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942665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面对庐山/韩小蕙

点击率:4521
发布时间:2016.06.23

  当光焰万丈的羲和之车轰隆隆飞驰而来时,早已迫不及待的晨光,瞬间,就把庐山每一座雄雄健健的山峰、每一棵粗粗细细的树木、每一枚宽宽窄窄的草叶,每一粒大大小小的石子,全都照射得金亮金亮的——像诗,像歌谣,像民间故事和传说。于是,庐山的历史便又开始续写了。

  这书写,从春夏秋冬而言,已经有了300多万年;

  这书写,从赵钱孙李来说,也已记载了两千多年。

  庐山是一个山峰连着山峰、峻岭接着峻岭的名人大榜,从远古,到封建朝代、到军阀混战、到民国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新中国,到改革开放乃至一直到当下,曾有多少英雄、枭雄、仁人、佞臣和普通人……登临于此,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活剧,给自然、给历史、给子孙,给感觉、给经验、给心情,留下了无尽的话题!

  面对庐山,我觉得心鼓怦怦敲,难以表达!

  面对庐山,最早出现的人物是殷周时期的匡氏七兄弟。他们来此结庐隐居,后皆成仙而去。临行前,七兄弟盘桓不舍,一一将所居之庐幻化成庐山诸峰,为我们留下了这片稀世珍宝的群山。今人已将“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两顶光荣的桂冠,戴在它绿意葳蕤的峰顶上。

  面对庐山,陶渊明终于下决心离开恶俗的官场,回到庐山南麓的故里上京,过上艰苦却没有了任何压力的“采菊”生活。处江湖之远,开一代崭新诗风,竟使庐山成为中华田园诗的发祥地。而更为重要的是,陶公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自觉从既得利益集团抽身,还原为“平民”的辉煌榜样。

  面对庐山,李白大笑着书写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惊天绝句后,却糊里糊涂地离开了仙境的庇护,从此走进险恶的宫廷皇位争斗,终至被流放,慢慢咀嚼着拿得起、放不下的人生苦果。

  面对庐山,白居易一直在这里疗伤。胸怀壮志的他被贬为小小的江州司马,青衫濡湿时,便来庐山寻求精神慰藉,以至于桃李不言自成蹊,竟然走出了一条“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花径。他是这样的信任庐山,最后,竟将毕生心血凝结而成的诗文2964篇,勒成60卷《白氏文集》,悉数交由庐山东林寺收藏。

  面对庐山,一生坎坷多难的苏东坡似乎是找到了知己,一来再来,一诗再诗,扬着他那睿智的头颅,欣赏美景“横看成岭侧成峰”,感悟宦海“远近高低各不同”,慨叹世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同时,追悔平生“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一点一滴地宽阔了他的胸怀,升华了他笑对穷达的傲骨。

  面对庐山,范仲淹也是在力主改革而遭排挤之后,来这里寻求大自然的支撑。一腔“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的他,看到秀峰瀑布从云崖中奔腾而下,把万颗闪亮的珍珠洒向人间的壮美之时,不禁触景生情,援笔疾书,深深吐出了“长雷无敢蛰”,“浊水不能入”的胸中块垒。

  面对庐山,康有为在1889年初次登上东林寺,居然就在它的厨房地上,发现了柳公权的真迹,是一块刻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的碑石,至今还是庐山现存石刻中历史最早的珍品。然而谁又能料想到,这位满腹经纶的学者,后来慷慨投身国事,竟在中国近代史上,成为影响了整个中国命运的改革鼓吹者,复又落于保皇党之列,黯然退了场。

  面对庐山,孙中山只有一次机缘,时在1912年秋天,专程到庐山石门洞凭吊晋代名僧慧远大师。整个行程匆匆忙忙,没有浏览其他名胜,便抱憾离去了。那时,他早已不是民国临时大总统了,所做的大事即为水利。为什么他单单要去“拜见”慧远?是因为一股失败的情绪主宰了他?

  面对庐山,蒋介石多次上上下下,或盘桓,或久居,或几度把办公室搬到了这里。美庐更是他喜爱的行宫——能把这个行宫和他的美妻并列,可见他对这里的喜爱程度。有很多“党国大事”也是发生在这里的,比如与红军代表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的谈判,最终建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又比如日寇对庐山的进攻,迫使他不得不撤离美庐。而最终,使他永远告别了庐山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把他永远赶出了大陆。

  面对庐山,杨虎城将军的登山是在“丙子双十二”半年后的1937年6月。当时他的心情肯定很激动,有点委屈、有点幻想,但更多的还是戒心,因为他已在两个月前被老蒋“革职留用”。此番老蒋招他上庐山,是在逼他出国之前,要亲自进行一番“面训”,而比起12年之后对他全家的魔鬼式杀戮,“训”简直可以列入“亲抚”的范畴了。

  面对庐山,胡适1928年春首度登山。考察了3天,便提出著名的“三大趋势说”,既是说庐山,也是在说中国:(1)东林寺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2)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代700年的宋学大趋势。(3)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这最后一条,似乎与“美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有了不小的异质,却是一位揣着学术良心的大学者的实话实说。

