的黄米酒,吃一盘母亲调的豆芽菜,唱一段乡愁土音的民间小调,心里有说不出的畅快。

时过境迁,光阴似箭。几十年过去了,老院子虽然渐渐失色,但那一孔老窑洞、那一幢土房子、那一棵老树、那一块土墙、那一个角落……永远抹不去我美好的记忆。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