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这样想起种菜。到乡下去吃饭,席间为躲酒就和几个孩子一起从院墙开的小门逃出,没有想到竟是一片临河的菜地。初冬的菜地处处透着诱人的碧绿。青菜、白菜、萝卜、蒜苗、菠菜、豌豆,孩子们叽叽喳喳争相说着奶奶和外婆种菜的事情。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偏着头问我:“你有没有种过菜?”
种菜!当时我内心微微一震,一个童年的画面就定格在脑海里:扛着锄头或者背着篮子的少年,在夕阳中跟随母亲进出菜园。我家的菜地在村后小山山坡上。八九岁的时候,几乎每晚都要和母亲到菜园里去,母亲要挑粪肥,我帮忙拿剩下的工具:锄头、粪耙子、镰刀,还有装猪食叶的篮子。按着母亲的吩咐薅地,找猪食叶,大一些后开始学着挖地和挑水浇菜。天擦黑的时候一般都满载而归——一篮猪食叶,一抱引火的作物秸秆,一手或几手明天要吃的蔬菜。小我两岁的妹妹接替我跟随母亲到菜园后,家里大门外一个水塘边一长三方四块菜地的浇水任务落在我肩上。时值我读四五年级的时候,学校把我们按村编成学习小组,晚上轮流着到同学家做作业,作业做得很潦草,大多时候是玩。因为心里老挂着玩的念头,我隔天要浇的菜地也同样做得很潦草。长地三挑水,方地各两挑,我几乎都是一挑一挑数着把菜地浇完。母亲性情温和,很少责骂,父亲却脾气暴躁,一骂就火星子冒,也有打的时候,所以逢到父亲在家,浇地时每块地要多浇一挑水,马虎不得。
十二岁以后到县城读初中,同样留下难忘的种菜经历。县城南郊,龙川河岸有一片圆弧形的河湾地,今天已经岁月变迁成为南山公园,过去是县一中的学农基地。我读初中的头两年,每年有三个月时间要留驻在河湾种菜。早上上课,下午劳动。劳动内容丰富,开墒薅锄,挖沟抽水,农药喷洒和施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药单一,撒草木灰拌六六粉,施肥也远非今天尿素复混肥一类的概念,主要是施堆焐的家畜圈肥和厕肥。我们每星期要用一个下午返回学校挑两挑厕肥。现在散步,从一中门口走到公园门口,不足千米,十几分钟的光景。但过去感觉漫长。三三两两的同学把粪桶摆在路边,远远的坐在桉树下歇凉,也有玩得野的,就在路边小河沟里捉鱼和捞泥鳅。有农民挑走粪桶的事发生,有同学失足跌落水沟的事发生,有同学潜入食堂烧火煎鱼的事发生……现在都成为三十年前初中生活的亲切回忆。
少时种菜的生活经历是学习,也是一种成长的锻炼,成年后种菜,却因为职业原因更多的却是一份责任。
我最初工作的地方是一所山区中学,也同样有菜地。山区学生淳朴,班级上把任务分到小组,小组再分到个人,要求种的,安排带的粪桶和上厕肥,包括目标任务,学生基本上都能够完成。冬季的青菜萝卜,夏秋季节的辣椒茄子洋芋,菜地里开花抽穗结果一派勃勃生机。但种了没几年,应试教育让种菜戛然而止。远非种菜,似乎与分数无关的一切都不断离学生远去:春游、元旦文体活动、图书室、贴报栏。工作变得年复一年无比枯燥地重复和艰难。
种菜疑似离我远去。不曾想,去年在我工作的坝区学校突然出现转机。学校有两块荒芜的土地,在县上挂点领导督促下决定种菜。短短两个星期时间里,十八个班级就开辟出两大片菜地且完成播种。红豆、黄豆、辣椒、茄子、南瓜,隔不到半个月就显出长势和生机。我带的班级有十二块地,每个组三块。有个组种红豆,带错了种子,出苗后才知道是爬藤的,我让他们拔掉重种,安排了两次豆苗还鲜活地长在地里。我询问的时候,组长小着声音说,我们砍红豆杆插。学生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这让我备觉欣慰。秋天,辣椒火红,艳丽的藏在绿叶间,随手移栽在地角顺地乱爬的瓜藤,竟然也结了两个脸盆大小圆滚滚的老南瓜,在枯叶间透着金黄,红豆呢,由于红豆杆短,藤须无所依托,就互相纠结缠绕,暮秋了才少有收获。更重要的,我几次参加学生劳动以后,竟然接连感慨:课堂上的学生死气沉沉,教师讲课像致悼词一般,了无生趣,劳动中的学生却叽叽喳喳,充满生机活力。点萝卜籽的时候,我让学生用手指头摁到土层以防浇水后裸露,一开初学生不太情愿,我示范后他们做得很认真,连课堂上最不专心的都做得非常好。
初冬时节,学生种的菜地里,萝卜叶子已长出地皮十几公分,葱秧发出白生生的嫩芽,豌豆疯长,已可以掐豌豆尖,围着地边栽下的青菜白菜,追过肥后碧绿得翡翠一般,像一个个四方形的绿色栅栏。
(责任编辑:凌 一)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