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947378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香火笼罩下的神秘通道(李志明)

点击率:4118
发布时间:2016.12.21

在村庄的周围,分布着许多家族墓地。家族大 的,墓地大一些;家族小的,墓地小一点。大大小小的 坟墓有序排列,像一片浓缩了的群山。有的杂草丛 生,显示年代的久远,有的土堆新成,说明刚刚有人 入列。墓地无一例外被苍翠的松柏覆盖着,阴森肃 穆,偶尔有乌鸦瘆人的叫声传出,让人忽地冒出一身 鸡皮疙瘩。鬼神之类的传说大都发生在此,也就使其 充满了神秘色彩。

这些家族墓地是村庄厚重的历史卷宗。 

如果把村庄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墓地就是村庄的根。翻开某个姓氏积满灰尘的厚厚家谱,每一条根 脉都清晰可见,可以追溯到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前。我 更愿意把墓地看做一个地下的村庄,与地上炊烟笼 罩的村庄相对应。每个家族、每户人家、每个人都与 这个地下村庄血脉相连,像每根树枝、每一片树叶之 于地下纵横交错的树根。

无论皇族国亲,还是平民百姓,对墓地的选择都 是极其重视的,甚至胜过修筑新房,必须请风水先生看了才能定夺。这既是出于对先辈的尊敬,也是对后 代的负责。因为他们深信墓地选择是否正确直接决 定香火是否旺盛,影响着家业兴衰。时至今日,在乡 村如果谁家灾难频出或日子过得磕磕绊绊,探究原 因时,总会想到是否家族的墓地出了问题。二指先生 绕墓地一圈,摇头晃脑沉思片刻,总能找到墓地的问 题,神秘地告知化解的办法。这种做法不能简单地用 迷信无知来定义,墓葬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 象,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墓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地上村庄和地下村庄的联系是通过祭祖的方式 完成的。那是缭绕香火笼罩下的一条神秘的通道,畅 通在活人和死人之间,畅通在深重的现实与虚无的 幻想之间。

祭祖是非常重要和神圣的事情,是一项隆重的 民俗活动。近几年,河南和陕西两地举办的黄帝祭祖 大典,之所以影响日渐深远,就是因为满足了炎黄子 孙的寻根需求。作为炎黄子孙,不论漂泊在何处,都 忘不了自己的根,忘不了自己的祖先。血浓于水,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去年 春节,我是陪父母在一座海滨城市度过的。父母居住 的小区是一座兵工厂的家属区。这家兵工厂曾经在 我老家沂蒙山区,上世纪九十年代搬到了这里。小区 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尽管口音南腔北调,生活习俗不 同,但对老祖宗的尊敬却是一致的。从大年三十到正 月初一,我看到家属区的角落里都是烧香磕头的人。 有的还专门制作了大信封,上面写着家乡的地址和 邮政编码。我不知道信封里面是否装着写给祖先的 文字。他们深信这化作灰烬的信封能穿越千山万水, 把自己烧的纸钱和孝敬准确投递给祖先。他们虔诚 地撅臀伏身,跪在坚硬冰冷的水泥地上朝着各自家 乡的方向磕头。我理解这些游子的心情,他们大都白 发苍苍,在外漂泊了大半辈子,他们也想回老家过春 节,和亲人们团聚,祭奠自己的祖先,却由于这样或 那样的原因回不去了。燃烧的火苗镀亮他们皱纹密 布的脸膛,不少人眼角挂着晶亮的泪珠。他们每个人 本身都是一个曲折心酸的故事。我想起了我的父母。 父亲和妹妹都是这家兵工厂的职工,工厂搬迁之前 父亲已退休回老家,按资历他仍然得到了一套房子。 前些年妹妹一直劝父母搬来住,毕竟他们年纪大了, 妹妹照顾起来方便。可无论怎么劝说,甚至不惜与妹 妹发生冲突,他们坚决不搬。父母有一个堂皇的理 由:他们搬走了,过节过令谁替他们给祖先上坟?谁 把祖先请到家中团聚?把墓地荒了那是大不敬,让别 人笑话。这样僵持了十几年,直到去年夏天,父亲的 身体突然出了大问题,为了就医方便,父母才勉强搬 过来,临走还专门嘱咐叔叔,过春节时,要以他们的 名义烧上几刀纸。

