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鹤山市址山镇云东村委会,有个村子叫马山村。村前不远处,有一条小河,可见到一座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桥横跨在河两岸。桥头近村这边,有一座门楼牌坊,红墙绿瓦的牌坊上可见“马山村”三个红色的大字。牌坊就像一扇守护村子的大门,矗立在桥头的旁边,与蛟龙般横卧在河中间的那座桥相映成趣。
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这座桥应该建了有很长时间了。其实,这座桥是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此之前,这里没有桥。
有人可能会问:没有桥,那么村里的人要过河怎样办呢?
村里那时也有一座简易的桥,但不是建在村前的小河里,而是建在离村子北边太约一公里处较窄的河面上。之所以说它是一座简易的桥,是因为它只是用一块块比较大的石头垒砌成几个“桥墩”,中间用几块较长的大石板接驳成的桥。这就是村里与外界连接的维一的通道了。
与这座简易的石板桥有关的故事,留在我的记忆中总是忘不了,因此印象颇深:
记得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那时村里因为没有学校,小孩到了上学的年龄,都不得不到云乡学校去读书。村里距离云乡学校大约有两公里的路程,这座简易的石板桥,是从村子里去学校的必经之路。
那时村里骑单车上学的学生真的不多,大概也就是两三个吧。记得有一次,我见到其中一个上初中的男生骑单车过那一座简易石板桥时,当时他算是比较小心的了,因为速度比较慢,但不知是因为桥面较窄(只有一米多宽),抑或是因为石板桥面上有积水的原因,而致使车轮打滑,只见他忽然连人带车掉进水里去了。
那时正是冬季,天寒地冻,虽然水不深也不急,但如果上来后不赶紧把湿衣服换下,人很可能会被冻坏。当时,我看到他全身湿透地从水里爬起来,瑟瑟缩缩地骑着单车往回赶的情景,恻隐之情油然而生,担心他掉河里时身体是否被碰伤了,也担心他因回家换衣服而耽误了上课时间,迟到会被老师责罚。
记得有一天放学时,天上忽然下起倾盆大雨,我们在学校被逗留了一个多小时。
好不容易等到大雨终于停了。小伙伴们从学校里结伴同行,急急忙忙走上回家的路。我们还没走到河边,远远就看到暴涨的洪水波涛汹涌,浑浊的河水翻滚着巨浪向下游奔腾。
小伙伴们走近河边,只见河两岸已成一片汪洋,被水淹没的河面宽度比平时猛然增加了一倍,平日里高出水面的石板桥早被淹没得无影无踪。
面对此情此境,小伙伴们都傻眼了,站在河岸上心急如焚,与陆续赶来接学生放学回家的家长隔岸呼唤相望,不知如何是好。有一个长得比较高的男生试探着走下水里,想踩着石桥过河,没想到还未走到河中间,水就差不多齐腰深了,大家都急忙高声呼唤他快点退回。
大家都猜想那石板桥可能已被水冲毁了,再也不敢贸然涉水过河。这时大家恨不得身上能够长上翅膀,好飞过河去。
眼看天色已晚,四周逐渐变黑,家长只好建议学生返回到云乡学校留宿过夜了……
因为时常有山洪暴发,村人时不时都要去修理那座简易桥。在那时候,修理那座简易桥是我们村里的人集体劳动中不可缺少的其中一项工作。
尤其是在雨季,洪水常常把石板桥冲毁。等洪水退了之后,就要集体修桥了。修桥时,全村召集一批强壮的劳动力,但花费一两天的工夫,也不一定能够把桥修好。因为一场大的洪水,可能就把原先那些像叠罗汉似的被垒得很高的百来斤重的大石头连爬带滚的冲到下游十多米远的地方去。要想把这些石头搬回原地,那就要花费大量的人工了。
这简易的石板桥就这样修了被毁,毁了又再修,而且完完全全靠人力去完成,就这样年复一年,反反复复,真不知浪费了多少劳动力了。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伴随着社会发展所需,村里的人们强烈要求建一座能通汽车的桥梁。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村里筹集到一笔资金,并在如今的村牌坊前建起了这座桥,从而结束了简易桥的历史。
记得桥建好的时候,村人还敲锣打鼓舞狮庆祝一番。那时我还专门为此事写过一篇通讯稿,标题是《汽车可以进村了》,稿件被当时县广播站采用播出。
如今,马山村桥桥面两边都有坚固的铁栏杆,骑车的人再也不用担心车轮打滑掉进河水里去了。小学生上学时再也不用担心被洪水阻拦了……马山村桥就像一个展翅飞翔的雄鹰,象征着村子正在腾飞,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