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939344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情牵千年古纤道(顾维红)

点击率:4950
发布时间:2016.04.21

秋高气爽,风轻云淡。大清早,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映照着鲈乡大地上的吴江这座乐居人文之城,千年古运河静静流淌,千年古纤道蜿蜒相伴。
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大伯和我漫步在吴江南郊京杭大运河的古纤道,我们的身影融在旖旎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景画里。
大伯饶有兴致地说着运河古纤道的过去和现在,我静静地聆听,趣味盎然。
吴江古纤道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前,据《吴江县志》记载,太湖与吴淞江之间为广阔水面,湖尾江首浑然一体,古称“一片白”。1100多年前,吴江是个水乡泽国,在现在的运河古纤道以东是运河,西面便是太湖湿地,太湖水涨时,水会漫过浅滩与运河交汇。由于风急浪大,船行不便,翻船覆舟是常事。因此,筑堤修路成了古代吴江人的共同愿望。唐元和五年和北宋庆历二年,在苏州刺史王仲舒和苏州通判李禹卿的指挥下,太湖东沿修成一条南北贯通、水陆俱利的湖堤,史称“吴江塘路”。
元朝至正六年用巨石重筑,所以被称为“至正石塘”。在吴江这样地势低洼、土质松散、湖荡密布的地方筑堤修路,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古代吴江人却用聪明才智战胜了困难。公元1346年至1347年间,又全部用统一尺寸的青石修筑,并用杉木梢打入土中作路基,路体内外再筑两道石墙,中间填入泥石,路面在3米到5米宽,全长约9里,这一段名为石塘,又称“九里石塘”,至此形成了江南运河有史以来最坚固、最完整的一条临水路道,被喻为江南的“水上长城”。
站在古纤道上,这里的每一块青石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过去风风雨雨的历史,“水上长城”展示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古纤道除了在航运上发挥的作用,它的历史意义更显得弥足珍贵。这一古纤道是江南古塘路中的佼佼者,构筑讲究而科学,为了方便太湖泄洪,古塘共设计了136个涵洞,成了后来许多塘路效仿的典范。明朝永乐年间大水连绵,吴江塘路大多遭到破坏,但九里石塘只有少数块石歪斜。后来这一纤道多次修葺,但现存的1800米巨型青石驳岸仍为元代遗存,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1984年,吴江航道处在进行航道养护工程时,将沿线各地残留的古纤道大青石进行集中,重建了1.6公里的古纤道,并修复了3座古桥;在京杭运河苏南段四级航道整治期间,吴江又对该段古纤道进行维修;在苏南运河吴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期间,吴江航道部门结合实际及时变更设计方案,绕开运河古纤道,保护了这段宝贵的文物古迹。
1995年,运河古纤道被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把京杭大运河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运河古纤道被列为“大运河沿线文物遗存点”,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2010年4月,运河古纤道项目参与申报并被成功列入首批十大“江苏省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之一。为支持和配合大运河申遗工作,吴江区高标准做好相关遗产点的保护工作,还开展了大运河吴江段的环境整治。大运河江南段400公里长的河道两侧,保存下来的古纤道只剩吴江的一段。这条3米多宽、既是纤道又是驿道的元朝遗存,与运河构成水陆并用的交通要道。吴江区政府对古纤道进行的精心保护和整治,让一度荒凉下去的古纤道迎来崭新的生命,逐渐成为人们的休闲风光带,千年古纤道成为吴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14年,吴江古纤道作为申遗点段之一,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古纤道有着优美的传说。唐朝时,这里有一股泉水甘洌纯白,日夜喷涌,“茶圣”陆羽都慕名前来品尝,评之为“天下四品甘泉”。如今,古纤道一带已成为热闹的城区,吴江汽车站就在一旁。新老吴江人和游客们到古纤道散步,沿着塘岸、石桥走去,观赏着运河、纤道、小桥、花树、亭石、船只,甚是惬意。
