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941064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与苦难共舞/朱秉龙

点击率:4581
发布时间:2016.06.20

  在当前一个精神糜烂的时代,大众流行和娱乐几乎占主体地位的时代,谁还会有忧患意识到悲剧意识呢?更不用说死亡意识了。而这些正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应该具备的条件。正当我为当前文坛失望的时候,青年散文家刘志成闯入了我的视野。我为他的散文中渗透的孤独意识、悲剧意识、死亡意识和对贫困的黄土高原人倾注的人道主义情怀感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落泪。也为这个商品时代还有这样苦难意识的作家感到欣慰与振奋。他的散文主要特点是:

  一、文学的思想品格。海明威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书面发言中,竟以四分之一的篇幅强调“孤独”对于一个作家的重要性,他说:“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活。作家的组织固然可以排遗他们的孤独,但是我怀凝它们未必能促进作家的创作。一个在稠人广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寞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是的,先行者的孤独者。孤独意识是生命情绪的感觉的体现,是生命的一种现代体验。我们每个人都将孤零零地死去。一个人对生命进入较为高级阶段认识时才能产生这种孤独意识。刘志成的散文集中也有一种郁郁的孤独意识。刘志成已超前体验这种孤独意识。刘志成失去了生活的支撑点,刘志成和作品中的人们大都失去了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无奈和无助使他们孤独。刘志成的孤独近似绝望。毛泽东曾对斯诺说:“我是一个带着一把破伞云游世界的孤僧。”

  一个人只有在孤独中才能凝聚内在的生命力量,开发自身的生命潜力,更深刻地认识世界。刘志成的孤独深层原因是不愿意看到黄土高原的现实,又不愿意看到五彩缤纷的城市的现实。他理想的现实是什么?是他美丽的孤独。他喜欢封闭起孤独,孤独的内心世界是他的理想王国。一生只想与大自然对话交流。艺术家只有忘掉一个世界,才能够走进一个世界。志成是《圣经》中的伊斯人。没有孤独就没有仓皇散文集《边地罹忧》。我认为志成是幸运的,作家的第一气质应该是孤独,只有孤独下来,才可能有思想。亚力士多德说:人要独居,必须是野兽和天神。刘志成的孤独是上帝恩赐的美丽新娘。《独舞陋室》的刘志成,以及他那份美仑美奂的孤独,与这个世界是多么的格格不入。我们知道没有孤独意识的人是一个平庸的人,没有孤独意识的民族是一个平庸的民族。而刘志成散文的孤独美,像口干舌燥的人饮上了一口清凉的水。志成守望孤独,也守望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刘志成的散文中,忧患意识极为深刻。他的散文表现了一种外在贫困的痛苦。由贫困的痛引伸为生命内在的痛苦。大作家只有在注重生活痛苦的同时,深刻而又真切地体验生命的痛苦,才能写出不朽的悲剧文字。志成有颗痛苦的心,一个痛苦的灵魂,几乎每一篇散文都表达他的痛苦。悲凉、凄凉、忧郁、哀伤的字眼俯拾皆是。他的《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说的是贫困的黄土地人不惜生命去设法得到本不值钱的一块二块煤。其实这时候,生命的价值也就同于一块二块煤的价值。志成这样写是在高扬生命。我能听到他文字外发出一种挖心撕肺的悲悯之声:我泣血的乡亲们啊!在《待葬的姑娘》中,志成写了一个已经没有生存权的瘫痪哑巴女孩。她是被买来和死人成婚的。所以都盼着她快死。二拴用脚踩死同瘫痪哑巴女孩为伴的小老鼠就是一种象征。他向我们深刻地,也是尖锐地指出了:悲剧的原因不是贫困,而是愚昧。痛苦与深刻成正比。愈痛苦就愈深刻。痛苦是生命高贵的体现。艺术的圣殿是由痛苦砌成。在《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待葬的姑娘》中,刘志成已把个人痛苦上升到人类痛苦的高度,把个人的一己悲欢升华到人类永恒的悲欢。把地域的痛苦变成时代的痛苦。志成的痛苦是消费时代知识分子的痛苦,也是这个物质时代的痛苦。选择了文学,就选择了一生痛苦。志成自身点燃的痛苦之火,冶炼了骨骼灵魂,使他更纯粹、更圣洁。所以,志成在散文中常常内心自责,甚至自虑。在他心中,城市与农村是对立的,这种内在冲突具有十分典型的时代特征。志成是反文明的,心里面时时表现出反对城市文明,实际上是对现代文明的怀疑。他描述了黄土高原的愚昧。但他欣赏这种生存方式,希望全人类认识这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所蕴藏的生存精神是志成的痛苦之火,具有凤凰涅槃的意义。读志成的散文,使我们想起挪威爱德华•蒙克的一幅画《呐喊》:血红的天空、起伏的河岸线、桥头上的人因恐惧而呼号地变了形。而远处的两个人,竟无动于衷。这幅画作于1895年,表现了现实的痛苦,又是预示人类未来的痛苦,即人类永恒的痛苦。志成不是因现实的苦难而痛苦,而是用一颗与生俱来的痛苦的心去看待现实。他处处表现出触景生悲,触景生痛。在《沙柳、蕤蕤生命的高地上》写到:“凝望柳林,两行热泪潸然淌下”、目睹城市改造中残存的一棵棵老树下挖掘机的“钢爪”揪起,一种锥心的疼痛揪紧了我。”志成的痛苦是生命追求与这种追求不能实现所产生的痛苦。痛苦使志成的散文凸现出一种粗犷的苍凉之美和悲剧之美。产生了极强的文化冲击力。他表现了现实的苦难,又对这处现实的苦难表现出不甘和抗争。如夏天的苦瓜,具有清肝败火的功效。这也正是我们当前一大批制造着不痛不痒文字的散文家应该汲取的地方。

