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944855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有城名曰田百户(高宝军)

点击率:4369
发布时间:2016.09.13

一座只剩断壁残垣的边塞古城,屹立于洛河源头的田百户山上。

我是一个喜欢寻幽探胜的人,2003年在铁边城镇工作时,曾多次登临此山。2007年秋季,为了进一步了解全县古城寨堡情况,我再次驱车来到这个有名的田百户古城。

站在沟底公路边远远望去,层层梯田堆成一座锥形的山,像宝塔高耸云端。山脊上,是一道起伏蜿蜒的古城墙,把山顶和川道揽在怀里。古城墙保存得还比较完整,通过残墙断壁可以看出它昔日的辉煌。

从古城的规模和构造结构看,最初可能是用于抵御侵略的,是古代田百户人的一道生命屏障。不是吗?在那些狼烟四起、战事频繁的年代,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防御侵略,保全性命。还有什么比生命安全更重要的呢?“宁作太平犬,不作乱离人”,这是多么心酸的叹息,多么痛心的总结啊。可以想象,那时生存在这里的人们,多么希望平平安安地住在他们的城堡内,享受家人团圆、幸福安康的生活。

 《陕北文化概览》载:田百户古城本名骆驼巷,北宋元符二年(1099)筑城,改为绥远寨。据《宋史·地理志》载:绥远寨,东至定边军20里,西至宁羌寨60里,南至横山寨50里,北至神堂堡50里。由此推算,田百户城建于宋朝之前,宋朝进行了扩建。

关于田百户古城的城名来历,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古城的首领姓田,百户是的爵位;另一种说法是,古城里住着田姓的百户人家,所以就叫田百户城。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假如没有百户人家,那个百户的爵位岂不是有名无实?假如“百户”的爵位名副其实,那有百户人家就无须讨论了。

由于上山没有公路,汽车只好停放在沟畔边的油田钻井场。通往田百户古城的路,虽说上不去汽车,弯弯绕绕地走起来,却也并非难行。可我登临心切,抄了捷径,沿小路攀登,岂知,这下犯了路线性的错误。原来,这条被牧羊人踩出的羊肠小道,从远处看还算好走,可越走越难走,越爬山坡越陡峭艰难,我有心返回,又不忍前功尽弃,只好硬着头皮,壮着胆子,脚蹬手攀,亦步亦趋,小心攀爬。有几处齐崖断壁,没路了,只好在丈许高的崖壁上钻成小脚窝儿,用脚尖踩上去往上爬。由于土质松软,一脚踩上去,虚土不住地滑落,令人提心吊胆……我上了一道梁,又上一道梁,终于爬到了这个城的制高点,看到了周围的全景。群山起伏如绿色锦缎般铺过,田百户古城便静卧在这绿色海洋之中,显得雄伟、壮丽、沧桑、坚毅。

登城四望,让人目不暇接,远处不消说,只脚下这座城墩台上的景致,就足以拉直人的目光。我站在高出地面十多米的古城墩上,正午的烈日当头照着,风吹得我几乎站不稳身子,衣衫呼啦啦响,于是就蹲下去。这一蹲,发现脚下的一景:在一丛丛伏在地上纤细无叶的茎枝上,结着密密麻麻鲜红的小圆粒果实,一个个只有小指甲盖儿大小,密密实实,拥拥挤挤,铺了一地。再细看那小小果实,虽然外形呈圆球状,却是由五六瓣向内弯曲的小瓣儿聚拢而成,掰一瓣儿下来尝尝,微酸稍甜,口味不错。还想吃,一问,连当地人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我不敢贸然贪嘴,只好作罢。在古城墙好长一段地方,都长着这种植物,染得古城墙两侧和墙顶,红红绿绿,如同铺着花地毯,踩上去柔软,看上去养眼。

漫步在古城墙的土墩台上,在一段露出夯土层的地方,我数了数,可见到66层,上端的夯土层不明显,估计约有10多层。墩台高约10米,呈四方形,底基宽12米,顶宽3米,两头连着城墙,伸向远方。我再把目光顺着城墙,由近到远,由低到高,由东到西绕城一圈打量过去,只见古城墙如巨龙翻腾,一段如龙头冲上山梁,一段如龙躯缠绕沟坡、直跨崖畔,一段又如龙尾甩向仰头处的山梁,将整个山梁沟坡合围起来,中间圈出一片平展展的田地。这块田地南北长约400米,东西长约250米,地形十分平整,各台层高差不到1米,可见它是农田基建时平整出来的。