  面对庐山,国学大师陈寅恪比他父亲——印度大师泰戈尔推崇备至的清末“同光体”诗派领袖、一代宗师、著名爱国诗人陈三立,不幸却又幸运。1937年,为抗议日寇侵华在北平绝食而死,做父亲的再也没有回到庐山自家的松门别墅。2003年,做儿子的骨灰在他逝世33年后,被迎回庐山,安葬在庐山植物园的景寅山冈;翌年6月16日,在他113岁诞辰之日,陈寅恪夫妻合葬墓在此寂静山坳里落成。墓碑采自庐山山谷中的冰川石,上面镌刻着大师的名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面对庐山,今天,我也来了——带着一腔纠结,满脑子玄想。

  我们是来参加第四届“中国作家庐山国际写作营”活动的。刘宪平主任能量大,本届发挥到了极致,邀请来意大利、拉脱维亚、印度、以色列、立陶宛、新加坡以及台湾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家们,是真正的金发碧眼,是真正的海外作家,是真正的国际文学交流。对话的语言是英语,对话的思维是开放式的,对话的视角是全球。

  跟他们讲贬官白居易、苏东坡、范仲淹?

  跟他们讲“公知”(公共知识分子)康有为、孙中山、陈寅恪?

  跟他们讲国共两党的争争斗斗、杀杀戮戮、分分合合?

  跟他们讲风云翻卷的“庐山会议”?

  即使他们愿意听,即使他们努力学会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我还不愿意讲了呢!政治家们追求各自不同的人生理想,千百年来,古今中外,在历史舞台上长袖善舞,与人奋斗,与邻为壑,与他国为敌。他们感到“其乐无穷”,我却扼腕叹息: 我们是不是应该结束这一贯金钱的、利益的、资本的、资源的、政治的、黑幕的……争斗,去考虑另一些更重要的事情了?

  今天,人类已经繁衍生息到70亿还多的人口。人人都想要香车宝马、花园洋房、吃香的喝辣的。还想要蓝天,还想要绿色,还想要尊严,还想要幸福指数。但是,地球已经被贪婪的人类糟蹋得黑了肺、烂了心、折了骨头、瞎了眼睛,瘸了腿,伤痕累累,满目疮痍。动物们离我们远去了!珍禽们离我们远去了!嘉木们离我们远去了!连水都离我们远去了!

  然而人类,还是不知改正自己的劣行,还在继续变本加厉地攫取着和饕餮着。于是,天公发怒了降下滔天的洪水,地刹发怒了掀动地心的红焰,山神发怒了撞倒一座又一座高山,药师发怒了掷来一场又一场瘟疫。荒沙大漠逼近了!地球温度升高了!干涸、饥馑、癌症、艾滋病、各种传染病、各种毒素,乃至偷盗、抢劫、械斗、杀戮、战争……黑色的魔鬼们,纷纷攘攘,全都降临人间了!

  各国的政要们,各党的党魁们,各个利益集团的首领们,奥巴马、普京、默克尔、卡梅伦、萨科齐、查维斯、霍梅尼、克林顿、希拉里、梅德维杰夫、拉嘉德……他们号称是人中精英、群众领袖,是不是应该停止政治争斗、饕夺利益的旧式思维,领导全球人民共同投入挽救地球家园的全新视角之中呢!

  奥巴马、克林顿、希拉里:别老狗揽八泡屎这儿那儿到处掺和。先管好你们美国人大手大脚的浪费吧。君不闻,如果全球人民都以现在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消费的话,那么地球上的所以资源加起来,也仅仅够用3年时间!

  默克尔、卡梅伦、萨科齐、拉嘉德:你们也别老指责亚洲、颠覆非洲、批评拉美。先整治整治你们懒惰的欧洲人吧,每周连40个小时都不愿工作,天天躺在国家的温暖怀抱里吃喝玩乐,天上能无缘无故掉馅饼吗?

  我们生而为人,有幸来到这个世界上,除了享受阳光、沙滩、绿树、鲜花和各色美食、友好的人际之外,还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我们必须具有正直、善良、诚实、守信、勇敢、坚毅、乐观、自信、谦虚、谨慎、自尊、友爱、宽容、忍耐、律己、助人的品格。

  ——我们必须勤奋工作,虚心好学,坚忍不拔,开拓创新,建设创造。

  ——我们不仅要爱亲人、爱友人、爱同事、爱孩子、爱老人、爱人人,还要爱动物、爱植物、爱山川大河、爱世界。

  ——我们不仅应该自己过上幸福生活,也要成全和帮助别人,都能同样享受到高品质的世界之美。

  世界大同,自古以来人类追求的美景!

  当然,我知道现在说这番话,只不过让人嘲笑为幼稚、小儿科、痴人说梦。也知道以人类现有的道德水准,是远远做不到的,起码在整个21世纪都做不到。22、23、24、25乃至30世纪,做得到做不到,都不敢说。可是我坚信,人类是一个会修复和塑造自己的高等生物,总有一天,我们是会做到的。

  这就是我,今天,来到庐山,面对山山岭岭、峰峰丛丛,面对各国文学同仁,禁不住想表达出来的玄想。你们可以嘲笑我太浪漫主义,太夸张,太没边没沿了,但请尊重我玄想的权利,并请助力我的期盼。

  面对庐山,人类可以从头再来吗?



  选自《北京文学》2012年第9期

  原刊责编:张颐雯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