  刘志成的散文中,更为难得的是有一股死亡意识。在《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中写了二牛之死。在《伤逝的雪祭》中写了仙仙之死。在《待葬的姑娘》中,一个农家为死去的男人买下了一个瘫痪了的哑巴女孩,一家人盼着她快死,好和死去的男人成婚。二拴踩扁了终日以瘫痪女孩为伴的老鼠,也踩扁了瘫痪女孩的生命。《祭典白鸭》是动物白鸭之死。作家的死亡意识和死亡体验加重了作品悲剧性。悲剧的高潮主要表现为死亡的大师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那样把死亡描写得细致入微,就更令人震憾了。我走进了志成那痛苦的心地、孤独的灵魂。此刻,我多想变成一个美丽的女人,把他抱在怀里,抚摸着他,温柔地说:我爱你,我要让你幸福。

  二、文学的艺术品格。刘志成的一些作品已达到既是地域性的又是人类性的思想高度和艺术高度。比如《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创造的艺术境界已经超越了题材的直接现实性,超越了题材特定的时空意义,而进入象征性层次,从而获得了题材认知意义之外的表现力。《待葬的姑娘》是高扬生命旗帜的佳作,包孕着深邃的意蕴,使人们穿透形象的表层,去感受普遍的生命价值。作品笼罩的宿命意识,已经使我们感到一种现代文明进程式落步的压迫感。就本质意义上说,一切成功的艺术都是象征的。刘志成的《怀念红狐》,体现的是一种人类共同认同的精神:保护动物,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家园不要像红狐那样消逝在茫茫夜色中。因为只有当作品具有隐喻和暗示功能时,才能具有哲理的慧涵。而哲理是最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哲理是世界语言。因此说,我们看一个作品是不是艺术品,主要看他是图解性的还是象征性的。艺术的价值并不在于它再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观念,而在于艺术形象的象征表现能力。艺术功能归根到底就是象征功能。

  志成性格是朴实木讷的(必于忧郁型)。我以为越内向,个性的东西就越丰富,感受能力也敏感。志成的如同风景一般的散文表明,志成大智若拙,大慧无言,散文有一种苍凉之美和悲剧之美。如果说贾平凹是心灵型作家,路遥是社会型作家,那么,志成是一个既关注心灵也关注现实的作家。志成像贾平凹一样追求一种情绪写作,追求一种语言形态的轻灵形式,也像路遥一样,关注普通人物及社会生活。如他的《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既是客观生活的象征,也具备了主观心灵的色彩。这样的散文,他已写了很多篇。艺术是通过对生活的变形构成象征结构,我们有理由相信志成能写出一个艺术的象征世界来。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