面对田百户古城,我的心颤栗了。一页页阅读过的书卷在眼前掠过,一幅幅历史的画卷在脑海中闪现。蓦地,我的眼前浮现出赫连勃勃女儿赫连丹的影子。据当地人传说,田百户城最早和铁边城、琵琶城本由三姐妹把守,田百户城的寨主是赫连勃勃的二女儿赫连丹,她喜爱农耕,城池扩得较大。守城期间,她一边教士兵练习武艺,增强防御和作战能力,一边带领士兵在城内种植农作物,解决士兵的口粮问题。丰收了,她还把剩余的粮食分发给周围的群众。可惜的是,那时兵戈不断,想安安定定种地是不可能的,她的屯田计划,不久就被战火吞噬,同时被吞噬的还有她自己。只是到了今天,城内的人全搬到城外,城内被整治成高产农田。地上,绿得发黑的糜子弯下了头,像作沉甸甸的思考;红秆绿叶开着白花的荞麦,长得齐腰高,如娇艳的姑娘们正在轻歌曼舞;最好看的要数一片黄花正艳的向日葵,烈日下,它们正向太阳表白忠心,将脸庞齐刷刷地转向太阳,站得肃穆笔直,向太阳行注目礼。站在田百户城内的庄稼地里,我不禁想,如果寨主赫连丹的英灵还在,看到这迷人的田园风光和即将收获的果实,心情一定是无比愉悦的吧!

田百户城从赫连勃勃的女儿赫连丹镇守到后来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一直是一个战略要地。在赫连丹镇守期间,相传距田百户城20多公里的琵琶城寨主赫连瑟中奸计失城后,赫连丹和铁边城寨主赫连铁赶往救助,敌人乘虚又攻破这两座城寨。因此,铁边城、田百户城、琵琶城三座城池同时失守。城池丢了,女王也在这场战争中壮烈牺牲,城池上换成另一个寨主的旗帜。但在后来的这种争争夺夺、打打杀杀中,田百户古城始终发挥着它重要的军事战地作用。后来随着国家疆域的统一,田百户也就不需要驻守了,于是它就成了一座废城,与这黄色的土地、黄色的山脊融为一体。

在城寨旁的油田钻井场上,碰见了当地一位姓刘的老乡,一听说我是来考察古城寨的,非常热情,邀我去他家坐坐。进了家门,他向婆姨要来钥匙,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精致的小箱子,开了箱锁,拿出几件东西让我看:一颗酒盅大小的铜铃,三角形状,看样子是挂在骡马脖子上的铃铛;四个小酒盅,一个黑色,三个白色,品相平平;倒是一块白色的玉佩,给我印象极深。玉上钻有一个小孔,贯穿玉体,用来系绳佩戴。玉佩呈半月形,扁扁平平,光光滑滑,晶莹透亮,用手触摸,温温润润,令人喜爱。老刘又拿出一块黑乌乌的片状金属物,一面平展,一面呈自然流淌凝固状,只有巴掌大小,两三厘米厚薄,看样子是金属液凝固而成。老刘说,这是他从大城堡田里翻地时拣到的。如果真是这样,说明当时古城人从事过冶炼活动,抑或是打造武器,制作标枪之类吧。

就在这时,一个高个小伙子匆匆忙忙地走进来,开口就问:“你就是来考察古城的文物专家吗?”看他这种神情,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老刘介绍说,这小伙子是他的亲弟弟,但姓张。奇怪了,既是亲兄弟,怎么哥哥姓刘,弟弟却姓张?老刘告诉我,他给姓刘的“顶了门”,招了上门女婿,改姓刘了。

这位姓张兄弟,可以称得上是位文物迷,小伙子从小生长在古城边,附近常有文物出土,不少文物贩子便盯上了这里,三天两头上门来收购古董。乡亲苦于不识货,常常受贩子的诱哄欺骗,吃了很多哑巴亏。小伙子颇有心计,从此暗下决心,学习文物知识,没人教,没有教材,他就收听电台广播。有了电视后,中央电视台的《鉴宝》、《文物天天看》等栏目,只要有时间,他一次不落空。他从收音机上得知河南三门峡市的文物部门可识别所有钱币时,就将自己拣到的几枚钱币寄去让专家鉴定。专家们寄来钱币资料后,他认真研读,又与实物对比,帮了乡亲们不少忙,多次减少乡亲们的损失,乡上还准备让他担任文物信息保护员。

在小伙子的动员下,又有人拿来不少“宝贝”,其中有件铁质的杵锤,重约3.5公斤,上顶平齐,中心有一深孔,为安装锤柄的柄窝,底部“U”形空出,以利夯土受力结实。据持此物者说,他曾用此物在古城断裂处验证过,城墙上的夯土层留下的杵窝坑,正好与此物相吻,由此可以断定,此铁杵应为应年筑城时所用。曾有个文物贩子出价收购,在小伙子的劝导下,此物主人没有卖给文物贩子。看来,村里有个懂行的爱学习的文物信息保护员,作用真不小!

走出这座古城时,我对它的理解更深了一步。古城是这里的原生状态,是岁月留给今天的美丽遗痕,包含着无数珍贵的历史信息。当你有缘来到吴起的时候,一定要看看它。因为在岁月的剥蚀下,它正在一天天消失。虽然古老的文明并不撞击现代文明,但现代文明总在排斥文明的古老。试想,我们今天身边消失的古物古迹难道还少吗?我真心渴望像田百户这样的古城寨堡,成为家乡的一处胜景,迎接八方来客。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