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944382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写好我们灵魂的“故乡”——第五届中国西部散文节暨贵州散文高端论坛侧记/【贵州】刘照进

点击率:4118
发布时间:2016.07.04

  乌江怀情,高原含韵。金秋十月的乌江之滨山城沿河,因文学而促成了全国中西部知名作家的一次盛会。10月12日下午,来自河南、陕西、内蒙古、青海、四川、重庆、贵州等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王剑冰、史小溪、刘志成、祁建青、牛放、吴恩泽、张劲、戴冰、冉正万、安元奎等40余位作家、诗人相聚沿河自治县,举行贵州散文高端论坛,就中国西部散文创作状态、贵州散文创作在西部散文创作中的地位、贵州少数民族散文创作的现状、贵州散文创作与贵州民俗文化的关系等进行了研讨。

  西部独特的自然、历史、人文滋养了西部散文色彩斑斓的大本色,其诗意、恢弘、粗犷、奔放、宏阔的艺术特质独树一帜。西部散文从来不是狭隘的、封闭的,有它文化审美的包容性、开放性和价值取向。西部散文除了独特的地域特征,更有自己独特的精神特征,作品中张扬着原始的自然生命力,不屈的生命激情,雄阔、凝沉的意象。这次散文高端论坛,意在建立一个交流、碰撞、合作的平台,激励广大散文作家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品。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第二、三、四届评委、著名散文家王剑冰曾长期担任《散文选刊》主编,并且一直致力于“中国散文诗年度选编”工作,他对中国散文的现实触摸有着深切体悟。他说,我们今天选择在沿河这样一个偏远的地方召开散文研讨会,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从外地一路坐飞机、火车、汽车辗转来到这里,山路的崎岖与盘旋给了我们诗意的想象,一路上都是一种散文的寓言和结尾,我们可以从头翻过去,也可以从尾翻过来。在这里,我们有着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昨天晚上,我看了《沿河文学作品精选》,感到很惊讶,在这么一个偏僻遥远的地方,居然有那么一大帮作家,不是一两个,而是八个十个,跟平原地区比起来,他们绝对让平原地区的作家汗颜。逆境中往往能出大作品,出好作品,往往在那些偏僻的遥远的我们轻易无法到达的地方,能够产生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东西。那些感伤的、感怀的东西,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文学也一样,就是这种难得的、苦涩的、幽闭的、遥远的意味,这种沿河的意味,让我们心生记忆。

  我们每一个作家仍然不要放弃自己的阅读,我们不是书读的太多,恰恰是读得太少。不是泛泛地阅读,要有目的地、找到自己的对应性和“依靠”,根据自己的喜好,抓紧一切时间去阅读,去认真的琢磨,才有可能写出好作品。

  一个写作者最难得、最困难的问题,就是语言问题。一个写作者如果他的语言不能出采,那他就是一个失败者。当然,这种语言的运用绝对不是词语的堆砌和熟练的运用,而是如何用你自己的语言、你自己的形容方式,去将这个过程、场景、体验书写出来,让人一下子被“抓住”。最本真的、自然的语言是最难的。我们要学会幽默,学会睿智。在我们的散文作品中,一定要把这些东西运用进去。从我的体验来看,游记很难写。游记不是旅游的流水账,而是某一点打动你,不要把什么都装进去,面面俱到。要学会写短散文,写精短散文。短的东西藏不住拙,有什么问题一下子就会暴露出来,精短是藏不住的。

  散文写作要有意思性。我们不管是写述事散文、还是写抒情散文、还是写人物散文,你必须得写出意思来,写作的本源就是我们不要去想着感动谁,不要去想(散文)有没有主题,以许你写半天没有主题,但是你写得很有意思,那么这个作品也是成功的。

  《延安文学》原常务副主编、著名散文家史小溪长期关注中国西部散文,并分别于上个世纪和新世纪竭心聚力选编了《中国西部散文选》(上下卷)、《中国西部散文精选》(4卷),对中国西部散文进行了精密的梳理。史小溪强调,文学要有各自的地方特色,要靠创作者自己去感悟和弥补,中国西部散文和沿海地区也都保持了自己固有的质朴,但无论是哪一种散文,都要写出作家自己的主体意识,那就是散文的形象感、实质、诗性、灵性激荡出来的那种情、意、气、识等等。

  他指出:打着西部深刻的人文自然文化胎记,激扬西部的精神向度和生命纬度,传达着沧桑而温情的生命体验,引领读者跨越地域获得广阔的精神世界和深邃的心灵空间,便是一个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大西部”艺术精神世界。他认为:西部散文从来不是狭隘的、封闭的,有它文化审美的包容性、开放性和价值取向。西部散文除了它的“地域”特征,更有自己独具的精神特质。那种张扬的原始生命力,不屈的生命激情,雄阔、凝沉的意象,悲凉、悲苦、悲壮的生存意识,无疑是它的质核和根系。在沿海和中原地区被后现代思扫荡时,西部散文所展示的自我生命精神因其“超凡的脱俗和纯净”而傲然独立。

  贵州省作协原副主席、著名作家吴恩泽对武陵山片区以梵净山为中心的这方地域历史、文化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他说散文本身就是文化的,是地域发生的文化。如果没有文化,那就不能成其为真正的叫散文。