相对于政府举办的场面宏大的祭祖大典,民间 的祭祖方式富有人情味。每个地方祭奠老祖宗的方 式不尽相同,在我老家,祭奠方式主要有两种:上坟 和请家堂。

上坟为单户行动,仪式比较简单,主要在清明、 七月十五、忌日等日子进行。在庄稼人眼里,人死了 是去了另一个世界,他们将以另一种方式生活,而坟 墓是他们居住的房子。在一些重要日子里去探望并 表达思念之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就是上坟最直 观的含义。坟前都有石板砌的“椅”型的供桌,供上坟 者摆供品用。上坟者在供桌上摆上简单的几样小菜, 点香烧纸磕头,念叨一番心里话,最后在坟头压上几 张黄纸,表示这家还有后人。清明节在祭奠的同时,还要给坟头添添新土,有为祖先修缮房屋之意。儿子 结婚也要上坟,要把结婚的喜讯告诉祖先,您留下的 香火依然旺盛,家族这根长藤又长了一个节。

请家堂要比上坟隆重,一般是在最重要的节 日———春节举行。我对请家堂的理解,就是通过这种 方式把祖先们请到家中一起过年。大年三十,上午打 扫卫生,张贴对联,营造出过节的气氛;下午请祖先。 请家堂以“小家族”为单位进行。之所以称为小家族, 是指同一个曾族的三代宗亲;也有以五服之内为单 位的,那是大户人家。请家堂的地点一般在长辈家 中。爷爷在我们李家辈分最高、年龄最长,那时我们 和爷爷合住在一起,我家成了李家请家堂的地方。上 午母亲提前拾掇好房屋,清扫地面,摆好桌椅。父亲 拿出用红布裹住的家堂轴子,扫去灰尘,展开,挂在 堂屋正中。家堂轴子画面我很熟悉,中间是漂亮气派 的三进院的楼堂瓦舍,是人们想象的祖先在天堂的 居住之所。祖先们一生吃苦受穷,没有享过一天清 福,后辈希望他们在天堂能过上小康生活。两边有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对联。这是祖训,告诫 后辈要忠厚持家,知书达理。家堂轴子下方放着列 祖、列宗神位的红纸褶子,依次写着祖先的称谓和名 字。这褶子有讲究,一般死者去世三年才有资格上褶 子,如夫妇有一人健在,要等到都故去后再上褶子, 先用牌位代替。未成家之人死后不上褶子。

中午过后,爷爷便带领家族中的男人去请祖先。 他已是七十多岁,微驼着身子,手里虔诚地举着香, 几丝烟雾缭绕在他斑白的头上,增添了几分庄重和 神秘。后面依次是我的三爷爷、大伯、父亲、叔叔和我 们几个晚辈,长长的队伍是李家不断延伸的血脉。李 家在村中是小门小户,根基也浅,到我这一辈才是第 四代。听爷爷说,我的曾爷爷是一个穷教书先生,从 莱芜流落至此。曾爷爷有三个儿子———我的爷爷、二 爷爷和三爷爷。二爷爷还未成家就去世了,没有留下 后代。曾爷爷教了一辈子书,三个儿子却都没读过一 天书。爷爷说,他小时候饭都吃不上,想读书是做梦。 曾爷爷不到五十岁就死了,除了一箱书籍随他下葬, 连间破草房也没给儿子留下。爷爷、三爷爷都是靠自 己给地主当长工,卖力气,积累点血汗钱,买了地,盖 了房,娶妻生子。爷爷结婚很晚,三十多岁才有了我 父亲,后来又生了我叔叔;奶奶身体不好,没有再生 育。三爷爷结婚早些,三奶奶生了六个儿子、两个女 儿。到了我这一代,李家已是枝繁叶茂,有十三男、十二女,达到了鼎盛时期。李家的墓地坐落在村南三公 里处的山谷里,山清水秀。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扎了 一座水库,大堤就贴着曾爷爷的坟边,看上去,一座 水库悬在曾爷爷的头顶。风水先生说,李家墓地风水 不错,出文化人。我的父辈们深信不疑。爷爷下葬时 我看到过,他墓地下边是浓黑的泥水。父亲挺有想象 力地说,这不是泥水是墨汁。父亲这一辈,有四个叔 叔读到了师范或高中,在村子里算是多的。到我这一 辈,出了六个大学生,在村子里也是比例最高的。读 过师范的三叔曾说,你们曾爷爷把一箱书埋在这里, 就埋下了一条文脉。如今我肚里算是有点墨水,也许 真是沾了曾爷爷的光。