这条古纤道,年逾古稀的大伯不知走过多少遍。大伯在上世纪60年代起曾拉过10年纤,对吴江运河古纤道更是有着不一般的特殊情感。刚开始拉纤时的大伯才20岁,和村上的年轻人一起常为生产队运送肥料和草料,有时候还要送农产品到松陵、苏州销售。那时候条件差,运输工具一般是载重量2吨至4吨的手摇木船,逆风行驶,往往要靠拉纤才能前进。大伯清晰记得,当时队里每条船配4名社员,2人摇橹,2人拉纤。从村里到松陵30公里水路,要8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到苏州胥门40多公里水路时间更长,清晨出发,天黑才能靠岸。纤绳长约五六十米,拉的时候躬着上身,身体倾斜幅度很大,累得浑身冒汗。天热的时候,常常是赤膊上阵。从村里到松陵,部分纤道是泥路,下雨天很难走,但古纤道段铺着石板,就不一样,非常好走。经过桥梁时,有的桥洞下也有纤道,可以直接走过去。但有的桥没有,就只能跳下水,蹚过去,再上岸拉;或者先上船,等船过了桥洞再拉。直到上世纪70年代,生产队买了挂机船,大伯才结束了拉纤的工作。做了10年纤夫的大伯在斑驳的古纤道上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如今肩膀上还留着拉纤的印痕。大伯用辛辛苦苦拉纤挣得的钱养家糊口,供养两个孩子读书,度过了最艰苦的日子。
古纤道上,走来两名和大伯年纪相仿的老人,闲坐在那里,他俩也许是在品味运河和古纤道的历史,也许和大伯一样曾做过纤夫,在回味拉纤的岁月吧。
大伯带我走上北七星桥,站在桥头,看运河中船行如龙,激起浪花片片,大运河水面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大伯说,吴江运河古纤道现存石桥3座,从南到北依次是北七星桥、三山桥、南七星桥。北七星桥原为梁桥,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依照盛泽白龙桥将之改建为三孔石拱桥,另两座是三山桥和南七星桥,都是梁式桥,都用花岗岩砌筑。吴江城区北门外的三里桥,历史上也是古纤道的有机组成部分,桥洞内至今还留有纤道。这座桥总长50.4米,净跨16米,矢高达12.5米,比吴门桥还高2.65米,为苏州地区古石桥之最。大运河申遗成功后,这座桥已成为苏州城市的新亮点。
大伯说起了我们吴江女作家吕锦华的散文《人生风景线》中言及运河古纤道,那时吕锦华老师还是吴江纺织电器厂的绘图员和文书,是运河给了她历史的灵感。江南名城吴江,自古以来人文荟萃,风土清嘉,享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而今又有“电子之城”、“光电缆之都”的美称。满载货物的轮船经过,运河水轻轻地拍打着古纤道。如果有朝一日,在运河边的古纤道上邂逅吕老师,聊聊我们乐居的吴江,说说我们的母亲河大运河,谈谈我们吴江的古纤道,那该有多好!遗憾的是,吕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大伯神情有点黯然,是啊,假如吕老师还健在的话,经常从家沿着大运河骑自行车到古纤道走走的大伯,说不定是会遇上吕老师的,吕老师一定会为吴江古纤道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高兴,一定会为我们吴江精心呵护宝贵的历史遗存而感慨。
大伯喝了一口自带的茶,目光投向吴江经济开发区的方向,我知道,如今大伯含辛茹苦培养的两个博士儿子都携妻带女从海外回到吴江定居,在开发区开创自己的事业。两位堂哥都是咱吴江区引进的科技领军人才,是吴江人才创新创业政策的受益者,大堂哥说:“我们吴江的人文环境真是好,政府为我们考虑得太周到了,吴江对人才的呵护和支持令人心动。”小堂哥说:“江南何处好,乐居在吴江。”
是啊,吴江对古纤道的保护,吴江对人才的爱护,都让大伯心生感激,乐居在这样的人文之城,大伯内心满溢着幸福感。
恍惚间,“茶圣”陆羽策马而来,遇上大伯和两个活泼可爱的孙女,四个人在古纤道上谈笑风生。
又一日,情牵千年古纤道的陆羽和大伯在品着甘泉,说古论今。

                                                                                                      选自2015年1期《苏州杂志》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