  我们生活的这块地域是一块贫穷的落后的地域,但它又是一块文化十分丰富的地域,一个神界、人间、鬼域杂糅一起的地方,分辨不清几分之几属于神衹,几分之几属于鬼域,几分之几属于人间。我们的文学史告诉我们,这块地域是出大作家出大作品的地域,屈原在辰水、酉水边这块人神杂处的地方写出了他的《天问》、《离骚》;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书写的便是武陵地区一个真实的游记,现代的沈从文是我们这块地域的作家,他的《边城》可以说就是一部涵盖了人文、地理的大散文,而法籍华人作家高行健的《灵山》也与这片地域有关。当年,他来到这里,听到了傩的声音,震撼了他,使他真正地感悟到了神旨的暗喻,正是这片地域恩惠他、滋养他,从而产生了《灵山》这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大奖的作品。但是,我们对这片地域了解吗?熟悉吗?就象我们不能真正了解我们的父母一样,我们对这片地域并不完全了解,我们要去了解它,不能仅靠眼睛,仅靠文字史料来解决,我们必须用我们的脚去读,要在行走中去了解真实的历史,去揭示文化的面纱。去了解我们这个地方的巫文化,傩文化。无论是写出的大作品,还是小作品,都让它变得聪慧一些,柔软一些,充有悲悯情怀。其实,巫文化就是中国的根文化,它让我们这片地域的人充满敬畏。一个作家总是在不断地书写故乡,但作家又是找不到故乡的人。这个故乡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所谓地域概念的故乡,它是我们灵魂的皈依之所。那么,我们的“乌拉尼亚”在哪里?我们的“桃花源”在哪里?我们每一个作家都要去寻找。生活在我们这片地域上的作家,我们不仅要写好我们地域的“故乡”,还需要写好我们灵魂的“故乡”。

  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主席刘志成是近年来在西部崛起的青年散文家,其散文集《流失在三轮车上的岁月》曾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入围奖。他从散文作家的品质、关系、修炼、要素等方等进行了阐释。他认为,一个优秀散文作家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品质,也就是良心。其次,作家还要处理好两个关系,就是作家与民俗的关心,作家与村庄的关系。这在散文写作中尤为重要。比如新疆散文家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他对村庄那种细微的触摸、体察、描写,真是让人难忘。再次,散文作家要有三种境界的修炼,对写作境界的追求,精品的打磨,草原般的广阔胸怀。第四,成就一个优秀的散文作家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要素:苦难的经历;丰厚的学养;优美的文笔;深刻的思想。

  贵州社科院研究员、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文学评论家张劲从《在尴尬的文体中求得文本的尊严》切入话题,对散文在当下文学中的模糊地位进行了解析。他指出,小说、诗歌、戏剧,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文体特征与衡量标尺,人们也较容易归纳、界定与评判。唯独散文,至今也没有取得一个被大家所公认的、户口独立的角色与身份证。他认为当前中国的乡土散文,细分起来有五种表现形态:一是表现农民进城寻梦的“打工文学”;二是表现农民发家致畗、自我意识和自主精神觉醒的“乡村致富型文学”;三是以表现生态环保为主的“生态环保文学”,表现出的对于生命的关爱与悲悯,对于自然生态的维护与尊重;四是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服务的“乡村旅游文学”;五是拉开时间距离,借表现乡风民俗、亲情美德,以探讨人性归依和精神家园重建的“精神文化型乡土文学”,体现了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极开掘与自觉坚守。就贵州散文现状,张劲从题材上把它们归纳为:乡村记事类散文、亲情忆旧类散文、旅游行走类散文、日常生活类散文、历史文化类散文。他认为贵州散文家也做出过不少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们的乡村记事类散文、亲情忆旧类散文,历史文化类散文,或不乏汗水、泥土气息的芬芳,或不乏平民之光的真诚和亲切,或不乏笔墨的精微和气度的优雅……但总体来看,那种有着对现代乡土躬行实践的深刻、有着在场体验的纯粹者不多。为此,他指出贵州散文的几点了不足:一是贵州缺乏充分写实的、原生态似地叙写当前农村现状的散文;二是缺乏深入写城市市民生活的散文,以都市生活经验为主体的散文;三是缺乏有现代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散文(重点是现代性);四是缺乏有独立思考、独到发现与独特表现的历史文化散文(不是史料的形象化堆砌,不是一点史料加一番描述再加一番感慨的既定模式,而是历史生命的鲜活延续)。他建议贵州散文,要在题材上突破封闭性,在语言上突破陈规性,在意蕴上突破浅表性,拒绝同质化,增强原创性,以提高散文文本的社会生活含量、思想精神含量和审美艺术含量。

  散文家安元奎从地域的角度探讨了乌江流域作家群和乌江文化的自觉性问题。他对乌江作家群的界定,大致可以这么认为,即生活在贵州、重庆的乌江流域,受乌江地理环境、人文传统的影响,有着乌江流域特定的精神气质、生存哲学、审美理想、创作追求的作家群体。这是一个涵盖重庆和贵州部分地区的庞大作家群体,有着如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浓郁的乡土情怀,乌江文化不仅成为乌江作家群的表现对象,而且内化为一种文学精神,成为乌江文学主要的精神资源;二是文体的多元性,有诗歌、散文诗、散文、小说、戏剧、民间文学等;三是选材上的多维化,呈多层次、多角度,有历史的、现实的、宏观的、具体的、人物的、事件的、政治的、经济的、风物的、民俗的等;四是创作方法的探索性,有传统也有现代,多种多样的创作方法,正好折射地域风情与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姿,显现地域作家的丰富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但在整体上,目前乌江作家群的创作还没有形成更大合力,没能占据更高的文学平台,人们期待着更具深刻内涵的大作品。乌江文学要获得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突破,需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要形成整体合力,改变目前的自发状态;二是需要更多文学批评的参与和理论建设,为乌江文学的成长提供营养;三是需要更加明晰的乌江文化自觉。对乌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更加自觉和深入挖掘。乌江是一条地理的乌江,也是一条文化大走廊。如果对乌江在全国文化版图上的坐标有着清楚的判断和自觉,对提高乌江文学的内在意蕴必有积极意义。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