请家堂的地点一般在村口,面向墓地方向。在地 上插三炷香,爷爷嘴中念叨一番,大意是请祖先回家 过年。然后是烧纸,众人磕头。纸灰像一张张请帖被 风吹向空中,给祖先送去。透过缭绕的烟雾,我仿佛 看到通往墓地的弯曲小路上,祖先们相互搀扶着,向 村中走来,欣喜地与后辈们团聚。请家堂的队伍领着 祖先到达家门口时,爷爷在大门两边各插一炷香,大 声说:祖先来家过年,门神爷爷不能阻拦。祖先被请 进家门后,爷爷在桌前香炉里点上四炷香,摆好茶 碗、酒盅、筷子,恭恭敬敬给祖先倒水、斟酒。大娘、婶 婶们端着供品、拿着黄纸陆续进门了。供品主要是炸 货(炸肉、炸豆腐等),条件好的也会摆上鱼鸡等。供 品摆了满满一桌。父母边忙年边照料家堂,香是不能 断的,那是香火呀,断了会不吉利。请家堂的房间烟 雾缭绕,安静肃穆,不许小孩子去里边闹腾。

吃过年夜饭,家族的男人们要一起守家堂。守家 堂是和祖先共同度过年夜,体现了后人对祖先的思 念和尊敬。别看兄弟爷们比邻而居,可平日各自忙忙 碌碌,很难聚在一起。年夜守家堂给了他们一个相聚 的机会。他们抽着旱烟,饮着茶水,面对祖先说说收 成,拉拉闲呱,或喝点酒。平时有点矛盾的,通过这种 方式把话说开,把疙瘩解开。是啊,同根同脉,打断骨 头连着筋,面对列祖列宗,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呢!午 夜之后,进入请家堂的另一个程序———发纸马。发纸 马是向祖先、神灵祈求降福、来年丰收及全家平安的 仪式。时辰一到,母亲把热腾腾的饺子端上家堂桌 子,长辈们先在家堂前点香烧纸,祷念祈福之语。然 后,转移到院中,此时母亲已经摆好小桌,摆好供品, 纸做的牌位上写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全神之位。 长辈们点香烧纸磕头,向天地全神祷告,然后排成一 队,围着桌子转圈,手里拿着锄头边锄边说:一锄金,二锄银,三锄是个聚宝盆。庄稼人相信苍天有眼,土 地生 金。 对孩子们 来说最关 心的是最后一项 仪 式———放鞭炮。此时,几百响甚至上千响的鞭炮已经 在长杆上挂好。仪式一结束,鞭炮就噼噼啪啪炸裂漆 黑的夜空,与村子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融在一起,整 个村子成了声音的海洋……

千百年来,村民们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向旧年告 别,所有的酸甜苦辣,像炸碎的爆竹,化为昨日的积 尘,内心充满了对新一年的期待。此时,如果有一场 大雪飘落,那简直是神喻。飘飘扬扬的雪花,淹没了 鞭炮声,村子渐渐安静下来。瑞雪兆丰年,农人心中 从未有过的熨帖踏实。

天刚蒙蒙亮,长辈们去异姓家堂磕头。这是农村 的一种礼仪,抢先一步表示对人家祖先的尊重。爷爷 则守在家堂旁,迎接外祖来磕头的人。来人向祖先磕 头,再问候老人,一些辈分小的,还给爷爷磕头。母亲 忙着给人家倒水、递烟、发糖。热闹快乐祥和的大年 初一很快过去,不知不觉已是下午四点多钟。不用通 知,本族的人陆陆续续聚集在家堂旁,举行送家堂仪 式。父亲手拿木瓢,将每样供品象征性拿点放进去, 再放些水饺汤。爷爷持香在前,大爷捧褶子随后,后 边依次是端瓢的父亲、拿黄草纸的叔叔们。我们每人 扛着一根长杆,杆上缠着长长的鞭炮,提前赶到送家 堂的位置。送家堂的位置和请家堂的位置一般在同 一个地方。插香、烧纸,把瓢里的供品和水饺汤洒在 地上,众人磕头,然后用鞭炮声送酒足饭饱的祖先们 回府。此时又是一次放鞭炮的高潮。一串接着一串, 这家刚放完,那家接着放,此起彼伏,整个村子又一 次被鞭炮声淹没。期间,还穿插着点上几个雷子(大 爆竹),震耳欲聋,高潮迭起……

中国人祭祖,保留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尽管形式各不相同,但含义基本一致,一方面源于 “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过节之 际表达对祖先的孝敬和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因为 人们深信祖先可以庇荫子孙后代,使子孙兴旺发达。 这一传统风俗,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朴素善良的一面, 也对维系家庭、宗族乃至整个民族的凝聚力起到了 重要作用。

每一个家族都有一条清晰的血脉,千千万万条 血脉像茂盛的根须,让中华民族这棵大树枝繁叶茂, 繁衍不息……

选自 《北京文学》2014 年第 7期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